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急性白血病缓解期骨髓造血干/祖细胞增殖特性及对其对不同细胞因子的反应。方法:分离骨髓的单个核细胞(MNC),在含有重组人FLT3配基(rhFL)、干细胞因子(rhSCF)、白细胞介素-3(rhIL-3)、粒-巨噬细胞刺激因子(rhGM-CSF)及促红细胞生成素(EPO)的不同组合下,选用甲基纤维素法半固体培养体系培养7-14d,观察其CFU-GM及BFU-E的集落产率。结果:急性白血病缓期患者骨髓造血干细胞对各种细胞因子增殖反应有所不同(以SCF、FL的作用尤为显著)。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急性白血病缓解期患者的造血干/祖细胞活性比对照组减低。  相似文献   

2.
FMS样酪氨酸激酶3(FLT3),是Ⅲ型酪氨酸激酶受体(RTKⅢ)的一种,优先表达在定向造血干细胞的细胞表面,与FLT3配体(FL)的相互作用在造血过程的维持,增殖和分化中发挥重要作用。FLT3基因的活性突变是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最常见的基因损伤,而且FLT3基因突变通常会给AML患者带来更差的预后。临床上大约30%的AML患者以及少量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者以及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发现了FLT3基因的突变。研究FLT3基因突变如何引起基因自身活化和不受机体控制的信号转导的作用机制可能会对突变的FLT3基因如何变成致癌基因…  相似文献   

3.
<正>白血病是一组造血干、祖细胞发生恶性改变,细胞失去进一步分化、成熟能力,阻滞在不同造血阶段,从而导致的一组异质性造血系统恶性肿瘤。其异质性主要表现在遗传学异常和分子生物学的改变。其中FLT3突变在急性髓系白血病(AML)中的发生频率高,提示预后不良,已被NCCN诊疗指南选作为AML危险度分层的指标之一〔1〕。FMS样酪氨酸激酶3-内部串联重复序列(FLT3-  相似文献   

4.
约30%的新诊断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携带FMS样受体酪氨酸激酶3(FLT3)基因突变,大多数FLT3突变是近膜结构域内的内部串联重复(ITD),也有少数是酪氨酸激酶结构域(TKD)内的点突变。FLT3抑制剂的应用改变了FLT3突变AML患者的治疗现状与预后。文章就FLT3突变AML的生物学特征,FLT3突变检测与诊断、FLT3抑制剂的应用及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中的作用等全程管理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5.
FLT3又称FLK-2、STK-1,为Ⅲ型受体酪氨酸激酶成员之一,与其配体在正常造血及免疫系统的发育中起重要调节作用.FLT3在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及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中有过度表达,其突变是AML中最常见的基因异常.最近研究表明,FLT3过度表达与其突变均可作为预后不良因素,FLT3及其突变可能作为微小残留病灶(MRD)的标志.本文就FLT3及其突变在各型白血病中对预后的意义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目的 通过观察心房颤动(房颤)对造血祖细胞及相关细胞因子影响,探讨房颤的发病机制以及重构机制.方法 比较持续性房颤病人、阵发性房颤病人与窦性心律者外周血中CD34+造血祖细胞的百分含量以及血清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血管细胞黏附因子-1(VCAM-1)、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α(SDF-1α)水平间的差别,分析CD34+造血祖细胞与后三者的相关性.结果 持续性房颤患者外周血中CD34+造血祖细胞的百分含量以及G-CSF、SDF-1α、VCAM-1的水平明显高于阵发性房颤患者和窦性心律者(P<0.05,P<0.01),而后两组间无差别.血清SDF-1α、VCAM-1水平与外周血CD34+造血祖细胞的百分含量具有明显的相关性(r值分别为0.737、0.530,P<0.01和P<0.05).结论 (1)持续性房颤可使患者外周血中CD34+造血祖细胞数量增加,使内源性SDF-1α、VCAM-1、G-CSF水平升高;(2)血清SDF-1α、VCAM-1水平与外周血CD34+造血祖细胞的百分含量具有明显的相关性;(3)SDF-1α以及VCAM-1参与心房损伤时心肌组织的修复过程,并对心肌的重构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检测干细胞因子(SCF)与FLT3配体(FL)及其受体在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PNH)与再生障碍性贫血(AA)的表达情况,探讨2者在PNH与AA发病中作用。方法:用ELISA法检测PNH与AA患者骨髓SCF和可溶性FL的含量,用流式细胞术对AA与PNH骨髓单个核细胞c kit与FLT3的表达进行分析。结果:PNH、慢性AA患者SCF含量分别为(456.8±115.2)、(372.6±111.5),与正常对照组(389.2±123.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NH、慢性AA患者c kit表达分别为(48.8±15.6)、(39.6±11.5),低于正常对照组(75.2±23.3)。PNH患者FL水平为226.3±50.6,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89.4±20.8),但低于慢性AA(658.2±125.5)(P<0.01);PNH、慢性AA患者FLT3表达分别为(13.2±5.8)、(8.5±2.7),与正常对照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干细胞因子、FLT3配体及其受体参与PNH与AA的发病,2者共同的发病机制可能为干细胞因子受体缺陷、免疫紊乱。  相似文献   

8.
目的 :测定再生障碍性贫血 (AA)骨髓及外周血FL含量 ,并观察其与临床疗效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常规Elisa法测定AA骨髓和外周血Flt3 配体 (FL)含量 ,应用单色和双色免疫荧光标记流式细胞仪分析FL的分泌细胞。结果 :AA患者骨髓和外周血FL含量显著升高 ,约为正常的 2 5倍以上 ,外周血和骨髓浓度无区别 ;FL含量变化与疗效密切相关 ,治疗有效者 ,BM及PB中FL水平降低 ,与无效者相比区别显著 (P <0 .0 1)。治疗前后干细胞因子 (SCF)水平则无改变。正常人CD3 + 细胞内贮存有大量FL ,而CD3 + 细胞以膜型FL为主 ,胞内基本无FL存在。结论 :AA患者骨髓和外周血FL水平显著升高 ,主要由CD3 + 细胞产生 ,其含量与临床疗效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Fas配体(Fas-L)在红系祖细胞造血过程中的作用及肿瘤坏死因子(TNF-α)、干细胞因子(SCF)对其作用的影响。方法2001-01~2003-12对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人外周血CD3 4细胞利用免疫磁珠法(MACS)分离并纯化人,在体外与模拟Fas-L的抗Fas单克隆抗体、TNF-α和SCF一起培养,测定红系集落形成能力。结果Fas单克隆抗体对红细胞爆裂型生成单位(BFU-E)无明显抑制作用,但能显著抑制红细胞集落生成单位(CFU-E)的形成,TNF-α与其有协同作用,SCF则能中和Fas单克隆抗体对CFU-E形成的抑制作用。结论Fas与Fas-L途径在体外能抑制晚期红系祖细胞的生长,TNF-α可增强此种抑制作用,SCF则能保护红系祖细胞免于此种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0.
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DF-1)是由骨髓基质细胞释放的趋化因子,是趋化因子CXC亚家族的成员之一.SDF-1不仅与正常机体造血功能的维持及造血干/祖细胞的回髓定位和植入有密切的关系,同时在不稳定冠状动脉疾病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重点就SDF-1/CX-CR4的生物学功能及其在不稳定冠状动脉疾病中的作用的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
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DF-1)t由骨髓基质细胞释放的趋化因子,是趋化因子CXC亚家族的成员之一。SDF-1不仅与正常机体造血功能的维持及造血干/祖细胞的回髓定位和植入有密切的关系,同时在不稳定冠状动脉疾病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重点就SDF-1/CXCR4的生物学功能及其在不稳定冠状动脉疾病中的作用的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近两年来对于造血干细胞 ( HSC)的研究表明 ,一些能够重建长期造血和免疫功能的干细胞属于 CD34 -lin-亚群 ,其激活后可表达 CD34 分子[1] 。目前应用骨髓( BM)、脐血 ( CB)及外周血作为 HSC来源。脐血具有干细胞含量丰富、淋系祖细胞含量少、体外增殖力强等独特的生物学特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检测胎盘绒毛组织及脐血中造血细胞生长因子酪氨酸激酶受体 3(Flt3)配体 (FL )开始出现的时间及其随胎龄增长的含量变化 ,探讨其在胚胎期造血中的意义。方法 分别取妊娠早期 (6~ 8周 )、妊娠中期(16~ 2 2周 )、妊娠晚期 (37~ 4 2周 )胎盘绒毛组织 2 g各 30份、脐血清 30份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上清液中的 FL 含量。结果  1早期妊娠开始 FL 已产生 ;其含量随着胎龄增加而逐渐增加 ,各胎龄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 .0 1)。2 FL 在胎盘和脐动静脉血中的含量有显著性差异 (P<0 .0 1)。结论  FL 来源于胎盘 ,在整个胚胎期造血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正>干细胞因子(SCF)是一种低氧诱导细胞因子,在心肌缺血、脑卒中和动脉闭塞等病理损伤后大量上调。SCF因能通过与受体c-Kit结合促进造血干细胞(HSCs)/内皮祖细胞(EPCs)生存、黏附、动员~(〔1〕)。脑缺血后EPCs参与的血管发生在促进血管、神经再生及神经功能恢复方面发挥着主要作用。已证实脑缺血后SCF/c-Kit信号通路能促进神经干细胞(NSCs)在脑内  相似文献   

15.
CD+34细胞与支气管哮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CD34是一种阶段特异性的白细胞分化抗原,选择性地表达于早期造血干/祖细胞表面.近年研究发现CD34阳性(CD+34)细胞在哮喘患者骨髓、外周血及肺组织局部明显增多,它可能参与哮喘时特异性嗜酸粒细胞性气道炎症的形成.深入研究CD+34细胞在哮喘中的作用有助于阐明该疾病的发生机制,并为其治疗拓展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6.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对造血干细胞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了解HBV感染对脐血来源的造血干细胞活性的影响.方法 将分离纯化的健康脐血CD34+细胞,在含有干细胞生长因子(SCF)、酪氨酸激酶受体家族Ⅲ配体(FL)、促血小板生成素(TPO)、IL-3和10%FBS的IMDM培养基中扩增,同时加入高拷贝HBV,观察干细胞扩增与病毒复制规律;干细胞扩增后,在巨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和IL-4作用下诱生树突状细胞,对干细胞及树突细胞进行形态学观察,并检测其表面分子的表达.两组间比较采用独立t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结果 感染HBV的造血干细胞自然增殖能力明显低于正常干细胞(P<0.01);加入细胞因子后细胞增殖增加(P<0.01),细胞内HBV DNA复制也增加(P<0.01),但其干细胞增殖仍低于正常干细胞加细胞因子组(P<0.05).电子显微镜观察发现HBV感染干细胞后胞质内出现Dane颗粒;HBV感染的干细胞经诱导为树突状细胞后,其免疫表型CD80、CD86、CD1a、HLA-DR的表达均低于未感染组(P<0.01).结论 HBV可以感染CD34+造血干细胞,并随干细胞增殖而复制增加,HBV不仅抑制造血干细胞增殖,而且下调干细胞分化来源的树突状细胞免疫表型的表达.  相似文献   

17.
骨髓基质细胞能表达和分泌肝细胞生长因子 (Hepatocyte growth factor,HGF),造血干/祖细胞存在其相应受体(c-met受体),它们的相互作用调控着细胞的增埴、分化、粘附及生存。转化生  相似文献   

18.
人体血液循环中内皮祖细胞与内皮功能失调和心血管危险因素有关。该项研究旨在探讨血管紧张素II受体阻断剂治疗对2型糖尿病患者循环中内皮祖细胞的影响。采用前瞻性双盲平行研究法将18名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奥美沙坦(40 mg)组和安慰剂组。治疗前和治疗12周后均测定循环中CD34+造血祖细胞(流式细胞术)和内皮祖细胞(体外测定)计数。为证实上述结果,还设计了一个开放性实验:予20名2型糖尿病患者300 mg依贝沙坦治疗12周。与38岁同龄健康人群相比,糖尿病患者循环内皮祖细胞明显下降(每高倍镜视野258±18比210±10),但其造血祖细胞无明显…  相似文献   

19.
Fas,FasL与再生障碍性贫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Fas及其自身配体 (FasL)相互作用可引起敏感的Fas 细胞凋亡。再生障碍性贫血(AA)主要发病环节是原发性或继发性造血干 /祖细胞 (CD3 4 细胞 )量或质的异常 ,最近发现AA患者骨髓中CD3 4 细胞凋亡增强是其数量缺乏原因之一 ,并证实Fas/FasL系统参与了诱导AA患者骨髓中CD3 4 细胞的凋亡 ,这为临床上治疗AA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铁过载对脐带血(UCB)来源的造血干祖细胞及造血支持细胞,尤其是间充质干细胞(MSCs)的损伤作用.方法 体外培养脐带血单个核细胞(UCB-MNCs)和脐带血间充质干细胞(UCB-MSCs),向培养液中添加200 μmol/L的枸橼酸铁胺(FAC) 24 h建立铁过载模型.分为MNCs-CTL组、MNCs-FAC组、MSCs-CTL组、MSCs-FAC组,每组设3个复孔,实验重复3次.检测细胞内活性氧物质(ROS)水平变化、细胞增殖、分化、凋亡以及造血支持作用.结果 对UCB-MNCs进行铁过载,MNCs-FAC组造血集落形成单位(CFU-E、CFU-GM、BFU-E、CFU-mix)计数显著低于MNCs-CTL组(P<0.05),MNCs-FAC组造血干细胞(CD+34)、髓系造血细胞(CD+33)、红系造血细胞(GlyA+)比例及计数均显著低于MNCs-CTL组(P均<0.05);MNCs-FAC组的凋亡率高于MNCs-CTL组(P<0.05).MSCs-FAC组的群体倍增时间明显长于MSCs-CTL组,且其凋亡率亦高于MSCs-CTL组(P<0.05).结论 铁过载可抑制造血干祖细胞的增殖、分化,诱导其凋亡,也可抑制MSCs的增殖能力,诱导其凋亡,降低其造血支持能力,且此过程中ROS升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