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学会吃饭     
说起吃饭,人们都认为这是一件极平常的事情。可是您知道吗?吃饭这事还有很大学问哩,如果饮食得当会让您增进健康,饮食不当身体就要受到损伤。这里说的饮食得当,主要是提醒人们要重视科学饮食,因为如今不重视科学饮食者大有人在。有些老年人本来肌体功能、胃肠消化都很差,还不注意节制饮食,经常吃得过多过饱,结果造成身体发胖、高血  相似文献   

2.
自古以来,饮食就与健康和疾病密切相关。为了吃出健康,防止疾病,应当提倡饮食的三种“新”要求,即防止病从口人、吃健康食品、改变吃饭(饮食)方式。  相似文献   

3.
秋迪 《科学养生》2009,(5):13-14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吃饭是老百姓的大事儿。明代著名大医学家李时珍说:“饮食者,人之命脉也。”可见,古人对饮食何等重视。饮食养生古往今来一直是热门话题。探究进食方式,研究饮食养生方法,是几千年来人们不断探索的问题。这就是说,不光要吃得营养,还要吃得科学合理。下面这些饮食方式是前人总结的养生经验,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4.
自古以来,饮食就与健康和疾病密切相关。为了吃出健康,防止疾病,应当提倡饮食的三种“新”要求,即防止病从口人,吃健康食品,改变吃饭(饮食)方式。  相似文献   

5.
在糖尿病的综合治疗方案中,饮食治疗是最基础、也是最为重要的一项措施。“吃饭”是人们每日必需的,但糖尿病患者的“饭”同普通家庭膳食有一定的差异。因此,医生或营养师常常被要求对糖尿病患者的食物选择、烹饪方法和就餐技巧等方面的知识给予具体的指导。许多糖尿病患者不知道如何去“吃”。他们  相似文献   

6.
正孩子不爱吃饭是许多家庭闻之头痛的"老大难"问题,小儿厌食也是摆在儿科医生们案头的常见重点工作。有些孩子的厌食表现为不爱吃饭伴胃部灼热感、腹胀、手脚心发热、自汗、乏力、大便不调,孩子大多面色萎黄,有的头发稀疏、身体消瘦,指甲脆薄、泛白点,此时就要考虑到孩子是不是脾胃虚弱引起的厌食了。孩子对于饮食的自控力不强,家长们又常常觉得"长身体的年龄要多吃饭才能摄入足够营养",如果孩子饮食过饱,大部分家长都会选择放任。但是这样一  相似文献   

7.
孔子是我国古代一位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这是毋庸置疑的。但历代帝王把它尊为“圣人”,捧到天上,那就完全神化了。其实,孔子是一个人,一个普通的人。他也有本能需要,也有七情六欲,也要吃饭,也讲究美食。虽然他没有对饮食问题发表过专题论述,但是他的饮食观仍然是显而易见,特别是他最早提出了关于饮食卫生,饮食礼仪等内容,对中国烹饪观念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理论基础。同时也客观地反映春秋战国时期,黄河流域已达到了较高的烹饪技术水平。  相似文献   

8.
进入夏季,天气逐渐变热,人们对高温的环境越来越感到不适应,由此也可带来不少疾患。为了身体的健康,人们应如何度过这个暑热关呢? 一、重视饮食:古人云:“饮食者,人之命脉也。”夏天出汗多,机体的消耗量大,应注意补充营养及水分。在饮食上除注意卫  相似文献   

9.
正如今我国广大人民的生活越来越好。为了健康,要合理饮食的意识普遍重视。人们通过阅读报刊、看电视获得取那些营养师、保健师及养生学者的专题介绍,从中获得了不少饮食养生的基本知识,我也是其中之一,受益匪浅。  相似文献   

10.
小时候吃饭时,长辈们经常这样告诫我们:女孩子吃饭,细嚼慢咽;男孩子吃饭,狼吞虎咽。他们的初衷是想从小培养女孩子温柔、淑女的气质,而男孩子要从小树立干脆利落的性格。其实,若是从健康饮食的角度出发,就要改变这样的观念了,无论男女,吃饭都应该细嚼慢咽。吃得快。啊得忙,伤胃又伤肠不经过咀嚼的食物,一方面没浸透唾液,另一方面胃还没来得及分泌足够的胃液消化食物。为了消化还没嚼过或还没嚼透的食物,胃不得不分泌出比一般情况下多得多的盐酸和酶的消化液来完成这一艰巨的任务。  相似文献   

11.
不吃饭,脑就缺乏营养,要保持大脑健康的工作,吃饭是最基本的,也就是说每天要保持基本的饮食量。脑在工作时所需要的水分、葡萄糖、蛋白质、脂类以及无机盐、维生素等等,每天都不应低于一定的量。一般的普通饮食都能达到这个量。所以,饭量一定要足,营养一定要充分,则大脑营养才有保证。 那么,是不是饭吃得越多越好呢?不是的!因为,在过饱的状态下用脑,并不能提高  相似文献   

12.
俗话说:“大蒜是个宝,治病不可少”。自古以来,中国人对大蒜的养生保健作用都有比较深刻的认识,这是因为大蒜作为饮食的重要佐料不断地被人们重新认识。我国山东地区以生吃大蒜作为吃饭前的开胃菜,而在西北地区,糖醋蒜也成为当地人餐桌上的上品。有关大蒜食疗治病的内容,可以写成厚厚的一本书,而且在不断地翻新和补充,所以“大蒜是个宝,治病不可少”这句话虽然总挂在人们嘴边,但过去说,现在说和将来说的意义都有所不同。因此,有关  相似文献   

13.
李训刚 《养生月刊》2017,(6):520-521
饭桌上的礼仪被提倡了很多年,但更为重要的健康准则却常常被忽视.越来越多人把吃饭当成谈工作、忙应酬、交朋友的场合,不知不觉犯了很多误区.以下就我们日常生活中虽习以为常的但却不健康的饮食方式作一介绍.为了身体的健康,我们应在就餐过程中注意避免.  相似文献   

14.
正百姓的谚语是金玉良言,对人的保健起着重要作用。下面略举几则,利于参阅。一、吃饭七分饱,健康活到老。饮食不能过饱,否则使胃无法蠕动,影响消化吸收,下顿吃饭就没有胃口。如果在饥饿状态下饮食,不论吃什么菜味道都好。二、早上吃饱,中午吃好,晚  相似文献   

15.
我今年84岁,几年来,在平时饮食方面,摸索了一套适合自己的饮食习惯,就是“五多五少”.自己觉得这样安排饮食,很为适宜.多吃粥,少吃饭.老年人消化能力比年轻人弱,烧透的大米粥很软熟含水份多,容易消化.我常年坚持两粥一饭,早餐、晚餐吃粥,中午吃饭.这样食物,肠胃很舒服,有利于消华吸收.  相似文献   

16.
糖尿病的饮食治疗是糠尿病综合治疗的最主要最基本的治疗手段,是要终生坚持的,不可有一餐忽略。近些年来,国外在糖尿病的饮食治疗上又有了许多新的进展,供糖尿病患者实践总结,以提高饮食治疗的效果。1.吃饭喝牛奶降血糖日本国立健康和营养研究所临床营养管理研究室长杉山室长最近透露,在进餐时喝牛奶或乳制品可抑制血糖值上升。以吃米饭为例,如果米饭中摄取的糖分导致血糖上升程度为100,吃饭前后食用牛奶或其他乳制品,则可使血糖值上升程度抑制在70以下。因为吃饭喝奶会使乳中的某种成分对其他食品发挥作用,抑制血糖上升程度。2.辣椒可治糖…  相似文献   

17.
绒花 《养生月刊》2022,(5):411-413
现实生活中很多人都被胃病困扰着,养胃成为人们养生的重点之一.暴饮暴食、吃饭不规律,这些都是引发胃病的原因,所以想要养好胃,首先要从饮食入手.那么吃什么最养胃呢?下面介绍六种美味养胃菜,不妨常吃一点,呵护你的肠胃!  相似文献   

18.
正厌食是指宝宝对食物不感兴趣,不爱吃饭,甚至厌恶吃饭,这是1~3岁的宝宝很常见的一种表现,尤其城市里的宝宝更容易发生这种情况。现在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宝宝厌食现象却越来越严重。有些家长总是片面重视给宝宝补充高级营养品,忽视了大众饮食,使宝宝对吃饭产生抵触。宝宝不爱吃饭是妈咪很苦恼的事,因为长时间厌食会引起营养不良、体力衰弱,并且会影响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19.
进餐时要有好心情,食宜专心小可分心。早饭吃饱,午饭吃好,晚饭吃少。饮食三低:低热量、低碳水化合物、低脂肪。饮食三控:控制面食,控制油腻,控制甜食。若要长生,肠中常清。吃饭八成饱,安然活到老。美酒不过量,好菜不过食。要想身体好,晚餐七分饱。  相似文献   

20.
正吴教授:您好!我有时会感觉胃一阵一阵的疼,说不上什么原因,吃饭也没胃口,看一眼就饱。去医院检查,也没查出什么问题。请问吴教授,像我这种情况可以喝什么茶调理呢?读者王先生王先生:您好!如今,不少人饮食不规律,很容易导致胃痛。从中医角度讲,胃痛多由外感寒邪、饮食所伤、情志不畅和脾胃虚弱等原因引发,胃气郁滞、失于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