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探讨基于跨理论模型行为干预对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126例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观察组(n=61)与对照组(n=65),对照组给予常规健康宣教与出院指导,观察组给予基于跨理论模型行为干预。观察比较2组患者干预前和出院后6个月末行为改变阶段、服药依从性、生活质量。结果出院后6个月末观察组的行为改变情况优于对照组(Z=6.701,P0.001),服药依从性优于对照组(Z=7.383,P=0.007),生存质量中观察组的生理职能、躯体疼痛、一般健康状况、情感职能维度得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跨理论模型行为干预增强了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患者遵医嘱服药的意愿,有效提高了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患者服药依从性,改善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患者生活质量与远期预后。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阶段性干预在脑血管支架植入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80例脑血管支架植入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按脑血管支架植入术传统护理模式进行健康指导,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应用综合护理阶段性干预模式,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及出院前1 d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干预后SAS、SD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可以有效改善脑血管支架植入术患者的负性心理,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经皮穿刺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82例经皮穿刺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1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措施的基础上给予护理干预,观察比较两组护理客观评价得分以及患者生活质量评定问卷(GQOL-74)评分情况。结果:观察组服务态度及主动性、关爱与沟通、健康教育等方面的患者满意度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躯体功能维度、心理功能维度、社会功能维度等GQOL-74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经皮穿刺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治疗冠心病患者进行护理干预,能显著改善患者身心状况,对患者生活质量改善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思维导图在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护理中的应用。方法 142例行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70例患者给予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72例患者依据思维导图表格实施健康教育。采用自制问卷调查2组患者疾病相关知识、护理教育满意度和术后治疗依从性。结果观察组患者疾病相关知识和护理教育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2、3个月时治疗依从性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思维导图法可显著提高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的健康教育效果,提升患者疾病认知和术后治疗依从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基于临床护理路径的健康教育视频在冠状动脉造影及支架植入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选取2018年1月~5月于本院择期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或冠状动脉造影+支架植入术的10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2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患者给予基于临床护理路径的视频健康教育,对比2组患者对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及支架植入术相关知识的知晓率、术后配合度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者对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及支架植入术相关知识的知晓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配合度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发生皮下血肿、出血、冠状动脉痉挛、造影剂反应、低血压及其他并发症情况均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基于临床护理路径的健康教育视频可提升患者对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及支架植入术等相关知识的知晓率,提高患者的术后配合度,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对老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的生活质量、负性情绪及满意度的影响。方法:将188例老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9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循证护理。分析、比较两组生活方式、情绪状况、护理满意度、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干预后饮酒吸烟情况、饮食情况、运动情况及体重超标情况与干预前和对照组干预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观察组干预后SAS、SDS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循证护理对老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生活方式、负性情绪、护理满意度有明显改善效果。  相似文献   

7.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20):3916-3917
观察延续性护理干预对冠状动脉支架植入出院患者生活质量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选择我院102例行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治疗的冠心病患者,随机分组,各51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于此基础上观察组采用延续性护理干预,统计比较两组干预12个月后的护理满意度及生活质量评分情况。干预后,两组护理满意度相比,观察组(94.2%)高于对照组(70.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干预后物质生活状态、社会功能、躯体功能、心理功能评分均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冠状动脉支架植入出院患者采取延续性护理干预可显著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提升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渐进式康复护理在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患者心脏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10月~2015年10月于我院行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患者138例,将其随机等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给予常规护理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再加用渐进式康复护理。随访观察6个月,比较其对促进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结果:6个月后,观察组患者体重指数、胆固醇、甘油三酯、胸闷发作次数均低于对照组(P0.05),射血分数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渐进式康复护理可提高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患者的康复效果,值得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中的应用及对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120例行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6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循证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舒适度、住院时间、术后早期活动能力、并发症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8.382,13.392,10.125,8.932;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93.3%)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7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393,P〈0.05)。结论循证护理能够明显提高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患者的术后舒适度,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有利于患者术后迅速康复,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心脏支架植入术患者出院随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18例心脏支架植入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9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出院康复指导,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临床护理路径,比较两组干预效果。结果:两组患者随访3个月生活质量、自我护理能力评分高于出院时(P0.05),观察组随访3个月生活质量、自我护理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心血管危险因素控制情况及健康行为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可提高心脏支架植入术后患者的生活质量,提升自我护理能力,规范健康行为,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预防性护理干预对冠心病(CAD)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及支架植入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7月~2016年10月行冠状动脉造影+支架植入的CAD患者6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于对照组基础上实施预防性护理干预。统计对比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护理前后生活质量(SF-36)评分。结果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8.82%,低于对照组的44.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SF-36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行冠状动脉造影+支架植入的CAD患者采用预防性护理干预,能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介入治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86例ACS介入治疗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观察组给予护理干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满意度得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ACS介入治疗患者给予积极且完善的护理干预,有助于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造影及支架植入术患者的护理安全管理及对策。方法选取40例冠心病患者,均行冠状动脉造影及支架植入术治疗,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和治疗,观察组在分析护理管理问题后给予个性化护理。比较2组患者的围术期相关指标以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患者满意度、治疗依从性、术后并发症、术后3个月生活质量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P 0. 05)。结论对于冠状动脉造影及支架植入术患者,围术期实施护理安全管理分析可显著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和治疗依从性,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4C护理干预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行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治疗的冠心病患者10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4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方式,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4C护理模式干预。对比2组干预前后慢性病自我效能表(CDSES)评分及依从性评分。结果实施4C护理模式后,观察组患者CDSE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按时复查、遵医用药、适当饮食、按时作息、预防感染、适当锻炼、戒烟戒酒7个维度及依从性总分评分上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延续护理过程中实施4C护理模式,能够提高自我管理能力,使患者积极应对疾病,提高治疗依从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聚焦解决模式对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患者相关知识掌握及遵医行为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0月进行治疗的100例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一般护理措施,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应用聚焦解决模式5个步骤进行干预。出院时对两组患者的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知识掌握、自我康复知识掌握、自觉遵医行为和临床服务满意度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自我康复知识掌握、自觉遵医行为和临床服务满意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聚焦解决模式能够引导患者正向思考,提高患者自觉遵医行为,对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患者的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口腔癌患者术后卫生行为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将90例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口腔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观察组给予护理干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后治疗成功率、患者满意度、并发症发生率以及干预前后患者口腔卫生行为。结果:观察组治疗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感染、皮瓣坏死及皮下积液等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口腔检查、洁牙及刷牙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口腔癌患者实施护理干预,能有效提高治疗成功率,提高患者的满意度,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心理行为干预对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病人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随机将95例行冠状动脉支架植入冠心病病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给予心理行为干预,采用生活质量评定问卷(GQOL-74)于出院时及出院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干预组病人在心理行为干预后生活质量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理行为干预可提高冠状动脉支架术后病人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优质护理对冠状动脉搭桥术患者康复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70例行冠状动脉搭桥术治疗的患者根据数字表法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n=35例)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n=35例)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优质护理干预。比较2组护理干预后康复质量(疾病康复知识、自我护理能力、治疗依从度),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者组护理干预后疾病相关康复知识、自我护理能力及治疗依从度等康复质量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干预后SAS、SDS等心理状态评分、护理满意度及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优质护理可明显改善冠状动脉搭桥术患者康复质量,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精准血压管理对颈动脉狭窄行颈动脉支架植入术患者的影响。方法:将80例颈动脉狭窄行颈动脉支架植入术患者根据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精准血压管理,比较两组干预效果。结果:观察组高血压行为依从性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干预后血压优于干预前(P0.05),观察组干预后血压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精准血压管理可提高颈动脉狭窄行颈动脉支架植入术患者的血压行为依从性,减少并发症,维持血压稳定。  相似文献   

20.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10):2387-2388
以医院心血管内科2013年7月~2014年7月60例接受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手术患者为对象,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30例)与对照组(30例)。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则在对照组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集束化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二级预防行为情况及主要不良血管事件进行观察和比较。观察组二级预防行为评分明显比对照组高出(P<0.05),主要不良血管事发生率则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集束化护理在冠脉支架植入术后心脏康复的介入,不仅能促进患者二级预防行为增强,同时有利于患者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的减少,对患者健康有重要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