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8 毫秒
1.
目的:探究手法复位、中药外敷、小夹板固定治疗老年性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60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手法复位石膏固定治疗,观察组手法复位中药外敷小夹板固定治疗,比较其结果。结果:观察组肿胀消退和骨折恢复时间均优于对照组,有效率100%高于对照组90%,组间比较差异明显,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手法复位中药外敷小夹板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具有肿胀消退快,愈合时间短,功能障碍发生率低等特点,故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局部中药外敷、夹板外固定与单纯石膏托外固定治疗老年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对比观察。方法将2015年6月至2017年6月在我院骨伤科治疗的50例老年桡骨远端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单纯石膏托外固定治疗,观察组采用局部中药外敷、夹板外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后疼痛程度及骨折愈合时间。结果观察组腕关节功能优良率为9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VAS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骨折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局部中药外敷、夹板外固定治疗老年桡骨远端骨折疗效更佳,利于腕关节功能的恢复,减轻疼痛感,缩短骨折愈合时间,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采用传统外固定联合中药外敷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抽取本院2007年1月至2012年12月间收治的桡骨远端骨折患者59例,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将其分为研究组30例与对照组29例.研究组患者采用传统外固定联合中药外敷的方式进行治疗,而对照组患者则仅采用石膏外固定的方式进行治疗.针对两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骨折部肿胀消除时间以及临床疗效等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所有两组患者经治疗后,其研究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骨折部肿胀消除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临床疗效也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且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传统外固定联合中药外敷治疗桡骨远端骨折其临床疗效显著,值得临床大力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以桡骨远端骨折为例,在平乐正骨手法理论的指导下,探讨骨折端持续加压装置在个性化3D打印外固定支具维持长骨干骨折端稳定性中的作用及临床疗效。方法:对80例桡骨远端骨折病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分别采用骨折端持续加压的3D打印支具+气囊外固定(试验组),3D打印支具外固定(对照组)治疗。评估两组患者复位固定即刻与复位固定后骨折端移位和疼痛情况,掌倾和尺偏角的变化情况,以及骨折愈合后前臂功能改善情况。结果:试验组固定前中期VAS评分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后期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愈合时间及8周时掌倾角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尺偏角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愈合后8、12周后前臂旋转功能试验组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相对于普通3D打印外固定支具,个性化的骨折端持续加压设计有利于复位后骨折端固定的持久性、稳定性,实时监测,骨折畸形愈合率低,患者满意度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研讨手法复位低温热塑支具外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状况。方法:采用随机抽签方式,从我院2014年6月-2016年6月期间收治的桡骨远端骨折疾病患者中,抽取50例纳入到讨论范围中,入选50例患者按入院号分25例对照组和25例研究组,用传统石膏方式治疗对照组,用低温热塑支具治疗研究组,将两组治疗状况纳入到对比讨论中。结果:研究组治疗总疗效88%比对照组76%要高,组间数据有统计学意义(P0.05)。把研究组愈合时间和操作时间进行对比讨论,研究组比对照组低,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在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疾病时可考虑采用手法复位低温热塑支具外固定方式,不仅恢复作用良好,且轻便透气,可牢靠固定、操作简单,比传统石膏方面明显具有优势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在桡骨远端骨折治疗中予以石膏外固定、手法复位及中药外敷联合治疗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本研究选取的样本病例为该院收治的桡骨远端骨折患者78例,以2015.6 ~2016.6为样本选取时段,分组方法应用随机数字法,予以石膏外固定和手法复位疗法的39例患者为对照组,而予以予以石膏外固定、手法复位及中药外敷联合治疗的39例患者为实验组,治疗后将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评价和比对.结果:相比于对照组患者优良率明显较高,愈合时间明显较短,2组比对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患者VAS评分比对差异(P>0.05),而治疗后2w及4w,相比对于对照组VAS评分,实验组患者VAS评分明显较优,2组比对差异均(P<0.05).结论:在桡骨远端骨折治疗中予以石膏外固定、手法复位及中药外敷联合治疗具有满意的效果,可将愈合时间缩短,对腕关节功能恢复进行促进,在临床上值得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平乐正骨手法复位后分别采用小夹板外固定和3D打印支具外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进行疗效分析,进一步优化桡骨远端骨折外固定的方式。方法:对2018年12月—2019年12月在门诊和住院治疗诊断为桡骨远端骨折分别采用上述两种方法治疗(每组各40例)的80例名患者的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在平乐正骨手法复位后,透视位置可后分别采用小夹板和3D打印支具给予4周固定,8周后行X线检查对比两组患者骨折愈合情况及掌倾角和尺偏角情况,8周、12周后观察前臂、腕关节功能改善情况。结果:个性化3D打印支具外固定组(试验组)的愈合时间与小夹板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为8周左右,骨折线模糊;而8周时试验组掌倾角和尺偏角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且在8周和12周两组前臂和腕关节功能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D打印支具较传统小夹板外固定在保持骨折端复位时可以做到精准、持久,在前臂和腕关节功能改善上具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筋骨伤喷雾剂辅助弹力绷带联合石膏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手法复位后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4月至2021年8月该院收治的60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两组均行手法复位,复位后对照组采用弹力绷带联合石膏固定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筋骨伤喷雾剂治疗,比较两组腕关节功能、肿胀消退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腕关节功能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肿胀消退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筋骨伤喷雾剂辅助弹力绷带联合石膏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手法复位后患者可提高腕关节功能优良率,缩短肿胀消退时间和骨折愈合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其效果优于弹力绷带联合石膏固定治疗。  相似文献   

9.
张静  张惠杰  何东伟 《吉林医学》2013,(27):5577-5577
目的:探讨桡骨远端骨折的三种治疗方法疗效。方法:选择桡骨远端骨折患者114例,分别采取手法复位夹板外固定(Ⅰ组)、克氏针内固定石膏外固定(Ⅱ组)、"T"形钢板内固定(Ⅲ组),比较三种治疗方法疗效。结果:Ⅰ组、Ⅱ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Ⅲ组与Ⅰ组、Ⅱ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Ⅲ组治疗效果明显好于Ⅰ组、Ⅱ组。结论:手法复位以及克氏针内固定对于桡骨远端骨折稳定的患者可达到满意效果;对于桡骨远端骨折不稳定的患者采取"T"形钢板内固定能够维持桡骨的长度,有利于骨折尽早愈合,促进患者功能恢复,达到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老年桡骨远端骨折经过手法复位后运用传统夹板固定疗效的临床观察。方法选76例均来自门诊的病例,全部为老年桡骨远端骨折,手法复位后随机分为治疗组(夹板固定)和对照组(石膏固定),每组38例。结果两组固定效果、功能恢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促进骨折愈合方面夹板和石膏固定有统计学意义(P0.05)显示治疗组的固定效果、功能恢复、促进骨折愈合方面优于对照组。结论老年性桡骨远端骨折运用小夹板固定从固定效果、功能恢复、骨折愈合方面优于石膏固定治疗,小夹板治疗老年桡骨远端骨折是一种疗效满意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中医手法整复石膏、小夹板分期交替固定在桡骨远端骨折保守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6-12月本院收治住院的100例桡骨远端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取中医手法整复石膏外固定治疗,观察组采取中医手法整复石膏外固定2周后更换为小夹板外固定的石膏、夹板分期交替固定的治疗方法。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骨痂生长情况、骨折愈合时间、Cooney腕关节评分情况、满意度。结果:治疗后1、3个月,观察组骨痂X线评分的优良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骨折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个月,观察组Cooney腕关节评分的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个月,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手法整复石膏、夹板分期交替固定在桡骨远端骨折保守的治疗中效果显著,能够有效地加快骨痂的生长,缩短骨折愈合时间,促进腕关节功能恢复,提高患者治疗过程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杉树皮夹板和石膏托外固定治疗桡骨远端伸直型骨折的疗效。方法桡骨远端伸直型骨折患者96例,随机分为夹板固定组和石膏固定组,其中夹板固定组48例,骨折手法复位后全部予以杉树皮夹板外固定。石膏固定组48例,手法复位后全部予以石膏托外固定。两组观察时间均为6~8周。结果夹板固定组的优良率高于石膏固定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杉树皮夹板外固定在提高患者骨折愈合的优良率及促进骨折愈合和功能恢复方面比石膏托外固定更有优势。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比较夹板固定、石膏固定、夹板石膏交替固定在桡骨远端骨折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自2013年1月1日至2015年1月31日收诊的桡骨远端骨折患者120例,采取数字随机法分成3组,分别为夹板组(40例)、石膏组(40例)和交替组(40例),夹板组采取夹板固定,石膏组采取石膏固定,交替组采取夹板与石膏配合固定,比较3组的应用效果。结果交替组、夹板组平均愈合时间短于石膏组,且交替组平均愈合时间短于夹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治疗后掌倾角、尺偏角、桡骨相对高度均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夹板和石膏交替固定在桡骨远端骨折治疗中具有很高的可行性,效果较单独石膏或者夹板固定更好,临床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4.
《黑龙江医学》2017,(8):772-773
目的探讨影响桡骨远端骨折夹板外固定治疗腕关节功能恢复的因素。方法通过对2015-01—2016-01间在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治疗的86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随机分组,实验组患者应用夹板外固定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钢板螺钉内固定治疗,观察两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腕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差异。结果实验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同对照组比较明显缩短,腕关节功能显著恢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桡骨远端骨折患者采用夹板外固定治疗可缩短骨折愈合时间,促进腕关节恢复,临床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外固定支架与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C型骨折患者的疗效。方法:选择C型骨折患者66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A组和B组,每组各33例。A组患者给予外固定支架治疗;B组患者给予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住院和骨折愈合时间。根据手术疗效评价为优、良、可、差。结果:A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和骨折愈合时间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外固定支架治疗桡骨远端C型骨折患者比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出血量少、手术时间与住院时间短,骨折愈合快。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利用组合式外固定支架对36例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进行治疗,探讨其疗效.方法 对36例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患者进行组合式外固定支架治疗,并以同期单纯石膏外固定治疗30例为对照,比较两组Dienst疗效和各手术指标.结果 各手术指标比较,观察组掌倾角、尺偏角和骨折愈合时间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优良率86.11%,对照组优良率70.00%,两组优良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idit z=12.658,P=0.000).结论 对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采用组合式外固定支架治疗,疗效良好,且手术操作简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陕西医学杂志》2019,(11):1525-1528
目的:分析经肱桡肌腱入路桡骨远端骨折内固定手术疗效。方法:将60例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掌侧入路显露挠骨远端骨折后完成接骨板的内固定,观察组采用经肱桡肌腱入路桡骨远端骨折内固定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并发症、桡骨掌倾角、尺偏角、掌倾角和整体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且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及骨折愈合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治疗临床疗效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桡骨掌倾角、尺偏角、掌倾角均显著改善(P<0.05),但两组桡骨掌倾角、尺偏角、掌倾角指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经肱桡肌腱入路桡骨远端骨折内固定术治疗后,可显著提高临床疗效,并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跌打外敷方配合小夹板外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64例患者分为2组,每组82例。治疗组经手法复位后外敷跌打外敷方药膏并予小夹板外固定,每3天换1次药膏;对照组复位后直接予小夹板外固定,不使用任何药物。在治疗后的第3、5、7周,两组患者均予摄腕部正侧位X线片,观察桡骨骨折的愈合程度,并于6个月后评估腕关节功能情况,进行疗效比较。[结果]治疗组骨折愈合时间较对照组时间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腕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分别为95.1%和82.9%,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跌打外敷方配合小夹板外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疗效明显优于单纯小夹板外固定治疗。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克氏针联合外固定支架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患者120例,其中采用经皮克氏针联合外固定支架治疗60例(观察组),采用切开复位锁定接骨板系统内固定治疗60例(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及手术时间,术后切口愈合时间、骨折愈合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切口愈合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两组患者术后腕关节功能及复位质量均无明显差异(均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仅创伤性关节炎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其他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克氏针联合外固定支架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具有创伤小、岀血量少,缩短手术时间、伤口愈合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恢复快、功能良好、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比较经掌侧入路锁定加压钢板固定术与非手术治疗老年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71例老年桡骨远端骨折患者,根据患者意愿分为观察组37例和对照组34例,观察组采用经掌侧入路锁定加压钢板固定术治疗,对照组采用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治疗,记录患者骨折复位及愈合情况,应用Cooney腕关节评分法评价腕关节功能.结果:观察组患者平均骨折愈合时间(12.1±2.4)周,对照组为(14.8±3.2)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掌倾角、尺偏角及桡骨缩短长度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两组患者掌倾角、尺偏角及桡骨缩短长度较治疗前均好转,但观察组改善幅度较对照组更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Cooney腕关节评分中疼痛、活动范围、握力、屈曲/伸展活动度、功能评分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腕关节功能优良率94.6%,高于对照组的7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相似,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结论:经掌侧入路锁定加压钢板固定术治疗老年桡骨远端骨折骨折愈合快,腕关节功能恢复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