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年来,随着膜分子生物学的快速发展,使得转运蛋白的研究更加深入,自1976年发现第一个膜糖蛋白(P-glycoprotein,P-gp)以来,目前已知有七大类共49种腺苷三磷酸结合盒(ATP binding cassette,ABC)基因和46族共360种溶质转运体(solute carrier,SLC)家族的基因[1]。由于转运蛋白不仅识别生理的或内源性底物,而且还识别外源性物质,其中包括药物。  相似文献   

2.
在抗感染药物治疗中,为达到增强药物疗效并减少其不良反应、防止病原菌产生耐药性等目的,常采用联合用药。当两种或两种以上药物联合使用时,不可避免地会出现药物间的相互作用(drug interaction)。广义地讲,药物相互作用是指两种或两种以上药物在体外所产生的物理化学变化(配伍禁忌),以及在体内由变化造成的药理作用与效应的改变。近年来对于药物与食物、烟、酒和饮料、临床检验试剂以及与中草药中的植物药成分等之间的相互作用也列入了药物相互作用讨论的范畴。专业地讲,药物相互作用是指在体内药物间所产生的药物动力学(简称药动学,[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众所周知,药物对胎儿的生长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孕妇用药不当则有可能影响胎儿的发育甚至发生畸形。自1962年“反应停事件”发生后,孕妇用药安全性已日益受到医务工作者及患者本人的重视。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根据动物实验和临床实践经验,将妊娠期用药分为A,B,C,D,X级5个  相似文献   

4.
植物、真菌和细菌类生物合成途径的多样化提供了一系列应用于药物斤发的先导结构。1983~1994年间,南美发现的新药中约有40%来自天然化合物,尽管获得了成功,但许多大型制药公司已经停止筛选自然来源的标本,原因是其不适合现代的高通量筛选(HTS)策略及考虑自然资源的所有权问题。  相似文献   

5.
6.
药物杂质及其对安全性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药物杂质与药品质量、安全性及效能密切相关,杂质控制在药物开发研究中的重要性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综述了药品杂质的来源、杂质对药品安全性的影响及杂质的控制方法,阐明了加强杂质作用研究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吴美青 《齐鲁药事》2007,26(7):414-415
目的了解我院门诊抗菌药物的应用情况,评价其合理性。方法随机抽取门诊2005年5月处方共5710张,收集含抗菌药物处方2579张,进行年龄分布、药物利用指数、联合用药等的分析。结果与结论我院门诊使用抗菌药物基本合理。  相似文献   

8.
595例抗感染药不良反应报告的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全军药品不良反应监察中心5年中采用正式自发呈报方式收到的由抗感染药物引起的595份ADRs报告进行了分析。595份ADRs报告涉及72种抗菌药物,引起ADRs较多的药物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喹诺酮类,大环内酯类;所有ADRs中皮肤损害占67.4%;严重ADRs症状以过敏性休克,肝肾损害及血液学改变较多见,其中引起死亡的药物有青霉素类,头孢类和氨基甙类。  相似文献   

9.
柠檬酸因价廉易得,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生物可降解性和多功能性受到了广泛关注,已经发展出了众多的柠檬酸基生物材料,并在药物递送系统取得实际进展。总结了柠檬酸在递送基因治疗药物、蛋白质治疗药物、免疫治疗药物、化学治疗药物中的研究进展,希望柠檬酸在药物递送系统得到进一步的研究发展。  相似文献   

10.
药品说明书是指导用药的重要依据。近年我国医师和药师参阅外文药品说明书的机会增多;掌握其中的一些习用表达方法和常用词汇的意义,是保证安全合理用药不可忽视的一个方面。本文对其中的几个主要项目内容和理解方法作了简要探讨。  相似文献   

11.
药物剂型对疗效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文华 《海峡药学》2009,21(6):197-198
目的根据不同的疾病,不同的用药部位来选用对人体安全、有效、稳定、准确、方便的药物剂型。结果硫酸镁口服可导泻、利胆.而针剂有镇静、降压作用;消炎痛,最早制成是片剂,由于其吸收差,所用剂量很大才能出现疗效.同时对胃肠刺激大、副作用很多,后来改为胶囊。其吸收大大改善,用较小剂量就能产生满意的疗效,副作用自然也小,一种药通过正确的方法改变了剂型,不仅提高药效还可以降低副作用。结论药物剂型的不同可以影响药物的疗效甚至产生完全不同治疗结果。  相似文献   

12.
手性药物的质量要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3.
14.
15.
药物流病学的定义为应用流行病学的知识,方法及推进研究人群中药物的作用及应用。本文将介绍香港在该领域中的经验,描述该学科的目的,范畴及应用,包括:上市后药物监察,药物不良反应及其他与药物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16.
剂量与药物治疗及药物发现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药物剂量是影响药物效应的重要因素。不同的剂量可以激活剂量相关靶,所以同一种药物的多种作用及其不良反应与剂量也有着密切的关系。药物剂量与药物发现存在着相互联系。一种药物在使用过程中,由于剂量的不同,会出现新的药物效应,有利于发现新的药物靶点,加快药物发现的速度;相反,药物发现的研究方法,尤其是涉及药物安全性评价的方法,直接影响着药物剂量的确定。  相似文献   

17.
在震惊全球的“反应停事件”水落石出之后,世界各国于20世纪70年代中期先后开展了药物不良反应监测工作。20世纪80年代初,世界上少数几个国家将临床药理学和流行病学相互渗透形成了一门新的学科药物流行病学,将上市后的药物不良反应监测工作纳入其中。然而,在上市前的临床试验中还会涉及到安全性问题和许多非预期的药物不良事件,甚至暴露出不少有关伦埋学的问题;其次,在药物不良反应监测中会进一步察觉到其监测的范围不应仅限于临床治疗药物,而应扩大到所有应用于广大公众的传统药(包括中草药和其他民族药物)、营养品、血液制品、生物制品(包括疫苗)和医疗器械(材)等。因此,有人于20世纪末提出了“药物警戒”这个新术语。它把监测的范围扩大到所有与预防和治疗有关的物质,并将医疗器械也纳入其中,从而将被动的监测转变为主动的警戒,以防患于未然。笔者通过学习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The Importance ofPharmacovigilance Safety Monitoring of Medical Products》所获得的肤浅认识结合我国国情试作探讨。  相似文献   

18.
在震惊全球的“反应停事件”水落石出之后,世界各国于20世纪70年代中期先后开展了药物不良反应监测工作。20世纪80年代初,世界上少数几个国家将临床药理学和流行病学相互渗透形成了一门新的学科药物流行病学,将上市后的药物不良反应监测工作纳入其中。然而,在上市前的临床试验中还会涉及到安全性问题和许多非预期的药物不良事件,甚至暴露出不少有关伦理学的问题;其次,在药物不良反应监测中会进一步察觉到其监测的范围不应仅限于临床治疗药物,而应扩大到所有应用于广大公众的传统药(包括中草药和其他民族药物)、营养品、血液制品、生物制品(包括疫苗)和医疗器械(材)等。因此,有人于20世纪末提出了“药物警戒”这个新术语。它把监测的范围扩大到所有与预防和治疗有关的物质,并将医疗器械也纳入其中,从而将被动的监测转变为主动的警戒,以防患于未然。笔者通过学习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The Importance of Pharmacovigilance Safety Monitoring of Medical Products》所获得的肤浅认识结合我国国情试作探讨。  相似文献   

19.
提供药物的有害和有益信息已成为医务人员的重要职责,因为许多病人难于有效地理解和利用这些信息。人们的理解力不仅受药物信息内容的影响,还受其他提供方式的影响。这些因素包括文字或数字表达,正面或负面,有害是相对或绝对的表述,信息是否个性化等。本文给药物信息提供者一些如何提供药物信息的建议,以提高药物使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20.
药物的配伍变化观察应密切联系临床实际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药物的配伍变化观察应密切联系临床实际黄国平,程新娟,方慧(黄山市人民医院临床药学组黄山市245000)日常医疗工作中,为了减少病人多次注射给药的痛苦,常将两种以上的药物配伍后再注射给药。而药物能否配伍则是其前提。其中,药物配伍是否出现理化禁忌则是主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