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评价颅脑损伤患者血糖和糖化血清蛋白联合检测的意义。方法检测了25例糖尿病颅脑损伤患者和25例无糖尿病颅脑损伤患者血糖(Glu)、糖化血清蛋白(GSP)水平变化,并与25例健康对照组做了比较。结果糖尿病颅脑损伤组Glu和GSP水平均高于健康对照组、无糖尿病颅脑损伤组(P<0.01~0.05);无糖尿病颅脑损伤组Glu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无糖尿病颅脑损伤组治疗后血清Glu水平为(5.6±1.5)mmol/L明显低于入院时Glu水平(11.2±2.9)mmol/L,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随访观察6个月,无糖尿病颅脑损伤组恢复良好率(52.00%)明显高于糖尿病颅脑损伤组(24.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检测Glu水平可辅助判断颅脑损伤的严重程度,对评估预后及指导治疗具有一定意义;血清GSP检测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应激性或糖尿病性血糖增高具有鉴别价值,也可作为检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是否有糖尿病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2.
重型颅脑创伤血糖变化对预后的影响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欧书锦  章翔 《武警医学》1998,9(10):570-572
 为探讨血糖变化与颅脑创伤的意识障碍程度之间的关系,以及对预后的影响及临床意义,测定了52例重型颅脑创伤的血糖变化及颅脑损伤的动物血糖,按格拉斯哥昏迷计分(ccs)将患者入院时分为3组:Ⅰ组GCS 3~4分,Ⅱ组GCS 5~6分,Ⅲ组GCS 7~8分,同时设Ⅳ为对照组;实验用SD大白鼠30只,分颅脑创伤轻、重组及对照组.结果:重型颅脑创伤入院时GCS 3组病人及Ⅳ组对照,测定血糖分别为14.82±3.45、10.32±0.65、7.90±0.49、5.42±0.62 mmol/L.各组间及对照组之间血糖值有显著差异(P<0.01);实验动物颅脑创伤轻、重伤组及对照组术后1 h、3 h、7 h血糖有显著差异(P<0.01);52例病人经治疗后存活29例,血糖7.38±1.59 mmol/L,其中24例血糖<10 mmol/L;死亡23例,血糖23.02±3.12 mmol/L,其中21例血糖≥10 mmol/L.表明血糖>10 mmol/L,死亡率增高(P<0.01).结论:重型颅脑创伤后,血糖因意识障碍加重而升高,当病情改善后血糖也随之下降,血糖持续升高易致死亡率增加,因而应注意降血糖治疗,测定血糖变化有助于判断颅脑创伤病情,把握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强化胰岛素治疗重度烧伤患者应激性高血糖的效果.方法 大面积烧伤合并应激性持续高血糖患者32例,根据降糖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两组,短效胰岛素组(A组)和强化胰岛素组(B组),对两组治疗7 d内平均血糖变化、7d内平均胰岛素用量、第一次术前占床天数进行分析.结果 强化胰岛素组在患者入院后7d内,平均随机血糖明显降低,在4.1 ~ 6.3 mmol/L之间波动,平均胰岛素用量14.6~19.4 U,明显低于短效胰岛素组;第一次术前占床天数强化胰岛素组为3.4~5.8 d,明显缩短.结论 在烧伤重症患者中,选择强化胰岛素能更及时、有效地控制血糖,缩短第一次术前占床天数,是重度烧伤时高血糖理想的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4.
亚低温对重型颅脑伤患者血糖和糖代谢相关激素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0  
目的 研究亚低温治疗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糖代谢相关激素的影响及其意义。 方法 亚低温治疗组选择符合条件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GCS3~8分)共24例,于伤后24h内行亚低温治疗,控制直肠温度33~35℃,持续3~5d;对照组21例(GCS3~8分)。两组患者伤后急性期(<48h)清晨空腹抽取静脉血标本,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血清中胰岛素、皮质醇及生长激素含量。 结果 对照组患者血糖值为(10.25±4.18)mmol/L,皮质醇为(424.67±125.85)ng/L;亚低温组患者血糖值为(8.40±3.75)mmo/L,皮质醇为(290.71±110.50)ng/L,两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两组患者胰岛素和生长激素无明显变化。 结论 亚低温治疗能够减轻糖代谢相关激素紊乱,降低高血糖,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ω-3多不饱和脂肪酸(ω-3 PUFA)对重度颅脑损伤患者营养状况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34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常规胃肠外营养组(TPN组)及ω-3 PUFA+TPN治疗组(PUFA组),每组17例。两组患者于治疗前与治疗后第3和7天检测血前白蛋白(PAB)、白蛋白(ALB)、转铁蛋白(TF)及血糖(GLU),同时检测IgA、IgG、IgM的变化,并比较两组病人感染发生率及ICU入住时间。结果与TPN组比较,PUFA组血清IgA、IgG、IgM明显升高(P<0.01或0.05);PAB、ALB及TF水平明显升高(P<0.01或0.05),而GLU水平明显下降(P<0.01或0.05);ICU入住时间明显缩短(P<0.05),但感染发生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ω-3 PUFA可显著改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营养状况,提高免疫功能,从而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6.
血浆渗透压监测在中、重型颅脑外伤治疗中的价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血浆渗透压监测在中、重型颅脑外伤治疗中的价值。方法对136例中、重型颅脑外伤患者进行入院时GCS伤情评分、血浆渗透压及血电解质、血糖、肾功能等测定,并行GOS预后评定。结果脑伤越重,血浆渗透压越高(P<0.05);入院时血浆渗透压水平与血钠、血糖、血尿素氮相关;住院期间死亡者及随访植物生存者入院血浆渗透压水平(335.66±12.13)mmol/L均高于存活者(315.2±9.03)mmol/L,(P<0.05)。结论血浆渗透压是评价急性中、重型颅脑外伤伤情、预后并指导治疗的可靠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胰岛素强化治疗对高血糖严重烧伤患者血清脂联素和C反应蛋白的影响。方法 40例重度烧伤患者随机分为胰岛素强化治疗组(血糖控制在4.4~6.1mmol/L)和胰岛素常规治疗组(血糖控制在10.0~11.1mmol/L),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24h、3d、10d抽血测定脂联素和CRP水平。结果胰岛素强化治疗组血清脂联素较治疗前及常规治疗组明显升高(P〈0.01),CRP较常规治疗组明显降低(P〈0.01)。结论胰岛素强化治疗使血糖控制在4.4~6.1mmol/L,可拮抗烧伤后机体呈现的高炎状态,改善胰岛素抵抗。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醒脑静注射液治疗对重型颅脑损伤促醒作用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将76例GCS评分≤8分的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8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醒脑静注射液,对照组38例仅用常规治疗。根据GCS评分进行评价。两组于伤后6个月作格拉斯哥治疗结果分级(GOS)评分评估预后,同时比较两组患者的意识好转率。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在临床疗效、清醒及清醒天数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醒脑静注射液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能加速苏醒,明显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及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血清、脑脊液中t-PA、PAI-1的测定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行去骨瓣减压联合天幕裂孔切开术后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双抗体夹心法测定、比较5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去骨瓣减压联合天幕裂孔切开术后24 h、3 d、1周、2周、3周及50例轻型颅脑损伤患者血清、脑脊液的t-PA、PAI-1水平。结果重型颅脑损伤组脑脊液及血清t-PA、PAI-1在各期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GCS(3~5分)组脑脊液及血清中此两项指标在伤后各阶段明显高于GCS(6~8分)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重型颅脑损伤预后良好组(n=28例)脑脊液及血清t-PA、PAI-1伤后各阶段均明显低于预后恶劣组(n=22例),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型颅脑损伤后t-PA、PAI-1的变化可以反映脑实质损伤的严重程度,同时与预后呈负相关。通过临床上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脑脊液及血清t-PA、PAI-1的检测,可以评估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及预后。  相似文献   

10.
早期肠内营养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对72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格拉斯哥昏迷评分<8分)采用鼻饲管置管早期实施肠内营养支持作为治疗组。另72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格拉斯哥昏迷评分<8分)采用传统的延迟性胃肠内营养的同类患者作为对照组,进行有关的营养指标、并发症、预后的临床观察及统计学处理,并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营养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者中晚期并发症均少于对照组,预后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采用鼻饲管置管进行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可减少并发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烧伤后早期强化胰岛素治疗对脓毒症合并高血糖患者体内过度炎性反应、脓毒症的发生、发展、并发症的出现及其预后的影响。方法依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40例患者分成常规组和强化组。脓毒症并发高血糖期间胰岛素持续泵入,其中常规组血糖(BS)维持在10.1~11.1 mmol/L,强化组为4.4~6.1 mmol/L,同时监测两组患者血清中TNF-α、IL-6、IL-18和CRP等炎性介质及前白蛋白(PA)、尿素氮(BUN)的水平,并对脓毒症引起的并发症及死亡率进行分析。结果强化组于治疗后10、14、21 d,血清中TNF-α、IL-6、IL-18、CRP和BUN水平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而PA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强化组脓毒症的预后明显优于常规组。结论烧伤后早期强化胰岛素治疗减缓了脓毒症的进一步发生、发展,从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降低了死亡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不同营养方式对重型颅脑损伤后代谢指标变化及预后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泰州市中医院2015年2月—2017年2月期间收治的75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根据所采用的不同营养方式分为综合营养(GN)组、肠外营养(PN)组和肠内营养(EN)组3组,各25例。通过监测三种营养方式对重型颅脑损伤后的高代谢反应指标,观察各组并发症的发生及预后情况。结果伤后第7天GN组、PN组、EN组排氮量分别为(11.8±2.6)g/d、(16.2±1.8)g/d、(17.5±3.1)g/d,显示GN组明显低于PN组、EN组(P<0.05);血浆皮质醇浓度(nmol/L)在第28天时GN组、PN组、EN组分别为(659.1±87.4)nmol/L、(973.9±231.6)nmol/L、(793.2±221.8)nmol/L,GN组明显低于其他前两组(P<0.05);伤后4周内GN组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均明显低于PN组、EN组(P<0.05)。结论早期综合营养既发挥了肠内及肠外营养的各自优势,又消弭了两者的不足,能有效改善预后和降低病死率和致残率。  相似文献   

13.
乌司他丁在重型颅脑损伤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对重型颅脑损伤疗效、对血浆内皮素(ET)水平的影响及其意义。方法对入选的83例伤后6 h入院重型脑损伤(GCS<8分)患者,在常规综合治疗基础上随机分为两组,乌司他丁治疗组41例,每天20万单位加入生理盐水30 m l微泵静注,2次/d。以42例同等伤情未用乌司他丁治疗病例为对照组,于治疗后24 h、72 h、7 d采用特异性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浆中ET含量。结果治疗前两组病人血浆ET含量均较正常明显升高,治疗后24 h两组患者血浆ET水平均下降,于第3天,7天治疗组ET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第7天,治疗组血浆ET值接近正常(P>0.05)。治疗组病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乌司他丁可以降低重型颅脑损伤早期血浆内皮素的水平,降低消化道出血发生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比较胰岛素泵连续皮下输注(CSII)和多次皮下注射治疗(MSII)对初发2型糖尿病人胰岛功能改善的效果.方法 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64人,分为MSII组(26例)和CSII组(38例),其中MSII组中女性14例,男性12例,CSII组中女性18例,男性20例,CSII和MSII两组的年龄、空腹C肽、空腹血糖、BMI、HbA1c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患者入院后行胰岛素强化治疗,帮助胰岛细胞功能恢复.治疗的目标血糖值为三餐前血糖在3.6~6mmol/L之间.达到目标血糖值后全天胰岛素的总剂量小于30U,则停用胰岛素,改为口服降糖药物;若全天胰岛素的剂量仍大于30U,则继续胰岛素强化治疗.观察1个月后,比较两组病人改为口服降糖药物的比例.结果 胰岛素强化治疗1月后两组中停用胰岛素,改为口服降糖药物的患者:CSII组为81.5%(31/38),其中10例已经完全停用磺脲类药物;MSII组为30.8%(8/26),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的CSII组餐后2h C肽较MSII组明显增高,两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2型糖尿病发病与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细胞功能受损有关,在初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胰岛素强化治疗可迅速恢复细胞功能.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可使更多的初诊2型糖尿病人改为口服用药,且血糖仍控制良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胰岛素强化治疗抢救危重症并高血糖过程中外周血单核细胞NF-κB活性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112例收入内外科ICU病房的高血糖危重症患者(ICU停留时间≥3d)随机分为胰岛素强化治疗组(强化组,n=57,血糖控制在4.4~6.1mmol/L)和胰岛素常规治疗组(常规组,n=55,血糖控制在9.0~11.1mmol/L)。两组均于收入ICU后24h、4d、10d空腹抽取肘静脉血2ml,提取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核蛋白,地高辛标记NF-κB寡核苷酸探针,电泳迁移率变动法(EMSA)检测NF-κB活性,并对两组间死亡率进行比较。结果EMSA结果显示,强化治疗组收入ICU后24h、4d、10dNF-κB活性(以凝胶成像分析系统所得光密度值表示)分别为44.69±10.46、34.47±14.32、25.95±11.50,均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分别为50.37±11.54、43.76±10.27、35.87±9.97,P<0.05)。强化治疗组死亡率(14.0%)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30.9%,P<0.05)。结论胰岛素强化治疗能够显著降低危重症合并高血糖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NF-κB的活性,可能是其降低患者死亡率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脑改良氧利用率(BMO_2UC)、动静脉血乳差值(VALa)检测在重型颅脑损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前瞻性分析,选取2014年3月—2016年6月在四川省广安市岳池县人民医院治疗的颅脑损伤患者94例,其中重型颅脑损伤患者35例(重型组),轻中型颅脑损伤患者59例(轻中型组)。重型组男性24例,女性11例;平均年龄38.91岁;致伤原因:道路交通伤22例,坠落伤13例;颅脑损伤分类:硬膜下血肿5例,多发血肿9例,脑实质内血肿10例,脑疝7例,颅底骨折4例。轻中型组男性39例,女性20例;平均年龄39.02岁;致伤原因:道路交通伤31例,坠落伤28例;颅脑损伤分类:硬膜下血肿10例,多发血肿12例,脑实质内血肿21例,脑疝9例,颅底骨折7例。采用全自动血气分析仪检测患者BMO_2UC和VALa水平,并分析BMO_2UC和VALa水平与入院时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和病死率的相关性。结果重型组患者BMO_2UC和VALa分别为(0.21±0.07)%和(-0.18±0.08)mmol/L,明显低于轻中型组患者(P0.05);94例入院时GCS评分为(8.10±2.63)分,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入院时GCS评分与BMO_2UC和VALa呈负相关(r分别为-0.655、-0.511,P0.05);94例患者死亡26例,病死率为27.66%。死亡患者BMO_2UC和VALa分别为(0.15±0.06)%和(-0.11±0.07)mmol/L,明显低于未死亡患者(P0.05)。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BMO_2UC和VALa明显降低,BMO_2UC和VALa在一定程度可反映脑组织损伤程度,并在评估患者预后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7.
大剂量纳络酮治疗醉酒后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大剂量纳络酮对醉酒后重型颅脑损伤的治疗作用。方法大剂量纳络酮治疗醉酒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46例与同等条件下但未用纳络酮治疗的同类患者46例比较。结果将恢复良好、中残、重残合称为治疗有效,将植物生存、死亡合称为治疗无效,纳络酮实验组治疗有效33例(占71.74%),无效13例(占28.26%),有效组(n=33)觉醒天数为(11.31±4.71)d;对照组(n=23)分别为23例(占50.0%)及23例(占50.0%),觉醒天数为(15.19±5.83)d。两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实验组血浆β-内啡肽(β-EP)均值较对照组极其显著下降(P<0.01)。结论醉酒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早期应用大剂量纳络酮治疗可明显提高临床疗效,缩短昏迷时间,治疗过程中未见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18.
高压氧对中重型颅脑损伤的康复效果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高压氧对中、重型颅脑损伤的康复效果。方法将72例中、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2组;(1)常规治疗组36例行神经外科常规治疗,包括脱水、降颅压、止血、抗感染,营养脑细胞等对症处理。(2)高压氧(HBO)治疗组36例,除与常规治疗组相同治疗外,病人经临床抢救,生命体征平稳后,加用高压氧治疗3个疗程后进行GCS、DRS评分。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GCS、DR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疗程后HBO组患者GCS评分明显提高与常规组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DRS评分较常规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压氧是中、重型颅脑损伤较好的康复方法。  相似文献   

19.
宋杰  季庆  史煥昌 《中华创伤杂志》2010,26(7):1011-1012
应激性高血糖是颅脑损伤后常见的并发症,强化胰岛素治疗是否影响脑脊液中糖及乳酸的代谢,是否有助于改善重度颅脑损伤患者的预后尚待临床研究.笔者对比研究58例重度颅脑损伤患者开颅减压术后胰岛素强化治疗或传统治疗前后脑脊液乳酸与血糖的变化,以探讨其变化规律与预后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闫斐 《临床军医杂志》2012,40(3):606-607
目的探讨高压氧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效果。方法将6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高压氧治疗。结果经过治疗,两组患者1、3个疗程后的GCS和ADL评分均显著高于治疗前,治疗组比对照组改善更明显(P<0.05)。结论高压氧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更大程度促使患者早日康复,降低致残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