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目的:观察中药内外联合治疗血虚风燥型慢性肛门湿疹的疗效。方法:将9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5例,治疗组采用当归饮子化裁内服联合冰黄肤乐软膏外用,对照组内服氯雷他定片及0.1%的丁酸氢化可的松软膏外用。结果:两组治疗后红斑、硬肿/丘疹、表皮剥脱、苔藓化比较,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当归饮子化裁内服联合冰黄肤乐软膏外用治疗血虚风燥型慢性肛门湿疹,具有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中药内服外用联合疗法治疗血虚风燥型慢性肛门湿疹的临床效果,并与单纯外用苦参汤熏洗进行疗效比较。方法:将确诊的69例血虚风燥型慢性肛门湿疹患者采用完全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4例,对照组35例,治疗组以局部外用苦参汤熏洗联合内服消风散加减治疗,对照组单纯外用苦参汤熏洗治疗,疗程均为4周,并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复发率。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在肛周瘙痒、肛门潮湿、皮损肥厚等症状缓解以及复发率方面,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苦参汤外用熏洗联合口服消风散治疗血虚风燥型慢性肛门湿疹安全、有效,且优于单纯苦参汤外用熏洗的疗效,在改善患者肛周瘙痒、肛门潮湿、皮损肥厚等症状以及减少复发率方面更有优势。慢性肛门湿疹的治疗应审症求因、分型论治,重视联合疗法,其中配合口服汤剂治疗疗效叠加作用确切。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中药内服并外洗配合穴位自血疗法治疗血虚风燥型慢性湿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6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拟定调血祛风汤内服,治疗组采用拟定调血祛风汤内服并拟定解毒止痒洗外洗并配合穴位自血疗法。两组疗程均为4周。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2.11%,对照组有效率为78.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内服并外洗配合腧穴自血疗法治疗慢性湿疹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针刺结合艾灸治疗血虚风燥型慢性湿疹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符合纳入标准的76例血虚风燥型慢性湿疹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1例运用针刺和艾灸治疗,对照组35例口服依巴斯汀片,7 d为1个疗程,连用3个疗程后观察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5.37%,对照组为45.71 %,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针刺结合艾灸治疗血虚风燥型慢性湿疹优于对照组依巴斯汀片,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四物汤加减口服联合黄连膏外用治疗小儿湿疹(血虚风燥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0例小儿湿疹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0例予四物汤加减口服联合黄连膏外用,对照组20例予炉甘石洗液外用,疗程结束后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0%,对照组为6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四物汤口服联合黄连膏外用治疗小儿湿疹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6.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湿疹40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湿疹的临床疗效,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治以益气养血活血、燥湿祛风止痒法,当归六黄汤化裁内服,外用去炎松-尿素软膏;对照组37例,内服西替利嘻外用药相同,疗程均为3周。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2.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8.4%,(P<0.01)。提示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湿疹比单纯西药疗效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外用复方甘石青黛膏治疗湿疹皮炎的临床疗效及用药安全性。方法将130例皮炎湿疹患者,分为复方甘石青黛膏治疗组(70例),0.1%丁酸氢化可的松霜对照组(60例)2组,治疗2周,第2周、第4周进行对照观察,评定各组疗效。结果第2周复方甘石青黛膏治疗组、0.1%丁酸氢化可的松霜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68.6%、73.3%,经统计学处理,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48,P〉0.05)。第4周治疗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65.7%、48.3%,经统计学处理,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464,P〈0.05)。结论复方甘石青黛膏治疗皮炎湿疹起效较慢,作用持久,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以中医外治法(主要以加味青黛散联合我院肛肠科外洗方)外用治疗肛周湿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诊断明确的82名肛周湿疹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2名,对照组40名。观察组采用我院肛肠科外洗方坐浴外洗,加味青黛散外用外敷肛周。对照组采用波特利软膏肛周局部外涂患处,2周为1个疗程。观察两组疗效。结果:有效率观察组92.9%,对照组67.5%,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中医外治法(加味青黛散联合我院肛肠科外洗方)外用治疗肛周湿疹具有治愈率高、复发率低、副作用少、价廉、易于推广等优点,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四物消风散联合派瑞松治疗慢性肛周湿疹血虚风燥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5例慢性肛周湿疹血虚风燥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3例采用四物消风散口服、派瑞松外涂治疗,对照组32例给予盐酸西替利嗪口服、派瑞松外涂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后的疗效及复发率。结果:治疗组总显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各症状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四物消风散联合派瑞松外涂治疗慢性肛周湿疹有较好疗效,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自拟中药方剂皮炎灵洗剂肛周薰洗、中成药知柏地黄丸内服治疗肛周慢性湿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7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9例),自拟中药方剂皮炎灵洗剂肛周薰洗、配合内服知柏地黄丸,每日2次;对照组(38例),外涂皮炎平软膏1克,每日2次,30天1疗程。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100%,对照组总有效率76.4%,两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自拟中药方剂皮炎灵洗剂肛周薰洗、内服知柏地黄丸治疗肛周慢性湿疹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1.
“热敏点”灸治疗血虚风燥型慢性荨麻疹30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观察“热敏点”灸治疗血虚风燥型慢性荨麻疹的疗效。方法将60例慢性血虚风燥型慢性荨麻疹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用“热敏点”灸治疗,对照组用当归饮子加减治疗,连续治疗20d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76.67%和50%,差异有显著性(P〈O.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治疗组局部症状积分治疗前后差异有显著性,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亦有显著性。结论“热敏点”灸治疗血虚风燥型慢性荨麻疹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2.
祁林  刘丽芳 《河南中医》2010,30(11):1099-1100
目的:观察润肤止痒乳剂治疗寻常型银屑病血虚风燥证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60例寻常型银屑病血虚风燥证患者,随机均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0例外用润肤止瘁乳剂,日2次;对照组30例外用维A酸乳膏,日2次,疗程均为2月。结果:用药2个疗程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0%,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润肤止瘁乳剂治疗寻常型银屑病血虚风燥证患者临床疗效较好,患者依从性较强。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润肤汤治疗血虚风燥型慢性湿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100例血虚风燥型慢性湿疹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0例服用润肤汤,对照组40例口服依巴斯汀片,7天为1个疗程,连用3个疗程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0%,对照组为80.0%,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润肤汤治疗血虚风燥型慢性湿疹优于对照组依巴斯汀片,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加味当归饮子联合刺络拔罐治疗血虚风燥型慢性湿疹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9年12月我院收治的60例血虚风燥型慢性湿疹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予加味当归饮子联合刺络拔罐治疗,对照组予糠酸莫米松乳膏治疗,观察两组湿疹面积及严重度指数评分(EASI)、瘙痒程度视觉模拟评分(VAS)及总体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EASI、VAS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P0.01),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总体疗效上,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加味当归饮子联合刺络拔罐能有效缓解血虚风燥型慢性湿疹患者的皮肤瘙痒,改善皮损症状,远期疗效稳定。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润肤止痒洗剂治疗血虚风燥型慢性湿疹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慢性湿疹证属血虚风燥型患者6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2例,治疗组予以润肤止痒洗剂外用,对照组予糠酸莫米松洗剂外用,持续4周,观察并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湿疹皮损面积和严重程度指数(EASI)评分、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复发率。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EASI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但两组治疗后EASI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组未见不良反应,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8.8%,两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组复发率(25.0%)低于对照组(56.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润肤止痒洗剂治疗血虚风燥型慢性湿疹疗效显著,复发率低,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6.
周耀湘  王康生  李红  吴洁贞 《新中医》2017,49(11):93-95
目的:观察湿疹3号治疗血虚风燥型慢性湿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血虚风燥型慢性湿疹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口服湿疹3号,对照组口服盐酸西替利嗪分散片,疗程均为3周。采用湿疹面积及严重程度指数评分法(EASI)及瘙痒程度评分评估患者治疗前后的湿疹面积、严重程度及瘙痒程度,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2组EASI评分及瘙痒程度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EASI评分及瘙痒程度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组的2项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514,P=0.012)。治疗过程中,治疗组出现胃肠不适1例,对照组出现嗜睡12例。结论:湿疹3号治疗血虚风燥型慢性湿疹,效果优于盐酸西替利嗪分散片。  相似文献   

17.
林少健  刘建新 《新中医》2007,39(5):80-81
目的:观察从时间论治血虚风燥型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当归饮予治疗;治疗组根据时间辨证,在当归饮予基础上加用肝经引经药治疗。2组均治疗6周为1疗程。观察2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T淋巴细胞转化率变化以及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显效率治疗组为63、3%,对照组为30、O%,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6.7%,对照组为76.7%,2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T淋巴细胞转化改善率治疗组为60、O%,对照组为28、O%,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2组治疗过程中均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从时间论治血虚风燥型慢性荨麻疹,疗效满意,可显著提高患者T淋巴细胞转化改善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青黛散对肛肠疾病患者术后继发肛周湿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术后继发肛周湿疹的患者随机平均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除常规治疗外,治疗组病损局部加用青黛散外敷,对照组病损局部加用派瑞松外涂,观察并比较各组肛周皮肤潮红瘙痒的改善程度、两周后的治愈例数及停药后的复发例数。结果 2组患者通过治疗后,均有显著疗效,2组间疗效无明显差异,停药后的复发例数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采用青黛散外敷治疗肛周湿疹,能有效治疗肛肠术后继发的肛周湿疹,具有安全、不良作用少、减少复发的优点。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中药配合火针疗法辨证治疗慢性局限性湿疹临床疗效。方法所选病例根据中医辨证符合血虚风燥证型之慢性湿疹患者,均按中医辨证血虚风燥证给予内服中药;治以养血祛风,化湿润燥止痒,处方:消风散和四物消风汤加减。中药内服。2周为1疗程。火针治疗方法采用密刺法或速剌法,1周治疗1-2次为宜,2周为一疗程。每疗程间隔1周,2个疗程后判定疗效。结果 68例患者。总有效率为9 4·9 9﹪在无效病例中,1例患有慢性肾衰,2例患有恶性肿瘤。结论中药消风散和四物消风汤加减配合火针疗法辩证治疗慢性局限性湿疹,二者合用达到养血疏风,化湿润燥,和络止痒之功,切合病机,故获良效。方法简单,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自拟养血消风润燥方治疗血虚风燥型慢性湿疹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4月—2016年5月门诊治疗血虚风燥型慢性湿疹84例,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治疗组给予自拟养血消风润燥方治疗,对照组给予氯雷他定片治疗,14天为一个疗程,两组均治疗2个疗程,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主要症状积分、不良反应及复发率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8.10%,对照组为69.05%,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主要症状积分均明显改善,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及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自拟养血消风润燥方治疗血虚风燥型慢性湿疹能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不良反应和复发率的发生,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