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 毫秒
1.
目的 设计核医学科的专用放射性污水池(衰变池)。方法 根据核医学诊疗所使用的放射性核素种类及其废液和其他污水排放量,并按放射性废液排放限值要求,设计放射性污水池的结构和容积,同时避免使用繁复的数学计算过程。结果 以福建省某医院核医学科为例,设计总容积为40m3,为三级分隔的放射性污水衰变池。结论 核医学科排放的放射性废液及污水,流经三级结构的衰变池后,满足国家标准排放要求。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石家庄某医院核医学科放射性废物处理措施进行分析评价。方法依据国家相关标准,调查和分析核医学科固态放射性废物的放置衰变时间是否满足其放射性核素的半衰期、液态放射性废物的三级衰变池容积是否能够满足相应核素的最长半衰期、气态放射性废物的收集、排放是否符合相关规定。结果医院针对气态放射性废物采取设置通风橱、排风系统、活性炭吸附的方式进行分类处理;固体放射性废物中~(18)F废物、~(131)I废物分别用不同的放射性废物桶储存,并按照各自的10个半衰期衰变后,经过检测合格,按照医疗垃圾处理;液体放射性废物经三级防护衰变池处理,废水量粗略估计0.37 m~3/d,可满足存放放射性废水85 d后再排放31.6 m~3,小于设置三级衰变池的总容积(36 m~3)。结论该医院核医学科针对放射性废物的处理措施合理,能够有效地控制放射性废物的扩散,达到将放射性废物的活度控制到清洁解控水平。  相似文献   

3.
目的 防止放射性污染,使核医学科的放射性污水达标排放。方法 应用放射性物质的衰变特性设置衰变池,并配套安装自动控制系统。结果 能够有效的处理核医学放射性废水,大大减少对环境的影响。结论 放射性污水自动处理系统自动化水平较高,投资少,施工简单,能够有效的处理核医学放射性废水,经放置衰变、稀释,排出污水达到环保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4.
医院放射性污水处理系统及其自动控制方法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做好医院放射性污水的处置,保障公众的健康与安全.[方法]在充分调研基础上,研制大型衰变池、生物降解池和放射性污水计算机自动控制排放系统.[结果]医院放射性污水处理系统主要由计算机控制系统、衰变池、降解池以及管线阀组成.在计算机控制台上,工作人员可实时监视衰变池中液位、储存天数等.衰变池的控制站采用人机界面搭配PLC系统;衰变池数量是根据医院放射性同位素的使用量采用2~10个池体设计,一般采用3个衰变池,每池最大有效储存量为15 m3;衰变池材质可选用水泥、不锈钢、玻璃钢及塑料;医院放射性污水处理操作步骤是:当衰变池都为空时,废液依次进入3个池子,当最后1个池子注水达上限位的95%时,第1池放射性浓度已低于排放浓度,此时排空第1池,以后循环进行. [结论]该医院放射性污水处理系统采用计算机控制,全自动运行,操作简单、直观,放射性污水不混合排放,不产生渗漏,达标后排放,安全环保,避免了对周围环境的污染及对公众的危害.  相似文献   

5.
文章简要介绍了大型综合圆垸核医学门诊产生含放射性物质的废水处理的重要性,分析了废水的来源和防护方法,并结合医院的实际情况,对放射眭废水的两种处理方案——自流式串接衰变池与间歇式并联衰变池,进行详细阐述和对比,确保医院废水排放的安全,最大限度满足医院的使用需求。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掌握河北省医疗机构核医学科放射性废物管理现状,以期为提升监管效能提供有效数据和理论基础。方法 设计核医学放射性废物处置调查表,采取医疗机构自查、卫生监督机构对辖区内的医疗机构进行现场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核医学科放射性废物处理情况等进行了相关调查。结果 截止到2018年底,河北省开展核医学的医疗机构有37家,其中设有放射性废物储存室的37家、面积329 m2;设有放射性废液衰变池35家,体积2449 m3,以三级衰变为主,控制方式主要为自溢。结论 河北省医疗机构核医学放射性废物管理模式有待完善,今后应提高对放射性废物管理的重视程度,有效确保放射性废物的处理质量。  相似文献   

7.
正随着核医学检查在临床的普及运用,核医学SPECT功能显像已经成为影像学检查的重要手段之一。核医学功能显像质量包括设备、操作者、放射性药物、核医学护理等几部分,在进行核素检查中护理工作除了具备一般临床护理工作的特点,由于工作本身具有放射性同时有其特殊的护理要求。静脉注射放射性药物是SPECT检查中最普遍的给药方式[1]。如果静脉穿刺失败会影响显  相似文献   

8.
放置衰变法处理放射性废物具体问题讨论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众所周知,放置衰变法是处理医院核医学科短半衰期放射性沾染物品/废物的主要方法,以免工作人员在工作场所造成不必要的电离辐射危害和环境污染[1,2]。  相似文献   

9.
建筑物放射性危害及控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胡培  熊菊英  杨璐  武国亮 《职业与健康》2002,18(10):113-114
1 危害分类 建筑物的放射性危害包括外照射和内照射两种类型。 外照射主要来源于建筑材料中所含放射性核素铀、钍及其衰变产物,它们通过发射γ射线打击人体细胞。引起组织损伤,从而产生放射性危害,主要作用核素为~(232)钍、~(226)镭和~(40)钾。 内照射由建筑物空气中氡-222产生。氡-222是镭-226的衰变子体,属惰性气体,无色、无味。氡本身会发生衰变并产生具有放射性的衰变产物。当人呼吸时,氡的衰变产物能够被肺所捕捉,然后这些衰变产物进一步衰变放出小的“能量炸弹”α粒子,这种“能量炸弹”能够损坏组织,并最终导致肺癌。2 来源及危险估计  相似文献   

10.
某医院核医学科放射性污染和外照射水平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某医院核医学科的辐射防护情况。我们用BH3103A-X、γ剂量率仪和FJ2207型α、β表面污染仪分别测量了该核医学科在诊断与治疗患者过程中的γ射线外照射水平及工作场所的β放射性表面污染情况。结果表明,工作人员受到的γ射线外照射的年有效剂量最高为5.24 mSv;工作场所的β放射性表面污染程度最大不超过4Βq/cm2。提示,该医院核医学科的β放射性表面污染水平符合我国辐射防护标准中规定的控制水平。建议把5 mSv作为核医学科的年剂量的管理限值的上限。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制一种核医学水源放射性污染智能防护系统,以有效控制民用放射性污水的排放,减少公共环境污染。方法:根据国家有关水源放射性管理规定对放射性废水的处理标准,应用计算机技术和电离辐射传感技术,自主研制一种智能化的放射性水源污染防护系统。结果:该系统无需人工干预,可实时防护放射性水污染,保障排放的废水放射性浓度<3.7×102Bq/L。结论:水源放射性污染智能防护系统可实现放射性废水排放的智能化和自动化,保证所排放废水的放射性浓度水平符合国家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12.
放射性核素的广泛应用为临床诊断和疾病的治疗提供了较为先进的技术手段.但也存在不少弊端,尤其是开放性核素的应用,防护不好或操作不规范,可能对病人和工作人员产生过量照射,甚至引起放射性损伤[1].本文对某核医学工作场所从设备、环境、管理等方面进行了调查,并对引起慢性皮肤损伤的原因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13.
李玲玲  安刚  王姣 《职业与健康》2023,(5):602-605+612
目的 通过对盘锦市某医院核医学科碘治疗项目进行放射防护预测性评估,了解碘治疗项目的放射防护水平。方法 2021年10月,采用理论计算法和综合分析法,对盘锦市某医院核医学科碘治疗工作场所的放射性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和设施进行放射防护屏蔽计算和剂量估算。结果 该项目存在的放射性职业病危害因素主要是分装、转运和口服过程中的含Na131I的放射性药物,核素Na131I衰变发出的γ射线及口服过131I放射性药物的受检者。估算结果显示,碘治疗工作区护师与医师岗位全身(0.01 mSv/a)、眼晶体(0.01 mSv/a)、手部(0.04 mSv/a)的年当量剂量均低于国家职业剂量限值与年剂量管理目标值。结论 碘治疗工作区的总体屏蔽设计合理,但存在个别功能用房的防护门外关注点剂量率较高。针对关注点剂量率较高的区域,建议加强管理,不要长时间停留。  相似文献   

14.
核医学实验室空气气溶胶放射性监测与污染值的判断孟繁卿,丁华光,王建华,武丽(河南省职业病防治所,郑州450052)近年来,放射性同位素在医学上的应用逐渐增多,根据不同的诊断或治疗要求,大部选用放出β、γ射线的核素,日常应用较多的是125I(T1/2=...  相似文献   

15.
花岗岩石材中天然放射性核素含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花岗岩石材等建筑材料中天然放射性核素含量,按国家标准进行分类,为合理挑选使用建筑材料提供依据.方法用γ谱仪测量样品中226Ra、232Th、40K的含量.结果不同产地、不同品种的花岗岩石材样品中天然放射性核素的含量有差别;花岗岩石材样品中天然放射性核素的含量高于普通建筑材料和福建省土壤平均水平.结论选购花岗岩石材时应注意其分类及适用范围,以提高居室的辐射安全;应加大建材产品监测监督力度,保护广大人民健康.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医疗事业尤其是核医学事业的迅猛发展,大量的核医学设备在被广泛地应用到医疗实践的过程中,该类设备检查用核素的种类及数量越来越多。相关放射工作人员在使用核素时需要对其进行分装,基本采用手工分装方式。这种长时间在辐射环境下的工作必然给相关医疗工作人员的健康带来危害。如何预防辐射成为关注的焦点。本文基于此,设计了一种放射性药物自动分装仪,它由PLC控制整个系统,由步进电机、触摸屏伺服电机、气动元件附以一定的机械装置构成,能够对临床所需的核素剂量进行精确的分装,降低了工作人员接受辐射的强度,有效地解决了辐射问题。  相似文献   

17.
通过分析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核医学科的改建的情况,根据其特点运用查阅资料、现场调查、检测、综合分析等客观科学的方法对放射性工作场所平面布局,人员流程,防护设施等进行评价。对核医学科建设项目的平面布局改造,通风改造,人员流程,放射性药物和放射性废物流程,防护检测结果进行客观的描述。本核医学改建基本能够满足放射防护要求,在正常运行时能控制放射性职业病危害,但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改进。本文总结出了一些实践经验供相似核医学改建时参考,并提出了一些核医学改建的要求、原则和注意事项,为其他医疗机构在改建核医学科时提供一个参考。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医疗事业尤其是核医学事业的迅猛发展,大量的核医学设备在被广泛地应用到医疗实践的过程中,该类设备检查用核素的种类及数量越来越多。相关放射工作人员在使用核素时需要对其进行分装,基本采用手工分装方式。这种长时间在辐射环境下的工作必然给相关医疗工作人员的健康带来危害。如何预防辐射成为关注的焦点。本文基于此,设计了一种放射性药物自动分装仪,它由PLC控制整个系统,由步进电机、触摸屏伺服电机、气动元件附以一定的机械装置构成,能够对临床所需的核素剂量进行精确的分装,降低了工作人员接受辐射的强度,有效地解决了辐射问题。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核医学科患者体内18F出院时放射性活度是否符合标准的要求。方法参照GB18871-2002标准中131I的出院标准。结果结果根据核素半衰期、毒性、计算出对周围公众的外照射剂量率。结论若患者体内18F残留放射性活度为15.54×107Bq(4.2mCi)时,此时18F产生的剂量率等于标准中131I出院患者产生的剂量率,符合国家标准的要求。  相似文献   

20.
2005年11月15日,伊尔克什坦口岸检验检疫设置在入境车辆通道上的放射性检测仪出现异常报警,检验检疫部门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快速检测排查,将放射性超标货物退运出境.针对通道式放射性检测仪异常报警情况,检验检疫部门成立处置领导小组并确定应急方案,及时向上级主管业务处室上报情况;要求边检、海关配合检验检疫部门暂时不放行所有入境车辆;对联检大厅及周边可能受污染区域环境用手持式TBM-3S型放射性检测仪进行监测;将放射性超标货物退运出境后,对整个污染区进行彻底消毒除害处理.通过此次在入境车辆通道发现废旧金属放射性污染严重超标的案例,充分说明在边境口岸入境通道上配备放射性检测装置是非常有必要的,根据新疆边境口岸反恐工作的需要,为区分放射性污染是天然辐射还是人工核素,有必要在口岸配备核素分析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