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海马突触可塑性直接影响着海马功能的形成和运转过程,尤其是学习和记忆能力的建立和维持。海马突触可塑性与阿尔茨海默病(AD)抑郁症、癫痫等的发生发展存在密切关系。突触可塑性涉及多个方面,不同疾病的突触可塑性改变也不尽相同,因此,它与疾病之间的因果关系以及机制至今尚不十分明确,其影响因素也是多样的。人们已经注意到细胞移植、富集环境(EE)和体育锻炼等直接或间接影响着突触可塑性。从突触可塑性入手寻找有效治疗手段,为神经系统相关疾病防治提供新的思路。因此,改善海马突触可塑性逐渐成为神经系统相关疾病防治的重要策略。本文从海马突触可塑性相关的疾病及影响因素两个方面阐述突触可塑性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2.
微管相关蛋白1B(microtubule associated protein 1B,MAP1B)是神经细胞骨架蛋白的重要成分,广泛表达于中枢及外周神经系统,分布于神经元胞体、轴突、树突和突触部位,可以调节微管动力学状态并促进微管聚合成束,对轴突导向、延长及突触发育起重要作用。本文对MAP1B的基因、生物化学特性、磷酸化调节、轴突导向作用、突触塑型作用及其与神经系统疾病的关系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
星形胶质细胞是中枢神经系统中维持生理动态平衡的关键细胞,具有广泛功能,在正常生理和疾病状态中发挥多样的调节作用,包括提供信息传递和代谢支持、调控血脑屏障功能、调控突触形成、建立和维持适当的突触连接、调节神经保护及神经毒性作用等功能,在中枢神经系统的生长,各种生理、病理环境下均发挥重要作用。该文旨在阐明星形胶质细胞在中枢神经系统中的作用,总结其具体的调节过程和相关机制,为神经系统相关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新思路和方向。  相似文献   

4.
突触可塑性的生物物理学基础和体视学测量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突触可塑性是神经系统生长发育、神经损伤与修复、学习与记忆的神经生物学基础。突触可塑性是指突触在形态、界面结构和功能上的可变动性和可修饰性,突触形态的可塑性表现为新突触形成、突触形状以及突触密度的变化;突触界而结构变化包括突触活性区长度、突触后致密物(postsynaptic density,PSD)厚度、突触间隙宽度以及突触界而曲率的变化;  相似文献   

5.
神经系统通过精密的神经网络连接以及突触间准确的识别接收外界的传入信号并作出反应,完成记忆、学习等过程[1].神经系统各阶段发育的异常都有可能引起一系列不明原因的神经精神疾病,对此知之甚少.MicroRNA是一种大小21~23nt的单链小分子RNA,在神经系统中存在一组特有的microRNA参与中枢发育、神经元分化和突触塑形的过程,与神经系统疾病的发生有关[2],这使microRNA成为研究神经系统的又一新焦点,现就microRNA在中枢神经系统研究中的进展及前景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
星形胶质细胞可通过调节突触可塑性、与神经元之间形成代谢偶联和维持神经系统内环境稳态等影响机体认知功能,并在以认知功能障碍为主要表现的精神疾病、神经退行性疾病和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等病理状态下发挥重要作用。激活的星形胶质细胞产生并释放胶质递质、细胞因子和神经营养因子等,发挥神经损伤和保护的双重作用。本文结合近年来研究,综述星形胶质细胞对机体认知功能的影响,以期为相关疾病的临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7.
MicroRNA与脑发育及神经系统疾病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MicroRNA是一类非编码的小RNA,它提供基因的转录后调控。近年来,MicroRNA成为了研究热点。在脑组织中miRNAs较丰富,它在脑组织的发育和分化过程中起关键作用;miRNAs表达随着胚胎脑组织的发育而变化。在细胞分化过程中,miRNAs起到建立并维持细胞固有特征的作用。同时miRNAs还参与神经功能的实施,如突触可塑性。miRNAs通过调控突触处的mRNA的翻译来维持突触可塑性。它们的异常表达还与一些神经系统疾病有关,如胶质母细胞瘤,Tourette综合征等。  相似文献   

8.
帕金森病(PD)是一种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PD患者肠道菌群变化显著。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肠道菌 群与PD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PD特征性的病理改变是中脑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死亡和残存神经元细胞质及突 触中含有α- 突触核蛋白的路易小体。本文对PD患者肠道菌群改变及其在PD发病过程中的神经炎症及α- 突触核 蛋白的改变中的作用进行了综述,为以肠道菌群作为靶点治疗PD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神经退行性疾病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其发生发展可能与杏仁核结构功能的改变密切相关。杏仁核汇集着影响神经退行性疾病相关的病理性蛋白,包括Aβ蛋白、tau蛋白、α-突触共核蛋白(α-syn)和TDP-43蛋白等,这些蛋白改变影响着疾病的进程。本文综述近年研究这些病理性蛋白表达对神经退行性疾病的作用和影响的进展,以对临床防治这类疾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物质依赖是一种以强迫性觅药、高复发性为特征的疾病,物质依赖机制涉及神经元结构的适应性和突触的可塑性改变。钾离子通道与神经细胞的自律性、神经冲动发放的频率有关,参与动作电位幅度、频率和突触传递等过程,在中枢神经系统发挥着重要作用。文献报道干预钾离子通道的活性可显著影响实验动物的成瘾行为,表明钾离子通道参与成瘾行为的形成。本文对钾离子通道在物质依赖中的研究进行综述,为物质依赖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1.
应用单固定法制样,在透射电镜下观察日本血吸虫成熟期尾蚴神经系统中枢神经节,神经元及突触的超微结构。结果揭示中枢神经节在体部腺管区。整个外形像蝴蝶结状,并向体前、后、侧延伸背神经干、腹神经干及侧神经干各1对,共6对与来自外周神经干联网。神经元与神经纤维网布局出现交错分布和神经元围绕着神经纤维网两种形式。文中对神经元和突触的形态结构作了描述。根据有关资料及本文对肝片吸虫、曼氏血吸虫及日本血吸虫尾蚴的神经分泌小体及突触结构进行了比较并初步格式化和分型,日本血吸虫尾蚴突触有4型。讨论中提出强化血吸虫尾蚴神经系统超微结构的研究,加深尾蚴感染的机制的理解,研究抗神经性及阻断信息传递的途径,为开辟防制血吸虫病新方法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正> 突触传递是神经系统细胞间联系的主要基础,此过程是在电刺激条件下突触前神经终末内储存神经递质的突触囊泡向突触前膜移动,与其融合,通过胞吐作用释放神经递质入突触间隙再与突触后膜相互作用而完成的。这些功能的行使必需一系列特异蛋白质参加,现已发现哺乳类神经系统突触囊泡膜蛋白至少有15种之多,  相似文献   

13.
帕金森病(PD)是中老年常见的慢性神经系统变性疾病,患病率和致残率均较高,是危害老年人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α突触核蛋白(α-Syn)的突变和异常聚集与PD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但尚未明确其致病机制。α-Syn是可溶性小分子蛋白,主要集中在脑部神经细胞中表达,  相似文献   

14.
神经颗粒素(Ng)是一种相对特异的神经元突触后蛋白,主要在大脑皮质和海马等部位表达。Ng被蛋白磷酸酶C激活后参与调控突触可塑性和突触再生,研究证实了Ng在突触可塑性中的重要性及其与认知功能表现之间的密切关系。近年来,大量研究关注到Ng在神经系统疾病中的变化,脑脊液中Ng的检测已成为早期预测阿尔茨海默病有前景的生物标志物。在此综述中,我们查阅了当前已发表的有关Ng和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文献,总结了Ng的临床研究现状,分析了Ng临床应用面临的困境和亟待解决的问题。作为潜在的生物标志物,随着各类研究的进一步深入,Ng有望成为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良好的诊断手段和预后评价工具。  相似文献   

15.
急性寒冷暴露对小鼠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急性寒冷暴露对小鼠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方法 选择生后40~50d的成年雄性小鼠40只,置于温度为0~-4℃环境中饲养20d,建立急性寒冷暴露模型。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标记雌激素受体;DiI散射方法标记视皮质锥体细胞树突棘;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突触的超微结构。结果 急性寒冷暴露诱导小鼠视皮质锥体细胞树突棘的密度降低,形成的突触数量减少,部分突触出现树突胞质水肿、细胞器肿胀及微管减少等改变,明显抑制神经细胞增殖。结论 急性寒冷暴露可导致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改变,与雌激素及其受体G蛋白偶联受体30(GPR30)直接参与寒冷应激反应过程有关。  相似文献   

16.
哺乳动物的神经肌肉接头(NMJ),作为运动神经末端和肌肉相连接的部位,是目前研究最多、了解最清楚的突触结构。NMJ乃至整个神经系统突触的发育过程就是突触前后膜特化性改变的过程:轴突末梢释放神经递质被突触后细胞接收,经过电-化学-电的转换,完成有效和准确的信息传递。20世纪70年代,大量有关NMJ发育的实验使人们认识到运动系统突触的形成与神经和肌肉之间精确的信号传导有关,之后Hall等0分离出若干参与NMJ发育的信号分子并且证实了其生物活性。20世纪90年代以来,  相似文献   

17.
钙离子(Ca2+ )是通过局部信号获得特异性刺激的关键细胞内信使分子。Ca2+ 结合蛋白,如钙调蛋白(CaM)及其靶蛋白是Ca2+ 依赖性反应信号传导的关键靶点。钙/钙调蛋白依赖性蛋白酶Ⅱ(CaMKⅡ)是一种多聚体酶,它是哺乳动物前脑总蛋白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是形成突触后致密部的主要成分。近年来国内外研究显示,CaMKⅡ包含α、β、γ 和 δ 4种亚型,其中α 和 β 主要在神经组织中表达,而 γ 和 δ 则在全身多种组织均有表达,它们参与特定的突触可塑性和记忆巩固过程,对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及一些神经系统疾病的发生起重要作用。前期也有研究表明CaMKⅡδ在促进神经元存活中起重要作用。本文就CaMKⅡ的结构及其在神经系统中的作用和与相关神经系统疾病的关系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8.
学习记忆减退老龄大鼠脑突触体内游离Ca ̄(2+)浓度的改变洪岸,姚志彬,顾耀铭,陈以慈(中山医科大学解剖教研室脑研究室,广州510089)由于Ca2+在突触传递中的重要作用使得研究者对神经系统Ca2+与学习记忆的相关研究日趋深入,如大量研究证实Ca2...  相似文献   

19.
γ 氨基丁酸 (GABA)是脑内主要的抑制性神经递质 ,通过γ 氨基丁酸转运体 (GAT)重摄取是胞外GABA消除的重要机制。GAT的变化将改变突触间隙GABA的浓度并由此改变递质对突触后受体的作用。在如神经系统发育、癫痫、精神分裂等诸多生理病理条件下 ,广泛存在GAT的变化。随着对GAT生理、临床价值的认识 ,对GAT的研究已成为探索神经科学领域的又一热点  相似文献   

20.
突触穿孔现象及其生理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突触穿孔现象及其生理意义章子贵,徐晓虹,吴馥梅南京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系神经生物学研究室南京210093突触是神经信息传递的关键,也是神经系统内敏感易变的部位,它具有很大的可塑性,其中突触穿孔在突触可塑性中的作用机理尤其为研究者们所关注。许多研究表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