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对八纲辨证发展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辨证论治是中医认识疾病和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 ,八纲辨证则是各种辨证方法的总纲。笔者根据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原理对中医八纲辨证的发展谈些看法与反思。1 八纲辨证的局限性 中医学是我们先辈们的一项伟大成就 ,然而由于我国漫长的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及短暂的资  相似文献   

2.
长期以来,八纲辨证作为中医辨证施治临床实践的基本原则,是中医各种辨证的总纲。而部分医家认为八纲辨证存在不完整性,因为八纲作为客观物质的外在表现,必须结合气血才能全面概括分析病位、病情、病势的表里、寒热、虚实,因此部分医家提出将气血辨证纳入八纲辨证体系的观点,文章就这部分医家提出的相关论点进行归纳总结,并提议将气血辨证纳入八纲辨证体系。  相似文献   

3.
陈一江 《中医教育》2006,25(5):35-36
中医特色是辨证,而八纲辨证是所有辨证的基础,是其他辨证方法的总纲,学好八纲辨证对于进入中医辨证论治殿堂的学生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如何教好八纲辨证,对于后继课程的学习也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笔者在20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归纳出了5个教学环节。依托教材,遵循大纲,抓住这  相似文献   

4.
六经辨证与八纲辨证,为《伤寒论》中两大辨证纲领。对二者间的关系,前人有所论述,见仁见智。笔者亦欲就此问题作一简要探析,与同道共商。首先,应当明确,六经与八纲两大辨证纲领皆是对疾病共性的概括,它们不仅适用于外感热病,也适于杂病的辨证。其中,六经辨证乃《伤寒论》辨证论治的根本,为全书之总领,运用它可提纲挈领,执简驭繁,利于掌握病机,推断病势。正如喻嘉言所说:“以六经钤百病,为确定之总诀。”而八纲者,虽论中未提及其名,然八纲辨证的实际应用,确始  相似文献   

5.
朝医辨象辨证与八纲辨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就八纲理论与辨象辨证间的关系 ,阐述了作者的浅见。认为四象脏理是八纲间的对立制约、互根互用的对立统一关系 ,八纲是四象体质的构筑要素 ,而八纲辨证是进行辨象辨证的理论工具和方法论。  相似文献   

6.
八纲辨证的意义在于为临床诊疗中脏腑辨证、经络辨证、六经辨证、卫气营血辨证、三焦辨证、气血津液辨证、病因辨证等中医具体辨证的实施提供一个思想方法,即指导着"具体辨证"的实施。可以说,从事中医临床医疗工作者在诊疗疾病过程中在不知不觉中受益于八纲辨证的指导。  相似文献   

7.
针对八纲辨证思维混乱和地位归属问题 ,进一步探讨了谦斋医学思想。八纲辨证规则 :阴阳是六变的纲领 ;六变是组合的内容 ;六变组合三类二十五型 ;六变组合式诊断。八纲辨证的再思考 :八纲之八个类型是广义的 ,六变组合二十五型是狭义的 ;阴阳从宏观上概括为阴证阳证 ,不介入六变组合 ;八纲是深入浅出的分类方法 ,由博返约的归纳法则 ;八纲是各种辨证方法的基础 ,其它辨证方法均含有八纲的内核 ;客观分析八纲在现实辨证中逐渐淡化的原因 ,充分认识它在未来辨证中继续发挥方法论的作用。各种辨证方法之间的关系 :八纲是辨证基础 ;脏腑是辨证核心 ;其它辨证方法依据外感内伤分类 ,围绕着辨证基础、核心展开的。  相似文献   

8.
八纲辨证是明清时代逐步总结和完善起来的一种辨证纲领,它起源于《内经》、《伤寒论》等古典医著。尤其是《伤寒论》的六经辨证,为八纲辨证奠定了基础。八纲辨证是对一切疾病的病位和证候性质的总概括,它和六经辨证有密切关系。因为六经病证的发生、发展、变化,关系着疾病性质、发展趋向和预后,所以《伤寒论》的六经病证中,无不贯穿着阴、阳、表、里、寒、热、虚、实的内容,为八纲辨证的思想起源。  相似文献   

9.
施今墨在继承、活用八纲辨证的基础上,通过长期研究、临床总结,对八纲辨证作了发挥和补充,指出应将阴阳作为总纲,补充气血辨证的内容,而成“十纲”辨证,以指导对杂证的分析、治疗;对于外感病应根据病人的病证特点,“详查表里比重”而用药。施氏的发挥,无论是在对传统基础理论的继承、发展上,还是拓宽临床辨证方法上,都有着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李伟南 《新中医》2014,46(9):229-231
<正>八纲辨证是中医学基本辨证纲领之一。目前,中医学界公认的八纲即"阴阳、表里、寒热、虚实"。张煜[1]认为,八纲起源于《内经》,充实于汉宋,后经过明清的完善,由近代著名中医学家祝味菊在《伤寒质难》中明确提出。自建国后引入全国统编教材沿用至今,已成为中医学界公认的传统概念。长期以来,八纲辨证在教学、临床、科研等各方面均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笔者认为,此八纲无论是从它的概念还是内涵方面,始终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笔者根据中医学阴阳五行理论,  相似文献   

11.
干眼症中医分型规律初探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目的:探讨干眼症中医分型规律。方法:对符合干眼症诊断标准的68例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将其性别、年龄、症状、临床表现积分、病情严重程度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热炽阴伤型、痰瘀互结型、阴虚兼痰瘀型各型间两两比较的P值均大于0.05。结论:干眼症患者的性别、年龄、临床表现积分、病情严重程度在各型间的差异无显著性。提示热炽阴伤型、痰瘀互结型、阴虚兼痰瘀型干眼症可以见于各个年龄组,且与性别、临床表现、病情严重程度无关。  相似文献   

12.
辨证治疗胰岛素抵抗综合症52例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杨雨田 《山西中医》2002,18(1):9-10
采用中药治疗胰岛素抵抗综合症52例,观察治疗前后空腹血糖,胰岛素,胰岛素敏感指数,甘油三酯及血压变化,结果:治疗后空腹血糖,胰岛素,甘油三酯及血压均下降(P<0.05或P<0.01),差异有显著性;胰岛素敏感指数上升(P<0.01),差异亦有显著性。  相似文献   

13.
尿道综合征是现代医学病名,为已婚女性常见病,治疗颇为棘手。文章以中医理论为基础,结合患者特征,将尿道综合征分成5个类型论治,提出尿道综合征的主要病机为湿热内困、下注膀胱,可兼气滞、血瘀、阴亏,导致膀胱气化不利。湿热为病,湿为本,热为标,热为湿困蕴化而成。除湿热之邪,湿宜“温”化,热要“凉”清。治疗湿热之证,要寒、温药并用,寒而不过以免助湿,温而不多以防助热,四诊合参,在定性湿热的基础上,仔细分辨“湿”与“热”孰重孰轻,准确把握寒、温药的用药比例,小心进退,力求无偏,是治疗湿热证有效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4.
半夏厚朴汤首见于汉代张仲景所著的《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并治》,为治疗 "妇人咽中如有炙脔 "的主方 ,目前该方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各科疾病。〔1〕据我们观察 ,该方所治诸症多以精神应激为背景 ,病人多有明显的焦虑症或焦虑情绪 ,临床表现多种多样。我们将半夏厚朴汤加味方应用于修正的大鼠束缚水浸急性应激性胃溃疡模型 ,〔2〕研究该方对不良应激的抑制及对应激不良反应的预防作用。1 材料与方法1.1 实验动物  IL R系小鼠 6 6只 ,雄性 ,体重 18~ 2 2 g,由中国药科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1.2 药物  (1)多虑平混悬液 (0 .5 m g/ ml)…  相似文献   

15.
《辽宁中医杂志》2016,(3):514-515
随着西医与现代医疗水平的提高,古已有之的中医辨病与辨证关系受到冲击。通过对中医学辨病论治与辨证论治的特点的阐述分析,认识到中医辨病的缺陷。在肯定中医病证结合的基础上,医者需探索辨病与辨证新模式,即辨"西医病"与辨"中医证"。这不仅是弥补中医与西医各自的不足,优势互补,促进其各自的发展,而且可以促进现代医疗水平技术的提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Ig A肾病五型辨证与肾脏病理的相关性,探索Ig A肾病中医微观辨证依据。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3年2月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广兴医院收治的符合入选标准的原发性Ig A肾病患者373例,收集患者一般情况,中医四诊及辨证分型、肾病理资料,分析比较Ig A肾病五型辨证与肾脏病理的相关性。结果:373例原发性Ig A肾病患者常见证候是肾虚证、肾虚证+瘀痹证、单独瘀痹证、单独风湿证、风湿证+瘀痹证和肝风证+风湿证6种。免疫荧光提示单独风湿证、风湿证+肝风证均和C1q沉积具有一定的相关性。Katafuchi评分可作为Ig A肾病五型辨证的微观辨证参数,积分高低可以反映病机的演变与发展。含有风湿证的Ig A肾病牛津分型积分高,提示肾脏病理活动性大,病情易进展迅速。结论:Ig A肾病五型辨证分型与免疫荧光C1q沉积、Katafuchi评分及牛津分型等大部分肾脏病理指标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7.
论六经辨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王付 《河南中医》2006,26(3):9-11
研究六经辨证主要包括六经生理、六经病理、六经病证与六经辨证。六经生理是探索六经辨证的物质基础;六经病理是研究六经生理异常变化;六经病证是研究六经所系脏腑及经脉气血阴阳病理变化在临床中的反映即症状、体征及脉象;六经辨证是根据六经病证而进行归纳、分析、总结、判断,以得出的诊断结论,六经辨证有本证辨证、兼证辨证及类似证辨证。  相似文献   

18.
代谢综合征在心脑血管病危险因素中的地位越来越受到医学界的重视,但其确切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临床也无特效的治疗方法 .中医学对其相关的病因、病机、辨证论治尚不成熟.笔者认为,痰瘀是代谢综合征发病的中心环节,临床中针对痰瘀在代谢综合征中的不同发病机制分期论治,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9.
脓毒症发病机制涉及感染、炎症、免疫、凝血及组织损害等问题,并与机体多系统多器官病理生理改变密切相关。主要责之正气不足,毒邪内犯。病变初期以实证为主,正盛邪亦盛;病情深入,虚实夹杂;极期正衰邪盛、正衰邪衰,脏器功能失调最终发生脏器衰竭;恢复期正虚邪恋。辨证分型,毒热炽盛,正气亏虚.瘀毒内阻.腑气不通。多种因素决定预后,如生理状态、伴随疾病、基础疾病、器官功能不全、免疫状况及营养状况等,中医药治疗时间、指征及与西医配合的理论依据和临床实践研究是取得突破重点。  相似文献   

20.
以时间为序,阐述了秦汉、晋唐、宋元、明清不同历史时期的医家对肾性水肿的病因病机、治法方药的研究,为肾性水肿的中医理论研究提供了文献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