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目的:探讨《伤寒杂病论》相反相成用药的意义。方法:对《伤寒杂病论》中方剂进行分类整理,检索出有关相反相成配伍的方药,对比其中涉及的方法,并进行系统归纳、分析。结果:《伤寒杂病论》相反相成的配伍主要体现在寒热并用、补泻兼施、升降相因、敛散结合、刚柔相济等方面。结论:张仲景在用药选方上重视药物性味和相互作用的平衡及合理搭配,相反相成配伍要以精准的辨证、识证为前提。只有在辨证论治和整体观念的指导下,探讨《伤寒杂病论》中相反相成用药的意义,才能更好地理解仲景方药的配伍理论。  相似文献   

2.
吴立明 《中医杂志》2007,48(4):379-380
相反相成药对,是指性能相反的两味药物在寒热温凉、升降浮沉、开阖补泻等不同意义上的配伍,通过药性的相反相制,以达到功用上的协凋相成。仲景制方257首,仅以两味药配伍组成的“药对”方就有40首,而且尤其善于运用药性之相反相成,充分体现了药对的佐助、佐制和反佐的配伍特点,现择要探析如下。  相似文献   

3.
对相反相成类药对在脾胃病中的应用进行探讨。根据脾胃的生理、病理特点及组方用药理论,分析了脾胃病证中相反相成药对配伍应用的合理性、必要性,并归纳、总结了脾胃病中常用的寒热并用、消补兼施、升降同用、润燥合伍、通涩合剂等常用的相反相成药对配伍情况。  相似文献   

4.
中医学的精髓辨证论治肇始于《伤寒杂病论》,其理、法、方、药完备,且理论联系实际,对当今中医理论与临床的发展仍然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从《伤寒论》和《金匮要略》原文出发,分"擅用峻剂,中病即止"、"相反相成,共奏其功"、"重视煎服,随证取之"三方面分析张仲景临证用药特点,体现张仲景于药物加减变化、配伍组合中辨证论治之特色,冀为进一步挖掘仲景学术思想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5.
《内经》之组方理论为仲景撰写《伤寒杂病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透过经方配伍可以看出仲景对《内经》所述"君臣佐使"、"七方"、"气味阴阳配伍"、"升降浮沉"、"反佐"等经旨进行了全面的实践,并以此构建了特有的方药配伍理论体系。经方组成,精明简练,配伍恰当,药少效宏,经过千百年的实践验证,其价值永盛不衰。  相似文献   

6.
仲景《伤寒论》,不仅以理、法、方、药丝丝入扣而称著,且遣药组方,力戒偏颇,擅长于相反相成的配伍方法。常将其性质与作用迥然相反的药物恰当组合,熔为一体,达到相成的治疗作用。据初步统计,《伤寒论》所列112方(除重复和佚方外),以此配伍者,竞达50余方。兹就此用药规律,作如下浅探。寒温并用“治寒以热”,“治热以寒”。寒温并用,清温兼施。主用于寒热错杂之症。亦可用于阴阳格拒药不得进者,在大剂温热药或寒凉药中,加入少  相似文献   

7.
李昕  龚谨 《吉林中医药》2009,29(1):70-71
张仲景在《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中的大量方剂中使用了芍药,而且仲景运用芍药有其独特的规律。芍药一味既能补益营阴,又可与桂枝为伍调和营卫;既可在当归芍药散中行瘀止痛,又可在黄连阿胶汤中益阴养营,且还有利水通便之功,仲景用芍可谓相反相成,攻补俱兼。仲景用药,往往会用到一味药的二个或更多个作用,故用芍之方并非取其单一的作用,而是兼而有之,一味芍药,身兼数功,在仲景不同方剂中配伍使用,精妙毕见。只有勤加实践,圆机活法,才能更好的发挥经旨,灵活运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8.
谈《伤寒论》中寒热药并用组方汤国祥(河南中医学院,450003)主题词《伤寒论》,寒热辨证,中药配伍《伤寒论》为仲景所著之不朽之作.其方剂组成严谨,配伍精当,特别是将寒热药同伍一方,不仅治疗各种寒热并见之证,亦用于热闭于肺及阴盛格阳等证。其寒热并用组...  相似文献   

9.
鉴于学术界对相反相成配伍的讨论还不够充分,笔者已著文探讨了相反相成配伍的思想渊源和历史沿革。本文则对相反相成配伍的概念、适用条件和理论地位作一分析。  相似文献   

10.
文章对张仲景在《伤寒论》、《金匮要略》中的方剂用药从配伍规律角度进行了研究,总结出有8类:同类相须的配伍;一味合多药的配伍;药味化合的配伍;取性取用的配伍;寒热并用的配伍;补泻并用的配伍;异类相使的配伍;药随证变的配伍。并对各种配伍下的具体用法结合仲景方药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1.
方剂相反相成配伍相对于现代医药而言,是中医学术极具特色的药物配伍原则和方法之一。从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中医界对此的讨论曾一度较多,内容涉及相反相成配伍在方剂理论中的归属、临床意义及配伍类型等方面,但仍有一些问题未涉及或需深入探讨,笔者现从相反相成配伍的思想渊源和历史沿革作一阐述。  相似文献   

12.
"痹证"一名最早出现在《素问·痹论》,仲景在继承《内经》治疗理论的基础上,完善了针对"痹证"治疗的理、法、方、药。创立了桂枝芍药知母汤等一系列疗效确切,为后世医家所推崇的有效方药。其中桂枝一药对"痹证"的治疗配伍应用,为后世医家所重视,探讨《伤寒杂病论》中桂枝配伍治疗痹症的证治规律,对临床更好的配伍桂枝治疗痹症具有理论和实际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伤寒论》相反相成配伍规律的寒热并用,补泻同用,散收并用,升降并用,刚柔并用,动静并用几种比较典型的应用,进行了归纳分析。由此可以看出《伤寒论》方剂中相反相成的药物配伍,既不是简单的堆叠,也不是随意的凑合,而是针对复杂病机做出的对应处理,诚所谓"杂合之病,必须以杂合之药治之"。而究其杂合形式,主要有性味功效及作用趋势等的对立配伍。  相似文献   

14.
汉代张仲景撰着的《伤寒杂病论》,是一部中医辨证论治的经典着作,虽载药仅206味,而组方却达296首,历代医家对其配伍规律,皆给予高度重视。笔者通过学习,仅就经方对相反相成配伍法的运用作以分析,藉以说明该法的配伍特点和应用规律。  相似文献   

15.
《金匮要略》中方剂组方简洁、配伍严密,用药精当,全书方剂中药对,可分为相互协同作用药物配伍和相互制约作用药物配伍两大类,相反药物配伍,较相辅药物配伍更为复杂,故文章拟对相反相成配伍关系作一探讨,通过分析相反相成的配对药物,计有升降、补泻、燥滋、散收、寒热、峻缓、刚柔、动静等九项。从此九项来探讨《金匮要略》方剂,揭示其组配规律,丰富中医药对的理论,使其更好地指导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相反相成配伍体现了中医学阴阳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是矛盾理论在方剂配伍中的运用.寒热共投、补泻兼施、行守结合、升降相因、散敛相配、刚柔相济等配伍方法在方剂配伍减毒的理论中亦有广泛的应用.因此对相反相成配伍减毒的进一步研究有助于方剂配伍减毒理论的完善及对临床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7.
浅议《金匮要略》中大黄配伍张博生(扬州医学院附属苏北人民医院225001)大黄性味苦寒,为通腑泄热要药,临证用途甚广。仲景用此,配伍灵活,匠心独运,实堪后学效法。其《金匮要略》书中用大黄方约20余首。其配伍方法大率言之,有以下几种:配行气药:如大承气...  相似文献   

18.
赫忠朴 《中医药学刊》2006,24(4):742-743
张仲景所作《伤寒杂病论》中对大黄一药应用范围很广,特别是在与它药配伍的前提下,对虚实寒热诸证的多种证型都发挥了重要作用。探讨大黄的应用,能更好的了解仲景对大黄的配伍应用及组方思想,为临床扩大大黄应用范围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9.
潘金波 《中医药学刊》2010,(12):2653-2657
目的:为研究《黄帝内经》的五味理论,并探讨五味理论在张仲景方剂配伍中的运用,借以指导临床辨证施治,为进一步研究仲景学说和中医药基础理论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论述了《黄帝内经》五味理论与人体的生理、病理的关系及其在治疗上的指导作用,并从3个方面研究张仲景运用五味理论遣药制方的规律:①从五味和合见八法统方的配伍规律;②从五味和合见相辅相成的配伍规律;③从五味和合见相反相成的配伍规律。结果:《黄帝内经》认为五味与五脏有特定的亲和力,人体的生理结构和功能与五味的作用密切相关;五味过用或不及则脏腑偏盛偏衰,使脏腑之间相互制约、对立统一的平衡破坏,导致疾病的发生;脏腑各有苦欲,运用五味之性,纠脏腑之偏,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张仲景临床选药组方治疗疾病是根据药物五味与五脏之间的相互关联;药物之间的五行生克制胜规律;药物五味各自具有的或收、或散、或缓、或急、或燥、或润、或降等的功效特性,运用药物的五味之偏来补泻调整人体脏腑五行之气的偏胜偏衰。结论:第一:《黄帝内经》五味配伍理论实是选药制方最基本的理论,不仅有着很高的科学内涵,而且有指导临床实践的意义。第二:张仲景承其说,从其法,以五味学说为核心理论配伍制方,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0.
药对作为中药复方制剂的基础,以"同类相须、相辅相成、相反相成、相制为用"等原则配对,因其配伍相对简单而又能体现复方特色,近年来受到业界人士广泛关注。本文从中药药对的药剂基本理论如增溶、靶向及药动学行为改变等,以及其新型药物传递系统的研究概况进行综述,为中药药对配伍理论和应用提供新的药剂学诠释。在中医药基本理论的指导下,基于药对配伍的药剂学认识,以改进中药制剂与创新中药制剂并举,为丰富药对配伍的药剂学理论与现代药剂学相关联的新型中药药对制剂提出新见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