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比较卡维地洛(β受体阻滞剂)和硫氮酮(钙通道阻滞剂)治疗左心室舒张性心力衰竭(DHF)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8例DHF患者随机分为卡维地洛组30例及硫氮酮组28例,由小剂量开始,在无不良反应且症状体征逐渐改善的情况下,逐渐增加到最大耐受量,疗程8个月,观察2组心功能级别及左心室舒张功能参数改善情况。结果2组用药后心功能及心室舒张功能参数较用药前有明显改善(P〈0.01),而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β受体阻滞剂和钙通道阻滞剂对左心室舒张性心力衰竭有显著而相同的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β受体阻滞剂对扩张型心肌病(DCM)病人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42例DCM病人随机分为A,B两组,B组在A组常规强心,利尿,扩血管治疗的基础上,加用β受体阻滞剂。分别于治疗2个月,6个月观察临床症状,运动耐量,血流动力学变化情况。结果 B组随着时间的延长,各项观察指标均有持续性改善,生活质量有明显提高。结论 β受体阻滞剂可提高DCM病人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舒张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回顾分析我院6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冠心病患者20例给予硝酸酯类、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小剂量螺内酯;高血压患者33例给予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ACEI/ARB、小剂量螺内酯联合应用;肥厚型心肌病4例、原发性限制型心肌病1例给予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小剂量螺内酯;扩张型心肌病2例给予β-受体阻滞剂、小剂量螺内酯;瓣膜性心脏病2例行择期换瓣手术。结论舒张性心力衰竭治疗原则:改善DHF症状;治疗基础疾病;基于病理机制的治疗。改善DHF的症状主要为减少回心血量,改善左室的松弛,逆转左室肥厚,维持心房的收缩功能,控制过快的心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舒张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诊治.方法 本组所有患者均进行积极的病因治疗、休息、限制钠盐摄入、利尿扩血管等减轻心脏负荷措施.本组冠心病患者给予硝酸酯类、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小剂量螺内酯;高血压患者给予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ACEI/ARB、小剂量螺内酯联合应用;肥厚型心肌病、原发性限制型心肌病给予β受体阻滞荆、钙通道阻滞剂、小剂量螺内酯;扩张型心肌病给予β-受体阻滞剂、小剂量螺内酯;瓣膜性心脏病择期行换瓣手术.结果 经治疗,所有患者均治愈出院.结论 DHF临床特点是心肌显著肥厚,心脏大小正常,左室射血分数(LVEF)正常及左事舒张期充盈减少舒张性心力衰竭患者一般心力衰竭程度较轻,治疗主要是改善DHF症状;治疗基础疾病;基于病理机制的治疗.  相似文献   

5.
张宏力  范书平  张国平 《河北医药》2009,31(9):1071-1072
目的探讨口服辛伐他汀联合多贝斯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后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心功能及再住院率的影响。方法将120例冠心病后CHF患者随机分为3组,常规治疗组(A组):予利尿剂,血管转化酶抑制剂或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β-受体阻滞剂,强心药。辛伐他汀治疗组(B1组):常规治疗基础上加辛伐他汀20mg/d,每晚口服。辛伐他汀联合多贝斯治疗组(B2组):B1组基础上加多贝斯1.5g/d,分3次口服。分别于治疗前、治疗6个月后,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测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收缩末内径(LVES),并观察心功能分级,6min步行距离,再入院次数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6个月后,LVEF、LVES及心功能均有改善,B组较A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2组较B1组改善明显,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较A组6min步行距离明显延长,再住院率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2组较B1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心病后CHF患者在接受常规治疗的同时,加用辛伐他汀联合多贝斯可有效改善心脏功能,提高患者的运动耐力,减少再住院率,长期服用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β受体阻滞剂单用及联合应用对扩张型心肌病(DCM)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95例DCM患者随机分为ARB组(A组)32例,给予厄贝沙坦150 mg,1次/d,无不良反应,渐增量300 mg;β受体阻滞剂组(B组)30例,给予比索洛尔1.25 mg,1次/d,无不良反应,每1~2周剂量倍增至患者能耐受;ARB和β受体阻滞剂联合组(AB组)33例,以上两药联合应用至患者能耐受的最大剂量.三组均长期维持治疗,疗程12个月.结果 A、B、AB三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4.37%、80.40%、93.93%,AB组与A、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4.95、3.95,均P<0.05),三组治疗后6 min步行距离、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射血分数(LVEF)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A组与B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组与A组及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ARB与β受体阻滞剂联合治疗DCM疗效优于单用ARB或β受体阻滞剂,且耐受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主要观察β受体阻滞剂对慢性心力衰竭(CHF)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60例CHF患者随机分为β受体阻滞剂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β受体阻滞剂治疗组在常规抗心衰治疗的基础上加用β受,体阻滞剂倍他乐克;常规治疗组用强心剂、利尿剂+卡托普利治疗,对两组患者进行3年随访观察。结果β受体阻滞剂治疗组在心功能、超声指标、24小时动态心电图及6分钟步行距离均较常规组有明显改善。结论β受体阻滞剂对CHF的治疗有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8.
寇丽娜  李芳 《现代医药卫生》2010,26(23):3555-3556
目的:探讨β受体阻滞剂治疗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96例扩张型心肌病并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B组在A组常规强心、利尿、扩血管治疗基础上,加用适量β受体阻滞剂,治疗12周,观察血流动力学、运动耐量、临床症状的变化情况.结果:B组各项观察指标均明显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明显提高.结论:β受体阻滞剂治疗扩张型心肌病并心力衰竭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T)与β-受体阻滞剂联合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的疗效.方法将102例CHF患者随机分成2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A组)采用ACEI制剂卡托普利治疗,治疗组(B组)采用ACEI制剂卡托普利与β-受体阻滞剂美托洛尔治疗,均治疗8~10周.结果A组总有效率为82.35%,B组为96.07%,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CEI与β-受体阻滞剂联合治疗CHF比单独使用ACEI疗效更确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与β受体阻滞剂联合应用在逆转左室肥厚中的作用。方法 对60例高血压并左室肥厚患者采用心脏多普勒检测出左室肥厚(LVH)并计算出左室重量指数(LVMI),治疗前后LVMI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治疗前后有显著性及高度显著性差别。结论 ACEI与β受体阻滞剂合用可有效逆转LVH,改善心血管功能。  相似文献   

11.
童裳越 《中国药业》2008,17(3):46-47
目的对比卡维地洛与美托洛尔两种不同类型的β-受体阻滞剂对高血压心脏病患者心室重塑的影响。方法将92例高血压心脏病患者随机分成2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分别口服卡维地洛(A组,46例)和美托洛尔(B组,46例)。应用超声心动图分别在治疗前、治疗6个月及12个月测量室间隔厚度(IVS),左室后壁厚度(IVPW),左室重量指数(LVMI),左室球径指数(LVGI)。结果治疗6个月时,两组LVMI,LVGI较治疗前明显减少,A组较B组减少更显著;治疗12个月时,两组IVS,IVPW,LVMI,LVGI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A组与B组比较,IVPW,LVMI,LVGI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卡维地洛在改善心室重塑方面较美托洛尔更显著。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美国医生在治疗高血压时的不同种类的药品使用情况,以便我国的医生借鉴。方法:利用美国国家疾病和治疗索引中的数据,对1990—2004年间美国医生在治疗高血压时利尿剂、α受体阻滞剂、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桔抗剂、钙通道阻滞剂和中枢降压药等类药品的使用情况进行统计比较。结果: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桔抗剂呈上升趋势,钙通道阻滞剂、利尿剂和口受体阻滞剂变化不大,α受体阻滞剂和中枢降压药使用越来越少。在2004年,使用比例从高到低依次为: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利尿剂、钙通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桔抗剂、β受体阻滞剂、α受体阻滞剂、中枢降压药。结论:用药指南和最新的研究报告对医生的用药行为有一定的影响,但是作用有限。  相似文献   

13.
878例老年高血压病住院患者使用降血压药物状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老年高血压患者降压达标时的用药状况及临床意义。方法:对住院的878例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在血压降至达标时所用降压药的情况及疗效进行分析。结果:联合药物治疗的例数510例(占总例数58.09%),明显高于单一药物治疗的例数368例(41.91%);两种药物联合应用的例数304例(34.62%),明显高于三种药物联用的例数168例(19.13%);四种及五种药物联合应用的例数分别为32例(3.64%)和6例(0.68%),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老年高血压病患者降压达标大多需联合用药;较好的联合用药方案为钙通道阻滞剂(CCB)+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ARB)或β受体阻滞剂(β-RB),和CCB+ACEI或ARB或β-RB+利尿剂(DA)。  相似文献   

14.
临床上高血压和糖尿病并存十分常见。在降压治疗中,相当多的治疗对象是糖尿病患者。降压药主要有六类: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钙离子拮抗剂、血管紧张素Ⅱ(ATⅡ)受体拮抗剂及α-受体阻滞剂。了解这些药物对糖脂代谢的影响,对糖尿病并高血压患者的治疗具有临床意义。本文就降压药对血糖代谢的影响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5.
金芳琰  胡丽华 《海峡药学》2012,(12):173-175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氢氯噻嗪联合氨氯地平治疗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72例老年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停用降压药2周,随机分为治疗组(A组)36例,给予氨氯地平5mg、氢氯噻嗪25mg口服,每日1次;对照组(B组)给予氨氯地平5mg、氢氯噻嗪12.5mg口服,每日1次,共治疗12周。观察两组的血压、血生化指标及心肌肥厚状况的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后血压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且两组中伴心肌肥厚的患者超声心动图均有明显改善,但两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A、B两组降压总有效率分别为94.5%、89.9%,两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低血钾发生率显著高于B组(P<0.05),两组其他不良反应发生率相似,生化指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小剂量氢氯噻嗪联合氨氯地平治疗老年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安全、有效,且可以协助逆转心肌肥厚。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曲美他嗪对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疗效及对运动耐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2013年心内科收治的300例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的资料,按照患者治疗方式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15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β受体阻滞剂、阿司匹林、氯吡格雷、钙通道拮抗剂、他汀类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加用曲美他嗪片,连续治疗2周,对患者进行运动耐量测定,对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及运动耐量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高,与对照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运动耐量观察指标改善明显,与对照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曲美他嗪能改善心绞痛患者心肌能量代谢,减少患者心绞痛发作,提高运动耐量,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7.
冯贺德  郭新生 《中国当代医药》2011,18(9):56+59-56,59
目的:观察氯吡格雷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的临床疗效。方法:7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根据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8例,两组患者均给予硝酸甘油、β受体阻滞剂、钙离子拮抗剂、ACEI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氯吡格雷联合低分子肝素钙,2周后比较两组的疗效及凝血指标的变化。结果:用氯吡格雷联合低分子肝素有效率达92.11%,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两组治疗后的出凝血时间及凝血酶原时间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治疗组较对照组变化更明显(P〈0.05)。结论:氯吡格雷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是安全有效的,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 β-受体阻滞剂对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  6 0例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对照组常规使用洋地黄、利尿剂、扩血管、营养心肌的药物 ,治疗组加用β-受体阻滞剂 ,1 0周后观心功能改善情况。结果 治疗组心功能改善总有效率较对照常规组明显。 (P<0 .0 1 )。结论  β-受体阻滞剂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远期效果较好、安全、方便  相似文献   

19.
齐捷  齐莉 《医药世界》2009,(2):26-27
目的:观察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在用利尿剂强心甙类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等基础上加用β受体阻滞剂后,临床疗效及心功能的改善情况。方法:将108例CHF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β受体阻滞剂(酒石酸美托洛尔)治疗。观察二组治疗前后心功能改善情况及心率、血压,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结果:观察组有效率达93%。嘶组患者在治疗后较治疗前LVESD、LVEDD、LVEF均有明显改善(均P〈0.05),观察组治疗后LVEF、LVESD、LVEDD与对照组治疗比较改善显著(P〈0.01)。结论:β受体阻滞剂可明显提高LVEF改善心功能,且安全有效,可以长期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在冠心病患者临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在本院心内科初次明确诊断为冠心病的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0例;A组采用休息,β受体阻滞剂减慢心率,硝酸酯类药物降低前后负荷等常规治疗,B组将A组治疗方案中加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进行治疗,疗程2周,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冠心病临床症状和相关指标改善情况。结果 经过治疗,两组患者均有所改善,B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较A组好,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使用的常规治疗方案相比较,使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的治疗方案在治疗冠心病方面,治疗效果较明显,临床症状和心电图及其他相关检查改善均较快,具有明显优势,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