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正>患者女,38岁。左腰腹部疼痛1天余,伴恶心呕吐。既往有泌尿系结石行体外冲击波碎石一次。超声检查提示:1)左肾包膜下积液并混合性包块,建议CT进一步检查;2)右肾结石。CT检查:左肾下极包膜下可见弧形低密度影,下极可见两个结节状密度增高影,大小分别约33mm×23 mm、32 mm×20 mm,CT值约36 HU;邻近肾皮质中断,左肾周筋膜增厚。右肾轴外旋,右肾大小、部位未见异常,双侧肾盂、肾盏未见积液扩张。MRI:左肾下极包膜下可见弧形异常信号影,T1WI呈等信号,T2WI呈高信号,其下极可见两个结节影,T1WI呈低信号,T2WI、T2压脂序列呈稍高信号,边缘及其内分隔呈T1WI低、T2WI低信号,DWI弥散受限,ADC呈低信号,大小分别约33 mm×23 mm、32 mm×20 mm,增强扫描后病灶包膜及内分隔轻度强化,左肾包膜强化明显(图1~8)。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MRI对肝吸虫性肝内胆管细胞癌的诊断价值及肝吸虫病与肝内胆管细胞癌的病理机制。方法:收集20例经穿刺或手术病理证实为肝吸虫性肝内胆管细胞癌的MRI表现,主要包括发病部位、大小及形态、信号特点、增强扫描强化方式及周围胆管扩张的特点。结果:①肿块型8例,主要表现为肝内类圆形或椭圆形肿块,T1WI以低信号为主,部分病灶可夹杂高信号,T2WI呈不均匀高信号,DWI呈明显高信号,增强扫描病灶呈向心性强化;②腔内型5例,病灶局限于胆管内生长,主要表现为息肉状或乳头状肿块,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DWI呈高信号,增强扫描未见明显强化;③浸润型7例,肿块沿胆管呈浸润性生长,继发局部胆管壁增厚、远端胆管扩张,T1WI呈低信号,T2WI呈稍高或混杂信号,DWI呈高信号,增强扫描病灶呈渐进性强化。结论:肝吸虫感染引起局部胆管慢性炎症,是诱发肝内胆管细胞癌的重要因素。MRI不仅可显示肿块,还可显示其引发的周围胆管扩张等特征性改变,对肝吸虫性肝内胆管细胞癌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宫颈平滑肌瘤的不典型磁共振成像(MRI)表现与病理特征。方法 搜集本院2016年3月至2021年12月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7例宫颈不典型平滑肌瘤患者的临床、MRI和病理资料,2例行MRI增强扫描,回顾性分析其MRI表现及病理学特征。结果 1例为宫颈环壁生长型病灶,6例为宫颈单发肿块型病灶,其中3例肿块巨大,直径>10 cm。位于宫颈肌壁间4例,可见深达黏膜下的粗蒂与肌层相连;浆膜下2例,浆膜层受压向侧后方移位。位于宫颈前壁1例,后壁4例,侧壁1例。1例环壁生长型肌瘤表现为宫颈肥大,肌层明显增厚,呈T1加权成像(T1WI)等信号,T2加权成像(T2WI)低信号;2例富细胞性平滑肌瘤表现为T1WI等信号T2WI稍高信号,信号较均匀,增强扫描呈渐进性明显强化;4例伴不等量黏液变性的平滑肌瘤表现为T1WI等信号T2WI低信号,肿块内可见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肾脏少见良性肿瘤的影像学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28例肾脏少见良性肿瘤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结果 嗜酸细胞腺瘤(RO)15例,密度均匀,6例病灶中心见瘢痕样密度影,6例出现节段性强化反转。混合型上皮和间质肿瘤(MESTK)5例,1例以实性成分为主,密度及信号均匀,呈轻度强化;4例以囊性成分为主,为多囊样结构,T1WI示病灶以混杂低信号为主,T2WI示病灶以混杂高信号为主,增强扫描分隔及实性成分呈延迟型强化。后肾腺瘤(MA)3例,实性成分为主,钙化多见,T1WI示等及稍低信号,T2WI示等及稍高信号,扩散加权成像(DWI)示高信号,病灶以轻度渐进型强化为主。囊性肾瘤(CN)3例,呈多囊样结构,密度及信号不均,病灶囊壁及病灶内分隔呈轻-中度强化。血管母细胞瘤(RSH)1例,呈渐进性强化并向中心填充。后肾腺纤维瘤(MAF)1例,囊性结构并出血,呈渐进性明显强化。结论 肾脏少见良性肿瘤具有一定的影像学特征,有助于术前对肾脏良恶性肿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5.
患者女,62岁。因“体检发现盆腔占位”于2019年7月22日入院治疗,无腹痛、阴道流血等症状。既往身体健康,46岁绝经。体格检查及实验室检查未见异常。超声检查:紧贴子宫底部见7.2 cm×5.7 cm×5.8 cm的类圆形高回声影,边界尚清楚(图1)。CT扫描:子宫底部区见一类圆形病灶,主要为脂肪密度,内部见条片状稍高密度影,边缘见包膜样结构,病灶与子宫、周围肠管分界不清楚(图2)。MRI:子宫底部区见一类圆形影像,T1WI主要呈高信号,T1WI脂肪抑制序列呈低信号,为成熟脂肪成分(图3,4);病灶内见T1WI、T2WI均为低信号的条片状影,边缘见T1WI、T2WI均为低信号的包膜样结构(图5);T2WI矢状面见病灶与子宫底部紧贴,子宫肌层部分区域包绕病灶,呈“抱球征”表现(图6);DWI上病灶未见高信号表现(图7);增强扫描病灶内部条片状影像及边缘包膜样结构可见强化(图8)。  相似文献   

6.
目的:熟悉煤工尘肺肿块及结节病灶的MRI表现,以提高对煤工尘肺与其他类似病变的影像诊断及鉴别诊断能力。方法:回顾性分析经职业病诊断机构确诊并随访多年的煤矽肺患者10例,均曾行1次及以上CT及MRI常规检查。观察MRI征象,重点观察病灶信号。结果:10例均有肺部肿块及结节病灶,其中4例为双侧,6例为单侧;均为双肺弥漫多发;均以中上肺野分布为主,双侧块状病灶均位于上肺野。肿块最大径2.0~5.5 cm;结节病灶最大径0.2~0.5 cm。肿块病灶在T1WI上多呈等高信号,少数信号欠均匀;T2WI及FS-T2WI序列多呈等低信号,多数信号不均匀。结节病灶T1WI多呈等信号,T2WI多呈低信号,且T2WI显示数量较T1WI减少。结论:煤工尘肺肿块及结节病灶的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在与其他肺部疾病的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复杂性肛瘘的MRI表现,以提高对复杂性肛瘘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0例临床初诊为复杂性肛瘘患者行矢状位T2WI、横轴位T1WI、T2WI抑脂、冠状位T2WI抑脂、DWI序列,3例行增强扫描,分析MRI表现,明确各型瘘管的走行、分支及内外口,并与手术结果对照。结果:MRI检查发现内口25个,诊断准确率89.3%(25/28),18例内口T2WI抑脂表现高信号、T1WI与肌肉信号相似,15个DWI呈高信号;瘘管及分支27支,瘘管分支T2WI抑脂序列表现高信号21支,6例瘘管壁纤维组织T1WI、T2WI均呈低信号;脓肿、肛周间隙蜂窝组织炎5例,与手术结果一致,呈条索状、团块状,T1WI均呈低信号,T2WI及DWI均呈高信号;3例增强扫描内口呈环形强化。结论:MRI可准确显示复杂性肛瘘的类型、瘘管走行、分支、内口位置、瘘管与周围肌肉关系以及有无脓肿形成等。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静脉内平滑肌瘤病(IVL)的影像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IVL的临床表现及影像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MRI平扫显示子宫及附件区不规则肿块,T1WI呈低信号,T2WI呈稍高信号,子宫周围多发迂曲血管影;扩散加权成像(DWI)上病变扩散受限呈不均匀高信号;增强MRI显示病变明显强化,受累静脉不同程度增宽且强化欠均匀。对比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显示盆腔多发不规则团片状明显不均匀强化灶,受累静脉管腔增宽,内见多发条索状充盈缺损。超声检查显示子宫角不均质回声,部分呈融合状,1例病灶向上与静脉血管相连,病灶内可见丰富的血流信号;另1例病灶内有少量血流信号。结论 IVL影像表现具有一定特征,盆腔肿块伴邻近脉管增宽、管腔内充盈缺损是本病常见的影像征象。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青春期乳腺巨大纤维腺瘤的磁共振成像表现,以提高对本病的进一步认识和诊断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青春期乳腺巨大纤维腺瘤的患者的MRI表现,15例患者全部行MRI平扫及MRI动态对比增强检查。结果 T1WI上所有病灶均表现为低信号,在T2WI上,病灶以混杂高信号为主,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图像上,均表现为高信号;病灶形态为圆形或椭圆形;病灶早期信号强化程度以轻度和中度强化为主,其内均可见无强化的低信号的分隔;病灶的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C)类型以Ⅰ型为主。结论青春期乳腺巨大纤维腺瘤的MRI具有较特征性的表现,有助于该病的鉴别诊断、指导制定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分析CT和MRI对原发性透明细胞型肝癌(primary clear cell carcinoma of the liver, PCCCL)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41例经病理证实为PCCCL患者的CT和MRI资料,18例行CT检查,12例行MR检查,11例行CT和MR检查。结果 CT平扫27例为低密度,12例病灶内测得CT值为负值;2例呈稍高密度;MR平扫T1WI呈稍低信号19例、稍高信号4例,T1脂肪抑制信号减低;T2WI呈混杂高信号22例,低信号1例;增强后36例呈动脉期强化,门脉期呈相对低密度/信号;14例肿瘤内见软组织结节伴结节状强化;27例见包膜伴延迟强化。结论 PCCCL是肝细胞肝癌的一种少见类型,影像表现与普通肝细胞癌既有相同之处,又有自身特点;瘤内脂肪成分、肿瘤内结节伴强化是其重要特征,强化方式仍以“快进快出”为主,假包膜出现率较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良、恶性眼眶孤立性纤维瘤(SFT)常规MRI图像和DWI特点,提高本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9例病理证实的眼眶SFT的MRI平扫、增强和DWI特点,测量病灶实质部分的平均表观扩散系数(mean 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mean)值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良性SFT组14例,恶性SFT组15例,边界均较清,仅3例恶性者与临近外直肌粘连。良恶性SFT在T1WI均以等稍低信号为主;T2WI稍高信号(共15例内伴低信号影);增强后所有病灶均明显强化,3例良性SFT及4例恶性SFT呈类血管样显著强化;13例病灶(7例恶性,6例良性)周围有血管流空影。DWI良性组的ADCmean均值为1.10±0.26(×10-3mm2/s),明显高于恶性组的ADCmean均值为0.92±0.29(×10-3mm2/s)。结论良性SFT与恶性SFT在常规MRI序列上缺乏特异性表现,联合ADCmean值有助于二者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婴儿促纤维增生性星形细胞瘤/节细胞胶质瘤(DIA/DIG)的影像特征,提高对本病影像学诊断的认识。 方法 收集9例经病理证实的DIA/DIG患儿的MRI和CT影像,其中DIA 2例,DIG 7例。分析肿瘤的分布、囊实性性质、生长方式、周围水肿情况、钙化、信号及强化方式等。 结果 9例患儿肿瘤均为单发,位于颞叶2个、顶叶4 个、跨脑叶生长3个;7个伴少量瘤周水肿,2个瘤周水肿不明显。肿瘤均呈膨胀性生长,占位效应显著。其中囊实性肿瘤8个,实性肿瘤1个。囊实性肿瘤的囊壁光整,其囊性成分在CT上呈均匀低密度影,MRI上囊液呈T1低信号、T2高信号,T2 FLAIR上呈稍高信号,DWI呈低信号,大多无分隔,少见纤细分隔;实性成分在CT上呈等密度影,MRI上呈等或稍高信号,位置浅表者与脑膜接触并强化明显,分布不均匀者呈轻度强化。单纯实性肿瘤在CT上表现为类圆形均匀稍高密度影,边界清晰,MRI表现为均匀等信号,增强后明显均匀强化,DWI显示扩散不受限。 结论 DIA/DIG具有大脑半球较大囊实性占位,实性部分位置表浅且与脑膜接触的影像特点,亦有少数呈单纯实性占位的表现,需提高对其影像学认识。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总结分析子宫腺肉瘤的MRI表现,以加深对该疾病的认识,提高诊断准确性。 方法 回顾性分析11例经病理确诊为子宫腺肉瘤病人的临床、病理及影像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分析病灶的部位、大小、边界及MRI信号变化特点,以及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及动态增强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C)。 结果 11例子宫腺肉瘤病人均为单发病灶,MRI显示肿瘤位于子宫腔或宫颈管内,最大径为1.5~12 cm。T2WI及脂肪抑制(FS)T2WI上病灶内大部分呈高信号或稍高信号,其中4个呈散在小囊样结构。扩散加权成像(DWI)上8个呈高信号或稍高信号,3个呈中等信号;平均ADC值为(0.94±0.33)×10-3 mm2/s。增强扫描11个均呈渐进性强化,其中2个呈网格样强化,TIC表现为Ⅰ型6个,Ⅱ型5个。 结论 子宫腺肉瘤的MRI表现具有特征性,对本病的准确诊断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纵隔包虫病的影像特点及鉴别诊断。 方法 回顾性分析1例经临床证实的纵隔包虫病CT和心脏MR表现并进行文献复习。 结果 CT平扫显示右侧冠状沟类圆形囊状稍低密度,密度均匀,局部壁钙化,右侧房室交界部及右冠状动脉近段受压推移。 心脏MR显示病灶T1WI呈等信号,T2WI黑血序列呈稍高信号,电影序列示右房、右室运动及三尖瓣开放受限,病灶随房室运动轻度抖动,T1 mapping显示腔内信号均匀。静息首过灌注及延迟增强影像均显示病灶未见明显强化。 结论 纵隔包虫病较为罕见,诊断时应结合其流行病学史、CT和MRI的影像特点,临床工作中诊断纵隔囊性占位也应考虑到纵隔包虫病感染的可能。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究MRI常规序列、SWI序列以及DWI序列在脑外伤微出血患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8月~2020年4月我院收治的71例脑外伤微出血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所有患者在入院3天后行头部MRI常规序列(T1WI、T2WI、T2FLAIR)、扩散加权成像(DWI)序列及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序列检查.观察脑...  相似文献   

16.
眼球肿瘤的CT和MRI表现及其临床价值   总被引:23,自引:2,他引:21  
目的:探讨眼球肿瘤的CT和MRI表现及其在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价值。资料与方法:73例眼球肿瘤行CT扫描,45例行MRI扫描,回顾性分析眼球肿瘤的CT和MRI表现。结果:28例视网膜母细胞瘤CT表现为有钙化的肿块;26例色素膜黑色素瘤MRI显示为短T1短T2信号,增强后轻至中度强化;9例脉络膜骨瘤CT表现为眼球壁高密度扁平性肿块;6例转移瘤MRI表现为扁平性肿块,呈略长T1长T2信号;4例脉络膜血管瘤呈长T1明显长T2信号,增强后明显均匀强化。结论:CT和MRI可显示眼球肿瘤的形态、大小及内部特征,有助于诊断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究采用CT、磁共振成像(MRI)鉴别诊断骨质疏松与恶性骨破坏导致的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9年12月至2020年12月经临床诊疗证实为骨质疏松及恶性骨质破坏致脊椎骨折的患者76例,分为2组:A组(骨质疏松改变并伴有压缩性骨折,36例),B组(恶性骨破坏致压缩性骨折,40例).对比2组患者椎体、...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LAVA-FLEX成像技术在胰腺肿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收集12例经病理证实的胰腺癌患者,术前行3.0T磁共振常规序列、DWI和LAVA-FLEX序列检查,观察与分析LAVA-FLEX序列与常规扫描序列在胰腺癌病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结果:12例胰腺癌在常规序列显示胰腺癌为长T2信号灶8例,略长T2信号2例,等T2信号2例,12例在DWI均呈高信号,T1WI呈等信号。LAVA-FLEX序列图像质量高,压脂均匀,组织对比度高,扫描速度快,12例胰腺癌均呈低信号,较常规T1WI具有明显优势。注射对比剂增强后特征性明显。 结论:LAVA-FLEX序列作为新技术,在胰腺癌诊断中具有与DWI相近的特异性与敏感性,可取代常规T1WI、压脂T1WI和3D动态增强T1WI序列。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粒细胞肉瘤的临床、病理及影像特点,以提高对粒细胞肉瘤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颅内粒细胞肉瘤病人的临床、影像及病理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MRI上左侧中颅窝可见一等T1稍长T_2信号肿物,边界清晰。T_2WI上病灶周边较中心信号略高,冠状面示肿物以宽基地与颅底相连,邻近颅底骨质局部信号略显增高,相邻脑皮质向脑内推移,脑沟变浅,并可见小片状长T_2水肿信号,同侧中耳乳突腔内可见蜂窝状长T_2信号。液体衰减反转恢复(FLAIR)序列上肿物呈稍高信号。DWI上明显扩散受限。ADC图上信号明显减低。增强后,肿物明显强化,且周边较中心强化略明显,矢状面及冠状面肿物基底部邻近硬膜可见"脑膜尾征"。结论粒细胞肉瘤的影像表现存在一定的特点,但不能作为诊断的特异性标志,最终诊断需要结合临床白血病病史及病理组织学检查。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儿童肌纤维瘤的影像学表现,提高对此病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0年1月-2020年5月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6例肌纤维瘤患儿的病例资料。12例行CT平扫,其中9例行CT增强扫描,5例行MRI平扫,其中4例行MRI增强扫描。观察分析肌纤维瘤的部位、数目、大小、形态、边界、有无骨侵犯、密度/信号和强化方式等征象。结果:16例共检出32个病灶,其中2例为多发病灶(分别有6和12个)。发病部位:头颈部6例,四肢5例,躯干2例,骨内2例(其中1例为多发),1例累及四肢、躯干等多部位;孤立性肿块14例,多中心性病变2例;9例呈类圆形,7例呈不规则形;5例边界清晰,11例边界模糊;2例骨质受侵犯。8例CT平扫呈低或稍低密度,1例呈稍高密度,3例呈混杂密度;CT增强扫描显示5例呈轻度不均匀强化,4例呈明显不均匀强化。MRI平扫T1WI上3例呈等~低信号,2例呈等~稍高信号;T2WI上4例呈高~低混杂信号,1例呈稍高信号;4例MRI增强呈明显不均匀强化。随访中有2例复发。结论:儿童肌纤维瘤是一种罕见的软组织肿瘤,其CT及MRI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