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医治疗不寐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耿洪娇 《河南中医》2016,(10):1758-1761
外感、内伤皆可导致不寐,不寐病机复杂,后世医家发展了脏腑学说及五脏神理论,更全面认识不寐病机,体现了不寐病机的复杂性,突出了中医治疗不寐辨证论治的准确性。中医药治疗失眠疗效确切,副作用少,治疗前景广阔,有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但中医药治疗不寐仍有很多不足,如对病机认识不能明确、统一,治疗亦各有侧重,缺乏统一的治疗标准。治疗组方多倾向于大方、复杂方,对《黄帝内经》及《伤寒论》中经典方剂研究及单方运用较少,应进一步完善不足,充分发挥中医药治疗不寐的优势。  相似文献   

2.
赖新生教授治疗不寐有独到见解,认为阴阳失调是不寐主要病机,其临证以辨证论治为准则,通督养神、引气归元为治疗要法,针药结合治疗不寐,临床有较高的疗效。  相似文献   

3.
葛淑凡 《光明中医》2023,(17):3324-3326+3362
在新冠疫情背景下,对人群睡眠质量的关怀以及睡眠障碍的治疗意义重大。中医药治疗失眠症有独特优势,新安医家对于不寐的治疗多有心得。不寐为中医病名,亦有“不得卧、目不暝”等称谓。不寐病因包括阴阳不交、营卫失和、脏腑不和等,多责之心、肝、肾、脾。治疗不寐多从痰火,贵知其人虚实标本;不寐日久者,宜滋补肝肾,清火滋阴;内损不寐者,以理脾阴为贵。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不寐症的发病率逐渐升高,人们对不寐的认识也更加深刻。不寐的具体表现有失眠、易醒、睡眠质量不足等,长期的不寐会导致健忘、乏力、精神不振,影响生活质量。着重分析运用桂枝汤治疗营卫失和型不寐的医案,对不寐具体病因、病机、临床治疗思想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5.
《辽宁中医杂志》2017,(12):2682-2684
推拿手法作为中医特色疗法,对于不寐证的治疗有其独特疗效。文章总结了近5年为主推拿治疗不寐的文献,就其治疗理念及取穴规律进行总结和归纳,以利于临床推拿治疗不寐的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6.
董老结合前人经验,摸索出治疗不寐病的诸多经验方,董老认为不寐病由多种病因引起,对于阴虚所致的不寐病,自拟常用方"养阴枣仁安神汤"有养阴清热安神的功效,治疗阴虚不寐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7.
《陕西中医》2016,(8):993-994
目的:观察失眠颗粒联合经颅磁刺激治疗缺血性卒中后不寐的临床疗效。方法:入组符合纳入标准的86例缺血性卒中后不寐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3例,治疗组予失眠颗粒口服加经颅磁刺激治疗;对照组予右佐匹克隆片1mg、夜间睡前口服,治疗21d。利用多导睡眠监测结果、PSQI评分、不寐的疗效评定标准,评价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效果。结果:两组缺血性卒中后不寐患者治疗前后比较,86例缺血性卒中后不寐患者多导睡眠监测指标与治疗前相比,有明显改善(P0.05);两组间比较,治疗组多导睡眠监测结果相关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前者治疗有效率达97.7%,组间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失眠颗粒联合经颅磁刺激治疗缺血性卒中后不寐可明显改善患者睡眠质量。  相似文献   

8.
李长辉  钟灼琴  张坤木 《光明中医》2016,(18):2758-2760
不寐症轻者感到身体疲劳、注意力不集中、工作效率下降、易激动、焦虑及抑郁等,重者可诱发精神疾病或心理疾病,增加意外事故发生率,甚至会导致恶性事故的发生。西医主要采用"镇静安眠疗法"治疗失眠症,西药以安眠药为主,对于短期失眠治疗有一定疗效,但这种治疗存在缺陷。一是安眠药治疗失眠不宜长期服用,也就是不适合长期失眠患者。二是安眠药治疗失眠存在局限性,其局限性和其他西药通病一样——小孩不宜服用,孕妇禁用。近年来关于不寐症的治疗尤其是中药治疗不寐症的临床报道颇多,现通过文献检索综合分析不寐证的中医药治疗概况,为临床治疗不寐证提供更多参考。  相似文献   

9.
临床解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景岳提出治疗不寐应辨有邪与无邪的原则有何临床意义?答:《景岳全书·不寐》中将其治疗分为有邪与无邪两种情况,对处方用药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兹将临证体会约述如下。1 不寐从有邪证治大致有以下两种情况。1.1 心肝火旺:情怀抑郁化火,扰动心神,而见不寐多梦,甚至彻夜不寐,急躁易怒,头晕头胀,目赤耳鸣,口  相似文献   

10.
王志红 《河北中医》2005,27(5):357-357
不寐临床颇为常见。西医治疗离不开镇静安神药,但往往初用时效果好,日久易产生依赖,且易有一定副作用。中医治疗不寐有明显优势,无任何副作用,易被人们接受。兹介绍安神饮辨证施治不寐体会。  相似文献   

11.
严晓丽 《陕西中医》2012,(10):1303-1304
目的:验证不寐中医临床路径,观察不寐诊疗方案治疗失眠症的疗效。方法:根据临床路径,筛选入组的患者按照不寐诊疗方案治疗后进行疗效评价及可行性评价。结果:进入路径的35例患者全部采用中医辨证施治,使用中药饮片及中成药治疗,进入路径后无变异,患者满意度较好,路径规范,可操作。疗程结束后PSQI评分与治疗前比较,P<0.05,有统计学差异,治疗后SPIEGEL量表评分与治疗前比较,P<0.05,有统计学差异。结论:不寐中医临床路径规范,可操作,不寐诊疗方案治疗失眠症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2.
基于中医古籍的不寐用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中医古籍中有关中医治疗不寐的处方录入,对其用药进行频数分析、相关性分析和聚类分析,探索中医治疗不寐的常用药物和配伍规律。频数分析结果显示人参、茯苓、甘草、远志、酸枣仁、当归、茯神、熟地黄、朱砂、麦冬、陈皮、柏子仁等为常用药物。相关性分析与聚类分析结果显示了治疗本病常见的处方配伍规律。用统计学方法定量分析中药治疗不寐的用药处方规律,有利于学习和研究中药治疗不寐的用药,处方配伍规律可以用于指导临床。  相似文献   

13.
潘虹  张元兴 《河北中医》2013,(11):1749-1750,1760
不寐亦称失眠或不得眠、不得卧、目不瞑,是指因阴阳失调、神不守舍,心、脾、肾等功能失调引起的经常不能获得睡眠为特征的一种疾病。有资料显示,目前中国存在不寐的人群已高达42.5%,不寐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巨大的困惑。中医学在不寐的临床治疗中日益显示出优势,兹将不寐的中医治疗现状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4.
叶天士多从五脏论治不寐,认为心、肝、脾、肺、肾各脏腑功能失调均能导致不寐。结合叶天士治疗不寐的具体案例,发现主要导致不寐的证型有心血亏虚证、肝火上扰证、肝血亏虚证、心脾两虚证、痰浊内扰证、肺阴不足证、肾精亏虚证、心肾不交证。叶天士从五脏论治不寐,辨证清晰,治疗思路明确,值得后世深入研究学习。  相似文献   

15.
张浩良  夏翀  指导:徐福 《新中医》2024,56(10):132-135
介绍徐福主任运用针灸治疗不寐的临床经验。徐福主任认为不寐的病因主要有:器质性疾病、情志 因素、生活习惯、药物因素。不寐的病机多为阴阳不调与脏腑失和。治疗不寐时要分清标本,辨明虚实,找准病 位,注重标本兼治,以达平衡阴阳,调理脏腑的目的。徐福主任在明确辨证的基础上,精简取穴,在治疗方法上 巧用针刺与手法相结合,头皮针与体针相结合,再配合特定的针刺手法,善用头皮针抽提法刺激穴位,改善神经 功能,减少患者的焦虑情绪,提高睡眠质量。并联合艾灸、耳穴等多种治疗方式,治疗不寐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6.
王艳阳  孙倩 《新中医》2020,52(21):179-181
正文:现代医学认为,失眠是指尽管有合适的睡眠机会和睡眠环境,依然对睡眠时间和(或)质量感到不满足,并且影响日间社会功能的一种主观体验[1]。不寐现代医学称为睡眠障碍,临床上有入睡困难者,有眠浅梦多者,也有早醒者等多种表现形式,因睡眠质量不高而影响白天工作、生活状态的一类病证。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不寐发病率越来越高,也逐渐年轻化。中医治疗不寐有不良反应小、见效快、治疗彻底的特点。张怀亮教授是国家级名老中医,善长运用经方治疗不寐。笔者幸得张教授教诲,受益良多,现以部分验案为例,介绍其以君相火论治不寐经验,以飨同道。……  相似文献   

17.
肾不藏志不寐是中医不寐五神分型之一,中医不寐五神分型诊断法[1]认为不寐的核心病机为神不入于舍,根据五神不安舍于五脏,五神分型法把不寐分为心不藏神不寐、肝不藏魂不寐、脾不藏意不寐、肺不藏魄不寐、肾不藏志不寐五型。文章追溯了肾不藏志不寐的源流;发现了肾不藏志不寐的单一主症是夜寐早寤,明确了肾不藏志不寐的核心病机是肾志不安于舍,分析其常见病因为肾脏虚损,提出其治疗当以补益肾脏、安神定志为法;同时指出肾不藏志不寐病人多见于老年人、有熬夜史及房劳肾虚之人;这对临床颇有意义,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18.
《伤寒论》治疗不寐七法简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寐是内科临床常见病证。张仲景在《伤寒论》中称它为“不得眠(卧)”、“卧起不安”等。《伤寒论》对不寐的病机、症状、治疗、方药均作了详尽的论述,对临床治疗不寐有较强的指导作用。现将其归纳为治疗七法:  相似文献   

19.
吴月培 《四川中医》2009,(10):31-32
本文通过临床对不寐的观察、治疗,认为不寐虽关联心脾肝肾,但主要责之于肝。肝的疏泄、藏血、藏魂对不寐的发生、发展及治疗有着重要意义。基于上述认识,临床治疗不寐多采用丹栀逍遥散加减治疗,并取得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20.
随着人们压力的增大,不寐病人逐年增多,治疗上却仍有许多不尽人意之处。因此,探索有效的治疗方案迫在眉睫,而中医药在此类疾病的治疗上具有明显优势。笔者通过分析不寐的病因病机,总结众医家对不寐中痰热、胃不和、心神失养等病因及治疗的认识,结合昼夜阴阳节律,提出不寐的治疗应有昼夜之分。白昼应对因治疗注重祛邪,夜晚应对症治疗注重安神。并将这一观点用于临床治疗,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