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9 毫秒
1.
目的 检测乳腺癌前哨淋巴结(SIN)组织中细胞角蛋白19(CK19)在mRNA和蛋白水平的表达情况,以探讨检测淋巴结CK19的表达对预测乳腺癌前哨淋巴结微转移的临床价值.方法 本组30例可手术的原发性乳腺癌患者,手术中均行肿块周围或乳晕周围注射亚甲蓝进行SLN定位成功,同时常规行腋窝淋巴结清扫,术后对SLN和非SLN均行常规病理学检测,对SLN同时采用RT-PCR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CK19的表达.结果 30例SLN常规病理检测发现8例阳性SLN,阳性率为26.67%(8/30),1例假阴性.应用RT-PCR方法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30例SLN中CK19的表达,结果HE染色阳性的8例SLN及1例假阴性SLN均呈阳性表达,共有12例SLN CK19mRNA表达阳性,阳性率为40.0%(12/30);Western Blot检测发现1I例SLN CK19呈阳性,阳性率为36.67%(11/30).RT-PCR、Western Blot检测结果分别与HE染色结果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假阴性率为0.结论 CK19mRNA可作为标志物来检测乳腺癌SLN中的微转移情况;RT-PCR方法可检测到SLN微转移灶,通过SLN定位后检测其中CK19mRNA的阳性表达,可明显提高乳腺癌SLN的阳性率,降低SLN单纯病理检测的假阴性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纳米炭颗粒(carbon nanoparticles,CNP)和99m锝硫胶体(99mTc sulfur colloid,TSO)定位活检结直肠癌前哨淋巴结(sentinel lymph node,SLN)的可行性,评价免疫组织化学(immunohistochemistry,IHC)及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uantitative real 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qRT—PCR)在分析SLN微转移中的价值。方法:对22例行根治术的结直肠癌患者,术中行CNP和TSC联合活检SLN。对常规病理学检查SLN及非SLN均阴性的SLN行细胞角蛋白20(cytokratin20,CK2。)IHC检测。对所有SLN组织用qRT—PCR检测CK20-mRNA的水平。结果:22例患者中20例检出35个SLN,SLN活检(sentinel lymph node biopsy,SLNB)成功率为90.91%,每例平均(1.75±0.97)个。以HE染色病理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SLNB判断区域淋巴结转移状态总的灵敏度、准确度、阴性预测值、假阴性率分别为70.00%、85.00%、76.92%和30.00%。对10例HE检查阴性SLN加行CK20—IHC检测,2例呈阳性,这使20%的病例分期上升。对20例SLN组织的CK20-mRNA水平进行qRT—PCR定量分析,在5例患者的SLN中发现高水平的CK20-mRNA,其中1例IHC检查结果阳性。结论:CNP联合TSC定位活检结直肠SLN对于预测其区域淋巴结的转移状态具有潜在价值。qRT—PCR联合IHC能够提高微转移的检出率。SLN中CK20-mRNA的水平差异可能和预后相关,但需要增加样本量作进一步评价。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提高结肠癌患者区域淋巴结阳性检出率的方法 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对48例行根治性手术的结肠癌患者前哨淋巴结(SLN)进行了术中染料法定位检测,使结肠癌系膜前哨淋巴结染色并统计淋巴结数目,同时行抗细胞角蛋白20(CK20)免疫组化检查,检测其微转移情况.结果 48例患者中有46例发现SLN,检出率95.8%.93.8%(45/48)的患者的前哨淋巴结能准确地预测其引流区域淋巴结受累情况;假阴性 1例,假阴性率 5.0%(1/ 20).6例患者的前哨淋巴结中包含的微转移灶或单个癌细胞转移被常规HE染色遗漏,但是经CK20免疫组化染色检出.5例患者由于发现异常淋巴引流途径而导致肠系膜切除的范围的改变.结论 对结肠癌病例,前哨淋巴结定位技术能较准确地预测其引流区域淋巴结受累情况和发现异常淋巴引流途径,有助于决定切除范围;对常规病理检查阴性的淋巴结行CK20免疫组化染色检测其微转移情况,可提高淋巴结阳性检出率,两者结合可准确的对结肠癌患者进行分期、判断预后、指导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乳腺癌前哨淋巴结(SLN)中人乳腺球蛋白(HMAM)在诊断微转移灶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2月拟行手术治疗的73例乳腺癌患者,术前采用Y探测仪定为SLN,采用RT-PCR技术检测SLN中HMAM mRNA的表达水平,并且将检测结果与常规病检结果进行比较,同时分析发生微转移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常规病检共检出34例患者存在SLN微转移灶,检出率为51.52%;RT-PCR检出42例患者存在SLN微转移灶,检出率为63.64%;其中常规病检10例患者SLN微转移灶阴性,RT-PCR发现其SLN微转移灶阳性;有2例患者常规病检SLN判定为微转移灶阳性,RT-PCR检出结果为阴性;RT-PCR对SLN发生微转移灶检出率显著的高于常规病检(P0.05);RT-PCR检出的24例SLN微转移灶阳性患者,有2例患者SLN微转移灶为阳性,RT-PCR检出的假阴性率8.33%(2/24)。SLN发生微转移主要与患者的病灶大小、淋巴管浸润有显著关系(P0.05)。结论 RT-PCR检测乳腺癌SLN中HMAM诊断微转移灶的检出率显著的高于常规病理检查,检查假阴性率较低。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前哨淋巴结(SLN)活检及其微转移检测临床意义。方法本组46例原发性乳腺癌患者,应用美蓝进行前哨淋巴结定位和活检,随后行腋窝淋巴结清扫(ALND),行SLN、腋淋巴结(ALN)中CK19的RT-PCR检查。结果46例乳腺癌患者中,41例检测到SLN(89.1%),SLN的成功定位活检与肿瘤大小有关。对上述41例的SLN的常规病理检查的敏感性是75%,准确性是90.2%,假阴性25%。在行RT-PCR检查中,敏感性是96%,准确性是97.6%,假阴性4%。结论RT—PCR法较常规病理更为敏感,通过SLN定位和RT-PCR的联合应用,可明显提高乳腺癌淋巴结微转移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前哨淋巴结活检(sentinel lymph node biopsy,SLNB)预测乳腺癌腋窝淋巴结(axillary lymoph node,ALN)转移的临床价值及提高其准确性的方法。方法:本组36例临床ALN阴性的乳腺癌患者,用1%美蓝染色,行前哨淋巴结(sentinel bmph node,SLN)活检;随后行腋窝淋巴结清扫(axillary lymph node dissection,ALND),将SLN做连续病理切片检查。结果:36例中,检出SLN34例,其中32例的SLN可准确预测ALN转移状态。结论:应用美蓝进行SLNB预测ALN转移的方法简单、准确,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检测乳腺癌前哨淋巴结(SLN)的方法,研究前哨淋巴结活组织检查(SLNB)预测腋窝淋巴结状况的准确性。方法:对24例乳腺癌患者行美蓝染色法检测SLN,并行腋窝淋巴结清扫术(ALND)后,将腋窝淋巴结转移状况与SLN进行对比,分析SLN检出率。结果:24例患者检测出SLN 20例,成功率83.33%,检出SLN42个,平均每例检出1.75个。24例中,17例SLN阳性,阳性率70.83%。2例出现假阴性,假阴性率8.34%,S LNB预测腋窝淋巴结(ALN)的敏感性为89.4%,准确率为91.6%。结论:SLND可以较准确预测乳腺癌患者腋窝淋巴结的转移状况。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术中冰冻切片联合快速免疫组化在乳腺癌前哨淋巴结(SLN)微转移检测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2003年2月至2006年4月我科共62例乳腺癌患者,采取美蓝染色前哨淋巴结活检(SLNB),行SLN术中冰冻切片,阴性者行EPOS法快速免疫组化检查以发现微转移。并与术后SLN连续切片及免疫组化检查作比较,以了解快速免疫组化检查的准确性及发现微转移的能力。结果:56例成功行SLNB,成功率90.3%,术中冰冻切片发现20例SLN癌转移,36例阴性者行快速免疫组化检查.发现2例微转移,术后连续切片及常规免疫组化检查又发现2例微转移。结论:美蓝染色SLNB成功率较高、安全、价廉。术中SLN冰冻切片联合EPOS法快速免疫组化检查,可增加SLN微转移的检出率.减少假阴性率.适合基层医院开展。[著者文摘]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contrast-enhanced ultrasound, CEUS)引导下细针穿刺组织活检在早期浸润性乳腺癌腋窝前哨淋巴结转移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早期浸润性乳腺癌患者176例,均行CEUS检查,对检出前哨淋巴结者先行CEUS引导下细针穿刺组织活检再行前哨淋巴结活检术(sentinel lymph node biopsy, SLNB),未检出前哨淋巴结者直接行SLNB,并根据SLNB结果判定是否行腋窝淋巴结清扫术。以SLNB结果为金标准,评估CEUS引导下细针穿刺组织活检诊断早期浸润性乳腺癌腋窝前哨淋巴结转移的价值。结果 176例患者中,170例CEUS检出前哨淋巴结261枚,其中CEUS引导下细针穿刺组织活检诊断淋巴结转移93例;176例SLNB检出前哨淋巴结351枚,组织病理检查证实腋窝前哨淋巴结转移100例。以SLNB结果为金标准,CEUS引导下细针穿刺组织活检诊断早期浸润性乳腺癌患者腋窝前哨淋巴结转移的灵敏度为93.0%,特异度为100.0%,阳性预测值为100.0%,阴性预测值为90.9%,准确率为95.9%。结论前哨淋巴结CEUS引导下细针穿刺组织活检在早期浸润性乳腺癌患者腋窝前哨淋巴结转移诊断中具有较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99mTc-美罗华作为示踪剂对102例原发性乳腺癌(其中1例为双乳癌)患者行前哨淋巴结(SLN)显像及活检的诊断效能. 方法 超声引导下于乳腺肿块周围及肿块表面皮下注射99mTc-美罗华后行SLN显像,并将采集到的图像与患者数码局部大体像进行图像融合.术中凭此融合图像行腋窝区前哨淋巴结活检术(SLNB).切除SLN后,行常规乳腺癌手术及腋下淋巴结清扫术,并送病理行常规HE染色及免疫组化检查. 结果 103例次SLN显像成功率100%,共显示SLN 177枚,分布于腋窝区、内乳区及乳腺组织内,平均1.72枚(177/103).腋窝区SLNB成功率99.03%(102/103),共探测到SLN 266枚,平均2.58枚(266/103).病理发现腋窝SLN有转移者76例次,转移SLN 110枚.与腋清扫淋巴结病理结果比较,SLNB的灵敏度为96.20%(76/79),特异性为100%(24/24),假阴性率为3.80%(3/79),准确率为97.09%(100/103). 结论 应用新型SLN示踪剂99mTc-美罗华行乳腺癌SLN显像及活检成功率、灵敏度及准确率高,假阴性率较低,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中低位直肠癌前哨淋巴结定位活检的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联合纳米炭(carbon nanoparticles,CNP)和^99mTc-硫胶体(^99mTc-sulfur colloid,TSC)对腹膜返折上、下方直肠癌前哨淋巴结(sentinel lymph node,SLN)定位活检,探讨中低位直肠癌SLN活检的可行性。方法:25例直肠癌患者(10例癌位于腹膜返折上、15例癌位于腹膜返折下),术中于瘤周浆膜下或粘膜下注射CNP和TSC行SLN定位活检。对检出的SLN行常规HE染色病理学检查,若为阴性则加行细胞角蛋白20(cytokratin20,CK20)免疫组化检测,并比较两组检出率、灵敏度的差异。结果:5例直肠癌患者SLN的检出率为96%(24/25),每例检出1~4个SLN,平均2个。SLN判断结直肠癌区域淋巴结转移状态的灵敏度为91.67%,假阴性率为11.77%。两组检出率及灵敏度均无统计差异。在15例常规HE染色检测SLN阴性的患者中有3例CK20免疫组化检测阳性。结论:中低位直肠癌SLN活检是可行的。应依据肿瘤部位的不同分别选用粘膜下或浆膜下注射CNP和TSC行直肠癌前哨淋巴结活检。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哨兵淋巴结活检(SLNB)预测结肠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状态的重要性和可行性。方法使用亚甲蓝对42例结肠癌患者进行SLNB,随后行标准的结肠癌根治术。哨兵淋巴结阴性患者进行连续切片病理检测。结果SL-NB成功率为80.95%,敏感度为97.06%,特异度为100%,预测淋巴结转移状态率为95.45%,假阴性率为4.55%。结论利用亚甲蓝淋巴定位方法进行的SLNB可以准确预测淋巴结转移状态,SLN连续切片、HE染色检测有助于提高SLNB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前哨淋巴结活检(SLNB)对乳腺癌腋窝淋巴结(ALN)转移状态的预测价值,为指导乳腺癌患者是否行腋窝淋巴结清扫(ALND)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05~2008年本院手术治疗的乳腺癌患者36例患者,采用术前2 h注射99M锝-右旋糖苷(99M Tc-dx)1 ml于肿瘤周围腺体内和术中1%亚甲蓝2 ml(总剂量)四点法注射于肿瘤覆盖皮肤之皮内,术中前哨淋巴结活检,随后行包括ALND的不同方式的根除术。所有前哨淋巴结(SLN)术中冷冻病理检查为单切片HE染色,所有SLN和非SLN均再行多层切片HE染色及免疫组织化学病理学检查。结果根据术中切片病理和术后腋窝淋巴结病理,SLN检出成功率为94.4%(34/36);SLN预测ALN转移的准确性为94.1%(32/34),灵敏度为85.7%(12/14),特异性为100%(20/20),假阴性率为14.3%(2/14),总的阳性、阴性预测值分别为100%(12/12)和90.9%(20/22)。与单切片HE染色相比,多层切片HE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查使灵敏度提高至92.9%(13/14),假阴性率降低至7.14%(1/14)。结论亚甲蓝法和放射性示踪法联合应用能准确检测出SLN,SLN能反映腋窝淋巴结的状态。术中多层切片HE染色可降低前哨淋巴结假阴性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结肠癌术中定位前哨淋巴结(SLN)的可行性并研究其在结肠癌外科诊疗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73例结肠癌患者进行术中异硫蓝定位检测SLN,术后常规病理检测所有淋巴结,对常规病理检测阴性者进行细胞角蛋白(CK,AE1/AE3)免疫组化检测。结果73例患者中检出SLN72例共157枚,平均每例2.2枚。常规病理检出53例共116枚SLN发生转移。SLN预测区域淋巴结转移状况的敏感性为93.0%,准确性为94.5%。免疫组化检测可以发现微转移,降低淋巴结转移检测的假阴性率。结论结肠癌术中进行SLN定位是可行的,可以发现肿瘤异常淋巴引流,SLN基本可代表区域淋巴结状况,提高术后病理学分期的准确性,但以SLN活检术替代传统术式的可行性和安全性尚需要实施多中心、大样本、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评价纳米炭混悬液在示踪临床N0期(cN0)喉癌前哨淋巴结中的价值.方法 对20例cN0喉癌患者术中采用纳米炭混悬液进行前哨淋巴结检测,结合术中及术后病理检查结果分析其探测及预测区域淋巴结转移的效果.结果 20例cN0喉癌患者中19例成功显示了前哨淋巴结,发现率为95.0%.每例发现前哨淋巴结1~3枚,平均2.2枚.术中对前哨淋巴结行冰冻病理检查发现3例出现淋巴结转移,和术后HE染色病理检测结果一致.对相应区域淋巴结转移的阳性和阴性预测率均为100%.结论 采用纳米炭混悬液探测及活检前哨淋巴结能够较准确反映cN0喉癌颈淋巴结的转移状态.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前哨淋巴结活检(SLNB)在早期乳腺癌简化的腋淋巴结清扫(ALND)中的应用及效果,了解EPOS法快速免疫组化发现前口哨淋巴结(SLN)微转移的能力及准确性。方法:30例早期乳腺癌行美蓝染色SLNB术中行SLN冰冻切片联合EPOS法快速免疫组化检查,其中阴性者28例分成两组,15例行简化的ALND(仅清扫胸小肌外侧组淋巴结,简化组),13例行标准ALND(标准组)。结果:EPOS法快速免疫组化使SLN假阴性率降了50%,简化组后腋窝引流时间、积液及患肢水肿发生率较标准组减少,患肢功能恢复良好,短期随访无腋窝局部复发及远处转移。结论:EPOS法联合冰冻切片可减少SLN的假阴性率,SLN阴性可安全使用简化的ALND,减小手术创伤和并发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