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了解中药不良反应(ADR)的发生特点和规律,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参考信息。方法针对本院2008年7月~2009年6月上报的53例中药不良反应病例报告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中药不良反应的发生与药品剂型、给药途径关系密切,以注射剂、静脉滴注居多;ADR的临床表现多为皮肤损害,其次为发热、头痛等。结论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医院对中药ADR的监测应视为重点,对静脉给药应慎重,减少ADR的发生,以保证临床安全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药品不良反应(ADRs)发生情况及其给患者造成的危害,以期通过加强合理用药,减少ADR的发生.方法:对2007年4月~2008年9月收集到的136例ADR报表进行统计分析.结果:ADR报告136例,涉及的药物共79个品种,其中抗菌药物居首位,其次为中药制剂;静脉用药是引起ADR的主要给药途径;主要的ADR类型是皮肤损害.结论:应加强临床用药的管理、技术指导,推进临床合理用药,进而有效减少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严重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和规律,促进ADR监测,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收集我院2006年11月~2008年12月报告的29例严重ADR病例,按ADR发生的关联性因素进行统计、分析与评价.结果:本组资料中,引起严重ADR的前两位药品是抗感染药和中药注射剂,其中喹诺酮类药物引起中枢神经系统损害、中药注射剂引起过敏性休克和呼吸系统损害较多见;静脉给药是引起严重ADR最多的给药途径;多见于并用3种或以上药品的病例.结论:重视ADR监测工作,特别是抗感染药和中药注射剂的安全性监测;加强临床合理用药,以减少严重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该院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状况,有助于人们对药物的认识,为合理用药提供参考.结果 对我院2009年收集到95例ADR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95例ADR报告中涉及的药品有67种,其中以抗感染药物居首,其次为中药注射剂.用药途径以静脉给药为主.主要的ADR类型为皮肤及胃肠道系统反应.结论 由于静脉给药途径的ADR发生率较高,临床应给予高度重视并进行药品不良反应的监测,做到合理、有效、安全用药,减少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统计分析药品不良反应报告的基本状况,为进一步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ADR报告表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42例ADR中涉及的药品46个品种,抗感染药居首位.在引起ADR药物的给药途径中静脉给药为124例,占总例数的86.7%.结论:重视ADR监测和报告工作,加强对患者用药过程观察,合理使用抗感染药及中药注射剂,避免或减少ADR重复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情况和特点,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我院2005年3月至2007年1月上报的107例ADR分别从患者年龄、性别、药物过敏史、药品种类、给药途径、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07例不良反应中,与抗感染用药有关的ADR最为多见,占47.66%,其次为中药注射剂。静脉给药引起的不良反应83例,占77.57%。不良反应最常见的表现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结论合理使用抗感染药物及中药注射剂,加强对中药注射剂的质量监测,避免或减少ADR重复发生。  相似文献   

7.
我院开展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的体会及53例ADR报告的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杨建玲 《中国现代医生》2009,47(11):135-136
目的介绍一年来我院开展药品不良反应(ADR)监测工作的实践,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的特点,提出规范管理ADR监测工作,才能够为临床提供安全、合理的用药数据。方法对我院2007年全年收集、上报的53份药品ADR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找出存在的问题,指出合理有效的对策。结果从药物种类、抗感染药物类别、给药途径及患者年龄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中药注射剂、微生物制剂是引起不良反应发生的主要种类;抗菌药物、心血管药物是引起不良反应的主要类别;静脉给药途径是引起不良反应发生的主要途径;老年人、男性是引起不良反应的多发群体。结论临床医护人员应重视药品不良反应的报告和监测工作,降低ADR的发生率,促进临床合理用药,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规律和特点,促进临床合理用药,保障用药安全。方法:对上报的460例ADR报告进行分类统计和回顾性分析。结果:涉及药品168种,其中以抗感染药品引起ADR最多,占42.8%;以一般ADR为主,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为主,占46.7%;静脉途径给药引起的ADR,占64.8%;中药注射液引起的严重ADR应引起足够重视。结论:应加强ADR监测报告工作,减少各类药害事件的发生,积极提倡临床药师对不合理用药现象进行干预和指导。  相似文献   

9.
药品不良反应121例报告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杨勤  臧云吉  范岳邦  袁勇 《西部医学》2009,21(6):1014-1015
目的了解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特点及其引发的相关因素,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121例ADR报告分别从药物种类、给药途径及患者年龄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21例不良反应中,涉及抗菌药物67例,占55.37%;中药注射剂11例,占9.09%;静脉给药引起的不良反应103例,占85.12%。结论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和中药注射剂,加强对中药注射剂的质量监测,以避免或减少ADR重复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医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规律及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及药物安全性评价提供参考.方法:对医院2008 - 2011年收集的45例药品不良反应进行统计分析.结果:45例ADR中,61岁以上患者发生ADR较多,共21例,占47%;静脉给药引发的ADR高于口服制剂,共26例,占58%;以抗感染药物引起的ADR最多,共28例,占62%.结论:应加强药品ADR的监测,关注老年人用药,重视静脉给药,规范抗感染药物的使用,减少ADR和药源性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我院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我院中药不良反应(ADR)的发生特点,为临床提供药品安全信息。方法对我院2008年上报的47份中药不良反应报告,按患者年龄、性别、给药途径、引起ADR的药品种类以及临床表现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静脉给药方式较其他给药途径更易发生ADR;47例报告中,男女性别比例无明显差异;ADR的临床表现多以皮疹为主,其次为胸闷、头痛等。结论中药注射剂是不良反应监测的重点,医院对ADR报告和监测工作应常抓不懈,提高,陆床安全用药意识,确保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2008~2011年625例ADR进行统计分析。结果625例ADR中,抗感染药物引发的ADR占42.88%,中药注射剂引发的ADR占29.12%;静脉给药较其他给药途径更易引发ADR占75.04%;ADR的临床表现以皮肤及附件损害为主。结论应加强抗感染药物及中药注射剂的合理使用,避免或减少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我院243例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剑雄 《中国医药导报》2010,7(24):118-118,122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特点及分布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科学依据,达到保障公众用药安全﹑合理有效的目的。方法:搜集我院2007~2009年243例ADR病例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43例不良反应中,涉及抗感染药物134例,占55.1%;中药注射剂53例,占21.8%。静脉给药引起的不良反应220例,占90.5%。不良反应最常见的表现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结论:应合理地使用抗感染药物和中药注射剂,用药应以说明书为依据,加强监测,尽量减少静脉用药,避免或减少ADR的重复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状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分类统计方法,对2009年度185例ADR报告就基本情况、ADR发生的药物分布及临床表现等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185例ADR中,抗感染药物引发ADR的比例最高;静脉给药较其他给药途径更易发生ADR;ADR的临床表现以皮疹、瘙痒等皮肤及附件损害为主。结论:应加强抗感染药物及中药制剂ADR的监测,正确选用给药途径,确保临床用药安全、合理、有效,避免或减少ADR重复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特点,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我院2005年~2007年收集到的111例有效ADR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11例ADR中,其中抗感染药物、中药制剂所致的ADR较多,静脉给药是引起ADR的主要途径,占89.2%,ADR最常见的表现为皮肤及附件损害,占48.6%。结论加强对中药制剂的质量监控,慎用注射剂,合理使用抗感染药物,减少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宋柳全 《广西医学》2011,33(7):891-893
目的了解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收集整理《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07年1月至2009年12月所报告的药品不良反应155例,对ADR进行多方面分析。结果 155例ADR的报告中,以静脉给药引起的ADR最多,占61.28%(95例);由抗生素导致的ADR最多,占26.45%(41例);ADR表现以呼吸系统损害最多,占19.39%(44例)。严重或少见、罕见、未见报告的ADR共60例,涉及抗生素、中药制剂及抗肿瘤药等药品。结论加强ADR的监测工作,尽量避免或减少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1366例药物不良反应回顾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药物不良反应(ADR)在本院的发生和分布情况,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提高医疗质量。方法对本院2004年~2008年收集的1 366例药物不良反应按患者的年龄、性别、给药途径、药物类别、用药情况及不良反应临床表现类型等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1 366例ADR报告中,抗微生物药物发生ADR的例数最多,占48.24%,中药制剂第二,占25.99%;主要的ADR类型为皮肤及附件损害,占38.51%,消化系统反应次之,占31.33%;给药途径以静脉给药为主,占61.35%。结论加强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提高认识,加强抗微生物药物的合理使用和中药制剂的使用监测,提高ADR监测报告质量,保障公众用药安全,减少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钟建雄 《华夏医学》2013,26(3):557-560
目的:分析我院2011年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情况,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收集我院2011年全年ADR共103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03例ADR报告中60岁以上年龄段发生率最高(36.89%),以抗菌药物引起ADR最常见(41.75%),静脉给药是ADR发生最常见的给药途径(80.58%),临床表现以皮肤及附件损害最多(36.36%),其中不合理用药引起ADR发生37例(35.92%)。结论:临床应提高合理用药水平,尽量减少或避免药品不良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情况及引发ADR的相关因素,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我院2000~2004年收集的126例ADR报告分别从患者年龄、药物种类、给药途径、临床具体表现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26例ADR中,主要与抗感染药物使用、中药注射剂的质量、静脉给药方式、患者年龄偏大、用药剂量过大、疗程较长有关;过敏反应所占比例较大;ADR最常见表现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抗生素引起的ADR居首位,其次为中成药。结论给药途径、药物剂型、药品质量、患者年龄及体质等因素均会影响ADR的发生。应合理使用抗感染药物,促进临床合理用药,以减少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南京某三甲医院2013年发生的药品不良反应(ADR)进行分析总结,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根据患者性别、年龄、给药途径、药品种类、累及的器官或系统、临床表现等,对该院2013年104例有效ADR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04例不良反应报告中,60岁以上老年人占43.27%;静脉给药途径引起的不良反应占84.61%;抗微生物类药引起的不良反应占53.33%;不良反应以皮肤及其附属器官的损害多见,占43.94%。结论加强对ADR的监测有助于患者合理、安全的使用药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