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 毫秒
1.
目的 研究与乳腺癌骨转移有关的临床、病理因素,探讨有助于预测乳腺癌骨转移的危险因素.方法 对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乳腺外科行改良根治切除术的124例乳腺癌患者的随访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其中52例发生骨转移.探讨骨转移与年龄、绝经状况、组织学分级、肿瘤大小、腋窝淋巴结转移、ER、临床分期、HER-2、P53、肿瘤部位的关系.结果 乳腺癌骨转移好发于腰椎、胸椎、骨盆、肋骨,中位发生时间为31个月,乳腺癌骨转移的发生率为41.9%(52/124),肿瘤大小≤2cm组骨转移率30.8%,2cm<肿块≤5cm组骨转移率40.4%,>5cm组骨转移率75.0%,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临床分期Ⅰ-Ⅱ期组骨转移率19.8%,Ⅲ-Ⅳ期组骨转移率83.7%,二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淋巴结阴性组骨转移率21.4%,淋巴结1~3个阳性组骨转移率40.9%,淋巴结4~9个阳性组骨转移率64.3%,>10个阳性组骨转移率72.2%,四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HER-2阴性组骨转移率35.7%,HER-2阳性组骨转移率55.0%,二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2);而与年龄、绝经状况、组织学分级、ER、P53、肿瘤部位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肿瘤大小、腋窝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HER-2是乳腺癌骨转移的高危因素,该类病例要开展密切随访及积极的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2.
鼻咽癌骨转移64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彭军  张萍 《中国综合临床》2007,23(4):375-375
目的 探讨鼻咽癌骨转移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64例鼻咽癌骨转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骨转移发生率为18%,鼻咽癌骨转移90%发生于治疗后2年内,多转移到脊柱、骨性胸廓和盆骨等处。88%发生于颈淋巴结转移后3年内。结论 鼻咽癌骨转移可能与颈淋巴结转移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153)钐乙二胺四甲撑磷酸(~(153)SmEDTM)联合放射性疗法治疗头颈肿瘤合并骨转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20例头颈肿瘤合并骨转移患者,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153)SmEDTM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153)SmEDTM联合放射性疗法治疗。治疗3个月后,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疼痛缓解情况及骨转移灶变化、毒副作用。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疼痛改善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骨转移病灶总缓解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组毒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53)SmEDTM联合放射性疗法治疗头颈肿瘤合并骨转移效果显著,安全性较高,能有效减轻患者疼痛,减少骨转移。  相似文献   

4.
肺癌骨转移发生率为30%~40%,其可经血液扩散或直接蔓延侵及骨骼,且一旦出现骨转移,则提示患者预后不良。骨转移患者中位生存期为3~6个月。肿瘤骨转移会引起剧烈疼痛、脊髓压迫、高钙血症,甚至病理性骨折等,严重影响晚期肺癌患者的生存质量目。据报道,无症状肺癌患者骨显像检查时也可发现骨转移。因此,正确评价患者肿瘤骨转移情况有助于肿瘤分期、确定治疗方案及预后评估。2006年第二版《肿瘤学临床实践指南》中,美国国家综合癌症网站(NCCN)虽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仍推荐常规应用骨扫描排除骨转移,但更推崇以正电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扫描(PET)进行评价。PET检查费用较昂贵,如何选择适合我国国情的检查方法已成为目前国内学者讨论的焦点之一。为此.本文将近年来国内外有关核素骨显像在肺癌骨转移诊断中应用的相关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骨是肿瘤转移的常见部位,乳腺癌、肺癌、前列腺癌、肾癌和甲状癌等骨转移,其发生率为30%~85%不等。〔1〕骨转移常见症状是骨转移灶局部持续性隐痛或剧痛。大部分病人采用放疗止痛,其作用又快又好,同时也有延长生存期的作用。本文回顾性总结了骨转移癌61例,治疗期间给予精心细致护理,患者疼痛得到明显缓解,有的病人获得了较持久的止痛效果。除2例入院前已有骨折外,其余无病理性骨折及其他并发症的发生,现报道如下。临床资料我们收集2001年1月-2003年2月肿瘤骨转移病例的资料61例,其中男32例,女29例;年龄28~79岁,平均年龄56岁;出现骨转移癌的…  相似文献   

6.
骨转移癌的临床研究现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骨转移癌指原发于各种器官、组织的恶性肿瘤通过血流等途径转移到骨骼,产生的继发骨肿瘤,也包括恶性骨肿瘤的骨转移。其中,乳腺癌和前列腺癌最容易发生骨转移,其发生率约为70%;其次,约有30~60%的甲状腺癌、肾癌和支气管肺癌会发生骨转移;约有5%的胃肠道肿瘤患者死于骨转移癌。  相似文献   

7.
用放射性核素内照射方法治疗各种恶性肿瘤骨转移瘤45例,总有效率87%。结果认为,此方法治疗骨转移瘤既缓解疼痛,又能破坏肿瘤本身(直接杀伤癌细胞),而且使用简单、安全,无严重副作用。  相似文献   

8.
薛嵋 《上海护理》2006,6(6):45-47
随着恶性肿瘤发病率的增加,治疗效果的改善,患者生存期的延长,恶性肿瘤发生骨转移的机会有明显增加的趋势。据统计,骨转移瘤的发生率从原来占全身转移性肿瘤的5%左右,增加到15%~20%,仅次于肺和肝转移列第3位[1]。癌症骨转移是癌性疼痛的主要原因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增加致残致死率[2]。任何治疗的最终目的是减轻疼痛或消除疼痛,提高生活质量[3]。现就骨转移癌疼痛的治疗和护理进展综述如下。1临床特点癌痛70%由骨转移引起,常以局部疼痛和压痛为首发症状,疼痛夜间为甚,活动后加重;骨转移癌多数发生于躯干骨,其次是股骨和肱骨近端,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89Srcl2核素内照射治疗骨转移癌的临床价值。方法 利用^89Srcl2静脉注射治疗骨转移癌35例,止痛有效率达到77.14%,SPECr示转移灶减少率为74.29%。结论 ^89Srel2治疗肿瘤骨转移能够达到止痛和破坏肿瘤的目的,具有吸收快,作用时间长,可重复使用,副作用小的特点,是目前治疗肿瘤骨转移的主要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放射性核素在骨显像及骨转移癌治疗中的利用价值。方法给患者静脉推注^99Tcm-亚甲基二膦酸盐(MDP)925—1110MBq,2—4h行SPECT全身骨显像,如果发现一个患者在不同部位骨转移灶〉3个,建议该患者行放射性核素治疗。结果各种癌症患者发生骨转移率达50%,特别是前列腺癌、乳腺癌和肺癌患者,骨转移率可达70%-85%。骨转移患者中有70%以上的有骨痛症状,广泛骨转移、顽固性骨痛,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利用放射性核素治疗骨转移癌和缓解肿瘤骨转移引起的疼痛效果显著。结论利用放射性核素治疗肿瘤骨转移疼痛总有效率可达70%~80%,所以说利用放射性核素治疗肿瘤骨转移癌是安全、有效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调强放射治疗与普通放射治疗治疗骨转移瘤的剂量学。方法用计划系统对椎体骨转移瘤分别进行调强放射治疗、单一野或前后对穿野计划设计,分析骨转移瘤的剂量分布和脊髓受量。结果单一野放射治疗、前后对穿野放射治疗、调强放射治疗得到4 000 cGy包括的体积占整个肿瘤体积的百分比分别为26.88%、6.02%、95.19%,脊髓受量分别为4 683 cGy、4 060 cGy、4 123 cGy。结论调强放射治疗可以增加骨转移癌治疗剂量且能有效保护脊髓。  相似文献   

12.
疼痛是肿瘤骨转移最常见的临床症状,给病人及家庭造成极大影响。有效的疼痛管理对提高肿瘤骨转移病人的生活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将从肿瘤骨转移疼痛的发生机制、评估和治疗三方面综述相关进展。  相似文献   

13.
耿丽  樊青霞 《临床荟萃》2004,19(18):1055-1056
临床治疗肿瘤骨转移的手段较多,双膦酸盐类药物已广泛应用于临床。近年帕米膦酸二钠单用及联合化疗、放疗治疗肿瘤骨转移疼痛,国内外多有报道。而伊班膦酸二钠盐(艾本)与化疗、同位素联合用于治疗骨转移鲜有报道,现就艾本-化疗与艾本-化疗合用同位素治疗肿瘤骨转移疗效对比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中国每年大约有200万癌症新发病例,100万发生骨转移癌.而肺癌、乳腺癌、前列腺癌患者最易发生骨转移,发生率可高达80%以上.大约有65%骨转移患者出现骨痛症状,骨转移后平均生存时间为2~4年.恶性肿瘤发生骨转移后可以导致骨相关事件,包括病理性骨折、脊髓压缩、高钙血症、需要放射治疗和矫形外科缓解的骨痛等,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与预后.骨转移癌治疗目的就是要减轻骨痛,提高生活质量,控制骨转移的进一步发展,甚至使部分骨转移灶消失.目前骨转移癌的主要治疗方法包括手术治疗、外照射治疗、化学药物治疗、激素治疗、放射性核素治疗及中药治疗.由于其他方法的局限性如药物治疗易导致依赖性、耐药性和副作用较多,外照射放疗对局部病灶的镇痛效果佳但不适于全身范围的大病灶,利用放射性核素89 SrCl2治疗骨转移癌是一种新的、重要的、可有效缓解恶性肿瘤骨转移引起疼痛的手段,也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骨转移病灶的晚期肿瘤进行骨转移灶的姑息放射治疗临床疗效。方法根据病变转移部位不同和患者生存期的长短不同,对46例骨转移瘤患者给予不同的放疗方式,预期生存期较短的给予每次3 Gg,总量30 Gg/10 f,对于估计寿命超过一年的给予每次2 Gg分割,总量40~50 Gg/20~25 f。结果有40例患者的疼痛得到缓解,放疗总有效率为87%。结论放疗对骨转移瘤止痛治疗是有效可行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6.
骨转移癌是最常见的骨骼系统恶性肿瘤,随着原发肿瘤诊治水平的不断提高,患者的生存期得以延长,导致有严重骨痛、病理性骨折、肢体功能障碍等并发症的骨转移癌的发生率也在不断增高。和脊柱、骨盆等好发转移部位相比,四肢长骨的骨转移癌相对较少见,治疗原则也不尽相同,以缓解病痛、提高生存质量、改善肢体功能为目的的外科手术已成为重要的治疗手段之一。我科1999年5月-2007年1月运用循证护理的方法对49例长骨骨转移癌外科治疗患者进行围手术期护理,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黄宗琼  许辉琼 《华西医学》2009,24(1):199-200
目的:为肿瘤骨转移患者压疮预防的方法进行总结评价以达到对临床肿瘤压疮进行指导。方法:采用改良后的诺顿评估表(信度0.80,效度0.84)作为压疮易患患者评估工具。评估内容包括患者年龄、身体状况、意识、活动能力、运动受限情况、疼痛、皮肤情况、大小便失禁、饮食、进食能力、口腔情况、牙齿及患者血色素、蛋白等资料。评估时间从患者人院开始,对30例肿瘤全身多处骨转移患者进行评估,有预见性、计划性,针对性及个体化对患者制订护理计划及措施,并督促实施,对效果进行评价分析。结果:≤25分高危险性患者(难以避免)发生率50%,26~29分中度危险性患者(可避免)发生率0,≥30分低危险性患者发生率14.2%。效果评价:压疮预防评估对肿瘤骨转移患者压疮的预防是有效的,压疮评估有助于规范护理行为和护理管理;通过分析找出护理过程中的薄弱环节,以利于指导临床工作。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ECT)全身核素骨显像诊断前列腺癌骨转移的价值,以及前列腺癌发生骨转移的规律及与病理分级、PSA(前列腺癌糖蛋白抗原)之间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142例前列腺癌患者资料.术前均测定血清PSA水平及全身骨ECT检查,术后病理分级.结果 142例前列腺癌患者,全身骨显像中107例有骨转移(占75 35%),骨转移好发部位为脊柱(87例,占30 96%)和骨盆(84例,占29 89%).PSA越高骨转移发生率越大,肿瘤分化程度越低骨转移发生率亦相应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 01).结论 全身骨扫描诊断前列腺癌骨转移有重要价值,前列腺癌血清PSA值、病理分级与前列腺癌骨转移发生率相关.  相似文献   

19.
骨转移瘤是骨骼系统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早期诊断对肿瘤的分期、治疗及预后判断均有重要意义。目前对骨转移瘤的检测尚无理想的方法。在临床仍首选具有较高灵敏度的全身骨显像,辅以X线平片、CT、MRI等手段;进展较快的MRI与PET的作用必将会日益重要,但全身骨显像尤其是SPECT仍将具有其重要性。  相似文献   

20.
随着癌症发病率的上升.骨转移瘤成为癌症治疗中的一个重要问题,而骨转移瘤最明显的症状是产生难以忍受的骨痛。外照射主要是抑制骨肿瘤的发展,缓解疼痛。2002年9月-2005年9月。我科采用外照射治疗20例晚期肿瘤多发性骨转移中重度骨痛患者,效果满意。现将护理体会归纳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