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膝关节镜术后患肢膝关节常规压迫沙袋,既可保持膝关节伸直位,又可减少切口局部出血.临床常用沙袋易移位,难以固定于膝部,不便止血,且影响患肢活动.鉴此,笔者于2009年5月将下肢皮肤牵引套改制成简易的膝部压迫袋,并应用于临床,效果较好,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估量体定制旋转铰链式膝关节假体重建膝部骨肿瘤切除后膝关节功能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00年3月~2008年5月对膝部骨肿瘤36例实施肿瘤切除,应用定制人工关节重建膝关节功能,男29例,女7例,年龄12~33岁,其中骨肉瘤21例,骨巨细胞瘤12例,转移性肿瘤3例,21例骨肉瘤患者术前均行新辅助化疗,所有病例均采用骨水泥型旋转铰链式膝关节假体,利用国际骨与软组织肿瘤协会(MSTS)93功能重建评分系统对患者进行术后肢体功能评定。[结果]4例患者失访,其余32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资料完整,随访时间1.5~6年(平均2年8个月)。按MSTS93评分标准,患肢功能评分11~28分,平均(22.28±4.33)分,其中优20例,良8例,中2例,差2例。[结论]定制旋转铰链式膝关节假体重建膝部骨肿瘤切除后骨缺损不仅可保留患肢,而且最大程度地恢复患肢功能。恶性骨肿瘤有效的化疗为保肢术提供了可靠保障。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膝部骨巨细胞瘤切除功能重建术的临床应用情况.方法膝部骨巨细胞瘤根治性局部切除后,保留肢体,同时采用髌骨带蒂翻转术重建膝关节功能.结果经随访6个月~8年,疗效良好,优良率达87%,患肢能负重行走,膝关节稳定性好,活动度为0°~86°.结论骨肿瘤切除后的缺损,使用带蒂髌骨翻转重建膝关节,恢复了膝关节的伸屈功能,避免了既往行膝关节融合或截肢术给病人带来的不便.  相似文献   

4.
患,男,65岁。因跌伤致左膝部乏力、行走不稳半年,右膝部肿痛无力6d于2005年9月26日入院。患于2005年3月10日滑倒,臀部先着地,左膝关节突然伸直致伤。当地医院先后按软组织损伤及风湿等治疗。9月20日再次跌伤致右膝部肿痛、乏力,行走不稳,未特殊处理。查体:神志清,Bp130/80mmHg,左髌骨上缘凹陷,凹陷处可触及股骨髁部骨质,左膝关节被动活动正常;右膝关节肿胀明显,髌骨上缘凹陷,浮髌试验阳性,伸膝无力,右膝关节疼痛、活动受限,远端感觉及血运可。双膝关节MRI示:双侧股四头肌腱断裂。3年前在外院确诊为Ⅰ型糖尿病,入院前服用糖尿乐胶囊治疗,平时血糖控制在6~10mmol/L之间。[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目的减轻下肢骨折术后患者患侧肢体疼痛程度。方法选择下肢骨折手术复位内固定患者10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53例)和对照组(55例)。两组按常规骨折术后护理。对照组术后按常规将普通枕头塞于患肢下以抬高患肢;观察组术后将患肢置于自制架枕抬高患肢,大腿放在架枕大腿托架斜坡,膝关节置于膝关节支点,小腿放松置于架枕小腿托架。结果观察组术后疼痛程度显著低于对照组,其镇痛剂使用量也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下肢骨折患者术后使用自制架枕可显著缓解患侧肢体疼痛程度,且可减少镇痛剂使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制一种适合下肢骨折临床治疗需要的组合式可调节支架。方法将研制的组合式可调节支架应用于103例下肢骨折的治疗中,分别从调节并维持髋膝关节的屈曲功能、抬高患肢及牵引治疗等方面进行检测。结果本组无压疮、血管神经损伤及血管栓塞的情况,经临床应用显示该支架可依据临床治疗的需要,针对患者不同身高、部位及用途等具体情况,由医生临时组装成治疗所需要的各式支架。结论此支架不但具有对患者进行个性化的调节并维持髋、膝关节各种屈曲角度的作用,还具有抬高患肢及牵引的功能,是一种经济实用、使用简便、易于移动的器械。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7.
冠状动脉造影术后不同卧床时间与制动方法效果比较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造影术后卧床和患肢制动的最佳时间。方法将12l例行冠状动脉造影的住院患者随机分为缩短卧床时间组(观察组)和常规卧床时间组(对照组),分别按卧床12 h和卧床24 h两种不同时间、不同制动方式进行术后指导。结果观察组术后腰背疼痛、局部血肿、尿潴留等并发症显著少于对照组(P<0 01,P<0 05)。结论对冠状动脉造影患者术后宜采用沙袋压迫局部4~6 h,6 h后患肢可以左右旋转,小腿自由曲伸或取健侧卧位,12 h后即可下床自由活动。  相似文献   

8.
人工假体置换在膝关节周围骨肉瘤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人工假体在膝关节周围骨肉瘤保肢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对32例膝关节周围骨肉瘤患者行肿瘤段广泛性切除或根治性切除后行人工膝关节假体置换重建,术前术后均行新辅助化疗。结果32例均获得随访,时间6~72个月。无瘤2年生存者24例,无瘤5年生存者18例,5年总生存率为65.6%。28例患肢屈伸活动均为0°~100°,4例患肢屈伸活动为0°~60°。根据Enneking功能评定标准进行功能评估:优14例,良16例,可2例。结论膝关节周围骨肉瘤行广泛性或根治性切除,应用人工假体置换术重建膝关节,可以重建膝关节的结构,使膝关节功能达到较好的恢复,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9.
骨肿瘤     
ⅡB期肢体骨肉瘤189例综合治疗临床分析;向骨外生长引起脊髓压迫症状的胸椎血管瘤的手术治疗;儿童脊柱肿瘤;可旋转铰链式膝关节在骨肿瘤保肢术中的应用;48例儿童骨样骨瘤的诊断与治疗分析。  相似文献   

10.
膝关节肿瘤假体置换术后的处理及功能康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膝关节肿瘤假体置换术后的处理措施和患肢功能康复方法.方法:对45例膝关节周围骨肿瘤行瘤段骨切除、定制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术后予以规范的一般处理及药物治疗和患肢康复锻炼.结果:45例患者随访1~8年,膝关节活动度0~120°,平均功能恢复率达75%.结论:瘤段切除定制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是应用较多的保肢手术,通过规范的术后处理和功能康复锻炼,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使患肢更快、更好的恢复功能.  相似文献   

11.
目的综述初次膝关节置换术后膝关节疼痛的原因、特点及处理办法。方法于CNKI、Pub Med等数据库查阅近年初次膝关节置换术后出现膝部疼痛相关的文献,对初次膝关节置换术后膝部疼痛出现的原因进行分析,回顾及总结其处理方法。结果膝关节置换术后疼痛后可由手术创伤、感染、关节不稳等多种因素引起,应明确原因后正确处理。结论膝关节置换术后疼痛原因复杂,应综合分析,及时处理感染,避免原因不明的翻修。  相似文献   

12.
功能锻炼联合冰敷防治近膝关节处骨折患者伸膝装置粘连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功能锻炼联合冰敷防治近膝关节处骨折患者伸膝装置粘连的疗效。方法将81例近膝关节处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1例)和冰敷组(40例),麻醉消失后,按常规指导两组患者进行患肢功能锻炼,在此基础上冰敷组采用冷疗机对患肢进行冰敷。结果两组膝关节康复效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功能锻炼联合冰敷可明显防治近膝关节处骨折伸膝装置粘连。  相似文献   

13.
镜下清理、刨削、髌外侧减压术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清理、刨削、髌外侧减压术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治疗效果。方法53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根据临床症状、X线片以及髌骨倾斜、滑动试验的结果,采用关节镜下清理、刨削、髌外侧减压术。结果所有病例切口Ⅰ期愈合,膝部未发生血肿。平均随访28个月。劳累后膝部胀痛3例;屈曲受限30°左右2例;2例术后2年症状复发,行全膝关节置换术。其余病例无明显膝部疼痛,膝关节伸屈功能正常。Lysolm评分:术前(42±8)分,术后(83±6)分。结论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术前应准确地划定髌骨状态,对合并髌骨活动受限、髌外侧挛缩者,行膝关节镜下清理、刨削、髌外侧减压术,可明显缓解膝部疼痛,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4.
经皮肾活检术后沙袋压迫时间探讨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李珊瑚  冯梅 《护理学杂志》2003,18(8):566-566
自开展肾活检术以来,为了预防术后出血,穿刺后常规用沙袋压迫穿刺处,外加腹带包扎,绝对卧床24 h.而临床上由于穿刺部位在一侧肾下极,平卧时沙袋位于脊柱旁的肋缘下,导致多数病人舒适度下降,睡眠差。鉴此。笔者于  相似文献   

15.
不同方法静脉给药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效果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不同方法静脉给药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溶栓效果.方法 将90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1组、观察2组,每组各30例.三组患者于患肢末梢静脉给药溶栓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1组采用止血带压迫浅静脉;观察2组采用弹力绷带压迫浅静脉.结果 对照组总有效率63.3%,观察1组96.7%,观察2组93.3%,观察1、2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1);观察1、2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压迫浅静脉行患肢末梢静脉给药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效果显著.而用止血带压迫浅静脉行患肢末梢静脉给药溶栓治疗,因其护理观察直接,操作方法简单、取材经济方便,且可根据需要随时调节,是一种理想的静脉给药的辅助溶栓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6.
髌骨骨折的术后护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黄明和 《中国骨伤》1998,11(1):69-69
我院自1993年至1996年共收住骸骨骨折182例,其中163例采用不同的手术方法治疗,现谈谈我们的术后护理体会。临床资料 1.本组手术163例中男97例,女66例;年龄18~87岁。横形骨折87例,粉碎骨折76例,分离均在1cm以上。2.治疗方法:张力带钢丝固定48例,钢丝或丝线环扎固定111例,其它4例。护理要点1.术后肿痛的护理:骸骨骨折不论采用何种手术治疗,术后多数均有膝关节的肿胀疼痛。术后必须将患肢置于长腿石膏托中伸直位固定,注意观察患肢的血循环及肿胀情况。尤其需要区分膝部的疼痛,是术…  相似文献   

17.
临床工作中为了预防股动脉或股静脉置管穿刺处出血,我们常根据不同患者、不同血管给予不同重量、不同时间的沙袋压迫置管穿刺处,但是因为压迫时间长达8到24小时,甚至更长时间,不同病人肝索用量不同,常常会因病人翻身沙袋掉落而引起穿刺部位出血以及血肿的形成,自2009年6月以来我科采用三角巾腹部包扎法对股静脉或股动脉置管穿刺处进行压迫沙袋固定后,收到满意效果,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8.
1病例介绍患者男,20岁。因右膝部撞击伤6周入院。伤后自觉右膝关节肿痛,跛行,不能下蹲。检查:右股四头肌萎缩,后抽屉试验阳性。患肢X线片检查无异常发现。行髌腱中1/3动力重建后交叉韧带。取膝前内侧切口,至胫骨结节下1cm,作髌骨下1/3及髌腱的浅层游...  相似文献   

19.
膝部骨折脱位合并腘动脉损伤的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膝部骨折脱位合并腘动脉损伤的治疗。方法分析1998年以来对膝部骨折脱位合并腘动脉损伤18例的治疗资料。结果17例保肢,其中膝关节功能优10例,良4例,中2例,差1例。截肢1例。疗效满意。结论早期诊断是治疗腘动脉损伤的关键。术中选择合理骨折内固定是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的重要因素。血管损伤的处理,迅速恢复下肢有效循环是手术成功的保障,直接影响预后。  相似文献   

20.
患者男、20岁。被车挤伤膝部、在当地医院清创缝合24小时后于1987年6月21日入院。入院检查:腘窝部2cm伤口已缝合。膝以下皮温差、足部略苍白,足背动脉搏动(±),患肢发麻刺痛、感觉减低。入院后行患肢抬高、保温、制动等措施,48小时后患肢苍白明显、足背动脉无搏动、即行腘动脉探查:术中见小腿后侧肌群于附着点处全部断裂,胫神经及腓总神经损伤、神经鞘膜形成血肿,腘动脉完全断裂,裂缺损4cm,切除两断端各1.5cm,共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