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0 毫秒
1.
李莉  曹贺 《时珍国医国药》2006,17(5):725-726
目的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中药成方制剂锡类散中靛蓝、靛玉红的含量。方法采用Krom asil-C18柱,以甲醇-0.1%冰醋酸(75∶25)为流动相,流速1.0 m l/m in,检测波长290 nm,检测温度为35℃。结果靛蓝在0.12~0.40μg/m l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r=0.999 4,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8.80%,RSD=1.5%(n=5):靛玉红在0.07~0.72μg/m l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r=0.999 8,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7.70%RSD=0.88%(n=5)。结论实验结果表明此方法操作简便、准确、稳定、重复性好,其它组分测定无干扰,可作为锡类散中靛蓝、靛玉红的含量。  相似文献   

2.
《陕西中医》2013,(9):1227-1229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复方青黛胶囊中靛蓝、靛玉红含量的HPLC方法。方法:色谱柱:Kromasil C18柱(4.6mm×250mm,5μm),流动相:甲醇-0.1%磷酸溶液(65∶35),检测波长:293nm。结果:靛蓝和靛玉红分别在进样量为0.05151.2875μg和0.006011.2875μg和0.006010.1502μg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9.43%(RSD=1.18%)和99.76%(RSD=2.04%)。结论:该方法简便、准确,可同时测定复方青黛胶囊中靛蓝和靛玉红的含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建立复方黄黛片中青黛的薄层色谱(TLC)鉴别方法及高效液相(HPLC)法同时测定靛蓝、靛玉红含量。方法:TLC法对复方黄黛片中青黛进行定性鉴别。HPLC法对复方黄黛片中靛蓝及靛玉红的含量进行测定,色谱柱Agilent TC-18色谱柱(5μm,4.6mm×250mm);流动相甲醇-水(75:25);流速1mL·min~(-1);柱温25℃;检测波长292nm。结果:TLC结果表明青黛标准药材、靛蓝、靛玉红及供试品斑点清晰,阴性空白无干扰。HPLC结果表明,靛蓝在0.208~1.04μg、靛玉红在0.088~0.44μg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9.95%(RSD=1.59%)和99.30(RSD=1.86)。结论:TLC和HPLC试验结果表明,试验方法简便、准确,可用于复方黄黛片中青黛的鉴别及靛蓝和靛玉红含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4.
南板蓝的根、茎、叶中靛玉红与靛蓝的含量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薄层扫描法测定南板蓝的根、茎、叶中靛玉红与靛蓝的含量。结果南板蓝的叶中靛玉红和靛蓝含量最高,其次是茎,最少是根,为修订板蓝根冲剂(二方)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建立以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复方南板蓝根颗粒中靛蓝和靛玉红含量的方法。方法:色谱柱为Agilent C18(4.60 mm×150 mm,5μm),流动相甲醇-2%磷酸(梯度洗脱);流速0.9 mL.min-1,检测波长289 nm,柱温35℃,进样量20μL。结果:靛蓝、靛玉红分别在0.030 4~0.608μg(r=0.999 3)和0.0993~1.986(g(r=0.999 6)与峰面积积分值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加样回收率靛蓝为98.1%(RSD 2.31%)、靛玉红为101.4%(RSD 2.61%)。结论:该方法灵敏度高、简便、准确,可用于复方南板蓝根颗粒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6.
目的:建立板蓝根中表告依春、腺苷、靛蓝和靛玉红含量测定的方法。方法:采用Agilent 5 TC-C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甲醇-水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为1 m L·min-1;双波长切换时间序列采样:0~20 min为254 nm,20~40 min为285 nm;柱温30℃。结果:在上述色谱条件下,测得表告依春,腺苷,靛蓝,靛玉红的线性范围分别为0.100~0.600μg(r=0.9998),0.122~0.732μg(r=0.9998),0.024~0.144μg(r=0.9998),0.004~0.024μg(r=0.9998)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结论:各产地中四种成分均有显著性差异,表告依春和腺苷的含量相对靛玉红、靛蓝较高;不同干燥方式对四种成分的影响较大,尤其不适合高温干燥。该含量测定的方法简单、准确、重复性良好,可为板蓝根药材的质量控制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建立口腔溃疡散(青黛、白矾、冰片)中色胺酮、靛蓝、靛玉红含量测定方法.方法:色谱柱为Shim-Pack型C18柱,流动相:甲醇-水(65:35),柱温:30℃,流速:0.8 mL/min,检测波长:289 nm.结果:色胺酮在0.125~7.5 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7),平均回收率为99.55%,RSD=1.05%(n=6),靛蓝在0.375~22.5 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6),平均回收率为98.93%,RSD=1.15%(n=6),靛玉红在0.5~30 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2),平均回收率为98.90%,RSD=1.21%(n=6).结论:本法简便、快速、准确,可用于该制剂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8.
目的 以HPLC法同时测定青黛中有效成分靛蓝和靛玉红的含量。对中国药典2010年版中青黛含量测定方法的不足之处进行改进。方法 用适量DMF超声30 min提取青黛药材中的靛蓝和靛玉红。液相条件如下:色谱柱:Kromasil C18(250 mm×4.6 mm,5μm);流速1 mL/min;流动相:乙腈:水(70:30);柱温:30℃;检测波长:290 nm。此法在不影响分析结果的条件下可大大缩短分析时间。结果 靛蓝和靛玉红进样量在29.90 ng~298.90 ng和6.71 ng~67.06 ng间与峰面积的线性关系良好(r>0.999,n=6)。靛蓝平均加样回收率:101.05%(RSD=1.81%);靛玉红平均加样回收率:99.78 %(RSD=2.52%)。结论 本法合理、便捷;能同时测定青黛中靛蓝和靛玉红含量,符合现行药典简便、快速、准确的要求。  相似文献   

9.
于天源  周昕  徐俐伟 《河南中医》2019,39(3):453-458
目的:建立清肠栓中没食子酸、靛蓝、靛玉红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UPLC法测定没食子酸、靛蓝和靛玉红的含有量,没食子酸:流动相0.5%磷酸水溶液乙腈=973;检测波长203 nm;体积流量0.3 mL·min~(-1);柱温30℃。靛蓝、靛玉红:流动相水乙腈=3565;检测波长290 nm;体积流量0.3 mL·min~(-1);柱温30℃。结果:没食子酸在0.21~2.10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大于95%;靛蓝在0.29~2.90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大于95%;靛玉红在0.02~0.21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大于95%。结论:据此建立的含量测定方法比较稳定,可以控制清肠栓的质量,同时也可以一定程度通过指标成分含量的多少,反映其疗效。  相似文献   

10.
唐晓清  王康才  陈暄 《中草药》2011,42(7):1425-1428
目的 考察菘蓝花期不同部位的靛蓝、靛玉红和多糖的积累分布情况.方法 采用HPLC法测定菘蓝花蕾期及盛花期2个阶段植株不同部位中靛蓝、靛玉红量,并采用苯酚-硫酸法测定各部位的多糖量.结果 靛蓝、靛玉红在叶中分布较多,根、茎、花中较少,其中基部叶的量最高.花蕾期叶中靛蓝、靛玉红量均高于盛花期,花中靛蓝、靛玉红量高于花蕾中的量.多糖在菘蓝全株均有分布,花蕾期根中量最高,盛花期地上部分的上端高于下端.结论 花期的菘蓝体内有靛蓝、靛玉红的分布,且主要分布于叶片内,花蕾期靛蓝、靛玉红总量高于盛花期的总量;多糖在菘蓝中分布有一定的规律,花蕾期根中多糖分布较多,地上部分多糖量有增加趋势.  相似文献   

11.
均匀设计优选南板蓝根多糖的提取工艺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盛家荣  李欣  陈佳伟  欧阳逊 《中药材》2005,28(12):1105-1107
目的:优选南板蓝根中多糖的提取工艺.方法:用均匀设计方法设计水提取工艺,以提取物中多糖含量为测定指标,考察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料液比三个因素对有效成分多糖提取的影响.结果:最佳工艺为提取温度90℃,提取时间2 h,料液比1: 50(g/ml),南板蓝根多糖的提取率为3.26%.在此条件下,北板蓝根多糖的提取率为12.76%.  相似文献   

12.
南板蓝根具有悠久的民间及临床药用历史,可用于治疗丹毒、病毒性肝炎、流行性感冒等疾病。其化学成分主要包括生物碱、木脂素类、苯乙醇苷类、甾醇、萜类等。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南板蓝根具有抗菌、抗病毒、抗肿瘤、抗氧化、抗炎等作用。本文通过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资料,系统综述了南板蓝根化学成分、药理活性及质量控制,以期为南板蓝根中药的深入开发和合理使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寻找马蓝叶与其混淆品路边青叶之间的鉴别特征,建立有效的鉴别方法.方法:采用显微鉴别法.结果:马蓝叶的脉末梢多数不分支,少数1~3分支;宽度为1~3列管胞,多数为1列管胞;少数末端膨大.路边青叶脉末梢分支或不分支,分支者多数为1~2次分支,少数为3~4次分支;宽度为1~5列管胞,多数宽为2~3列管胞;末端常稍膨大....  相似文献   

14.
目的:建立心迪软胶囊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对心迪软胶囊中槲皮素、山柰素和异鼠李素在同一薄层板上进行定性鉴别:硅胶G板,以氯仿-甲酸乙酯-甲酸(5∶4∶1)为展开剂进行展开;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心迪软胶囊中的槲皮素、山柰素和异鼠李素同时进行含量测定: DiamonsilTM(钻石) C18(4.6 mm×250 mm,5 μm),乙腈-水-磷酸(30∶70∶0.1)为流动相,流速1 mL·min-1,检测波长370 nm,柱温40 ℃。结果:通过薄层色谱可同时鉴别槲皮素、山柰素和异鼠李素3种黄酮苷元。槲皮素在0.412~1.648 μg线性关系良好,r=0.999 9, 平均回收率为96.8%,RSD为0.9%(n=6);山柰素在0.021~0.083 μg线性关系良好,r=0.999 8,平均回收率为96.9%,RSD为2.0%(n=6);异鼠李素在0.183~0.732 μg线性关系良好,r=0.999 9,平均回收率为97.1%,RSD为1.6%(n=6)。结论:所建立的心迪软胶囊质量标准研究方法可行,重复性好,能有效地控制该制剂的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测定大青叶及其3种类似品中靛蓝、靛玉红的含量,并建立指纹图谱以评价药材质量。方法:采用HPLC建立含量测定方法和指纹图谱的分析条件,比较国内不同产地的大青叶及其3种类似品共17批样品中靛蓝和靛玉红的含量,并计算其HPLC指纹图谱相似度。结果:总体上,蓼蓝中靛蓝含量高于菘蓝,而靛玉红含量低于菘蓝,马蓝和路边青均没有检测到靛蓝和靛玉红。另外,17批样品中,不论是同品种还是不同品种间靛蓝和靛玉红或指纹图谱都有很大的差异。结论:上述方法可有效区分4种称为“大青叶”的商品,并为大青叶药材的质量评价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狗肝菜和红丝线草中多糖含量进行测定和比较。方法紫外分光光度法。结果该方法线性关系良好(r=0.999 8);回收率为99.57%。测得狗肝菜多糖含量为5.23%,红丝线草多糖含量为9.85%。结论该方法灵敏度高,重现性好,可为狗肝菜和红丝钱草的质量标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建立铁箍膏巴布剂的质量控制方法。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对大黄、黄连、冰片进行鉴别。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大青叶中的活性成分靛玉红进行含量测定,色谱柱为Symmetry C18柱(4.6 mm×250 mm,5μm),以甲醇-水(75∶25)为流动相,流速为1.0 mL/min,检测波长290 nm。结果薄层色谱法具有良好的重复性、专属性。大青叶在0.012 3~0.123 2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9,n=5),平均回收率为98.64%,RSD=0.92%(n=6)。结论本方法简便、准确,可作为铁箍膏巴布剂的质量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18.
边嘉鸿  钱坤  许响  沈钧 《中药材》2006,29(11):1233-1235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香菊感冒颗粒(无糖型)中刺槐素的含量。方法:刺槐苷使用甲醇超声提取并用盐酸水解在ODS(5μm,4.6×250 mm)柱上,以甲醇-水-冰醋酸(350∶150∶2)为流动相进行分离,流速1.0m l/m in,340 nm波长检测。结果:方法准确、精密度高、重现性好,浓度在2.00~10.00μg/m 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8,平均加样加收率为99.9%,RSD=0.41%(n=6)。结论:方法简便、专属、重现性好,可作为香菊感冒颗粒质量控制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19.
酸性染料比色法测定钩藤的总生物碱含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曾常青  罗北亮 《中药材》2007,30(8):1021-1024
目的:探讨钩藤中总生物碱含量测定的方法。方法:采用酸性染料比色法测定钩藤中总生物碱含量。结果:酸性染料比色法的显色条件为pH3.6缓冲液5.0ml,溴甲酚绿液5.0ml;氯仿萃取三次,每次4.0ml,每次萃取振摇2min,静置5min。钩藤碱在6.018μg-108.324μg范围内呈线性关系,回收率平均值97.19%,RSD=1.34%(n=6)。结果:该方法灵敏度高,准确度好、重现性好。  相似文献   

20.
目的:建立黔产不同产地南板蓝根中腺苷的含量测定研究。方法:采用HPLC法;Agilent ZORBAX EclipseXDB—C18色谱柱(250mmx4.6mm,5μm),流动相甲醇-水(8:92),检测波长260nm,流速1mL·min-1,柱温30℃。结果:腺苷在0.578—5.784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6),平均回收率为99.92%(RSD=1.8%)。结论:该法操作简便、结果准确可靠,适用于南板蓝根药材的质量控制,可为南板蓝根的质量标准提升奠定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