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参麦注射液对异丙肾上腺素致大鼠急性心肌缺血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异丙肾上素制备大鼠心肌缺血损伤模型,BL-420记录仪记录大鼠肢体导联心电图,并检测参麦注射液对缺血损伤大鼠血清磷酸肌酸激酶(CPK)乳酸脱氢酶(LDH)活性、心肌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脂质过氧化物丙醛(MDA)含量.结果:参麦注射液能减轻异丙肾上腺素所致的大鼠心电图ST段异常抬高;使心肌组织MDA的生成减少,SOD的活性增强;抑制CPK和LDH的释放.结论:参麦注射液对异丙肾上腺素所致大鼠心肌血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抗脂质过氧化、提高SOD活力、降低心肌酶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磷酸肌酸钠对重度烧伤手术患者心肌的保护作用。方法选择40例重度烧伤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实验组患者入手术室开放静脉后即静脉滴注磷酸肌酸钠2 g,对照组患者静脉滴注生理盐水100 ml。两组分别于术毕即刻,术后12 h,术后24 h时检测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及乳酸脱氢酶(LDH)水平。结果术毕即刻、术后12 h、术后24 h时两组患者心肌酶的数值较手术前均有明显的升高,但实验组上升的幅度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磷酸肌酸钠能有效的减少心肌的损伤,对心肌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赖氨葡锌颗粒治疗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4月-2018年5月进行治疗的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74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的分组方法分为两组,对照组(37例)和观察组(37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采用常规治疗+赖氨葡锌颗粒进行治疗,观察分析两组患儿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及心肌酶谱变化[血清磷酸肌酸激酶(CK)、磷酸肌酸激酶同功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状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各个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均较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的CK、CK-MB、LDH水平均较治疗前低,且观察组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赖氨葡锌颗粒对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进行治疗,可明显改善患儿的病情状况,利于患儿恢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脑出血患者并脑-心综合征的发病情况及血清中心肌酶谱变化情况。方法:观察36例脑出血患者合并心脏改变情况及血清肌酸磷酸激酶(CPK)、同功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谷草转氨酶(GOT)的变化,于发病3d内进行检测,以后跟踪检测至病愈。取正常对照组观察同一时间的心脏发病情况及心肌酶谱变化情况。结果:脑出血患者心脏病发生率及心肌酶谱呈显著增高。结论:脑出血并发脑-心综合征的发病率较高,这对治疗指导及预后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替罗非班给药时机对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临床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某医院自2015年9月至2018年8月收治的74例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PCI。根据替罗非班给药时机不同,将患者分入术前用药组(PCI前6 h内给药)和术后用药组(PCI后即刻给药),每组各37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肌钙蛋白、肌酸激酶、肌酸激酶同功酶、乳酸脱氢酶、血小板计数的差值,以及心肌梗死溶栓(TIMI)分级。结果术前用药组和术后用药组的TIMI分级、乳酸脱氢酶差值、血小板计数差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用药组的肌钙蛋白差值、肌酸激酶差值、肌酸激酶同功酶差值均大于术后用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行PCI的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PCI前给予替罗非班在改善肌钙蛋白、肌酸激酶、肌酸激酶同功酶方面的临床效果优于PCI后给药。  相似文献   

6.
马拉松赛对中老年人心脏结构、功能和血清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了解中老年人马拉松赛后心脏结构、功能和血清磷酸肌酸激酶及同功酶变化的特点,对参加加拿大国家马拉松赛的10名50—73岁的马拉松运动员进行观察并与10名50岁以下的马拉松运动员作了比较,发现50岁以上有训练的马拉松运动员有较好的血管调节功能和良好的心脏代偿能力。血清磷酸肌酸激酶同功酶的变化,反映了马拉松跑对老年人心脏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高原世居藏族和移居汉族青年心肌酶及肌红蛋白活性变化。方法 对世居西藏阿里地区 (海拔 430 0m)的 2 0名藏族士兵和移居该地区的 2 0名汉族士兵检测血清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 (AST)、乳酸脱氢酶 (LDH)、α 羟丁酸脱氢酶 (α HBDH)、肌酸激酶 (CK)及其MB型同功酶 (CK MB)、血乳酸 (BLA)、肌红蛋白 (Mb)。结果 高原移居汉族较世居藏族AST、LDH ,α HBDH ,CK MB ,BLA及Mb增高非常显著 (P <0 .0 1) ,CK增高显著 (P <0 .0 5 )。结论 高原世居藏族心肌酶活性 ,乳酸性氧债及非乳酸性氧债均低于移居汉族 ,这可能与他们取得了对高原低氧环境适应有关。  相似文献   

8.
对人体外胚胎移植(IVF)的大量临床及动物模型研究表明:抗精子抗体能在各个不同的阶段抑制受精。本文试图进一步阐明抗精子抗体形成的病因,抗精子抗体的作用机制及已经鉴定出的精子抗原、未来的研究方向等。1 与生育力相关的精子抗原 近年提出的令人感兴趣的精子抗原有乳酸脱氢酶C4(LDH—C4)、PH—20、兔精子自身抗原(RSA—1)、SP—10、HSA—63、磷酸肌酸激酶(CRK)、甘  相似文献   

9.
运动性蛋白尿及其类型的强度依赖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研究探讨了不同强度负荷(50%,70%,90% VO_(2max))跑台运动后尿总蛋白(TP)及其各组份白蛋白(Alb)、β_2—微球蛋白(β_2—mG)、溶菌酶(Lys)、淀粉酶(Amy)、乳酸脱氢酶(LDH)、磷酸肌酸激酶(CPK)排泄率变化及尿蛋白各组份排泄率与HR、LA.VO_2、%VO_(2max)的相关性;运动性蛋白尿类型与运动强度的依赖性;观察了运动强度对肾小球滤过选择性和肾小管重吸收功能某些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强度运动后即刻尿蛋白排泄率不同;当LA≥5.4mmol.L~(-1)时上述各组份排泄率才有显著增加;其中β_2—mG和Lys排泄率是指示大强度运动灵敏的生化指示;TP、Alb、β_2—mG、Lys、LDH与各强度指标均呈指数函数相关;Alb/TP与HR、LA、VO_2呈直线相关。HPLC研究表明中大强度运动后SI有显著下降(P<0.05);大强度运动后β_2-mG/Alb排泄率显著增加。小到中等强度运动后尿蛋白呈肾小球型,大强度运动后呈肾小球—肾小管混合型。  相似文献   

10.
苏嘉  杨炯  张希国  李亮 《武警医学》2013,24(2):107-109
 目的 探讨小剂量磷酸肌酸钠联合甲状腺素对甲状腺功能减退性心脏病患者的短期临床疗效。方法 将26例甲状腺功能减退性心脏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13例,对照组13例。对照组常规口服甲状腺素30 d,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小剂量磷酸肌酸钠10 d。超声心动图测量两组治疗前后心率(HR)、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左室射血分数(LVEF)、每搏输出量(SV)变化,检验治疗前后患者血清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和乳酸脱氢酶(LDH)水平。结果 治疗30 d后,两组心肌酶CK、CK-MB、LDH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P<0.05);观察组CK、CK-MB、LDH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两组心率治疗前后及组间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观察组SV、LVEF、LVDd治疗后较治疗前提高(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甲状腺功能减退性心脏病患者短期使用小剂量磷酸肌酸钠联合甲状腺素可以降低患者血清心肌酶水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冠状动脉搭桥(CABG)术后心肌酶学变化的特殊规律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40例CABG患术前,术后0、4、16、28、40h,术后第3、4、5、7天晨静脉抽血,检测磷酸肌酸激酶(CK)、磷酸肌酸激酶同功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并按体外循环(ECC)与非体外循环(OPCAB)搭桥及CK-MB正常与否分组分析,引用CK/AST对比分析。结果 除了ALT外所有指标都有明显变化,这些心肌酶在术后16~40h基本都升到高峰,LDH变化最早,CK与AST次之;CK与AST恢复较快,体外循环下CABG与0PCAB造成的主要差别表现在术后16h到术后第2天,若按CK/AST分析则主要在16~28h;LDH最慢,尤其表现在体外循环组几乎整个住院观察期都处于升高水平,术后CK—MB升高组的CK值在术后16h到第2天可以高出CK-MB正常组2.5~3.0倍,同时CK/AST在此期间在两组中无明显差异,而在第3天开始出现CK-MB升高组显升高。结论 CK-MB在评价冠脉搭桥术后心肌损伤中的作用应该高度重视;CK、AST、LDH的升高一定根据其升高的幅度、临床表现、必要参考CK-MB来分析,CK、AST的同步大幅度升高要警惕;ECC下搭桥术酶学变化要注意排除心脏外因素,尤其是LDH。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骨形态发生蛋白-7(BMP-7)基因对缺氧复氧损伤后心肌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 将体外培养的乳大鼠心肌细胞分为3组:对照组(C组);缺氧复氧组(HR组):将培养的心肌细胞缺氧120min,复氧240min;转染组(BT组):将重组鼠BMP-7质粒转染心肌细胞后,再缺氧120min/复氧240min.每组重复8次.心肌细胞损伤程度以心肌细胞搏动功能评定、台盼蓝摄取率和乳酸脱氢酶(LDH)、磷酸肌酸激酶(CPK)活性来表示,同时检测心肌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通过荧光成像技术检测各组心肌细胞内钙含量的变化.结果 与C组比较,HR组心肌细胞LDH、CPK含量显著增高,台盼蓝摄取率增加,SOD活性和细胞搏动频率显著下降,MDA和钙离子含量显著增高.与HR组比较,BT组心肌细胞台盼蓝摄取率降低,LDH活性减低,SOD活性增高,MDA含量下降,细胞内钙离子含量降低.结论 BMP-7转染可对抗缺氧复氧对心肌细胞的损伤,其机制与提高心肌细胞抗氧化损伤能力,对抗缺氧复氧引起的细胞内钙超载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经皮介入封堵治疗房间隔缺损(ASD)前后心肌酶谱的变化,探讨其影响因素及其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检测ASD患者介入手术治疗前后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血清肌钙蛋白(cTnI)、乳酸脱氢酶(LDH)、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和α-羟丁酸脱氢酶(α-HBD)水平,对治疗前后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ASD患者介入封堵术治疗后AST和cTnI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 05);血清LDH、CK-MB、CK和α-HBD水平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 经导管介入ASD封堵术治疗对患者心肌酶有一定影响,尤其是对AST和cTnI的影响明显.该影响可用适当药物干预,但其对患者的预后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14.
运动对血清酶和肌红蛋白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21,自引:3,他引:18  
血清中有很多酶,其中一些酶如肌酸激酶(CPK)、乳酸脱氢酶(LDH)等是来源于组织细胞。当细胞受到损伤时,酶从细胞内逸出进入细胞外液,引起血清中酶活性的增加。肌红蛋白(Mb)是肌肉细胞中一种具有传递和贮存氧功能的蛋白质,如果肌肉组织受到损伤,则不仅使血清酶的活性增加,而且有血清肌红蛋白浓度的增加。因此,测定血清酶和Mb升高的程度  相似文献   

15.
为探讨新兵集训期间心肌酶谱的变化情况,2003年12月,我们对某部120例新兵进行了血清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肌酸激N(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α-羟丁酸脱氢酶(α—HBDH)、乳酸脱氢酶(LDH)检测。现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正> 作者对41例训练有素的受试者在24小时行军途中及随后的恢复期中的最大吸氧量、血清内磷酸肌酸激酶(CPK)和谷草转氨酶(GOT)的活性进行了测定。在行军过程中,同时发生了血清CPK和GOT活性的显著升高和最大吸氧量的明显降低。在恢复阶段的早期(24小时内),肌肉酶活性和最大吸氧量均无显著改变。此后大  相似文献   

17.
薛得文  袁萍 《人民军医》2002,45(4):208-209
为了解心肌酶谱与肺心病预后的关系 ,我院于1998年 1月~ 2 0 0 1年 6月对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肺心病 ) 12 0例进行了酶活力检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情况  12 0例均为急性期住院者 ,男 10 2例 ,女 18例 ;年龄 4 5~ 75岁。均符合 1980年全国第 3次肺心病会议修定的诊断标准 ,并根据其分期和分级标准 ,分为轻、中、重 3组 ,重组死亡 10例。排除合并肺梗死、心肌病、心肌梗死、肾栓塞及贫血等病例。1 2 方法 均在急性期采静脉血检查乳酸脱氢酶(LDH )、α 羟丁酸脱氢酶 (HBDH )、谷草转氨酶(AST)、磷酸肌酸激酶 (CPK )及其同…  相似文献   

18.
(崔建华 ,等 .西北国防医学杂志 ,2 0 0 4 ,2 5 (1) :2 0~ 31)  研究富氧室对高原人体运动血中心肌酶活性的影响 ,在海拔 5 380m将室内氧浓度提高到 2 7% ,检测 10名青年安静时、进入富氧室前后力竭运动后的天冬氨酸基转移酶 (AST)、乳酸脱氢酶 (LDH)、α—羟丁酸脱氢酶 (α—HBDH)、肌酸肌酶 (CK)及其同工酶 (CK—MB)的含量或活性。力竭运动后较安静时AST、LDH、α—HBDH、CK及CK—MB活性均升高 (P <0 .0 1或P <0 .0 5 )。证明富氧能减少高原运动时心肌酶的释放 ,增强氧合功能 ,对提高战斗力 ,恢复因极度缺氧造成的机体代…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血浆置换(PE)对蓖麻子中毒儿童的治疗效果。方法7例蓖麻子中毒儿童,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于误食生蓖麻子后30~91 h给予PE治疗,观察PE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及生命体征变化,比较PE治疗前后血常规、血生化和血气分析。结果 PE治疗后患儿的临床症状和体征迅速恢复正常,所有患儿均痊愈出院,未遗留任何系统器官功能障碍和后遗症;PE治疗后血清碱性磷酸酶(AKP)、肌酸磷酸激酶(CK)、a-羟丁酸脱氢酶(HBD)、胆碱酯酶(CLA)明显低于PE治疗前(P<0.05或P<0.01),心肌型肌酸激酶同功酶(CK-MB)和乳酸脱氢酶(LDH)有下降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PE治疗后外周血白细胞(WBC)、中性粒细胞(N)和血小板(PLT)计数有下降趋势,淋巴细胞(L)和红细胞(RBC)计数有上升趋势,但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红蛋白(Hb)较PE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PE治疗后pH值、碳酸氢根(HCO_3~-)和剩余碱(BE)明显高于PE治疗前(P<0.01),阴离子间隙(AG)明显低于PE治疗前(P<0.01)。结论对于病情较重的蓖麻子中毒儿童,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有条件可早期行PE治疗,以彻底清除已进入血液和组织器官的毒素,减少后续损伤,确保患儿生命安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氯沙坦和卡托普利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健康大白兔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10只:(1)对照组:每日灌服卡托普利40 mg/kg;(2)治疗组:每日灌服氯沙坦40 mg/kg,给药7 d.所有大白兔制作心肌缺血再灌注动物模型,观察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心率的变化.复灌后120 min采血,测定血清肌酸磷酸激酶(CPK)、乳酸脱氢酶(LDH)、一氧化氮(NO)、一氧化氮合酶(eNOS)、血管紧张素Ⅱ(AngⅡ)、丙二醛(MDA)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含量.实验完毕,分别用双重染色确定心肌梗死的面积.结果氯沙坦治疗组CPK、LDH和MDA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而NO、eNOS和SOD则明显增高,降低了心肌缺血再灌注诱发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具有明显的负性频率作用.治疗组梗死心肌占危险区心肌重量百分比(30.21±5.10)%,较对照组(37.67±6.46)%显著降低.结论氯沙坦能明显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