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正>《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指出:"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不仅体现了中医重视治未病的思想,也体现了整体观念在脏腑辨证中的应用,后世医家屡作注释、阐析,提出各种见解,笔者在翻阅大量文献后,对"肝病传脾"与"肝病实脾"进行剖析,提出自己的一管之见,探究其理论及临床意义。1肝病传脾,脾病亦可及肝仲景思想源于《内经》。《素问·玉机真脏论》云:"五脏相通,移皆有次,五脏有病,各传其所  相似文献   

2.
“肝病传脾”与“肝病实脾”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治未病是中医治则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张仲景尤其重视治未病,他在《金匾要略》开始就明确指出:"夫治未病者,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四季脾旺不受邪,即勿补之,中工不晓相传,见肝之病,不解实脾,惟治肝也。"对于本条之"肝病传脾",多数医家以五行相克相乘学说解释,以致对"肝病实脾"的涵义含混不清。  相似文献   

3.
简版:正文: 江一平教授,主任中医师,江西省名中医,第六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工作40余年,积累了丰富的理论及临床实践经验。笔者有幸跟师临证学习,现将其肝病传脾的临证经验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 基于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与糖调节受损(IGR)研究代谢病肝病传脾的基因本质。方法 108 只血糖正常 SD 大鼠,按体重分层、血糖随机分为对照组(饲以常规饲料)、模型组、预防组(饲以高糖饲料),建立 NAFLD 及 IGR 模型。 预防组同步用痰瘀同治的丹瓜方干预。 共 12 周。 观察 NAFLD 和IGR 的发病率、相关指标,做肝组织 HE、MASSON 及油红 O 染色。 以 Illumina Hiseq2500 仪做转录组全基因表达及 isoform 对照分析。 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超声检测脂肪肝发病率显著增高及肝重增加(P<0.01),肝 CT 值、CT 值肝/脾和肝/肾比值显著降低(P<0.05),病理形态肝细胞排列较混乱,肝小叶结构不清晰,出现大量红色脂滴,汇管区纤维化并沿着肝小叶节段性延伸。 模型组 OGTT 0 h 及 2 h 血糖、2 h 血浆胰岛素水平(P2INS)、葡萄糖曲线下面积(G-AUC)、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IGR 发病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 P <0.05, P <0.01);胰岛素分泌指数( HOMA-茁)、胰岛素敏感指数 (HOMA-ISI) 显著下降(P<0.01)。 基因表达分析结果显示模型组在 17 032 个基因中有 257 个发生显著性差异表达,其中包括成脂基因 9 个,能量代谢基因 15 个,胰岛功能基因 7 个,胰岛素抵抗基因 21 个。 与模型组比较,预防组脂肪肝发病率显著降低,肝重减轻(P<0.05),CT 值肝/肾比值升高(P<0.01),病理显著改善;同时 OGTT 2 h 血糖、G-AUC、IGR 发病率,P2INS、糖负荷后 HOMA-IR 显著降低(P<0.05, P<0.01);糖负荷后 HOMA-ISI 显著升高(P<0.01),并恢复了四类基因中大部分异常表达的基因。 结论 代谢病肝病传脾存在成脂基因、能量代谢基因、胰岛功能基因、胰岛素抵抗基因的异常表达,干预这些基因的表达阻滞了肝病传脾的发展,这些异常表达的基因可能在代谢病肝病传脾的演变机制中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金匮要略》(以下简称《金匮》)是最早论述辨证论治、理法方药相结合的经典医著。辨证论治是中医诊疗疾病的精髓,张仲景在《金匮》首篇便以“肝病传脾”开启并概括了其辨证论治的整体思维.对后世论述和运用脏腑辨证论治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仲景“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之论述言简意赅.体现了辨证论治的方法、特点与优势.达到了中医整体观与辨证论治的统一.下面以肝脾为例,试探讨并分析其思维过程。  相似文献   

6.
2003年1月~2004年12月,笔者诊疗肝癌患者62例,发现其症状符合《金匮要略》“肝病传脾”规律,现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1.1诊断标准患者均经病理细胞学检查确诊,符合原发性肝癌诊断标准[1]。中医辨证分肝脾同病、肝胃同病、脾胃同病三种类型进行归纳。1.2临床资料62例中,男42例,女2  相似文献   

7.
掌握五脏乘侮传变,对于医者在临床中分析病机,判断转归,辨证立法,选方用药有着指导的意义。《素问·五运行大论》云:“气有余,则制己所胜而侮所不胜,其不及,则己所不胜侮而乘之,己所胜轻而侮之。”“乘”,即乘虚侵袭的意思,“侮”,就是恃强凌弱,相乘,即相克太过,相侮,是相克的反向,又叫“反克”,乘侮传变是指脏腑疾病发生相克太过或反克关系的病变。  相似文献   

8.
通过3个病例介绍江教授在"肝病传脾"理论指导下治疗慢性肝炎的经验。  相似文献   

9.
能量过剩已经成为日益严峻的危害我国人群健康的主因。过剩的能量以甘油三酯的形式主要在肝脏、也可在胰腺等器官异位沉积,产生慢性氧化和硝基化应激(ONS)及脂毒性,导致胰岛素抵抗和胰岛功能受损,进而出现糖调节受损(脾瘅)。结合中医病因病机及证候分析,此一过程具有"肝病传脾"的特点。依据多项相关指南和临床实践,论证了痰瘀同治法是干预代谢病肝病传脾的治法。此思路有助于将主要代谢性疾病——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和2型糖尿病的防治有机整合,提高中医药的临床效果和效率。  相似文献   

10.
浅议肝病     
肝病纷繁复杂,然而治疗之法却万变不离其宗.肾阴虚衰导致肝阴亏虚,水不涵木,阳亢于上而阴亏于下,以一贯煎[3]、杞菊地黄丸、地黄饮子、加减复脉汤、镇肝熄风汤等为主。肝脾不和者,常用柴胡疏肝散、四逆散、痛泻药方、逍遥散、黄芪建中汤等为主治之。若肝火亢盛,左升太过,常用方剂有黛蛤散、泻白散、龙胆泻肝汤等。  相似文献   

11.
在祖国医学文献里,对于肝病治法的探讨相当广泛。例如清代李冠仙,根据内经三法:“肝欲酸(五脏生成篇);肝若急,急食甘以缓之;肝欲散,急食辛以散之,用辛补之酸泻之(脏气法时论),”结合病情变化和脏腑之间的关系,订立了十法。王旭高又以肝病的类别,分肝气、肝风、肝火三个方面,结合兼症,订出三十法。现今对肝病研究更加深入,在临床上获得很大成绩。  相似文献   

12.
肝病腹胀     
<正> 腹胀是肝病最常见而又顽固难愈的症状之一。肝病过程中,气滞、脾虚、湿热及血瘀等因素皆可致胀。因此,肝病腹胀不仅在时间、部位及性质等方面差异甚大,而其兼证也各有特点。临床治疗肝病腹胀应抓住这些不同特点作为处方用药的根据,审证求因,察其虚实而定消补之法,辨其寒热而取温凉之治,在气血者行调理,有食积者施消导,治求其属,才能获得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3.
<正> 张仲景在《素问·热论》六经的基础上创立了伤寒六经辨证治疗大法。以经络而言,当有手足之分。“伤寒论”里并未详言,故致使后世学者对此各持己说。如:河间《宣明论》日;“伤寒传足经、不传手经”。陶节庵《伤寒琐言》日;“伤寒传足不传手经者,俗医之谬论也,人身之气,自平旦会于膻中,朝行手太阴肺经,以次分布诸经,所以一脉愆和,则百脉皆病。”按:所谓六经,是指手足同名六经而言,并非单指足六经。根据经络学原理,人体是一  相似文献   

14.
经络具有通表里上下,联络脏腑肢节,通行全身气血,濡养脏腑组织;感应传导及调节机体各部分技能等功能。WLGY-801型电脑肝病治疗仪是根据我国传统中医经示技术等先进手段,研制和开发完的中医高科技电子仪器。它通过特殊频率(低-中频)的电波刺激人体穴位,是之与人体生物电相互作用,从而全面调节人体免疫功能提高。  相似文献   

15.
<正> 乏力是指病人四肢倦怠,周身无力或腰膝酸软,懒言少动等一组自觉证候。由于在生理上“肝为罢极之本”,“肾为作强之官”、而“脾主四肢肌肉”,一身筋脉皆赖其所养。在病理条件下不但肝脏本身的病变影响其“罢极”的功能,而且往往乘脾伐肾,使脾虚运化无权,肾虚作强无力,都可以使机体耐受疲劳的能力减低,而显示乏力的症状。肝病的任何阶段几乎都可出现疲劳和乏力,只是在轻重程度和表现特点上有所  相似文献   

16.
雷淑玉传     
这是一段真实的历史。这是一件真实的故事。 引号中当事人所说过的话虽然已经过去半个多世纪了,可至今犹回响在我们耳际。推拿事业的发展离不开继承,离不开历史的积淀。1928年9月10日凌晨。重庆大足县国良乡偏僻山村的一间茅草房内。世世代代的农民雷桂芳的第二个女孩诞生了。  相似文献   

17.
曲焕章传     
曲焕章(1878年~1938年)字星阶,原名占恩,汉族,云南省江川县赵官村人。民国时期云南著名的中医外伤科医民间医生。曲占恩父母早亡,幼时全靠祖母及姐夫抚养,12岁时即到姐夫家学习中医伤科及伤科药物的加工配制。1896年娶相邻周官村李惠英为妻,生有三子。曲占恩成家后即独自行医,更加刻苦钻研医学。凡上门求医者,耐心诊治,两年后已成为江川一带较有名声的伤科医生。  相似文献   

18.
<正> 肝病无论新旧,都可以有发热的症状出现,而以低烧为最常见。一般规律,急性肝病或肝胆合病,多见发热,热势偏高,表现为实热,慢性肝病之发热,热势偏低,表现为虚热。所以,临床应首先分清虚实,治疗方有规可循。一.肝病低烧肝病低烧,以虚实分之,因郁而热者多责之于实,因热而伤阴者多责之于虚。丹溪创六郁之说,提出气郁则湿郁,湿郁则热郁,热郁则痰郁,痰郁则血郁,血郁则食郁,而六郁皆从火化。我们在实践中体会到,六郁皆可致热,但总以气郁为主导。因  相似文献   

19.
脏腑系统是中医学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经络系统共同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而脏腑系统又是中医理论的核心,疾病复杂多变,如果能掌握脏腑辨证的常规,提纲挈领,治疗可达事半功倍之效。以下介绍几种治疗肝病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论肝病治法     
1以散为补法 肝为厥阴,中见少阳,且有相火寄其中,故《内经》名将军之官,其性至刚也。为其性刚,当有病时恒侮其所胜,以致脾胃受病,至有胀满、疼痛、泄泻诸证。故方书有平肝之说,谓平肝即所以扶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