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目的 探究神经源膀胱患者康复期间尿路感染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0月-2020年10月期间医院收治的神经源膀胱患者资料,调查患者康复期间尿路感染率、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患者尿路感染影响因素。结果 80例患者出现尿路感染34例,尿路感染率42.50%;52株病原菌中革兰阴性菌31株(59.62%),主要为大肠埃希菌与铜绿假单胞菌,革兰阳性菌18株(34.62%),主要为粪肠球菌与金黄色葡萄球菌,真菌3株(5.77%);大肠埃希菌对头孢呋辛、美洛西林、氨苄西林以及头孢克洛耐药株数分别为16、13、12、11株,铜绿假单胞菌对头孢唑林、头孢呋辛、头孢替坦、氨苄西林、呋喃妥因耐药株数分别为9、9、8、7、7株,粪肠球菌对红霉素、克林霉素耐药株数分别为10、9株;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低蛋白血症、导管留置时间长为患者尿路感染发生危险因素,而预防性应用抗生素是患者尿路感染保护因素(P<0.05)。结论 神经源膀胱患者康复期尿路感染主要为革兰阴性菌,对多种抗菌药物耐药,尿路感染发生易受糖尿病、低蛋白血症、导管留置时间以及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等影响。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珠海地区院内感染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性变化趋势、分析医院感染发生危险因素。方法采集7 754例患者的血液、尿液、痰液、脓液、分泌物、胸腹水、脑脊液标本行病原菌检测,用K-B法进行耐药性分析,记录检测结果,并应用单因素及logistic回归多因素分析导致医院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 7754例患者,发生医院感染554例,发生率为7. 14%,554例医院感染患者共检出病原菌732株,其中革兰氏阳性菌232株(31. 69%),革兰氏阴性菌488株(66. 67%),真菌12株(1. 64%)。2014年医院感染患者以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葡萄球菌为主要病原菌,2015年医院感染患者以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为主要病原菌,2016年医院感染患者以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为主要病原菌,2017年医院感染患者以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为主要病原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屎肠球菌及粪肠球菌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耐药性低,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对美罗培南、亚胺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耐药率低,铜绿假单胞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耐药率低,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率均> 30%。单因素及logistic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55岁、滥用抗生素、留置导尿管、机械通气、合并基础疾病是医院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P <0. 05)。结论医院感染患者病原学构成分布发生较大变迁,治疗上应当结合病原学临床特点和药敏,并在临床药师的专业指导下应用抗菌药物,以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肾内科患者尿路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回顾性分析医院2012年1月-2013年12月肾内科302例尿路感染患者临床资料,统计分析其感染的病原菌种类分布及病原菌药敏试验结果,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生产的VITEK-32全自动细菌鉴定仪进行细菌鉴定及药敏试验。结果尿路感染患者标本中共分离出154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菌110株占71.43%,以大肠埃希菌和铜绿假单胞菌为主,分别占20.78%和19.48%,革兰阳性菌28株占18.18%,以粪肠球菌为主占9.74%,真菌16株占10.39%,以白色假丝酵母菌为主占7.14%;大肠埃希菌和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较低,分别为0、13.33%,粪肠球菌对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耐药率较低为20.00%。结论肾内科患者泌尿道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其中大肠埃希菌为尿路感染的主要病原菌,其耐药性呈上升趋势,临床上应根据病原菌药敏结果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4.
ICU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发生因素与病原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医院ICU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CAUTIs)发生因素与病原学分析。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分析医院2008、2009年ICU 87例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病例。结果革兰阴性病原菌占35.9%,以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为主,分别为11.7%、7.6%、5.5%,革兰阳性菌占24.1%,以粪肠球菌、屎肠球菌、鹑鸡肠球菌为主,分别为4.1%、11.7%、5.5%,真菌占40.0%,以假丝酵母菌属为主;87例患者中,混合性感染36例;各种严重的基础疾病、意识障碍、长时间留置导尿、高效广谱抗菌药物长期或不合理应用、女性、老年均是ICU CAUTIs的主要因素。结论 ICU CAUTIs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缩短导尿管留置时间是降低CAUTIs发生率直接措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尿路感染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大肠埃希菌的耐药性及危险因素。方法收集分离自尿液中的大肠埃希菌346株,对产ESBLs和非产ESBLs大肠埃希菌进行耐药性比较,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产ESBLs菌株致尿路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分离自尿液的大肠埃希菌产ESBLs率为60.4%(209/346)。产ESBLs菌株对大部分β-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氟喹诺酮类、复方磺胺甲恶唑等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明显高于非产ESBLs菌株(P0.05)。年龄(≥50岁)、基础疾病、住院天数≥10 d、留置导尿管、抗菌药物联用是产ESBLs大肠埃希菌的危险因素。结论产ESBLs菌株耐药性严重,临床在对尿路感染患者经验治疗前应根据患者实际情况进行危险因素的评估,并根据本院的细菌流行病学结果合理选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研究泌尿外科危重症患者尿路感染病原学及耐药性情况,为尿路感染的预防和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医院收治的110例泌尿外科危重症且伴有尿路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性进行分析。结果 110例泌尿外科危重症且伴有尿路感染患者共检出104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菌65株占62.50%,革兰阳性菌37株占35.58%,真菌2株占1.92%;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及铜绿假单胞菌对头孢呋辛、氨苄西林及氨苄西林/舒巴坦的耐药率均>80.0%,对头孢噻肟较敏感,耐药率<30.0%;粪肠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及屎肠球菌对四环素、头孢西丁及克林霉素的耐药率均>70.00%,对左氧氟沙星较敏感,耐药率<25.00%。结论 110例泌尿外科危重症患者尿路感染以革兰阴性菌为主,且不同病原菌的耐药性存在显著性差异,应根据其特点给予针对性干预。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老年男性患者尿标本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为其感染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12年1月-2016年12月于无锡市人民医院门诊就诊及住院的老年男性尿路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尿路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结果 共收集尿路感染病原菌2 745株,标本阳性率较高的科室是重症监护病房(ICU)、泌尿外科、内分泌科,分别为52.75%、48.70%和43.63%。其中革兰阴性(G-)菌1 377株(50.16%),革兰阳性(G+)菌814株(29.65%),真菌554株(20.19%)。检出菌株数居前5位的依次是大肠埃希菌(487株,17.74%)、屎肠球菌(256株,9.33%)、铜绿假单胞菌(253株,9.22%)、白假丝酵母菌(250株,9.11%)及粪肠球菌(216株,7.87%)。泌尿外科检出大肠埃希菌(115株,23.52%)、铜绿假单胞菌(88株,35.06%)和粪肠球菌(77株,35.65%)最多,ICU检出屎肠球菌(38株,14.84%)和白假丝酵母菌(83株,33.20%)最多。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分别为1.23%、5.59%、15.02%;大肠埃希菌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阿米卡星、呋喃妥因的耐药率分别为3.49%、6.16%、8.62%;肺炎克雷伯菌对头孢吡肟、头孢他啶、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耐药率分别为23.78%、16.78%、12.59%。屎肠球菌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的耐药率分别为4.30%、4.69%;粪肠球菌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氨苄西林的耐药率分别为0.46%、2.78%、3.24%。共检出耐碳青霉烯类铜绿假单胞菌38株,检出菌株数呈逐年上升趋势。结论 该院老年男性患者尿路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为大肠埃希菌,其对亚胺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阿米卡星及呋喃妥因较敏感。老年男性患者尿路感染居前五位病原菌科室分布存在差异,临床经验治疗应参考老年男性尿路感染病原菌的科室分布及耐药特点,从而针对性选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男女患者尿路感染病原菌的流行特征,为临床治疗和合理制订尿路感染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对2013年6月-2015年5月尿路感染患者检出的病原菌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1 182株分离菌株中,男性患者512株(占43.3%),女性患者670株(占56.7%)。其中男性病原菌组成主要是大肠埃希菌(54.7%)、表皮葡萄球菌(13.1%)、粪肠球菌(7.6%)、屎肠球菌(7.6%)、铜绿假单胞菌(5.5%);女性病原菌组成依次是大肠埃希菌(62.4%)、真菌(11.6%)、屎肠球菌(8.8%)、粪肠球菌(7.3%)。男性患者医院内长居菌铜绿假单胞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明显多于女性患者。结论肠道菌群是男、女尿路感染的主要病原菌,男性病原菌组成比女性复杂,应切实采取综合措施进行干预。  相似文献   

9.
目的 监测并分析2007-2011年尿分离菌菌种分布及耐药性,为临床治疗尿路感染提供流行病学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医院2007-2011年尿标本分离菌的菌种分布和药敏率,采用WalkAway系统进行细菌鉴定及药敏试验,酵母菌鉴定采用API系统.结果 共分离出403株病原菌,前5位病原菌依次为大肠埃希菌130株占32.3%、肺炎克雷伯菌28株占6.9%、粪肠球菌27株占6.7%、铜绿假单胞菌24株占6.0%、屎肠球菌21株占5.2%;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检出率分别为62.3%和53.6%;粪肠球菌对氨苄西林和呋喃妥因耐药率分别为7.7%和11.1%;未发现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的耐药株.结论 大肠埃希菌为泌尿系感染的主要病原菌;酶抑制剂复合制剂可作为大肠埃希菌感染的经验用药;氨苄西林和呋喃妥因可用于粪肠球菌尿路感染经验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患儿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病原菌特点及危险因素,并探讨相应的预防策略。方法收集2016年9月-2019年10月该院泌尿外科收治并留置导尿管的625例患儿的临床资料,分析感染发生率及病原菌特点,对感染组和非感染组患儿的年龄、性别、导尿管留置天数、导尿管插管困难、住院天数、导尿管更换次数、使用抗菌药物情况及导尿口护理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 625例泌尿外科留置导尿管患儿中,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发生率为9.12%。尿路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阳性菌和革兰阴性菌为主,其中大肠埃希菌最多。年龄≥4岁、导尿管留置天数≥3 d、导尿管更换次数≥2次及无导尿口护理是泌尿外科患儿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泌尿外科患儿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危险因素较多,加强患儿家长的健康宣教、加强医护人员导尿管留置的专业性、减少导尿管更换次数及留置时间是预防尿路感染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神经外科并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病原菌构成及药物敏感性.方法 2009年8月~ 2010年8月,对重症监护病房(ICU) 38例因颅脑损伤并下呼吸道感染患者进行纤维支气管镜支气管肺泡灌洗(bronchoalveolar lavage by bronchofibroscopy,BAL)检查,灌洗液送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 38例患者BAL细菌培养均为阳性,阳性率100%,分离率居前三位的分别为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鲍曼氏不动杆菌;药敏结果显示各类细菌对常用抗菌素严重耐药.结论 神经外科合并下呼吸道感染的病原菌以革兰氏阴性杆菌,病原菌耐药率高,根据本地区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情况合理选用抗菌药物对临床疗效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为了解我院泌尿外科术后切口感染的耐药性相关因素。方法对医院泌尿外科术后切口感染病人送检各种标本进行培养,做药敏实验。结果泌尿外科手术后切口感染耐药性危险因素是手术感染部位、病原菌种类、手术持续时间、住院时间、抗生素使用种类等。结论泌尿外科手术后切口感染耐药性是多因素所致,预防泌尿外科手术后切口感染耐药性是防治医院感染的重要内容,严格按照安全措施,加强各个环节质量控制监管,可有效降低泌尿外科手术后切口感染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泌尿系感染病原菌的构成及耐药情况。方法采用安徽恒星HX—21细菌鉴定药敏分析仪对某院2007年1月~2010年3月218例门诊及住院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泌尿系感染病原菌进行鉴定及药敏分析。结果 218株病原菌中,以大肠埃希菌为主(50.46%),其次是肺炎克雷伯菌(11.47%)、铜绿假单胞菌(9.17%)、金黄色葡萄球菌(8.26%)、粪肠球菌(7.34%)、真菌(5.5%)、变形杆菌(4.13%)、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3.67%)。革兰阴性杆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亚胺培南及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耐药率较低,万古霉素对革兰阳性球菌具有较高敏感性。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泌尿系感染发病率高,病原菌多为条件致病菌,应及时做尿培养,根据药敏结果选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14.
重症监护室住院患者导管相关医院感染调查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室(ICU)患者导管相关医院感染的发生情况。方法采用目标性监测方法,于2006年11月-2007年10月对ICU住院患者的医院感染情况进行监测,同时对使用呼吸机、动静脉插管、留置导尿管3种侵入性操作的使用率及其相关医院感染率进行分析。结果共调查224人次,发生医院感染81例次,医院感染例次率为36.16%。日医院感染发病率为69.53‰,经病情严重程度(ASIS)调整日医院感染后发病率为20.82‰。呼吸机、动静脉插管及导尿管的使用率分别为51.33%、96.22%和96.14%,所致呼吸机相关肺炎、血流感染、泌尿道日感染率分别为45.15‰、6.24‰和8.93‰。呼吸道感染常见病原菌为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及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血流感染常见病原菌为白假丝酵母菌、溶血葡萄球菌及铜绿假单胞菌;泌尿道感染最常见病原菌为大肠埃希菌、肠球菌属和白假丝酵母菌。结论各类相关导管的使用是造成ICU住院患者发生医院感染最重要的因素,必须制定相应感染预防控制措施以有效降低ICU导管相关医院感染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儿童重症监护病房(PICU)下呼吸道感染患儿主要病原菌的分布及其耐药性,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方法收集2008年2月-2011年1月PICU住院患儿下呼吸道分泌物分离的病原菌,对其进行菌株鉴定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 PICU下呼吸道感染痰标本细菌中,非发酵革兰阴性杆菌678株,占67.3%;分离率居前5位的革兰阴性杆菌依次为:铜绿假单胞菌占31.4%、鲍氏不动杆菌占29.8%、肺炎克雷伯菌占11.3%、大肠埃希菌占10.8%、嗜麦芽寡养单胞菌占4.6%,以上菌株对常用抗菌药物均产生了严重的耐药性。结论 PICU下呼吸道感染以非发酵革兰阴性杆菌为主,且多为多药耐药菌,临床治疗应根据药敏结果使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16.
小儿铜绿假单胞菌肠炎50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铜绿假单胞菌所致小儿肠炎发病因素和流行病学特征,寻求有效治疗措施。方法 采取腹泻患儿新鲜大便,进行病原学检测,对经培养,鉴定出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病例进行分析。结果 从小儿腹泻粪便培养的560例阳性病例中,鉴定出铜绿假单胞菌50例,占8.92%,居该组腹泻病原菌的第四位。本组感染者70%为1岁以下的婴儿,且92%的病例分别伴有1-5种合并症,常年均有发病,以夏秋季为发病高峰,结论 铜绿假单胞菌是重要的条件致病菌之一。当人机低抵抗力低下时,则易感染发病,尤其是婴幼儿免疫功能尚未发育高峰。结论 铜绿假单胞菌是重要的条件致病菌之一。当人机体抵抗力低下时,则易感染发病,尤其是婴幼儿免疫功能尚未发育完善,加之患有各种原发病的患幼儿,其体质更加虚弱,则对该菌的易感率更高,常致肠道感染性腹泻,因其耐药谱广,治疗较为困难,需努力探索有效药物,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调查分析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NICU)医院感染发生情况、原因和危险因素,探讨护理干预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NICU927例患者年龄,疾病种类、感染的部位、原因、病原菌种类、危险因素等临床资料。结果927例患者巾,发生医院感染116例,医院感染率为12.5%,60岁以上患者感染率最高;疾病种类以重型颅脑损伤、脑血管疾病的感染率最高;感染部位依次为呼吸道、泌尿道、胃肠道;189例次医院感染总共检出96株病原菌,依次是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菌、白色念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并与创伤性操作、机体抵抗力下降、抗菌药物应用不合理、医务人员缺乏交叉感染意识、住院天数长和高龄等因素有关。结论NICU医院感染发生率高,应加强护理干预措施.包括病室管理、规范洗手、严格遵守无菌原则、改善环境因素和治疗操作中易导致污染和感染的环节、以及对呼吸、泌尿系统的护理,合理应用抗生素、缩短住院时间等措施才能有效的预防NICU的医院感染。  相似文献   

18.
韩学军 《现代预防医学》2015,(18):3440-3442
摘要:目的 分析泌尿系统感染患者的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为临床提供可靠的诊断和治疗依据。方法 对某院2013年1月-2013年12月1294份住院及门诊尿液培养中分离出的796株病原菌进行细菌鉴定和药敏试验及归纳分析。结果 泌尿系统感染的病原菌中大肠埃希菌检出率最高(38.57%),其次是肺炎克雷伯菌(10.55%)、铜绿假单胞菌(10.05%)。革兰阴性杆菌对碳青酶烯类、阿米卡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敏感率都较高(>85%),对其他抗生素耐药率呈上升趋势。革兰阳性球菌对喹诺酮类敏感率低,未检出耐万古霉素的菌株。结论 大肠埃希菌为泌尿系统感染的主要致病菌,病原菌耐药性呈上升趋势,临床医师应根据药敏结果合理选择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19.
肺炎克雷伯菌(Klebsiella pneumoniae, KP)是导致医院内感染的常见病原菌之一,可引起呼吸道、消化道和泌尿系统感染,曾在新生儿病房、泌尿科病房和监护病房暴发流行。多重耐药肺炎克雷伯菌给临床抗生素的治疗带来极大的困难,本文从肺炎克雷伯菌β-内酰胺耐药机制;外膜蛋白的缺失和靶位的改变;生物膜的耐药机制;外排泵机制耐药作用;整合子等五个方面对肺炎克雷伯菌主要耐药机制研究进展进行阐述,通过全面了解肺炎克雷伯菌的主要耐药机制,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从而有效预防和监测耐药菌的播散。  相似文献   

20.
老年病区非发酵菌感染及耐药分析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目的 探讨引起医院感染的葡萄糖非发酵菌在老年病区的分布与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方法 对从老年病区临床标本分离出的1915株非发酵菌进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及其临床感染分布作回顾性分析。结果 l915株非发酵菌中铜绿色假单胞菌、嗜麦芽寡养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分别占70.65%、10.65%、9.14%,对抗菌药物呈多重耐药,非发酵菌主要引起呼吸道、泌尿道和伤口感染。结论 非发酵菌是引起医院感染的最常见的病原菌之一,且易侵袭老年患者,对抗菌药物呈多重耐药,临床实际中应加强对这类细菌感染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