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运气学说临床应用举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气学说是祖国医学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笔者曾与有关部门的学者合作,进行了从气象、流行病角度对运气学说的验证、予测研究和患者出生时相的运气特征与疾病的证型的相关研究,探讨了运气学说的科学性及其在防病、治病方面的重要价值。现举门诊医案两则,以说明之。案1...  相似文献   

2.
龙砂医家吴达熟谙运气学说撰《医学求是》,认为"证之变化,随岁时而转旋",主张"因病以测岁气,非执岁气以求病",灵活运用运气理论预测疫病发生、分析其病因病机、证候并指导临床辨证用药,其运气学说的学术思想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其经验对临床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运气学说是祖国医学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作者胡作德在学习祖国医学中,曾经作了比较系统的研究。他认为运气学说是以阴阳五行生尅制化规律为核心,是阐明祖国医学“天人相应”的整体观念思想。他从气候变化、发病情况和临床治疗三个方面,来说明运气学说的科学价值和实用意义。  相似文献   

4.
运气学说概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气学说就是通常所说的“五运六气”,是古人研究自然气候变化规律对人和生物的影响的一种学说。它涉及到天文、气象、历法等方面的知识,对古代农业和医学的发展,起过一定作用。现仅就运气学说在医学方面的应用作简要介绍。一、运气学说的一些基本概念(一)五运六气五运,就是宇宙问木、火、士、金、水五类物质元素的运行。运气学说就运用五行生克制化的原理,  相似文献   

5.
运气学说是以阴阳五行学说为基础,研究气象运动规律以及气象变化与人体健康关系的一门科学。它肇端于《黄帝内经》,自唐·王冰以降,历代代有运用及研究,但对其评价贬褒不一。近年来,随着医学气象学的不断发展,运气理论所包含的合理成分和科学内涵重新被学术界所重视。现将运气学说的近代运用和研究情况作一概述,旨在俾古老的理论能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6.
《内经·素问》是中医学理论的基石,运气学说有人统计约占其1/3的篇幅。中医运气学说是我国古代研究自然(气候)变化规律及自然变化对人体影响的一门学说,涉及天文、气象、生物、物候、历法、医学等多学科领域。其医学内容为中医基础理论的组成部分。由于运气学说推演繁复,加上古代运气学说中历法、时间度量等与现代科学也多有不同,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其应用。运气学说体现了中国古代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但其运用是否机械绝对,迄今为止仍然是见仁见智,分歧颇多。现按七篇大论所述的推演程式,试推2007年(丁亥)运气,既可熟悉推演方法,又可探讨运…  相似文献   

7.
运气学说是中医基础理论和中医临床的重要内容,但在理论学习和临床运用中时常因为种种原因而成为有名无实的传统理论学说.依据经典,结合临床,与单纯运用四诊对比,同时间医学相比较,运气学说仍有重要的理论和临床价值,仍有诸多学习的难点,仍有重新研究认识的必要.深入思考研究运气学说对于中医的发展及医学、生命科学的发展认识可能会有决定性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五运六气:医学气象历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内经》中的运气学说,源自《素问》中的“七篇大论”和《六节脏象论》等其他篇论。因《六元正纪大论》中有“五运六气之应见”句,故又称五运六气。其所论内容素以深奥称著,被历代医家称为“医学之玄机”。近年来随着医学气象学及系统工程理论的深入发展,运气学说又引起人们的注意,本文仅就五运六气历法的特点、运气格局是古代的大系统理论、运气理论的实践与各家学派等三部分内容来说明运气学说是古代的医学气象历法。  相似文献   

9.
《河北中医》2001,23(6)
刘杰教授主持研究的项目"中医运气学说电脑应用系统”获国家部级中医药重大科技成果奖,"中医运气学说系统工程的研究”、"中医子午流注、灵龟八法电算系统”获国家科技部科技成果奖,该成果对临床治疗疑难病有重要指导意义.其特点是该理论改进了传统运气学说中繁烦的推算手续,使运气学说更易推广.为了推广上述国家重大科技成果,拟将连续举办"全国运气医学系列高级研修班”,每期8天,用800元,报名满30人开课,本研修班将聘请中国运气医学专家、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国务院特殊政府津贴获得者、卫生部中国医药卫生科技成果评审鉴定专家、中国性学会理事、中医硕士研究生导师刘杰教授亲自主讲.1.中国运气医学高级研修班授课内容:运气医学简史、运气医学基础、运气自然配属、脏象学说、运气经络学说、运气病因学说、运气诊断学说、运气脏腑辨证、运气十纲辨证、运气六学说、运气互体治法、运气本草学说、运气方剂配伍、运气针灸取穴、运气养生保健、运气医学原理的现代研究.2.中国运气针灸高级研修班授课内容:运气针灸沿革、九针运气理论、运气人体解剖、运气纵横经络、运气针刺手法、运气腧穴理论、运气针灸取穴(运气纳甲子午流注法,运气纳子子午流注法、运气脏气法时取穴法、运气养子时刻取穴法、运气移光定位法等).3.中国运气性学高级研修班授内容:性学概论(西方性医学的发展与形成、性医学的研究对象及方法、性医学的生物学、心理学、社会学基础、性系统、性诊断学、性治疗学)、运气性学沿革、性器官、性基础、性生理、病因病机、诊断概要、治疗原则、治疗方法、性学方药、男性疾病、女性疾病、性腺疾病、性偏离、性传播疾病.参加研修者可任选一种内容,参加两个班以上优惠20%.参加培训班的学员,凡具有中级职称(含中级)以的中医药工作者可申请办理入会手续,电话、信函索取会员入会申请登记表即可.咨询报名电话:(010)64212828 传真:(010)64297983 联系地址:北京市樱花东路甲4号中国中医药学会学术部(收) 邮编:100029  相似文献   

10.
<正> 运气(即五运六气)学说是古人研究气候变化规律及其对疾病影响的一种论说,这方面的阐述和推测气候的具体方法在一些书刊中均有介绍。然而,如何认识运气学说,这在医学和气象界还都有分歧。本文试就兰州地区的部份气候资料与五运六气理论进行印证,以探讨运气理论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本文在讨论了运气学说学术争鸣基本共识的基础上,从干支纪年的天文学依据、天文与气候变化的关系、平气推算的依据与一致性、运气预测的必备要素、极端气候事件与运气学说的关系、气候变化与人类疫病流行关系等6个方面讨论了运气学说的科学内涵,指出运气学说认为天文、气象、物候与人体生命活动相关的思想的正确性,但运气学说以干支符号推演的方法还需商榷。现代研究运气学说应在肯定其合理内核的基础上,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抛弃干支符号推演工具,汲取现代多学科知识,以开放的心态不断创造新知识。  相似文献   

12.
"气"与细胞通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气”是中医基础理论的核心,中医学认为人体生理病理变化都是气运动变化的结果。机体是由细胞组成的,细胞间以及与环境间复杂精细的信息调控机制,即为细胞通讯。气和细胞通讯是不同的思维方式对于同一生命现象的不同认识,可以相互印证,相互促进。气的理论可为细胞通讯研究提供启发,而从细胞通讯的角度有利于认识气的实质。  相似文献   

13.
中医运气学说是研究天地、气候变化规律及这些规律对自然界生命影响的一门学问,是中国传统文化在医学上的重要体现。运用运气学说解读2014年年历表及预测疾病发生、发展,有助于更好地发挥中医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特色,指导中医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14.
"气"是中医基础理论的核心,中医学认为人体生理病理变化都是气运动变化的结果。机体是由细胞组成的,细胞间以及与环境间复杂精细的信息调控机制,即为细胞通讯。气和细胞通讯是不同的思维方式对于同一生命现象的不同认识,可以相互印证,相互促进。气的理论可为细胞通讯研究提供启发,而从细胞通讯的角度有利于认识气的实质。  相似文献   

15.
《山东中医杂志》2016,(8):678-681
中医临床发现脏腑病证寒热特性各不相同,对于其解释尚无定论。从中医理论本源之五运六气、标本、中气框架,深入探讨各脏腑阴阳特性的差异,从而解释各脏腑临床病证所见的差异性。结合临床中观察到的脏腑发病规律,以运气为本、三阴三阳为标的原则,独辟蹊径,提出以一阴对一阳、二阴对二阳、三阴对三阳表示标与中气对应的关系,更好地阐明标本、中气与临床脏腑发病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基于中医学对疫病的认识、中医运气学说对疫情的影响以及中医防治疫病的方药特点,探讨古代中医抗疫理论的现实意义及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防治工作的临床指导价值。认为结合运气学说可推知COVID-19起因与2019年己亥岁末水火相克有关,推算COVID-19的大规模扩散将于2020年3月得控,6~8月消灭;防治疫病的高频中药,以芳香开窍药、清热解毒药、祛风补虚药并举,组方思路因疫病分期不同而各有所侧重。  相似文献   

17.
张家玮 《世界中医药》2012,7(5):377-379
中医学里"一"的思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思维模式,该模式贯穿中医基础理论与临床应用的各个环节。以气为本的唯物观是中医"一"的思维的核心理念,以阴阳学说为基础的辨证观必须以"一"的思维为前提,学习和理解中医基础理论必须以"一"的思维为指导,学习中药和方剂必须以"一"的思维作依托。鲁兆麟教授认为,加强对中医"一"的思维的理解和认识,是学好中医的前提和基础。  相似文献   

18.
裴丽敏  杜武勋  李晓凤 《陕西中医》2021,(11):1586-1590
气化理论是中医理论之源,气化是宇宙万物发生变化的根源,是中医“天人相应”和“整体观”的体现,由自然气化、人体气化、药物气化三部分组成,自然气化是自然气候、物候的变化; 人体气化是五脏生克制化关系,是机体达到阴平阳秘的和谐状态; 药物气化为中药受自然之气、具有自然之性,以己之偏性调节人体之气的运行。自然气化、人体气化、药物气化也体现了“时间-气候-物候-病候”的理念。人体气化是维持正常生命活动的基础,与五脏关系密切,受自然气化与药物气化的影响。五脏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是人体气化得以正常运行的物质基础。在临床应用中,疾病的发生发展、辨证、治疗、预防均有气化理论的指导和应用,气化理论贯穿了疾病的诊疗全过程,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9.
疫病指的是具有传染性、流行性的疾病,早在《黄帝内经》中已有相关记载,其中关于疫病发病与防治的理论至今仍对我们有所启示。《黄帝内经》认为疫病发病与天、人、邪三方面因素有关,人的正气虚又逢气候、运气失常时则易感邪而发病。疫病的病因病机应根据临床表现分析,也可结合运气学说根据发病时间分析。疫病的防治应重视治未病,既要避邪有时又要扶正祛邪,制定防治方案时应审察病机、无失气宜,且三因制宜可多种防治手段并举。  相似文献   

20.
"戾气学说"本源于《黄帝内经》。历代医家以"非其时而有其气"的六淫邪气为致疫之由,虽未出《内经》之藩篱,但未免偏颇。而自清代医家吴有性创立了瘟疫病因学说—"戾气学说",诸多学者和医家皆认为"戾气学说"已经完全脱离了《内经》,是一种全新创造性的病源学说。诚如医家能伏案细研《瘟疫论》一书,即便以一己之见,亦能明了吴氏乃依据《内经》的理论,才有此振聋发聩之声。对中医病因学中的"戾气学说"溯本求源,以求同道斧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