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分析宁夏西吉县甲型病毒性肝炎(简称甲肝)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西吉县甲肝监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06-2011年甲肝发病率12.42~102.32/10万,年均发病率为42.49/10万,以2009年最高.全县所辖19个乡镇均有病例报告,散发和暴发并存,平均发病率白崖乡最高(75.94/10万),红耀乡最低(10.46/10万);发病年龄14岁以下占66.61%,15岁之后发病率呈下降趋势;病例构成以学生为主,占总病例数的44.32%.结论 提高以学生为重点人群的甲肝疫苗接种率,加强疫情监测,预防暴发疫情.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会宁县2007-2011年流行性腮腺炎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方法对病例进行个案调查。结果:2007-2011年会宁县共报告流行性腮腺炎1124例,年平均发病率为5.82/10万。全年均有腮腺炎病例报告。发病呈双峰型,6、10月为发病的大高峰。6~10岁发病最多,共报告875例,占77.85%。男女之比5年平均为1.50:1,各职业以学生占比例最多,为90.48%。结论:疫情初期报告、及时隔离患者是控制流行性腮腺炎疫情的关键,学校学生流行性腮腺炎监测与报告需要加强,使用疫苗能有效降低流行性腮腺炎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3.
黄革 《中国热带医学》2012,12(10):1222-1224
目的分析河池市2010年甲型病毒性肝炎流行特征,为制定甲肝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对河池市2010年报告的甲肝疫情资料和暴发疫情流行病学调查及实验室检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10年河池市共报告甲肝病人483例,年平均发病率为12.16/10万,发病人数与2009年(215例)同比上升了124.65%。暴发病例均为学生占总病例的43.69%(211例),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乏力、纳差、厌油腻、巩膜黄染和茶尿。结论河池市存在甲肝暴发流行的安全隐患,疫情的发生均因生活用水受污染所致,需要加强包括甲肝疫苗接种、生活饮用水和食品卫生监管以及健康教育等综合防治。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河南省2004年至2010年猩红热的流行概况及规律。方法:应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04年至2010年河南省猩红热监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河南省2004年至2010年共报告猩红热病例5082例,年均发病率为0.7692/10万,其中男性年均发病率为0.9636/10万,女性为0.5636/10万。各年发病均以散发为主,无暴发疫情及死亡病例报告。2010年发病率最低(0.5534/10万),2007年最高(0.9987/10万)。病例主要集中在豫中和豫北地区。4月和12月为发病高峰。15岁以下人群高发。结论:河南省猩红热发病以散发为主,应加强托幼机构及中小学机构的疫情监测。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传染病疫情实行网络直报后,三亚市甲型病毒肝炎(甲肝)的报告和发病情况,为甲肝预防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4~2007年三亚市甲肝病例数和统计局提供的人口资料,用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三亚市2004~2007年甲型肝炎共发病240例,无死亡病例,发病率呈波浪型,年均发病率为11.49/10万,发病率最高为2006年13.98/10万(73例),最低为2005年7.21/10万(37例)。结论加强流动人口的管理,做好流动人口较多地区的甲肝防治措施,进一步提高甲肝疫苗接种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甲型病毒性肝炎暴发疫情的流行特征和现场处置情况,为预防甲肝暴发疫情的发生和提高应急处置能力提供建议。方法根据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数据和流行病学调查资料,对2007-2010年毕节市5起甲肝暴发疫情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5起甲肝暴发疫情共报告病例1 937例,占全市总报告病例的47.24%。病例主要集中在19岁以下人群,职业以学生和散居儿童为主。疫情主要发生在旱灾期间或暴雨之后,均与水源污染有关。1起疫情由乡卫生院报告后发现,另外4起疫情由市级以上疾控中心预警后发现。流行时间最短19 d、最长182 d。5起疫情均采取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人群等综合防控措施。结论疫情的发现和处置不及时是甲肝暴发疫情扩散、蔓延的主要原因,应加强疫情动态监测,及时发现和识别甲肝疫情异常情况并采取强有力的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7.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13):127-130
目的?分析沈阳市甲型病毒性肝炎(甲肝)流行病学特征,为科学防控甲肝提供依据。方法利用中国疾病监测报告管理系统中的数据资料,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2014年1月~2018年12月沈阳市的甲肝疫情资料进行流行病学统计分析。 结果2014~2018年沈阳市共报告甲肝1005例,甲肝年均报告发病率为2.4326/10万。年发病率分别为2.5163/10万、2.9654/10万、3.5701/10万、1.8331/10万、1.2780/10万,各年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1.694,P<0.001)。7月份为发病的最高峰,病例数占总数的14.63%;病例主要集中在城区(71.64%);男性多于女性,男女性别比为1.49:1;发病年龄以25~54岁为主,共775例,占病例总数的77.11%;病例的职业分布主要为家务及待业人员(458例)和干部职员(152例),占病例总数的60.69%。?结论?沈阳市2014~2018年甲肝发病率呈逐年下降趋势。建议继续加强健康教育,提高大众预防甲肝意识;积极开展成人甲肝疫苗接种工作,从而有效降低全市甲肝发病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甘肃省重点地区2010~2011年甲型病毒性肝炎流行特征,提出防控对策。方法利用中国法定传染病报告系统,对甘肃省临夏州2010~2011年甲肝疫情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10和2011年临夏州甲肝报告病例为1009例、1728例,分别占当年全省总病例数37.92%、48.68%。比例均居甘肃省第一位,15岁以下病例占报告病例总数63.54%,其中5~9岁组发病率为272.06/10万;病例职业主要为散居儿童、学生及农民;以秋冬季高发;病例主要集中在经济欠发达的县。结论针对临夏州甲肝疫情流行特征,开展疫苗群体性接种、对高发地区人群开展健康教育以及严格控制学校疫情蔓延等综合防控措施可有效控制甲肝疫情。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洛阳市甲肝的流行情况,分析其流行病学特征,为有效防控甲肝提供基础数据和科学依据.方法 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 分析1996~2010年洛阳市传染病报告疫情数据库,数据采用Excel整理与分析.结果 洛阳市1996~2010年累计报告甲肝病例11 316例,年平均发病率为14.63/10万;发病以7~10月为多.伊...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平山县肺结核发病状况及流行特点,为控制结核病传播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平山县2007-2012年登记的肺结核疫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平山县2007-2012年肺结核年报告发病率总体呈下降趋势。累计报告的活动性肺结核患者1954例中,因症就诊发现率高于综合医院转诊发现率,分别为50.56%和28.61%。男性病例明显多于女性;15-24岁的病例最多;农民、学生、工人占肺结核发病总数的92.58%,其中农民病例最多占78.81%;全年各月均有发病,3月份和6月份出现2个小高峰。结论平山县肺结核发病仍维持在较高水平,应加强与综合医院的合作,同时对高发人群重点展开结核病防控工作。  相似文献   

11.
目的 通过分析建水县首起学校H1N1流感暴发疫情的发现和处置情况,总结防控经验,为学校控制甲型H1N1流感暴发流行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面对面个案调查和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对建水县首起学校甲型H1N1流感暴发疫情中发生的病例进行个案调查,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进行分析;采集初始病例咽拭子标本送红河州标本送红河州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检验室,采用Real-time RT-PCR方法检测甲型H1N1流感病毒核酸.对密切接触者进行7d的医学观察.结果 2009年11月22日至12月3日,该校共报告流感样病例86人,疫情持续13d;采集其中5例流感样病例的咽拭子标本进行检测.结果 显示5份标本甲型H1N1流感核酸呈阳性.结论 该起疫情为建水县首起中学甲型H1N1流感暴发疫情,传播特征与季节性流感相似.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深圳市2005-2014年流行性出血热的流行特征及规律,为出血热防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收集深圳市2005-2014年流行性出血热疫情资料,运用描述性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对其进行分析.结果 深圳市2005-2014年累计报告流行性出血热病例364例,其中死亡6例,年平均报告发病率0.316/10万,历年发病率呈上升趋势,2014年发病率达0.558/10万.10年来全市10个区中共有9个区有病例报告,南山区年均发病率最高,达0.545/10万;发病主要集中在1-6月份,占63.5%;病例主要集中在20~40岁年龄组,占发病总数的81.3%;职业分布以家务、待业和工人为主,占全部病例的49.2%.结论 深圳市存在流行性出血热流行,发病呈逐年上升趋势,应加强对出血热的监测和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辽宁省近年来登革热疫情特点及流行规律,为制定预防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收集国家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2014—2018年登革热基本信息,个案流行病学调查资料,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登革热的流行特征和流行因素。结果 2014—2018年辽宁省共报告登革热输入病例38例,无死亡;各月均有病例报告,主要集中在沈阳(占52.63%),男女比例为1.38∶1,以20~50岁的青壮年(占84.21%)为主,职业多为家务及待业、工人;输入来源主要是东南亚、南亚(25例,占65.79%),其次是非洲(7例,占18.42%);发病到诊断时间中位数7 d。结论辽宁省登革热均为输入性病例,加强重点人群健康宣教,提高早期诊断和报告能力,尽快采取控制措施是防制登革热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2004-2015年洛阳市布病流行特征,为科学防控提供依据。方法:通过网络直报和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收集布病防控资料,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从2004年(0.97/10万)到2015年(10.66/10万),洛阳市人间布病发病率持续上升,共报告病例2723例,发病地区不断扩大,从8个县区到15个县区全覆盖,布病发病以30~60岁男性农民为主,临床表现和感染途径日趋多样化,布病发病上升与畜间布病疫情密切相关。结论:应强化畜间布病疫情监测和传染源管理为主的综合性防控措施,控制布病流行。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病毒性肝炎的流行状况,探讨其流行规律及影响因素,为制定预防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方法对洪泽县2007—2011年法定传染病报告系统病毒性肝炎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07—2011年间累计报告病毒性肝炎病例751例,乙肝占63.9%。各年间病毒性肝炎发病率呈波浪式变化,平均发病率为38.79/10万,总体发病趋势较平稳,最高峰在2011年,为40.00/10万。病例最多的是高涧镇,其次是岔河镇。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55~69岁,其中55~59岁年龄组发病率最高,0—14岁年龄组发病率最低。男性发病率显著高于女性。发病以农民为主,其次为工人。结论应制定针对农民、工人等重点高发人群的免疫方案,进一步加强病毒性肝炎的监测与防控工作。  相似文献   

16.
刘文霞  姚玲  赵连飞 《宁夏医学杂志》2010,32(11):1073-1074
目的查明甲肝疫情的暴发原因,为处理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总结经验。方法对全部病例进行个案调查,采集患者及学校餐厅、周边餐厅、饮食流动摊点从业人员血清进行甲肝IgM抗体检测,通过现场调查评估制定疫情处理措施。结果该疫情是由学校周边一餐厅食品污染引起的甲肝暴发流行,发病20例(住校生19例,走读生1例),罹患率0.45%,均未接种过甲肝疫苗。结论提高甲肝疫苗接种率,学校开展传染病防控健康教育,加强学校周边饮食卫生监督和管理,可有效的预防控制甲肝。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海口市在腹泻病人监测发现的1例O157:H7肠出血性大肠杆菌感染性腹泻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为防制O157:H7感染性腹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在常规监测中发现的1例腹泻病人的现场流行病学调查资料,以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根据现场流行病学调查资料,患者肛拭子标本实验室检测结果为O157:H7大肠杆菌阳性,并参考海南省肠道传染病监测资料和疫情信息,认定该病例系海南首例报告O157感染性腹泻病例。疫情得到有效处理,病人痊愈,无二代病例发生。结论海南省存在有O157疫情的威胁,今后应加强该病监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靖江市手足口病的流行病学特征,为控制手足口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国家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数据进行分析,对全部病例进行个寨流行病学调查。结果2008年5月-2009年10月,靖江市累计报告发生手足口病560例,8起托幼机构手足口病病例聚集性疫情。4、5月份为发病高峰,城区发病率最高,发病人群以散居和托幼儿童为主,5岁以下病例占报告发病数的90.92%。临床症状以手、足、口皮疹及发热为主,未发生重症和死亡病例。托幼机构病例发病前有明显接触史,提示加强托幼机构基本监测与管理可控制手足口病的传播。结论手足口病的发生有明显年龄、性别、职业、地区及季节差异,开展手足口病流行病学调查研究,有助于控制传播。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黔西南州甲型病毒性肝炎(甲肝)流行特征,为制定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对黔西南州2004~2013年甲肝疫情作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2004~2013年累计报告甲肝病例4606例,年均发病率15.38/10万,甲肝占病毒性肝炎的百分比也呈下降趋势;男性与女性发病之比为1.72∶1;发病人群以学生为主(46.92%),其次为农民(21.91%)。结论黔西南州甲肝发病率逐年下降,但仍需扎实开展甲肝疫苗常规接种工作以维持低发病水平;重点加强学生、农民等高发人群的预防措施,提高全人群对甲肝的免疫力,控制局部暴发。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2011年济宁市流行性腮腺炎的流行特征,为制定预防控制腮腺炎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济宁市2011年腮腺炎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济宁市2011年合计报告腮腺炎2377例,报告发病率为29.4/10万。报告发病率居前5位的县区依次为任城区、市中区、嘉祥县、金乡县、汶上县,占济宁市总报告病例数的84.9%。5-6月份发病最高。20岁以下病例占总病例数的91.63%;发病高峰年龄为3—10岁,占总病例数的57.72%。男性发病数1623例,发病率明显高于女性。流腮发病具有明显职业分布,学生、幼托儿童和散居儿童发病率最高。结论济宁市各县区流行性腮腺炎发病率不同,发病率无明显城乡差异,20岁以下青少年、儿童是腮腺炎发病的重点人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