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初步分析中山市小榄地区院前死亡病例的临床特点,探讨院前死亡规律,为进一步提高院前急救水平,最大限度地降低院前死亡率提供依据。方法对小榄地区2004年1—12月院前死亡的107例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107例院前死亡中内科以猝死为主,占61.7%,外科以外伤居首位,占17.75%,交通事故占7.47%。死亡病人年龄以青壮年为主,40岁以下占57.94%,以男性为主,占69.15%,男女之比为2.24:1。出车平均反应时间为8.64分钟,出车半径为0~15公里。结论院前死亡以猝死为主,且以青壮年男性为主。重视院前急救,加强院前应急救治队伍急救能力建设,加强普及伞民的急救常识,可最大限度地降低院前死亡率。  相似文献   

2.
肖萍 《中国医药指南》2013,(25):536-537
目的探究分析院前急救护理对脑出血患者预后质量的临床价值,以期为提高脑出血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提供有效依据。方法选取自2010年6月至2012年5月在我院接受急救治疗的脑出血患者90例,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其中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院前急救护理,而观察组患者则采取针对性院前急救护理,比较两种护理模式对脑出血患者预后质量的影响效果,完善相关资料的记录工作。结果采取对照院前急救护理后,两组患者均得到有效的急救治疗,其中观察组患者急救有效率91.1%,显著优于对照组75.6%,P〈0.05;此外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6.7%,病死率8.9%,显著少于对照组24.4%,17.8%,P〈O.05,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取积极有效的院前急救护理可以显著提高脑出血患者急救质量,并且降低并发症和病死率,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中国初级创伤救治(PTC)原则运用于急性颅脑损伤患者院前急救与护理中的意义。方法选取90例颅脑损伤患者,按收治时间分为两组,对照组45例采用常规院前急救与护理,观察组45例采用PTC原则方法进行院前急救与护理,比较两组急救与护理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治愈率55.6%(25/45)、病死率6.7%(3/45)、重残率15.6%(7/45)、中残率22.2%(10/45),对照组分别为33.3%(15/45)、22.2%(10/45)、33.3%(15/45)、11.1%(5/45),两组治愈率、病死率、重残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50、4.41、3.85,均/9〈0.05)。结论对于颅脑损伤患者采用PTC原则,实施更加规范的院前急救与护理,可为到达院内治疗创造有利条件,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生存率,降低患者病死率和致残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院前急救管理体系的经验 ,旨在提高院前急救管理实施的水平。方法对我院院前急救站成立一年以来的经验、优点、方法、问题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 2 0 0 0年 7月至 2 0 0 1年 4月共接急救电话 1 0 2 7人次 ,实际出诊 1 0 0 3人次 ,抢救大型车祸 2次 ,流脑流行一月余。跨省急救 6次 ,最多一次同时出车三辆。结论 :1、我院选择以“重庆”模式为我院急救医学的发展模式。 2、成立了以院长为首的灾害应急领导小组 ,负责对大型、特大型灾害事故的抢救 ,中小型灾难由急救中心负责院前及院内急救的处理。 3、问题 :( 1 )建议各级政府加大对急救医学的重视与投入。 ( 2 )成立以大城市急救中心为核心、镇、乡医院成立急救医疗站、点的急救医疗网。( 3 )加快城乡公路网建设。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重型颅脑外伤患者的院前急救及护理,提高颅脑外伤患者的抢救成功率。方法回顾我院2007,2008年168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院前急救及护理情况。结果按急性脑损伤临床分级标准进行伤情评估,急救现场行气管插管者40例,冰袋降温者68例,使用甘露醇或速尿者147例,院前死亡者共15例,死亡率8.92%。结论医护人员进行准确的现场伤情评估并急救,不“抬起就走”,重视院前急救,有利于降低伤者的死亡率和伤残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常见食物中毒院前急救的临床效果,并与非院前急救进行比较.方法 选择93例在我院治疗的常见中毒患者进行研究,其中男63例,女30例.按照是否采用院前急救分为两组,分别为院前急救组和非院前急救组.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描述与分析.结果 48例常见中毒院前急救情况分析表明,男32例,占66.7%,女16例,占33.3%,其中男性人群中化学性中毒最多为18例,占56.3%,女性人群中化学性中毒最多为10例,占62.5%.对院前急救组和非院前急救组比较显示,1h好转率、住院率和死亡率均有显著性(P<0.05),均为院前急救组优于非院前急救组.对48例常见中毒院前急救患者分析显示,出车次数最多的时间短为7PM~1AM,为18次,占37.5%,其次为1AM~7AM,为11例,占22.9%.结论 采用院前急救对常见中毒患者有着较好的疗效,可以有效的降低住院率和死亡率.  相似文献   

7.
文涓 《中国当代医药》2012,19(8):188-189
目的探讨严重创伤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急救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本中心2009-2011年救治的106例严重创伤患者临床资料,分析伤情和救治经过。结果抢救成功93例,抢救成功率为87.7%,共死亡13例,死亡率为12.3%。结论院前急救是创伤急救的开始,准确的伤情判断,积极有效的救治,合理转运,可挽救更多严重创伤患者的生命。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性病患者对安全性行为知识的知晓情况。方法 采用问卷方式对256例性病门诊患者进行安全套问题调查,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从不使用安全套患者由初诊117例(45.7%)降到复诊时86例(33.6%);得知自己患性病后不用安全套与他人性交初诊118例(46.1%)下降到复诊时97例(37.9%):不用安全套与无性病症状的人性交会否感染性病回答不知道的由初诊58例(22.7%)下降到复诊时14例(5.5%)。结论 加大提倡使用安全套的宣传力度,提高人们对安全性行为的认识水平,提高安全套的使用率,是控制和预防性病及艾滋病经性接触传播流行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40例重型颅脑损伤死亡原因。方法 回顾性整理我院收治颅脑外伤病人510例病例资料(其中重型颅脑伤100例、死亡40例)。结果 继发性脑干损伤死亡15例(37.5%),原发性脑干损伤8例(20.0%),呼吸道并发症7例(17.5%),肾功能衰竭3例(7.5%),创伤性休克4例(10.0%),消化道出血3例(7.5%)。结论 院前、院内的急救措施及时、恰当、准确可以减少继发性脑损伤,对降低死亡率、提高救治率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0.
对城市特殊人群的院前急救培训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通过对城市特殊人群进行院前急救知识培训 ,达到缩短院前急救的“无治疗期”时间。方法 :对城市中的特殊人群 ( 1 1 9消防哉警 1 1 0公安巡警 )分批进行院前急救培训 ,采用边讲理论 ,边在模型上操作实习的授课方式 ,使受训人员掌握呼吸心跳骤停及各种创伤的诊断、现场急救和转运技术。结果 :培训 61 4人 ,参加考试 60 4人 ,平均成绩 92 7分。调查表反馈 ;有 1 0 0 %学员都认为培训课程设置合理和在工作中需要急救知识 ,。 98%学员 ,认为培训时间合理。 4 9 6%对学习心肺复苏与创伤急救感兴趣。结论 :通过培训的特殊人群可发挥急救作用 ,这样既弥补了现时院前急救体制不完善又弥补了医疗卫生机构对院前急救多样化不适应之处 ,缩短了无治疗期 ,减少医疗纠纷 ,扩充了急救资源 ,提高了急救水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唐山市人民医院院前急救患者的疾病谱.方法 对唐山市人民医院2006年至2007年2 580例院前急救的患者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患者的性别、年龄、就诊时间、急诊诊断和去向等.结果 2年内院前急救患者中各种外伤、神经系统疾病、循环系统疾病位居前三位,发病最高的三个年龄段为50~60岁,40~50岁,70~80岁;院前急救高峰为8:00~10:00,4:00~16:00,20:00~22:00,入院率为44.46%.结论 院前急救工作应以院前急救患者的疾病分类、年龄、时间等为依据,科学合理地安排院前急救工作,组织培训专业人员,使患者得到最快、最好的院前救护.  相似文献   

12.
袁逊  薛峰  夏根玉 《中国当代医药》2012,19(20):185-186,188
目的调查东莞市塘厦镇2009年1~12月完整年度的"120"院前急救资料,为"120"院前急救的组织管理提供客观资料。方法以东莞市塘厦医院急诊科2009年1~12月完整年度的院前急救病历为基础,采用回顾性分析,对年龄、性别、出车时间、出车量、病种分类等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分析。结果本组出车共3 755次,空车数674次(17.9%),2辆以上同时出车390次(10.39%),男性患者1 965例,女性患者1 116例,男女性别比为1.76∶1。时间段分布上在20:00~24:00、00:00~04:00、10:00~14:00形成3个急救高峰。高发年龄为20~29岁、30~39岁2个年龄组,占全部院前急救总数的61.06%。院前死亡占3.51%,以非创伤死亡为主。结论 (1)创伤仍是院前急救的主要方向。加强交通法规的宣传教育、社会治安的综合管理以及安全生产教育可望大大降低创伤的发病率。(2)重视对院前急救的制度建设。管理与合理投入、加强急救中心的急救技术培训对提高院前急救反应速度,提高对危重症患者的抢救成功率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加强院前急救护理管理在院前救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深圳市急救中心2020年10月至2021年5月304例院前急救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52例。观察组男80例、女72例,年龄(38.49±2.47)岁;对照组男78例、女74例,年龄(39.28±2.64)岁。对照组采取常规院前急救护理管理,观察组采取加强院前急救护理管理。对比两组急救所需时间、病死率以及护理满意度。统计学方法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χ2检验。结果 观察组转移回院时间、达到患者处时间、出车反应时间均低于对照组[(6.28±2.12)min比(12.26±2.84)min、(7.64±2.18)min比(13.51±3.51)min、(2.12±0.57)min比(3.20±0.68)min],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201、4.632、5.102,P=0.016、0.013、0.024);观察组病死率显著低于对照组[5.92%(9/152)比27.63%(42/152)](χ2=25.657,P<0.001);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98.68%(150/152)比75.66%(115/152)](χ2=36.033,P<0.001)。结论 通过加强院前急救护理管理可有效缩短急救所需时间,降低病死率,提升家属的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4.
院前急救常见隐患及防范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院前急救是急诊医疗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应加强院前急救知识、技术的学习与培训,组织实施急救技能的演练,将隐患消灭在萌芽中,最大限度地减少和杜绝医疗纠纷与事故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院前急救护士应急能力进行培训,并观察分析。方法回顾2009年8月至2010年8月我院培训院前急救护士应急能力24人,将所有急救护士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采取常规院前急救理论培训,实验组采取急救基础理论和院前急救"应急能力"培训,两组在年龄、学历等方面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结果经过考核标准评定证实,实验组急救护士的专业素质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具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通过急救基础理论和院前急救"应急能力"培训,能够大大提高院前急救护士的专业素质及院前急救的护理质量,值得广泛的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6.
周芬  陈一峰 《中国当代医药》2010,17(33):164-165
目的:探讨挤压伤患者院前急救的救治体会,提出一些新的建议,以提高这类伤员的抢救成功率。方法:本文对本急救中心2009年6月~2010年5月所救治的挤压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总结方法。结果:通过病历分析及文献回顾总结,挤压伤的院前处理应该注意以下几点:及时出诊与110及119连动;采取正确的现场急救措施、积极的液体复苏、配合心理疏导及适时安全转运患者。本组急救挤压伤患者16例,15例抢救成功,1例死亡,成功率为93.5%。结论:挤压伤本身病情危重、复杂、变化迅速并发症严重,并且灾害现场环境恶劣,如救治不当就会明显增加患者死亡或残疾的概率。快速有效地院前急救对提高生存率与生存质量,改善预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攀枝花市外伤急救特点,为加强外伤预防和急救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本院2008年1月~2010年12月院前急救病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攀枝花市院前急救外伤病例高,占全部病例的59.44%。致伤因素排名前三位依次为交通伤、跌倒伤、斗殴伤。结论:攀枝花市院前急救外伤病例多,以交通伤为主,因此加强交通秩序整顿、培训人民群众急救知识是减少外伤病例、提高外伤急救能力、减少致残率、致死率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8.
李昕睿 《现代医药卫生》2011,27(17):2595-2596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的院前急救方法和转运经验.方法:回顾分析180例AMI患者院前快速准确的诊断、积极正确的急救措施及转运经验.结果:180例患者均安全转运到各级医院进一步抢救,途中无患者死亡.结论:AMI院前急救是最初和最重要的急救措施,是抢救成功的关键,对提高治愈率,降低病死率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探讨护理程序在院前急救危重症患者呼吸道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2014年2月至2015年2月本院急诊接收的危重症患者74例按照统计学原理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7例.对照组在院前急救呼吸道管理的过程中使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院前急救呼吸道管理中采用护理程序模式,比较两组院前急救护理效果.结果 对照组护理效果满意度为81.1%,观察组为9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抢救成功率为10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诊科在接收到危重症患者的时候,在管理器呼吸道的过程中应用护理程序模式,可提高患者抢救成功率,还可有效提高患者对护理效果的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