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目的 观察丁丙诺啡用于术后患者静脉自控镇痛(PCIA)的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 择期腹部和盆腔手术患者80例,年龄20~64岁,随机分成丁丙诺啡组(D组)和芬太尼组(F组),每组40例,分别术后给予丁丙诺啡1.5 mg和芬太尼1 rng行PCIA.两组药液中均加入3 mg格拉司琼,以0.9%氯化钠注射液稀释至100 ml,背景输入速度为2 ml/h,PCA剂量0.5 ml/次,锁定时间15 min.记录PCA按压次数及术后4、8、12、24、48 h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Ramsay镇静评分及不良反应.结果 两组镇痛效果满意.VAS评分、Ramsay镇静评分和PCA按压次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未见呼吸抑制病例.恶心、呕吐和嗜睡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丁丙诺啡PCIA镇痛效果与芬太尼一样确切.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丁丙诺啡与氯胺酮应用于硬膜外腔自控镇痛(PCEA)的镇痛效果与不良反应.方法:选择腰硬联合麻醉下行下腹部择期手术、ASAⅠ-Ⅱ级的患者60例.随机双盲分为丁丙诺啡 氟哌利多(A组)、丁丙诺啡 氟哌利多 布比卡因(B组)、氯胺酮 氟哌利多 布比卡因(C组).观察(1~48 h内各时段追加次数,视觉模拟评分(VAS),镇静评分(Ram-say评分),肠功能恢复时间及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结果:各时段追加次数、VAS、Ramsay评分,A组与B、C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肠功能恢复时间,A与C、B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尿潴留发生率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极显著性(P<0.01).结论:丁丙诺啡、氯胺酮复合局麻药行PCEA的镇痛效果确切;氯胺酮组在减低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尿潴留发生率方面显示明显优越性.  相似文献   

3.
沈跃  高特生  杨亦斌  张树保 《医药导报》2008,27(10):1221-1222
目的 探讨奈福泮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后静脉自控镇痛效果. 方法 90例LC患者随机分为芬太尼组(F组)、曲马多组(T组)和奈福泮组(N组), 每组均30例. 3组患者在LC术均给予常规麻醉镇痛, 术后3组于缝皮前分别给予芬太尼0.1 mg、曲马多100 mg或奈福泮20 mg自控镇痛. 结果 3组患者PCIA期间各时点的VAS评分差异无显著性(P>0.05). 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恶心、呕吐和头晕的发生率F组和T组均高于N组(P<0.05), 而呼吸抑制及皮肤瘙痒仅发生在F组. 结论 奈福泮用于LC行术后PCIA, 安全可行, 镇痛效果确切, 不良反应少,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谢海辉  陈淼 《中国药房》2008,19(14):1086-1088
目的:比较丁丙诺啡与氯胺酮应用于硬膜外腔自控镇痛(PCEA)的镇痛效果与不良反应。方法:选择腰硬联合麻醉下行下腹部择期手术和符合美国麻醉医师协会分级Ⅰ~Ⅱ级的患者60例。随机双盲分为A、B、C组,分别为丁丙诺啡+氟哌利多、丁丙诺啡+氟哌利多+布比卡因、氯胺酮+氟哌利多+布比卡因。观察0~48h内各时段追加次数、视觉模拟评分(VAS)、镇静评分(Ramsay评分)、肠功能恢复时间及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结果:各时段追加次数、VAS、Ramsay评分,A组与B、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肠功能恢复时间,A组与B、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尿潴留发生率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丁丙诺啡、氯胺酮复合局麻药行PCEA的镇痛效果确切;C组在降低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尿潴留发生率方面显示明显优越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估奈福泮(Nefopam)用于食管癌术后患者静脉自控镇痛(Patient-controlled intravenous analgesia,PCIA)的效果及其安全性。方法40例食管癌根治术后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20例。分别为奈福泮组(N组)和吗啡组(M组),接受PCIA。N组:奈福泮120mg;M组:吗啡40mg。每组都加入地塞米松10mg、胃复安20mg,生理盐水稀释至100ml。应用英国Graseby-9300便携式PCA输液泵,其内设置和控制的参数:全部采用负荷剂量+持续输注+人自控(LCP)模式,设置负荷量4ml;持续剂量为2ml/h;锁定时间为10min;PCA剂量为0.5ml。结果N组与M组的镇痛效果VAS评分分别为2.1±0.6和2.0±0.7,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CA总按压次数/实进数(D/D),N组与M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镇静评分(SS),不良反应的发生率N组明显低于M组,其中以恶心的发生率降低最为明显(P≤0.01)。结论奈福泮用于食管癌术后PCIA,其镇痛效果与吗啡相似,不良反应明显低于吗啡,利于患者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6.
奈福泮复合曲马多在剖宫产术后镇痛中的平衡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汪洪 《安徽医药》2006,10(9):654-655
目的观察静脉给予奈福泮和/或曲马多在剖宫产手术后镇痛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ASA I~II级120例剖宫产手术病人,随机分为奈福泮组(N组)和曲马多组(T组),每组60例,N组奈福泮20 mg 曲马多500 mg 恩丹西酮4 mg;T组曲马多700 mg 恩丹西酮4 mg,均用生理盐水稀释至100 m l。手术结束前5 m in给予负荷剂量后接镇痛泵,进行持续静脉镇痛(C IA)。分别于术后2、8、12、24、32 h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及Ram say镇静评分法(RSS)对镇痛镇静效果进行评定,统计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VAS和RSS评分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不良反应发生率T组明显高于N组。结论奈福泮与曲马多联合用于剖宫产手术的术后镇痛,虽效果与单独使用曲马多相当,但镇痛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降低,二种药物联合应用显得更为安全。  相似文献   

7.
杨淑芬 《海峡药学》2012,24(2):180-181
目的 观察比较布托啡诺用于下腹部手术后硬膜外镇痛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择期下腹部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B组:0.2%罗哌卡因+0.004%布托啡诺+0.9%氯化钠溶液,共100mL;M组:0.2%罗哌卡因+0.004%吗啡+0.9%氯化钠溶液,共100mL.观察术后4h、8h、12h、24h患者的镇痛镇静评分和不良反应.结果 M组视觉模拟镇痛评分与B组无明显差异,镇静程度评分两组虽无统计学意义,但布托啡诺(B)组的评分均高于吗啡(M)组.B组中有2例恶心呕吐,无皮肤瘙痒;M组中有14例恶心呕吐,9例皮肤瘙痒,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布托啡诺用于下腹部手术后硬膜外镇痛可产生良好的镇痛镇静作用,安全有效但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是理想的硬膜外镇痛药物.  相似文献   

8.
任海珍  李炎 《海峡药学》2010,22(12):172-174
目的 探讨布托啡诺用于开胸肺叶切除术后患者自控静脉镇痛(PCIA)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40例择期开胸肺叶切除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布托啡诺组(B组)和芬太尼组(F组),分别使用布托啡诺和芬太尼进行自控静脉镇痛((PCIA).记录术后2、4、8、12、24、48h各时间点的视觉模拟评分(VAS)、镇静评分、不良反应、胸腔引流量和患者满意度等.结果 B组术后12h镇痛VAS评分好于F组,其它各时间点VAS评分及胸腔引流量无统计学差异;镇静评分、患者满意度B组高于F组,而不良反应恶心、呕吐的发生牟B组少于F组.结论 布托啡诺用于开胸肺叶切除术后PCIA,效果确切、安全可靠,不良反应低于芬太尼PCIA.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丁丙诺啡用于骨科术后病人静脉自控镇痛(PCIA)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择120例骨科术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第Ⅰ组:丁丙诺啡1.05mg 恩丹西酮8mg用生理盐水稀释为100ml;第Ⅱ组:芬太尼0.7mg 恩丹西酮8mg用生理盐水稀释为100ml。分别注入微量止痛泵,进行静脉输注,持续背景流量2ml/h,PCA量0.5ml/次,锁定时间15min,持续镇痛48h,观察两组患者的镇痛效果,镇静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均镇痛满意;镇静评分均在3分以下;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恶心、呕吐,头晕发生率第Ⅰ组多于第Ⅱ组,总的不良反应第Ⅱ组多于第Ⅰ组,但两组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丁丙诺啡有较强的镇痛作用,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可安全有效地用于骨科术后病人静脉自控镇痛。  相似文献   

10.
徐学文 《现代医药卫生》2007,23(18):2741-2741
奈福泮是一种镇痛效果确切且不良反应少的药物,我们比较了奈福泮、曲马多联合芬太尼[1]用于手术后病人自控静脉镇痛(PCIA)的镇痛效果及不良反应,现报道如下:1资料一般资料:300例18~65岁ASAⅠ-Ⅱ级妇科、普外科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奈福泮(N)组和曲马多(T)组,每组150例,两组患者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盐酸奈福泮联合芬太尼用于肺叶切除术患者静脉自控性镇痛(PCA)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80例全麻下行肺叶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芬太尼组(Ⅰ组)和奈福泮复合芬太尼联合用药组(Ⅱ组)各40例,行术后PCA.采用双盲法研究.观察术后10 min,2,4,8,16,24,48 h各时点VAS评分,记录出现的不良反应.结果:Ⅱ组早期镇痛效果好于Ⅰ组,两组在8h后VAS评分差异不明显,P>0.05.Ⅱ组恶心、呕吐发生率明显低于I组,出汗发生率明显高于Ⅰ组(P<0.01).结论:盐酸奈福泮复合芬太尼用于术后PCA,可减少芬太尼的用量,镇痛效果满意,不良反应低,可作为术后镇痛的较佳配药选择.  相似文献   

12.
苏芬太尼复合氯胺酮用于静脉自控镇痛最佳剂量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苏芬太尼复合小剂量氯胺酮在术后静脉自控镇痛中的效果,寻找苏芬太尼较为理想的配伍剂量。方法年龄30~60岁,ASAI-Ⅱ级,在静吸复合全麻下择期行子宫全切术的患者90例,随机分为三组(n=30),A组苏芬太尼1.5μg/kg、B组苏芬太尼2.0μg/kg、C组苏芬太尼2.5μg/kg,所有镇痛泵均加入氯胺酮4mg/kg和止吐药托烷司琼4mg并用0.9%氯化钠注射液稀释至100ml。记录术后4h、12h、24h、48h视觉模拟评分(VAS)、镇静评分(SS)及不良反应。结果A组VAS评分显著高于B、C组(P〈0.05),而C组SS评分显著高于A、B组(P〈0.05);C组恶心呕吐发生率高于A、B组(P〈0.05),余不良反应三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组配伍在妇科术后静脉自控镇痛具有较好效果,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3.
张子璞 《中国基层医药》2012,19(16):2423-2424
目的 比较苏芬太尼与芬太尼用于术后患者自控镇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60例ASA Ⅰ~Ⅱ级择期腹部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两组麻醉诱导和用药方式相同,手术结束时均给予芬太尼0.02 mg和氟哌利多1.5 mg静脉注射.然后行患者自控静脉镇痛(PCIA),苏芬太尼组与芬太尼组分别给予苏芬太尼0.1 mg和芬太尼1.0 mg,以0.9%氯化钠注射液稀释至100 ml,静脉泵入.观察术后48 h内两组VAS评分、镇静评分以及不良反应.结果 苏芬太尼组术后4、8h的VAS评分为低于芬大尼组(均P<0.05),镇静评分高于芬太尼组(均P<0.05).两组患者PCIA按压次数、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苏芬太尼与等效剂量芬太尼相比,镇痛作用更加完善,镇静作用强于芬太尼,用于术后静脉镇痛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4.
沈彦坡 《中国基层医药》2014,(20):3100-3102
目的:探讨地佐辛复合氯胺酮应用于开胸手术患者术后自控静脉镇痛( PCIA)的效果。方法选择择期行开胸手术的患者90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三组,每组30例,术后均行PCIA。镇痛药配方分别:A组,地佐辛复合氯胺酮组:地佐辛0.4 mg/kg+氯胺酮4 mg/kg+昂丹司琼8 mg+0.9%氯化钠注射液稀释至100 mL;B组,地佐辛组:地佐辛0.6 mg/kg +昂丹司琼8 mg+0.9%氯化钠注射液稀释至100 mL;C组,芬太尼组:芬太尼15μg/kg+昂丹司琼8 mg+0.9%氯化钠注射液稀释至100 mL。术中采用静吸复合全身麻醉,术毕接PCIA镇痛。观察三组患者术后2、4、8、12、24、48 h视觉模拟评分( VAS)、镇静程度评分( Ram-say)及不良反应的情况。结果术后4、8、12 h时间点A组和C组VAS评分均低于B组(均P<0.05)。术后4、8、12 h时间点A组Ramsay评分均高于B组和C组(均P<0.05)。 C组眩晕、恶心和呕吐发生率均明显高于A、B组(均P<0.05)。结论地佐辛复合氯胺酮可以安全有效地用于开胸手术术后镇痛,镇痛效果较好,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5.
刘顺翠  刘风 《中国药师》2010,13(6):851-853
目的:比较不同浓度芬太尼用于高血压患者术后镇痛的效应.方法:选择合并轻中度高血压需全麻手术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F1、F2、F3组,各20例,F1组芬太尼浓度0.15μg·kg-1·ml-1,F2组0.20μg·kg-1·ml-1,F3组0.25μg·kg-1·ml-1,持续静脉泵镇痛48 h.分别记录手术前(T0)、术毕气管拔管后10 min(T1)、术后1 h(12)、6 h(T3)、24 h(T4)、48 h(T5)各时点的HR、BP、RR、SPO2的变化及视觉模拟评分(VAS)和镇静评分.结果:F2、F3组各时段VAS评分均低于F1组,VAS评分〈3分者,F3〉F2〉F1,镇静评分〈2分者,F3〉F2〉F1.T2、T3、T4时点的HR、BP,F3〈F2〈F1,F3与F1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三种不同浓度芬太尼都可以用于高血压患者术后镇痛,中等剂量芬太尼浓度对呼吸循环影响更小,更加平稳.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盐酸奈福泮复合芬太尼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术后患者镇痛(PCA)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60例ASAI-2级择期行LC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以盐酸奈福泮加芬太尼(NF组)和芬太尼(F组)作为术后静脉自控镇痛的药物,以视觉模拟评分(VAS)作为疼痛强度指标,观察术后30min、2、4、8、16、24、48h各时间点VAS评分,记录出现的不良反应。结果:NF组早期镇痛效果好于F组,两组在8h后VAS评分差异不明显(P>0.05),NF组恶心和呕吐发生率明显低于F组(P<0.05),出汗发生率高于F组(P<0.01)。结论:盐酸奈福泮复合芬太尼用于LC术后镇痛,可减少芬太尼的用量,镇痛效果确切,不良反应率低。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膝关节镜手术后关节腔内注射不同浓度罗哌卡因复合芬太尼的镇痛效果.方法 40例在腰麻-硬膜外联合阻滞下行单侧膝关节镜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四组,每组10例.术毕向关节腔内注入等容量( 10 ml)的不同药物.F组芬太尼10μg;R组0.5%罗哌卡因;FR组芬太尼10μg+0.5%罗哌卡因;N组0.9%氯化钠注射液.记录术后第2、4、8、12、24h患者在静息及运动状态(主动弯曲膝关节)的视觉疼痛评分(VAS)及不良反应.结果 2h时各组VAS评分均较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8、12、24h时F组、R组、FR组的VAS评分与N组相比均明显降低(均P<0.05),其中FR组与F组和R组相比,VAS评分又有明显降低(均P<0.05),而F组与R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关节腔内注射罗哌卡因复合芬太尼镇痛效果优于两者单独应用,而且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瑞芬太尼静脉与罗哌卡因复合芬太尼硬膜外自控分娩镇痛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产前检查适于阴道分娩、接受分娩镇痛初产妇60例,ASA玉~Ⅱ级,单胎足月妊娠,随机分为两组(n=30):静脉瑞芬太尼自控组(A组),硬膜外罗哌卡因复合芬太尼自控组(B组)。 A组瑞芬太尼以生理盐水稀释到50μg/ml,开始时以0.15μg/kg剂量给予,逐步以0.15μg/kg的剂量增加,每15min调整输注速度,锁定时间为2min,瑞芬太尼以2ml/min的速度通过PCA泵维持。B组以0.2%罗哌卡因复合芬太尼2μg/ml负荷量10ml,当VAS≥20mm时,自控给药4ml/次,锁定时间为15min。连续监测呼吸循环状况,记录产妇的生命体征、胎心率(FHR)、产程时间、分娩方式、催产素用量、新生儿Apgar评分、脐静脉血气分析及母体和新生儿副作用。结果产妇在30~240min分娩期间,VAS评分为无明显差异;分娩方式和催产素使用情况、产妇分娩期恶心呕吐等副作用及胎儿娩出后1min、5min、10min Apgar评分无明显差异(P&gt;0.05)。镇痛后1h和第二产程结束时A组产妇血氧饱和度较B组降低(P&lt;0.05),产妇镇静评定A组较B组安静率更高,而B组产妇头晕率更高(P&lt;0.05)。结论瑞芬太尼静脉和罗哌卡因复合芬太尼硬膜外自控给药都能安全有效地应用于分娩镇痛,但静脉给予瑞芬太尼产妇镇静深度更高,血氧下降较硬膜外镇痛发生率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评价围术期静脉注射牛痘疫苗致炎兔皮提取物对腰椎手术后患者自控静脉镇痛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全身麻醉下腰椎手术患者200例,术后采用芬太尼经0.9%氯化钠注射液稀释后行患者自控静脉镇痛(PCIA),并根据不同用药方法随机分为四组:A组,芬太尼1.0 mg +0.9%氯化钠溶液共100 ml;B组,芬太尼0.5 mg +0.9%氯化钠溶液共100ml;C组,术前晚、麻醉前、术毕各经静脉注射牛痘疫苗致炎兔皮提取物3.6u,芬太尼1.0mg+0.9%氯化钠溶液共100 ml;D组,术前晚、麻醉前、术毕各经静脉注射牛痘疫苗致炎兔皮提取物7.2u,芬太尼0.5 mg +0.9%氯化钠溶液共100 rnl.每组50例.术后24h内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PCA按压次数观察各组镇痛效果及恶心呕吐、嗜睡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 B组术后2h的VAS评分为(5.2±1.9)分,显著高于A、C和D组(F=8.2,P<0.05),而4h后四组间VA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4h内PCA按压次数B组为(14.2±1.8)次,显著多于A、C和D组(F=12.8,P<0.05).B、D组中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及嗜睡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显著低于A和C组(x2 =29.6、10.1,均P<0.05).绪论 围术期静脉注射牛痘疫苗致炎兔皮提取物复合小剂量芬太尼用于腰椎手术后静脉镇痛可取得满意的镇痛效果,并能减少芬太尼用量及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