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脑室内出血是临床重症,内科保守治疗效果差,死亡率高。早期行侧脑室体外引流术,对降低颅内压,缓解梗阻性脑积水,清除脑室内积血,加快脑脊液廓清,减少脑组织受压,减少脑细胞死亡,挽救生命至关重要。正确诊断,及时施术,细致的观察与护理是脑室引流术成功的关键。我科自2002年5月至2004年5月收治脑室出血75例。其中原发性脑室出血22例,继发性脑室内出血53例。均行侧脑室引流术,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现将侧脑室引流术后护理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利用微创技术进行侧脑室引流,配合腰穿脑脊液净化治疗全脑室铸型出血。在短时间内达到快速,有效地清除脑室内积血,促进全脑室系统尽早畅通。方法 利用CT室位,前额水平进针,局麻,针钻一体,一步到达靶点,抽吸,冲洗,引流循环进行,并配合腰穿脑脊液净化,可使积血排除更彻底。结果 5例引流后复查CT均显脑室内积血明显减少,脑室明显回缩,腰穿脑脊液净化后脑压均明显下降,5例均好转出院。结论 微创侧脑室引流加腰穿脑脊液净化是全脑室铸型出血的有效治疗方法,其作用有:(1)迅速缓解因脑室内积血阻塞脑室系统形成的急性梗阻性脑积水,直接降低颅内压,防止脑疝形成。(2)直接向脑室内注入尿激酶。加速血凝块溶解,有利于脑室内及脑内血肿引流;腰穿脑脊液净化加快了3、4脑室积血的排除,也促进了全脑室系统进一步畅通。  相似文献   

3.
分析和总结尿激酶脑室内灌注治疗室出血的治疗效果。方法取血肿较少侧脑额角穿刺,外引流数小时后,行脑室内尿激酶注。结果10例治愈,占83.3%,2例轻残,占17.7%。结论:尿激酶脑室内灌注治疗脑室内血能减轻急性脑水肿发生和血性脑脊液刺激所致管痉挛的发生,解除血肿对脑组织的压迫,明显缩短治疗周期,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4.
脑室引流患者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脑室出血分为原发性脑室出血和继发性脑室出血,原发性脑室出血为脑室内脉络丛破裂出血,较为少见,较多为继发性脑室出血,由内囊附近出血破人脑室。侧脑室引流是将脑脊液、颅内出血引流到体外,调节及控制颅内压的一种方法。术前护理有利于手术的顺利进行,术后护理及病情观察能及时了解病情趋势,降低死亡率,提高生存率。为此,收集了我院近两年来40例脑室出血行侧脑室引流患者的病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脑室出血患者行微创双侧脑室外引流联合腰穿脑脊液置换治疗的护理经验,以提高护理质量。方法对我院2002年9月~2009年4月收治的26例脑室出血患者行微创双侧脑室外引流联合腰穿脑脊液置换治疗。结果26例患者好转,治愈2l例,死亡3例,自请出院2例,没有出现护理相关并发症。结论加强对脑室出血患者行微创双侧脑室外引流联合腰穿脑脊液置换治疗的护理和潜在并发症的防范,可减少并发症发生,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治疗重型脑室出血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将52例重型脑室出血患者作为治疗组,行双侧脑室外引流术联合脑脊液置换,每天2次向脑室内注入尿激酶2~4万U,夹管2h后开放引流血性脑脊液。术后每2~3d复查头部CT,脑室内积血基本清除后拔管。将以往单侧脑室引流的45例作为对照组。结果术后72h,治疗组意识转清率升高;术后第7天,治疗组血肿清除率提高,血肿引流时间缩短。4周后根据GOS评分,治疗组优良16例,轻残26例,重残6例,死亡4例;对照组优良7例,轻残18例,重残11例,死亡9例,以优良和轻残视为有效,治疗组有效率80.8%,对照组有效率55.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该方法是一种治疗脑室出血的有效方法,可提高脑室出血患者的生存质量和生存率。  相似文献   

7.
重症脑室内出血是一种较为多见的急症,发病率占急性出血性脑血管病的3.1%~8.6%,其病死率高达23.0%-83.3%。特别是两个以上脑室内积血,并伴有不同程度脑脊液循环受阻的重型脑室出血。保守治疗病死率达到60%。本次研究82例脑室出血患者,采用单侧或双侧脑室外引流术,同时尿激酶灌注等治疗,疗效较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采用侧脑室外引流并腰穿脑脊液置换治疗高血压脑室出血的效果。方法单侧或双侧脑室穿刺引流,术后第2d开始行腰穿脑脊液置换。结果40例高血压脑室出血患者采用侧脑室外引流并腰穿脑脊液置换治疗的病例,存活31例(77.5%),死亡9例(22.5%)。结论应用侧脑室外引流并腰穿脑脊液置换治疗高血压脑室出血,能明显降低死亡率,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双侧脑室穿刺引流联合脑脊液置换治疗原发性脑室出血的效果.方法 采用双侧脑室穿刺冲洗引流联合脑脊液置换治疗原发性重度脑室出血患者38例,与同期非手术治疗的24例原发性重度脑室出血患者进行疗效比较和分析.结果 采用双侧脑室穿刺冲洗引流联合脑脊液置换治疗组预后良好率明显高于非手术治疗组(P<0.05),病死率低于后者(P<0.05).结论 采用双侧脑室穿刺冲洗引流联合脑脊液置换术治疗原发性重度脑室出血,明显改善预后,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0.
脑室出血病死率较高,以往多选用手术治疗。我院1995年3月~1999年4月共收治脑室出血74例,40例保守治疗,效果良好,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男41例,女33例,年龄31~77岁,平均54±13岁。均为自发性出血,均经头颅CT扫描确诊,原发性脑室出血16例,脑室内积血伴脑实质内血肿58例,脑实质内血肿在30ml以下,小脑、脑干出血患者除外。脑室积血分布:单侧脑室20例,双侧脑室17例,侧脑室及第三脑室13例,第三、四脑室14例,全脑室10例。昏迷29例,GCS>7分56例…  相似文献   

11.
脑室铸型出血是指自发性脑出血充满一侧或双侧侧脑室及第三、四脑室出血伴铸型,该病发病率虽低,但临床表现严重,预后差,病死率高,传统的内科治疗病死率高达75%以上。2004年1月至2007年8月,我院神经内科采用双侧侧脑室穿刺引流加腰椎穿刺脑脊液净化的微创方法治疗脑室铸型出血29例,效果良好,现将有关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王兴山  沈晓明  赵谦 《临床荟萃》1999,14(6):251-252
脑室出血是神经科较凶险的急症之一,是致死率和致残率极高的一种疾病,既往保守治疗效果多不理想,而手术对脑组织破坏又较大。我院从1995~1998年对24例脑室出血行脑室引流加脑脊液置换治疗,并与26例脑室出血未行脑室引流加脑脊液置换治疗进行对比观察,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1.1 病例选择 两组病例均选择脑室出血者,出血量≥30ml,其中原发性脑室出血12例,继发性脑室出血38例,两组均为首次发病病例。 1.2 一般资料 治疗组:年龄37~70岁,平均54.2岁,其中男性14例,女性10例。对照组:年龄35~70岁,平均53.8岁,其中男性15例,女性11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脑室内积血的治疗效果及护理方法。方法选取2011年3月~2015年7月收治的120例脑室内积血患者,随机选取60例需行脑室外引流术患者为实验组,应用脑室外引流+腰大池持续引流术对其进行治疗和护理;另外60例行脑室外引流术患者为对照组,单纯应用脑室外引流术治疗和护理。结果术后30 d实验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生活自理能力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脑室外引流+腰大池持续引流治疗和护理对脑室内积血患者有着更好的效果,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重症脑室出血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采用侧脑室额角穿刺置管持续引流,术后2h行尿激酶灌注,术后第1天行腰椎穿刺脑脊液置换治疗。结果恢复良好23例(44.2%),中残11例(21.2%),重残5例(9.6%),死亡13例(25.0%)。结论采用本法治疗,能达到引流脑脊液、降低颅内压、缓解脑积水、加速脑水肿廓清、清除脑室内积血的目的,能明显降低病死率,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评价双侧脑室外引流联合脑脊液置换治疗重型脑室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36例重型脑室出血患者作为治疗组,行双侧脑室外引流术联合脑脊液置换,每天2次向脑室内注入尿激酶2~4万u,夹管2 h后开放引流血性脑脊液.术后每2~3 d 复查头部CT,脑室内积血基本清除后拔管.将以往单侧脑室引流的36例作为对照组.结果 术后48 h,治疗组神志清楚27例,占61.0%;对照组神志清楚17例,占47.2%,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第7 d,治疗组31例脑室内血肿基本清除,占86.1%;对照组23例脑室内血肿基本清除,占63.9%,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引流时间2~7 d,平均4 d;对照组引流时间2~15 d,平均9 d,治疗组引流时间明显缩短.1月后GCS评分,治疗组优良11例,轻残18例,重残4例,死亡3例;对照组优良6例,轻残14例,重残9例,死亡7例.以优良和轻残视为有效,治疗组有效率80.6%,对照组有效率55.6%,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双侧脑室引流联合脑脊液置换综合治疗脑室出血是一种安全、有效、可行的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16.
第三脑室穿刺液化引流术治疗危重型自发性脑室出血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万金中  蔡岳 《浙江临床医学》2008,10(8):1027-1029
目的研究应用第三脑室穿刺液化引流术治疗危重型自发性肿室出血的方法与疗效观察。方法依据脑室内积血的量及其形态、形状、病情、原发病,应用第三脑室穿刺液化引流术和/或辅以侧脑室液化引流术、脑脊液/生理盐水差额置换术,清除出血,抢救患者生命,改善预后。结果治疗53例,出院44例(基本痊愈13例,显著进步18例,进步9例,无变化4例),术后3个月内死亡12例(病死率22.6%):门诊或家庭随访35例(6个月~7年),按日常生活活动(ADL)量表Barthel指数记分:ADLI 15例(42.9%),ADL Ⅱ10例(28.6%),ADL Ⅲ6例(17.1%),ADLⅣ3例(8.6%),ADLV1例(2.9%)。结论应用第三脑室穿刺液化引流术治疗危重型自发性脑室出血能最大限度地清除脑室出血,真正地实现微创,避免或减轻了并发症,有效改善预后,具有较大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总结脑室外引流术治疗脑室出血的护理体会.方法 对2005~2009年用此法治疗的40例脑室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术后的护理.结果 护理得当,无1例颅内感染.结论 脑室外引流术是脑室出血病人综合性抢救治疗的有效方法,通过做好术后的各项护理工作,可使治疗取得一定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双向置管液化引流治疗重型脑室出血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重型脑室出血治疗的有效方法。方法 采用双侧侧脑室置管,配合尿激酶液化引流,椎管置管脑脊液置换,治疗重型脑室出血45例,与内科常规治疗组30例对照。结果 治疗组脑室通畅时间、脑脊液正常时间、神志转清时间、住院天数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病死率明显下降,生存质量明显改善,再出血率无增加。结论 尽早清除脑室积血,解除脑室梗阻,改善脑脊液循环是重型脑室出血救治成功的关键,双向置管液化引流是治疗重型脑室出血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微创侧脑室体外引流治疗脑室出血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微创侧脑室体外引流治疗脑室出血术前、术中及术后的监测及护理.36例脑室出血患者行微创侧脑室体外引流术.微创侧脑室体外引流术具有创伤小、疗效好的优点.术前处理内科并发症,术中迅速引流脑室内积血,术后保持引流管通畅,在可能的情况下尽早夹管、拔管,减少并发症,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20.
我科自2000年3月-2003年3月共收治52例重型脑室出血患者,在常规抢救治疗的基础上,早期实行微创侧脑室引流术及脑脊液置换术,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