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目的 观察湿润烧伤膏(MEBO) 纱条治疗跟骨骨折术后皮肤坏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8 年7月~2012 年7 月, 应用MEBO 纱条治疗跟骨骨折术后切口皮缘坏死18 例, 先将消毒后的纱布剪成与创面形状大小相仿的纱条, 再将药膏均匀涂于纱布上, 药膏厚约0. 3 mm, 覆盖于单纯皮肤坏死创面, 无菌敷料覆盖, 纱布包扎, 每天换药1 次; 坏死组织界限已清楚, 但仍有部分未脱落坏死组织的创面, 剪除坏死组织后覆盖MEBO 纱条, 无菌敷料包扎, 3 d 换药1 次。结果 15 例表浅皮缘坏死创面和2 例皮肤全层坏死创面完全愈合, 愈合时间最短10 d, 最长28 d, 皮肤质地良好, 1 例患者于术后4 个月骨折愈合, 取出钢板后, 创面继续应用MEBO 纱条治疗, 直至愈合。结论 MEBO 纱条治疗跟骨骨折术后皮肤坏死疗效可靠, 无不良反应, 操作方法简便易行。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索原位再生医疗技术(MEBT/MEBO)治疗慢性难愈性创面的治疗特点及临床疗效。方法52例慢性难愈性创面患者在治疗基础疾病的同时局部采用MEBT/MEBO治疗;无法自愈的创面,查找病因,彻底清除病灶,待肉芽组织培养成熟后行植皮等手术治疗;动态监测创面分泌物的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并根据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针对性用药;观察、分析治疗效果。结果52例患者经MEBT/MEBO治疗后感染得到有效控制,创面完全愈合时间为99.83 d±35.44 d(30 d~180 d),其中31例患者通过湿润烧伤膏(MEBO)换药治疗后创面自行愈合;2例患者在MEBO换药治疗后,行Ⅱ期手术缝合处理,创面愈合;2例患者创面通过邻近皮瓣推进手术修复;2例糖尿病足并发足趾坏疽患者接受截趾手术,术后创面愈合良好;其余15例患者共行20次植皮手术后创面愈合。随访1年发现,所有植皮创面的皮下组织饱满均匀,部分愈后皮肤散在色素沉着,皮肤质地柔软,延展性好,无明显增生性瘢痕,无溃疡复发;2例皮肤溃疡恶变患者,愈合后分别随访1年和4年,均未见肿瘤复发。结论MEBT/MEBO可抑制定植致病菌、耐药菌生长,控制创面感染,促进创面愈合,使愈后创面更自然、美观,为慢性难愈性创面的治疗提供了可靠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介绍烧伤皮肤再生医疗技术(MEBT/MEBO)结合钻孔术在重度烧伤伴胫骨大面积骨外露患者中的使用情况及临床疗效。方法采用烧伤皮肤再生医疗技术处理烧伤创面,用MEBO敷料覆盖创面并无压包扎,每13换药1次。对外露胫骨实行钻孔手术培养肉芽组织后再行植皮手术治疗。结果分别于患者入院后6周、10周行植皮手术封闭肉芽创面,整个病程中,患者有3d的中度发热,未并发细菌及真菌感染。结论使用MEBT/MEBO治疗烧伤创面,能保证创面湿润不干燥,坏死组织易于清除,清创时间短,患者痛苦小;通过骨钻孔术能在光滑的骨面上培养肉芽组织,后期只需邮票式植皮即可封闭创面,避免了截肢。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单切口切开清创联合湿润烧伤膏(MEBO)药纱条引流治疗坏死性筋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5例坏死性筋膜炎患者分为两组,分别采用单切口切开清创联合湿润烧伤膏药纱条引流(7例)及单切口切开清创联合凡士林纱条引流(8例)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创面愈合情况。结果采用单切口切开清创联合湿润烧伤膏药纱条引流治疗的治疗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为21d,明显短于采用单切口切开清创联合凡士林纱条引流治疗的患者(32d)。结论单切口切开清创联合湿润烧伤膏治疗坏死性筋膜炎,能够促进坏死组织尽早排除及创面愈合,疗效理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湿润烧伤膏(MEBO) 联合创疡贴与传统碘伏油纱在治疗难愈性创面中的疗效区别,并期望为难愈性创面的治疗寻找一种有效的新思路、 新方法。 方法  将145例难愈性创面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采用湿润烧伤膏联合创疡贴治疗) 和对照组(采用传统碘伏油纱治疗), 比较两组患者在用药5 d、15 d、30 d及以上时间时疼痛程度、 创面面积、 创面深度、 创面分泌物、 肉芽组织生长情况、 创面愈合时间、 愈合后瘢痕形成方面的疗效, 并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两组患者在用药5 d、15 d、30 d时疼痛程度、 创面面积、 创面深度、创面分泌物、 肉芽组织生长情况、 创面愈合时间等方面比较, P<0.0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说明在难愈性创面治疗中湿润烧伤膏联合创疡贴的疗效明显优于传统碘伏油纱; 瘢痕评分(SI) 比较,P<0.05, 说明湿润烧伤膏联合创疡贴在减少瘢痕形成方面优于传统碘伏油纱。 结论  湿润烧伤膏联合创疡贴在减轻患者疼痛、 缩小创面面积、 降低创面深度、 减少创面分泌物、 促进创面肉芽组织生长、 愈合、 防止瘢痕形成等方面疗效显著,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湿润烧伤膏(MEBO)治疗放射性溃疡的临床效果。方法创面均先作细菌培养,选用敏感抗生素全身抗感染,必要时配合支持治疗,大而深的创面无菌下清除坏死组织。创面予MEBO换药并包扎,每日换药2~3次,直至肉芽生长,上皮化封闭愈合。结果31例放射性溃疡患者在MEBO的治疗下有28例获得自行愈合,3例经培养肉芽组织创面洁净后行肌皮瓣或游离植皮修复。结论MEBO治疗放射性溃疡能较快地控制感染,促进肉芽生长,加速创疡愈合进程,优于常规换药疗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烧伤湿性医疗技术(MEBT/ MEBO) 及配套产品湿润烧伤膏(MEBO) 对大鼠慢性难愈性皮肤溃疡创面肉芽组织表皮生长因子(EGF)、表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EGFR) 表达的影响。方法 SPF 级SD 雄性大鼠45 只, 参照付小兵大鼠慢性性皮肤溃疡创面模型制作方法制作模型, 成模后再采用随机数字法随机分为模型组(15 只)、MEBO 组(15 只)、贝复剂组(15 只), 造模后第2 天开始用药, 观察用药后各组创面愈合情况、肉芽组织生长情况, 记录创面愈合时间; 常规病理切片观察创面炎症、成纤维细胞数量、血管改变情况; 透射电镜观察成纤维细胞及其线粒体形态结构; 换药后第7、14 天取创面组织,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SP法) 观察MEBO 对创面肉芽组织EGF、EGFR 表达的影响。结果 MEBO 组大鼠的创面愈合情况明显好于模型组与贝复济组; 创面愈合时间明显短于模型组及贝复济组(P <0. 05; P <0. 01); 病理学观察: MEBO 组与贝复剂组及模型组比较, 炎症反应轻、肉芽组织生长良好, 纤维增生程度低; 换药后第7、14 天, MEBO 组大鼠创面肉芽组织中EGF 和EGFR 蛋白表达阳性染色指数分别较模型组和贝复济组大鼠创面肉芽组织中EGF 和EGFR 蛋白表达阳性染色指数提高,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 05)。结论 MEBO 能增加慢性皮肤溃疡创面肉芽组织中EGF、EGFR 的表达量, 从而促进慢性皮肤溃疡愈合。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湿润烧伤膏( MEBO)在下肢慢性溃疡恶变中的治疗效果.方法 患者入院后,对创面予以病理活检、微生物培养、摄片等检查后,对创面局部纤维板给予划开清除,逐层削除老化、纤维化肉芽组织,使创面形成相对“新鲜”状态后,采用 MEBO换药治疗(每6 h换药1次),重新培育肉芽组织;全身给予抗感染、改善微循环等治疗.创面肉芽组织成熟后,再次多点活检病理检查,确认创面无明显癌组织后,行“邮票式”植皮手术、周围曲张静脉结扎及分段剥脱术,供皮区使用 MEBO油纱换药治疗;术后5 d,植皮区改用MEBO油纱包扎换药治疗,每日1次,直至创面完全愈合.结果 供皮区创面于术后14 d愈合,植皮区创面于术后30 d痊愈,愈后随访4年,创面轻度瘢痕增生,无新的溃疡创面形成及转移癌发生.结论 MEBO是肉芽组织生长的“培养基”,能促进慢性溃疡创面的愈合,是慢性溃疡创面修复的良好外用药.另外, MEBO可能影响体表肿瘤的生物特性,抑制肿瘤细胞生长.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烧伤湿性医疗技术(MEBT/MEBO)在足部Ⅲ度烧伤治疗中的特点及愈合后的远、近期效果。方法对22例足部Ⅲ度烧伤患者全程采用MEBT/MEBO治疗,于烧伤后24h内对创面行皮肤耕耘减张术处理,并取创面组织做病理检查,明确烧伤深度。皮肤耕耘减张处理后,创面外用湿润烧伤膏(MEBO)换药治疗,每6h换药1次,液化期间,适当增加换药次数。对新愈合上皮组织进行活检,证实皮肤原位再生;伤后60d.对不能自愈的创面。在清除坏死组织、培养肉芽组织后行植皮手术治疗。结果22例患者全部治愈出院,其中植皮者4例,所有患者均未行二次整形手术,创面平均愈合时间为50.18d±16.39d,出院后随访1~10年,有8例出现轻度瘢痕增生,愈合效果满意。结论MEBT/MEBO有利于足部深度烧伤创面皮肤再生,减少致残率,最大限度地维持患肢的外观,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分析烧伤湿性医疗技术(MEBT/MEBO)结合红外线治疗慢性皮肤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慢性皮肤溃疡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在治疗原发病的同时,实验组创面采用外涂湿润烧伤膏(MEBO)结合红外线照射治疗,对照组创面单纯外用MEBO治疗,观察两组患者创面愈合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创面均自行愈合,实验组除1例71岁高龄患者因合并全身感染致使创面愈合时间长达31 d外,其余29例患者创面平均愈合时间为14.3 d;对照组30例患者创面平均愈合时间为17.7 d。随访6~12个月,两组患者创面均无复发,在愈后瘢痕生成方面也无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红外线有利于MEBO药效的发挥,两者联合应用可加速创面愈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青海西宁及海东地区老年人消化性溃疡(PU)的发病情况及内镜下特点。方法:分析西宁及海东地区5年间胃镜检查的临床资料。结果:在20 700例胃镜检查中,检出PU5 781例,检出率为29.73%,受检老年人4 079例,检出PU 1 184例,检出率29.03%,其中,胃溃疡(GU)736例,十二指肠溃疡(DU)400例,复合性溃疡(CU)48例。结论:西宁及海东地区老年人PU检出率比非老年人均较高,但两者间无统计学差别;老年人GU检出率高于DU,老年人GU检出率高于非老年人,老年人DU、CU检出率低于非老年人;老年人三种类型溃疡中GU和DU在男性检出率均显著高于女性;季节以春秋季高于冬夏季,表明PU好发于气温骤变的季节;DU中,以球部前壁为明显多见,其次为球部大弯一侧。GU中,以胃角溃疡最多,其次为胃体小弯侧和胃窦,这与国内文献报告一致。溃疡大小以直径≤10mm为主,77.01%(DU),48.37%(GU),数目以单发为主,DU为83.26%,GU 80.16%。  相似文献   

12.
胃肠型白塞氏病的X线表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报告了16例胃肠型白塞氏病。白塞氏病是一种少见的原因不明的全身性疾病,其主要临床特征为口腔溃疡,生殖器溃疡和眼部炎症三联征。文中介绍了胃肠型白塞氏病的临床诊断标准,分析了临床及胃肠道X线表现,并对鉴别诊断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调查近10年中远洋船员消化性溃疡(peptic ulcer,PU)患病情况.方法 调查某海港医院及港口医院1998年6月至2008年6月969例中远洋船员(中远洋船员组)门诊、住院和体检时获得的胃镜检查结果,并与644例本港口陆地工作人员(对照组)行胃镜检查者PU检出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中远洋船员组共检出PU 416例,其中十二指肠球部溃疡(duodenal ulcer,DU)203例,胃溃疡(gastric ulcer,GU)197例,复合溃疡(complex ulcer,CU)16例;对照组共检出PU 179例,其中DU 90例,GU 70例,CU 19例;2组DU、GU发病年龄、溃疡发生部位及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cori,HP)检出情况均不相同,中远洋船员组较对照组发病率明显偏高,初发年龄明显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远洋船员因受多种因素影响,PU发病率明显偏高,应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降低发病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青年军人消化性溃疡中复合性溃疡的发生情况及内镜下检查特点。方法 对1997年10月—2002 年10月在我院诊断为消化性溃疡的1367例青年军人的胃镜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1367例患者中发生复合性溃疡86例(6.3%),男80例,女6例,胃内溃疡发生部位为115处,发生率由高到低依次为胃窦53.9%(62/115),胃体18.3%(21/115),胃角15.6%(18/115),幽门管11.3%(13/115),胃底0.9%(1/115);十二指肠溃疡发生部位为91处,发生率由高到低依次为前壁56.0%(51/91),大弯侧23.1%(21/91),后壁11.0%(10/91),小弯侧7.7%(7/91),球后2.2%(2/91)。幽门螺杆菌检测阳性率为62.1%(41/66)。结论 青年军人消化性溃疡中复合性溃疡发生率为6.3%,男多于女,病变部位胃内以胃窦部最多,十二指肠溃疡内以前壁最多,幽门螺杆菌检测阳性率不高于70%,易复发。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眼生素局部治疗RAU的作用机制,同时评价眼生素局部治疗RAU的实用性和有效性。方法用眼生素局部治疗32只家兔口腔粘膜人工溃疡并按照实验设计作组织病理学研究,并以地塞米松作为对照药;同时以8只家兔口腔粘膜人工溃疡自然愈合的组织病理学研究作为空白对照。临床上用眼生素局部治疗68例RAU病人的溃疡作为实验组,用常用药物地塞米松局部治疗40例RAU病人的溃疡作为对照组。结果局部使用眼生素治疗兔口腔粘膜人工溃疡,其促进溃疡临床愈合状况和组织病理学愈合状况与局部使用地塞米松治疗兔人工溃疡的效果极为相似;临床治疗RAU,实验组取得94.2%的总有效率,对照组取得95%的总有效率,经卡方检验,二者之间无显著性差异存在(P〉0.05)。结论本研究结果表明,无论是动物实验还是局部临床应用,眼生素与地塞米松一样,均能缩短口腔溃疡的自然愈合病程,疗效较好;且副作用甚小、药物价廉、易得。眼生素是一种可推广应用的治疗RAU的新生物制剂。  相似文献   

16.
【摘要】 目的 分析儿童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特征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 2020 年 3 月至 2023 年 3 月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 260 例消化性溃疡患儿 (设为溃疡组), 以及 260 名健康儿童 (设为健康组) 作为研究对象, 收集研究对象性别、年龄、家族史、饮食喜好以及患儿临床症状 (呕吐、恶心、反酸?嗳气等) 及体征 (上腹压痛等) 等情况, 分析儿童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特征, 并采用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儿童消化性溃疡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儿童消化性溃疡患儿中男性 (84.23%) 多于女性 (15.77%), 年龄以学龄期儿童 ( 46.92%) 和 青 春 期 儿 童 ( 40.77%) 为 主, 溃 疡 类 型 以 十 二 指 肠 溃 疡 ( 71.15%) 和 单 发 溃 疡(72.69%) 为主, 主要临床表现为腹痛 (71.15%)、呕吐 (63.08%) 和黑便 (48.85%), 且腹痛部位主要为剑突下、脐周和上腹部, 其中仅 22.12%表现为与进食相关。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 有家族史、喜好冷食、喜好酸辣、经常吃外卖、幽门螺杆菌感染、心理障碍、家庭不和睦、住校/小餐桌是儿童消化性溃疡的独立危险因素 (95% CI 为 1.848 ~ 32.710、1.040 ~ 3.659、1.334 ~ 11.937、1.182 ~ 11.257、1.499 ~ 9.424、1.935 ~20.817、1.188 ~ 6.046、1.178 ~ 4.867, P = 0.005、0.037、0.013、0.024、0.004、0.002、0.017、0.015)。结论 儿童消化性溃疡以学龄期和青春期男性儿童为主, 溃疡类型主要为十二指肠溃疡, 临床表现主要为腹痛、呕吐和黑便; 有家族史、喜好冷食、喜好酸辣、经常吃外卖、幽门螺杆菌感染、心理障碍、家庭不和睦、住校/小餐桌是儿童消化性溃疡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7.
胃线形溃疡X线诊断(附16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告16例经胃低张双对比造影和胃镜证实的胃线形溃疡.X线表现为胃轮廓畸形,线形龛影,粘膜皱襞呈放射状向龛影集中。壁龛长0.8~3.6cm,宽0.1—0.3cm.胃小弯、胃体后壁与胃窦好发。 结合胃镜与X线追踪观察认为线形溃疡为圆形溃疡修复的演变,或一开始即呈线形溃疡。同时对线形溃疡与溃疡瘢痕的区别做了讨论。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腹腔镜胃十二指肠溃疡修补术在消化性溃疡急性穿孔患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我科2010年3月—2011年5月使用腹腔镜行胃十二指肠溃疡修补手术治疗40例消化性溃疡穿孔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40例患者病理结果均为良性溃疡,手术时间为28~80 min,平均(40.1±17.8)min;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为14~24 h,平均(16.8±4.7)h;去除胃肠减压时间为14~48 h,平均(19.7±3.5)h;术后镇痛药的使用率为12.5%(5/40);住院时间为4~7 d,平均(5.1±1.4)d;术后均辅以内科抗溃疡药物治疗4~6周,随访6月,无溃疡复发。结论应用腹腔镜胃十二指肠溃疡修补术治疗消化性溃疡穿孔具有安全可靠、疗效好、并发症少、恢复快等优点。  相似文献   

19.
A case of CT demonstration of a bleeding gastric ulcer is presented, in a patient with confusing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Abdominal CT was performed without oral contrast medium administration, and showed extravasation of intravenous contrast into a gastric lumen distended with material of mixed attenuation. It is postulated that if radiopaque oral contrast had been given, peptic ulcer bleeding would probably have been masked. CT demonstration of gastric ulcer bleeding, may be of value in cases of differential diagnostic dilemmas.  相似文献   

20.
非甾体抗炎药致消化性溃疡出血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研究非甾体抗炎药(NSAIDs)致消化性溃疡出血的临床特征。笔者对解放军第210医院消化性溃疡出血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出血前10天内是否服用过NSAIDs分为两组进行比较。结果显示,262例消化性溃疡出血患者中有18.32%服用过NSAIDs。两组患者的性别、消化性溃疡史、出血程度、病变大小及部位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NSAIDs 组患者的年龄偏大,较多患者有消化道出血史、心血管病史,出血前消化道症状不明显,溃疡更易多发,平均住院天数明显减少(P<0.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