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5 毫秒
1.
目的探讨晚期妊娠羊水过少的并发症与围产不良结局的关系。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晚期妊娠羊水过少的216例病例和羊水正常对照组216例孕妇就羊水过少的并发症及妊娠结局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超声羊水指数(AFI)法估测羊水量比单一的羊水池深度测量更客观、更准确。羊水过少组胎儿生长受限、妊娠高血压疾病、胎儿畸形、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发生率较对照组高(P〈O.05)。羊水过少组中AFI≤3.0cm孕妇,其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发生率较AFI3.1~5.0cm组高(P〈O.05)。结论羊水过少孕妇妊娠和分娩并发症发生率高是造成不良围产结局的高危因素。对于AFI≤3.0cm有并发症者应于孕36周前适时终止妊娠。剖宫产是此类孕妇分娩方式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未足月胎膜早破(PPROM)患者残余羊水指数(AFI)与妊娠结局、新生儿预后的临床关系。方法对该院收治的327例PPROM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所有患者妊娠结局和新生儿预后,依据B超检测AFI结果将其分为羊水正常组(60例)、羊水偏少组(170例)和羊水过少组(97例),比较3组妊娠结局和新生儿预后,并采用R×C诊断试验确定AFI与妊娠结局和新生儿预后的临床关系。结果羊水正常组剖宫产、羊膜腔感染构成比均较羊水过少组、羊水偏少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羊水偏少组羊膜腔感染和胎儿宫内窘迫构成比均较羊水过少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羊水正常组胎儿宫内窘迫构成比较羊水过少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羊水偏少组新生儿败血症和死亡构成比均较羊水过少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羊水正常组新生儿败血症和感染均较羊水过少组和羊水偏少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羊水偏少组和羊水正常组不良妊娠结局和不良新生儿预后构成比均明显低于羊水过少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羊水正常组数据明显低于羊水偏少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羊水过少和不良妊娠结局、不良新生儿预后均呈明显正相关(r=0.427、0.364,P0.05)。结论 PPROM患者AFI和不良妊娠结局、新生儿预后呈明显正相关,推测可用于妊娠结局和新生儿预后评估。  相似文献   

3.
叶翠香 《临床医学》2010,30(11):76-78
目的探讨妊娠晚期羊水过少与围产期不良结局的相关联系。方法对我院2008年1月至2009年12月间收治的92例妊娠晚期羊水过少孕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羊水过少组妊娠并发症、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羊水粪染等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羊水过少组剖宫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羊水过少与围生期的不良结局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我院妊娠晚期羊水过少病例310例进行临床分析,以探讨羊水过少对围生期结局的影响。 1对象和方法 1.1对象2003—01/2006—12我院收治诊断为羊水过少病例310例,为羊水过少组。初产妇252例,经产妇58例,年龄21~38(27.9±3.1)岁,孕周33-42周,均为单胎。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羊水过少孕妇的分娩方式选择对新生儿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192例羊水过少病例,并随机选择同期分娩的192例羊水正常病例作对比分析,比较两组的分娩方式和胎儿窘迫率。结果:羊水过少组与羊水正常组(对照组)的阴道分娩率分别为9.33%、64.06%,剖宫产率分别为91.67%、31.25%,胎儿窘迫发生率分别为10.94%、11.98%。而在试产组中,羊水过少组与对照组的胎儿窘迫发生率分别为55.88%、13.21%。结论:羊水过少宜及时剖宫产终止妊娠,改善新生儿预后,提高产科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羊水过少孕妇阴道分娩对围产儿的影响,寻找正确的处理方法,降低围产儿病死率.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100例羊水过少足月妊娠妇女及100例羊水正常足月妊娠妇女阴道试产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100例羊水过少组4例围产儿死亡,其中死胎1例、死产2例,新生儿死亡1例.羊水过少组新生儿窒息评分与羊水污染明显高于正常羊水组(P<0.05).结论 羊水过少确诊后应积极引产,可适当阴道试产,估计短时间内不能分娩者,以适时剖宫产结束妊娠为宜.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超声诊断晚期妊娠羊水过少对母子预后的影响。方法应用最大羊水暗区深度(AFD)和羊水指数(AFI)指标测定法,对诊断为羊水过少110例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绝对羊水过少组胎儿窘迫、低体重儿、新生儿窒息、羊水Ⅱ~Ⅲ度污染、过期妊娠、剖宫产发生率明显高于临界羊水过少组和正常羊水组。结论B超以AFD AFI方法结合诊断羊水过少准确率高,晚期妊娠羊水过少是引起围产儿预后不良的根本原因,以剖宫产终止妊娠是绝对羊水过少的必要措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羊水过少的病因及相关因素,观察羊水过少对围生儿的影响,寻找正确的处理方法,防止漏诊,降低围生儿病死率。方法对羊水过少306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B超对羊水量的估计准确率可达97.71%,羊水过少发生率为2.51%,且多发生于妊娠晚期,尤其是过期妊娠与之关系密切,羊水过少组(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有胎儿生长受限(FGR)及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者多发生于孕37—40周。羊水粪染、胎儿宫内窘迫、新生儿窒息及剖宫产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加强孕晚期B超监测,放宽诊断标准,重视羊水局限的提示,可提高羊水过少诊断的检出率,及时剖宫产,可明显改善围生儿结局。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延期妊娠并发羊水过少对母婴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本院 2 0 0 0年 1月至 2 0 0 3年12月间收治的 186例延期妊娠并发羊水过少的临床资料 ,并以延期妊娠羊水量正常为对照组 ,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羊水过少组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剖宫产率、阴道手术产率、围产儿死亡率明显高于羊水正常组 (P <0 .0 1) ;羊水过少组孕周≥ 4 1周者 ,其胎盘Ⅲ级、羊水粪染、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围产儿死亡率显著高于孕周 <4 1周者 (P <0 .0 1)。【结论】延期妊娠并发羊水过少 ,随孕周延长 ,胎盘功能逐渐降低 ,胎儿高危程度逐渐增加 ,围产儿不良结局增加。  相似文献   

10.
羊水过少对母婴影响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探讨羊水过少对围生期不良结局的影响及造成妊娠期羊水过少的相关因素分析,以提高产科医疗质量。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至2005年12月分娩的5678例产妇的临床资料,将羊水正常组350例及羊水过少组312例在妊娠并发症、分娩方式及新生儿情况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羊水过少组中羊水污染、胎儿宫内窘迫、新生儿窒息比羊水正常组显著性增加(P〈0.05或P〈0.01)。过期妊娠、胎儿宫内生长受限、妊高征及胎盘功能减退与羊水过少密切相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羊水过少中剖宫产组新生儿窒息较阴道分娩组显著减少。结论加强围生期保健,及时发现造成羊水过少的产科高危因素,加强羊水过少产前及产时监测,避免羊水过少对围生儿造成严重影响。一旦确诊,应积极引产,引产过程中严密监测胎心及羊水情况,适当放宽剖宫产指征。降低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改善不良围生儿结局。  相似文献   

11.
探讨胎膜早破残余羊水量与产妇宫腔感染及新生儿发病率的相关性。选取收治的231例胎膜早破产妇,根据残余羊水指数(AFI)分为羊水过少组、羊水偏少组和羊水正常组,观察对比三组围生儿发病率及宫内感染情况。羊水过少组宫内感染、胎儿宫内窘迫率、新生儿窒息及新生儿发病率均高于羊水偏少组和羊水正常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胎膜早破残余羊水量对妊娠结局有明显意义,临床上要重视残余羊水量的监测,严密监护产程,提高产妇和新生儿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2.
羊水过少相关因素分析及对围生结局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羊水过少相关因素及对围生结局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妊娠并羊水过少孕妇80例作为观察组;按照1∶2比例选择羊水正常的孕妇160例作为对照组。观察羊水过少与年龄、胎儿性别、胎盘功能、脐带异常、过期妊娠、胎儿生长受限(FGR)、妊娠高血压疾病、胎儿畸形关系。比较两组围产儿结局及分娩情况上的差异。结果两组比较观察组年龄大、胎盘老化、脐带异常、过期妊娠、FGR、妊高征比率高,是羊水过少的相关影响因素(P<0.05);两组胎儿性别过程、畸形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围产儿宫内窘迫、吸入性肺炎、窒息、羊水污染发生率高、体质量低、产程长、产后出血多。结论羊水过少是围产结局不良的高危因素,确诊羊水过少,如胎儿已足月,除胎儿畸形外,宜剖宫产结束分娩,以降低围产儿死亡率及提高围产儿质量。  相似文献   

13.
徐现利 《临床医学》2009,29(2):75-76
目的探讨羊水过少的病因及相关因素,观察羊水过少对围生儿的影响,寻找正确的处理方法,降低围生儿病死率。方法对羊水过少14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B超对羊水量的估计准确率可达97.13%,羊水过少发生率为3.62%,且多发生于妊娠晚期,过期妊娠与之关系尤共密切,羊水过少组(观察组)明显高于正常产妇组(对照组)(P〈0.01),胎儿生长受限及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者多发生手孕37~40周。羊水粪染、胎儿宫内窘迫、新生儿窒息及剖宫产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羊水过少一经确诊应适时终止妊娠,且以剖宫产为宜。  相似文献   

14.
李季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18):4363-4363,4425
目的探讨羊水过少对围产结局的影响。方法 2005-01-2008-12北京丰台医院收治羊水过少160例,就其羊水量、分娩方式与围产儿结局进行分析。结果羊水过少与延期妊娠等病理妊娠密切相关;羊水量越少羊水粪染越重、胎儿窘迫及新生儿窒息发生率越高,剖宫产率也越高。结论 B超是及时发现羊水过少的可靠方法,剖宫产是改善围产儿预后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晚期妊娠羊水过少对围生期结局的影响。方法:2005-01/2008-06应用超声测定羊水指数(AFI),对184例羊水过少孕产妇的临床情况及围生期结局进行分析。结果:羊水过少高发于孕40~42+6周,占7.58%;高危妊娠羊水过少多发生于孕37~39+6周,占71.43%;围生儿死亡率为43.5/万。剖宫产率为71.74%。结论:诊断羊水过少孕妇,应根据综合检查结果及妊娠是否存在高危因素选择最佳分娩方式及时终止妊娠,可以明显改善围生儿预后。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羊水过少与妊娠并发症的相关性及其对胎儿结局的影响。方法2011年3月至2013年2月于产科分娩且产后确诊为羊水过少产妇180例列入研究组,同期分娩结果羊水量正常产妇180例列入对照组,统计和比较两组产妇妊娠并发症发生情况及胎儿分娩结果。结果研究组产妇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过期妊娠、胎儿宫内发育迟缓、畸形胎儿等妊娠期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研究组胎儿羊水粪染、胎儿窘迫、吸入性肺炎和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围生儿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应重视产妇羊水过少的问题,发现羊水过少时应积极检查产妇是否合并妊娠期并发症及胎儿危险结局,从而早期制定施治方案,改善分娩结局和母婴安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羊水过少病例中母血及脐血中表皮生长因子(EGF)与胎盘组织中凋亡相关基因Bcl-2、Bax表达的联系。方法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羊水过少组12例母血、脐血EGF浓度,以同期正常足月妊娠12例为对照组。荧光定量PCR及免疫印迹法检测羊水过少组与正常对照组中胎盘中Bax、Bcl-2基因差异。结果①羊水过少组母血、脐血EGF浓度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减少(P<0.01)。②羊水过少组胎盘中Bax的表达与正常组相比都明显上升,Bcl-2表达与正常组相比都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羊水过少组胎盘中的Bax与Bcl-2的比值(Bax/Bcl-2)与正常组相比明显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③羊水过少组母血、脐血EGF与胎盘组织中Bcl-2呈正相关,与Bax表达无相关性。结论母血、脐血EGF减少可能是引起羊水过少的原因之一。羊水过少组胎盘组织中Bcl-2表达下降,Bax表达增高,EGF可以通过上调Bcl-2的表达,抑制胎盘细胞凋亡所引起的羊水减少。  相似文献   

18.
羊水过少是种常见的妊娠晚期并发症,是引起围产儿不良结局的重要原因之一。总结了1995年1月至1997年3月间发生的羊水过少122例,与同期分娩的羊水正常120例作比较,结果:羊水过少组孕周分布≥41周者增多,胎儿宫内窘迫,新生儿窒息及竣产发生率增加,合并孕产期并发症,胎心监护异常,胎动异常者增加。提示:应重视妊娠晚期羊水,胎心、胎动监测,及早发现宫内危险环境,适时终止妊娠。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足月妊娠孕妇羊水过少的超声诊断,并对妊娠结局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50例羊水过少的足月妊娠孕妇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250例羊水正常的足月妊娠孕妇为对照组,比较2组孕妇的分娩方式、胎儿情况(宫内窘迫及羊水浑浊)及妊娠结局(新生儿窒息)的发生情况。结果231例羊水量小于300 mL,超声诊断正确诊断率达92.4%。观察组孕妇的剖宫产率为82.8%,高于对照组孕妇的28.8%(P<0.05)。观察组发生宫内窘迫以及羊水浑浊的情况高于对照组患者(均P<0.05)。观察组新生儿窒息发生率为20.8%,高于对照组的6.4%(P<0.05)。结论羊水过少严重影响胎儿宫内的发育以及预后,对妊娠方式的选择也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尤其会使剖宫产率增加;超声是目前诊断孕妇羊水过少最主要的方式。  相似文献   

20.
胎膜早破后残余羊水量对母婴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胎膜早破后残余羊水量对母婴的影响。方法对397例胎膜早破孕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残余羊水指数(AFI)的多少分成3组,即羊水正常组(80mm〈AFI≤180mm),羊水偏少组(50mm(AFI≤80mm),羊水过少组(AFI≤50ram),对不同残余羊水指数孕妇的分娩方式及胎儿窘迫、宫内感染率、新生儿发病率进行比较。结果羊水过少组较羊水偏少组及羊水正常组剖宫产率、胎儿窘迫发生率、胎儿宫内感染率、新生儿发病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胎膜早破后残余羊水量过少会促使宫内感染率增加,影响胎儿、新生儿的生命安全,残余羊水指数可作为临床监测胎儿宫内安危的指标,予合理干预,选择正确的分娩方式,提高产科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