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柴胡-黄芩药对是小柴胡汤类方发挥和解少阳作用的核心药对。临证凡见少阳枢机不利为病机关键,并辨证论治以柴芩为主药之方,皆可认为是小柴胡汤类方。为探析柴芩药对疏利少阳之奥秘,特检索历代医经,结合现代药理学,试论柴芩药对的配伍意义,及以柴芎散、柴胡清肝汤、柴胡枳桔汤、柴胡达原饮为代表的小柴胡汤类方治疗少阳及兼夹病症的机制。  相似文献   

2.
少阳病腑证的存在,不论在中医理论的系统性上还是在三阳病原文的论述中都是肯定的,《伤寒论》以病位体征明示了少阳病腑证的特征。大柴胡汤证和柴胡桂枝干姜汤证是《伤寒论》具体论述的少阳病腑证,由于胃气强弱的不同。二证之间有着偏虚偏实,偏热偏寒的区别。  相似文献   

3.
三、少阳病篇 (二)大柴胡汤证是少阳本病,还是少阳兼阳明腑证? 大柴胡汤证的二条原文,出自太阳病篇。因条文中有“与大柴胡汤下之则愈”(103条)及大柴胡汤方中有大黄(注:《伤寒论》大柴胡汤原载无大黄,但根据方后云:“一方,加大黄二两,若不加,恐不为大柴胡  相似文献   

4.
《中医学报》2013,(9):1287-1291
目的:探讨《伤寒论》关于柴胡类证的辨证治疗。方法:对《伤寒论》中第98条、第101条、第104条、第147条、第149条进行分析。结果:①根据少阳经的生理功能和病理特点,少阳病大致可分为气郁证、水郁证、气水同郁证。由于气郁程度的不同,还可分为气郁证、气滞证和气结证。②少阳病气机不畅而成气郁者,典型证候就是小柴胡汤证。少阳气郁较重而成气滞者,以大柴胡汤证为代表证候。如果少阳气机郁结日久不解,导致气机结滞而成柴胡加硭硝汤证。邪入少阳,影响水道,即会形成少阳水郁的柴胡桂枝干姜汤证。③少阳气郁证呕而不渴,小便自利,是病在气分,气郁不畅,但气机郁结也会波及水道,兼有水道不利,所以小柴胡汤证间或有小便不利症状;少阳水郁证渴而不呕,小便不利,是病在水分,水郁不化,但水道郁滞也会波及到气机,所以柴胡桂枝干姜汤证亦有胸胁满微结。④少阳气水同郁证与少阳气郁证、少阳水郁证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少阳气郁证伴有水郁,是气郁不畅影响了水道的通调;少阳水郁证伴有气郁,即水道郁阻影响了气机的通畅。而少阳气水同郁证是气机与水道共同发生病变,郁滞较深,症状较重,涉及到与少阳相关的经脉和脏腑,是少阳气郁和少阳水郁误治后病变加重的证候。⑤柴胡类证并不全是少阳病,而少阳病中的大多证候属于柴胡类证,这就是柴胡类证与少阳病的关系。结论:《伤寒论》关于柴胡类证辨证治疗的条文对临床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半夏泻心汤临床应用与研究概况贾玉梅(河南中医学院,450003)主题词半夏泻心汤/治疗应用,半夏泻心汤/药效学半夏泻心汤证,在仲景书中有两见,一是《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下》篇第154条:“伤寒五、六日.呕而发热者,柴胡汤证具,而以他药下之……若心...  相似文献   

6.
柴胡汤类方证及和法若干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针对柴胡汤类方证及和法的若干问题进行讨论 ,认为 :半表半里不应理解为一半表证一半里证 ;大柴胡汤非治少阳兼阳明证而是少阳病之主方正方 ;对“但见一证便是”的理解应是着眼于少阳位于半表半里及主持枢机的特殊性方面 ;和法只是针对少阳病的一种治法 ;小柴胡汤非扶正祛邪而是扶正以祛邪 ,体现治法的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柴胡证以指导小柴胡汤的临床应用。方法:遵照张仲景提出少阳病治疗禁忌是以条文中脉症乃少阳病为前提进行分析。结果:柴胡证包括诸多小柴胡汤相关条文中的脉症。结论:张仲景提出有柴胡证,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是由于少阳病具有枢机不利的病机特点,涉及的病位广泛,临床表现多样,旨在说明小柴胡汤临床应用非常广泛的特点。  相似文献   

8.
仲景书者,辨证论治之书。其于《伤寒论》中辨治少阳病合阳明里实证,就颇有心法,独具特色。今不揣浅陋,略述其意,以供同道临证参考。少阳病合阳明里实证,是《伤寒论》中比较常见的一种两经兼夹证,其治除有传统公认的大柴胡汤和柴胡加芒硝汤外,仲景亦用及小柴胡汤和...  相似文献   

9.
《伤寒论讲义》(五版教材)将小柴胡汤证(即柴胡证)置于“少阳病本证”款下讲述(见137页),并谓“少阳病本证,除小柴胡五主证‘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之外……”(152页),分明认为柴胡证是少阳病本证。何谓少阳病本证?是书没有确切解释。但由“少阳病有从太阳之表而来者,有自发于少阳者”(见136页)诸文字观之,其意似为“‘自发于少  相似文献   

10.
治疗胃痛脾胃气虚证130例临床总结李郑生,郭淑云河南中医学院一附院(45000)指导李振华主题词胃脘痛/中医药疗法,脾气虚/中医药疗法,胃气虚/中医药疗法胃痛多见于现代医学的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等疾病。临床观察证实,脾胃气虚的病机在慢性胃痛发病中具有...  相似文献   

11.
大柴胡汤首载<伤寒论>,是治疗少阳、阳明并病的方剂.足少阳经属胆络肝,足阳明经属胃络脾,故大柴胡汤对肝胆脾胃的许多疾病特别是对上腹部的许多疾病有很好的疗效.现就大柴胡汤的组成、方义,主治证候以及在临床上的应用做一介绍.  相似文献   

12.
大柴胡汤为伤寒论代表方,治疗少阳阳明合病,能和解少阳,内泻热结。笔者总结了王克穷主任医师多年临床经验,认为大柴胡汤病机为少阳阳明合病、气滞血瘀证热化型,并结合腹诊、方剂本源计量及煎煮法,将大柴胡汤运用于治疗原发性肝癌,取得了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13.
柴胡温胆汤乃经方与时方合用的代表方之一,临床运用范围较广泛。林兴栋教授结合岭南地域特点,采用加味柴胡温胆汤(主要由柴胡、黄芩、法半夏、陈皮、竹茹、炒枳壳、茯苓、炙甘草、白芍、桂枝、醋香附、黑枣、生姜等组成)治疗失眠患者。加味柴胡温胆汤治疗失眠的适用情况如下:失眠患者病位在少阳阳明,涉及脾、胃、胆、三焦者;基本病机为气郁痰凝;病理因素乃痰湿为患;证候属虚实夹杂,里虚为主。加味柴胡温胆汤治疗失眠可内调脾胃,外和营卫,中斡少阳,取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4.
赵清理教授治疗胃脘痛经验举隅刘永业,赵安业河南中医学院(450003)主题词/赵清理,/中医师,胃脘痛/中医药疗法,医案脾胃为后天之本,居中州而为气机升降之枢纽。脾胃有病,多由气血、阴阳、气机升降失调所致,治疗当宜调整,使之归于平衡即可。胃脘痛一证,...  相似文献   

15.
东垣运用风药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风药,也称风燥升阳药,是一美具有升发、疏散特性的药物.这类药物大多性温或平,味辛、苦或甘,归属于足阳明胃经、足太阳膀胱经、手太阴肺经和足厥阴肝经,发挥祛风、解热、升散、止痛等功效.李东垣临证组方,最擅用升麻、柴胡等,升麻是足阳明胃经之引经药,可升发脾胃之清阳;柴胡为足少阳胆经之引经药,可升发少阳春升之气.而胆气能否升发,对脾胃升降机能影响甚大.从四个方面探讨东垣运用风药寓意.①风药开郁:脾虚木郁,木郁则发之,取风药开郁,发散郁火;②升发脾阳:治疗脾胃虚弱,阴火上乘之证,帮助补益药补脾阳,恢复脾胃升清降浊的功能;③风能胜湿:取升阳除湿、除湿通络之效以治疗泻泄、崩漏、痿痹等湿饮为病;④引药上行:分经论治头痛及其他头面诸疾,引药直达病所,高巅之上惟风可到.东垣运用祛风药注意整体辨证,用风药的同时考虑与补气药、滋阴药、泻火药的配伍,互相牵制以制衡.  相似文献   

16.
小柴胡汤乃张仲景《伤寒论》之名方,由柴胡、黄芩、半夏、生姜、人参、炙甘草、大枣组方而成。以柴胡、黄芩之苦寒,清解少阳经腑之邪热;半夏配生姜之辛温,和胃降逆;人参、炙甘草、大枣之甘温,一则扶正驱邪,再则顾护脾胃,杜邪内传,有未病先防之意。全方共奏辛开苦降甘调之用,功在和解少阳、以治半表半里之证。临床凡见少阳证之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口苦,咽干,目眩;以及病属疟疾、黄疸、肝胆等疾病而见少阳诸证者均可选用,故其应用范围极广。  相似文献   

17.
大,小柴胡汤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小柴胡汤是《伤寒论》的著名汤方,专为少阳病而设。动用小柴胡汤必须掌握其要点,随证加减,碓柴胡不可更;大柴胡汤证由小柴胡汤证演化而来,是病邪由浅入深,病情由轻转重,邪热传入中清之腑所致。用大柴胡汤取其外解少阳和内清相火之腑实的作用。少阳所主的部位在半表半里,外与太阳相连,内与阳明相邻,帮少阳病往往兼有太阳未尽之邪或兼见明之证,其病势不一定按规律出现,加之因患者体质、宿疾、误治等因素,都能使病情有  相似文献   

18.
大、小柴胡汤是《伤寒论》的著名汤方,专为少阳病而设。运用小柴胡汤必须掌握其要点,随证加减,唯柴胡不可更;大柴胡汤证由小柴胡汤证演化而来,是病邪由浅入深,病情由轻转重,邪热传入中清之腑所致。用大柴胡汤取其外解少阳和内清相火之腑实的作用。少阳所主的部位在半表半里,外与太阳相连,内与阳明相邻,故少阳病往往兼有太阳未尽之邪或兼见阳明之证,其病势不一定按规律出现,加之因患者体质、宿疾、误治等因素,都能使病情有不同变化,也就出现了不同的兼变证。  相似文献   

19.
《伤寒论》少阳病篇评述(1)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就少阳病篇的有关问题进行了讨论,提出了个人的一些看法:对于少阳病篇的内容,应该综合全书的内容来考虑,不要仅囿于宋本的内容,对于散见于太阳、阳明及三阴篇的内容,既要从传变的角度来分析,更要从辨证的角度来分析;对于提纲证,认为“口苦,咽干,目眩”仅是从胆火上炎的角度揭示其病理表现,并不能概括少阳病所有的证型;小柴胡汤在临床上应用范围很广,即揭示了一方多证的特点,更示人“有柴胡证,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的抓主证的辨证方法,同时须知小柴胡汤证并不等同于少阳病。  相似文献   

20.
风药,也称风燥升阳药,是一类具有升发、疏散特性的药物。这类药物大多性温或平,味辛、苦或甘,归属于足阳明胃经、足太阳膀胱经、手太阴肺经和足厥阴肝经,发挥祛风、解热、升散、止痛等功效。李东垣临证组方,最檀用升麻、柴胡等,升麻是足阳明胃经之引经药,可升发脾胃之清阳;柴胡为足少阳胆经之引经药,可升发少阳春升之气,而胆气能否升发,对脾胃升降机能影响甚大。从四个方面探讨东垣运用风药寓意。①风药开郁:脾虚木郁,木郁则发之,取风药开郁,发散郁火;②升发脾阳:治疗脾胃虚弱,阴火上乘之证,帮助补益药补脾阳,恢复脾胃升清降浊的功能;③风能胜湿:取升阳除湿、除湿通络之效以治疗泻泄、崩漏、痿痹等湿饮为病;④引药上行:分经论治头痛及其他头面诸疾,引药直达病所,高巅之上惟风可到。东垣运用祛风药注意整体辨证,用风药的同时考虑与补气药、滋阴药、泻火药的配伍.互相牵制以制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