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肝硬化患者血浆二胺氧化酶及内毒素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讨肝硬化患者血浆二胺氧化酶(DAO)和内毒素水平的临床意义.方法:以50例肝硬化患者和30例健康体检者为试验组和对照组,用分光光度法检测其外周血中DAO和内毒素的活性.结果:Child-Pugh A、B、C 3组肝硬化患者DAO活性均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Child-Pugh C级组DAO活性低于Child-Pugh B级,两者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Child-Pugh A级组内毒素活性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Child-Pugh B、C级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血浆DAO水平是肠粘膜损伤早期诊断的敏感指标,内毒素血症、肠粘膜屏障衰竭是肝硬化患者病情加重的重要因素,也是治疗的关键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老年肝硬化腹水患者血清二胺氧化酶(DAO)、内毒素及D-乳酸水平变化特点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2011年3月至2012年5月在该院住院治疗的病毒性肝炎肝硬化腹水患者66例作为试验组,并选择27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对照组及试验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2~4w血清DAO、内毒素及D-乳酸水平.结果 试验组患者DAO、内毒素及D-乳酸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Child-Pugh分级患者DAO及D-乳酸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B级组及C级组患者内毒素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B级组血清DAO、内毒素及D-乳酸水平均显著高于A级组(P<0.05),且显著低于C级组(P<0.05).血清DAO与内毒素水平相关(r =0.712,P<0.05);血清DAO与D-乳酸水平相关(r=0.633,P<0.05);血清内毒素与D-乳酸水平相关(r=0.742,P<0.05).除A级组内毒素水平治疗后未见明显降低外(P>0.05),不同Child-Pugh分级患者其余各组血清DAO、内毒素及D-乳酸水平治疗后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结论 血清DAO、内毒素及D-乳酸水平对老年肝硬化腹水患者疾病程度的判定及肝硬化腹水的发病机制的阐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老年脓毒症患者的肠屏障变化情况及其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择老年脓毒症患者119例,根据脓毒症严重程度分为轻中度脓毒症组68例和重度脓毒症组51例,按照28 d预后分为预后良好组76例和预后不良组43例。检测血浆D-乳酸、二胺氧化酶(DAO)及肠型脂肪酸结合蛋白(IFABP)含量。比较不同组别组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APACHE)Ⅱ评分、D-乳酸、DAO及IFABP含量变化。结果重度脓毒症组APACHEⅡ评分高于轻中度脓毒症组(P<0.05);重度脓毒症组血浆D-乳酸、DAO及IFABP含量高于轻中度脓毒症组(P<0.05);预后不良组APACHEⅡ评分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预后不良组血浆D-乳酸、DAO及IFABP含量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结论肠屏障功能血浆D-乳酸、DAO及IFABP与老年脓毒症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判断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大黄清毒汤灌肠治疗肝硬化合并肠黏膜屏障功能障碍患者临床疗效,探讨大黄清毒汤灌肠对肝硬化患者肠黏膜屏障功能的影响。[方法]将符合研究要求的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观察治疗前后尿乳果糖和甘露醇的比率、血浆内毒素含量、血浆二胺氧化酶(DAO)水平。[结果]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较,2组LAC/MAN比值和血浆内毒素水平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较对照组下降更明显(P0.01)。治疗组血浆二胺氧化酶(DAO)水平无明显下降。[结论]大黄清毒汤灌肠可改善肝硬化患者的肠黏膜屏障功能,并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肝功能。  相似文献   

5.
[摘要] 目的 探讨布拉氏酵母菌联合熊去氧胆酸胶囊治疗乙肝肝硬化内毒素血症的效果及对患者肠黏膜屏障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2月—2020年1月在河北中石油中心医院就诊的60例乙肝肝硬化内毒素血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布拉氏酵母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熊去氧胆酸胶囊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治疗8周后血清内毒素和炎性因子水平、肠黏膜屏障功能、原发性腹膜炎发生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8周后,2组血清内毒素、TNF-α、IL-6、二胺氧化酶(diamine oxidase, DAO)、血浆D-乳酸水平均低于治疗前(P均<0.05)。观察组治疗8周后血清内毒素、TNF-α、IL-6、DAO、血浆D-乳酸水平下降幅度平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治疗期间原发性腹膜炎发生率为3.33%(1/3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0.00%(6/30)(P<0.05)。2组治疗期间顽固性便秘、荨麻疹、过敏反应、上腹部疼痛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意义(P均>0.05)。结论 布拉氏酵母菌联合熊去氧胆酸胶囊治疗乙肝肝硬化内毒素血症患者,有助于降低炎性因子水平,改善患者肠黏膜屏障功能,降低原发性腹膜炎发生率,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肠黏膜屏障功能在老年重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预后评估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老年COPD合并呼吸衰竭并给予有创机械通气患者53例,根据病情转归分为存活组35例、死亡组18例;测定给予机械通气治疗0、72 h的静脉血D-乳酸、二胺氧化酶(DAO)及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APACHE)Ⅱ评分。分析肠黏膜屏障功能变化与预后的关系。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死亡组与存活组入组时APACHEⅡ评分、血清D-乳酸、DAO明显升高(P<0.05);入组时死亡组与存活组比较,APACHEⅡ评分、血清D-乳酸、DAO略有升高,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72 h后,存活组与死亡组APACHEⅡ评分、血清D-乳酸、DAO都较治疗前下降,存活组下降程度更显著(P<0.05)。相关分析显示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血清D-乳酸、DAO水平与APACHEⅡ评分明显正相关。结论老年重症COPD患者肠黏膜屏障功能可作为判断病情严重程度、观察疗效和评估预后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培菲康联合马来酸曲美布丁对脓毒症患者肠黏膜屏障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7月至2014年11月该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脓毒症患者9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对照组患者在基础治疗及对症治疗基础上口服或鼻饲生理盐水,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培菲康联合马来酸曲美布丁治疗,疗程为10 d。分别于治疗前、后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患者血清中二胺氧化酶(DAO)活性、肠型脂肪酸结合蛋白(IFABP)和D-乳酸含量,比较两组治疗后临床疗效。结果经过1个疗程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中DAO、IFABP和D-乳酸含量明显低于治疗前,同时观察组患者血清的上述指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93.33%(42/45)〕明显高于对照组〔57.78%(26/45)〕(P0.05)。结论培菲康联合马来酸曲美布丁可以降低脓毒症患者血清中相关指标,改善脓毒症患者的肠黏膜屏障功能,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谷氨酰胺(glutamine,Gln)结合酪酸梭菌二联活菌胶囊对肝硬化患者肠屏障及肝功能的改善作用.[方法]选取80例肝硬化患者,将其平均分为Gln组、益生菌组、Gln与益生菌结合组(结合组)、对照组,观察其相关治疗后的肠屏障功能指标及肝功能指标.[结果]Gln组、益生菌组、结合组患者的AST、ALT水平、Child-Pugh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且结合组均低于Gln组和益生菌组(P<0.05).Gln组、益生菌组、结合组血清内毒素水平、DAO、TNF-α水平均较对照组显著下降,且结合组又较Gln组、益生菌组低.[结论]Gln结合酪酸梭菌二联活菌散能够有效改善肝硬化患者的肠屏障及肝功能,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序贯足三里穴位注射新斯的明、鼻饲生大黄、灌肠甘油灌肠剂治疗对重症急性胰腺炎肠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86例重症急性胰腺炎肠功能障碍患者,分为2组。序贯新斯的明足三里穴位注射、生大黄鼻饲、甘油灌肠剂灌肠治疗者43例,为A组;生大黄鼻饲、甘油灌肠剂灌肠治疗者43例,为B组。比较2组患者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肛门通气时间、首次肛门排便时间,观察两组治疗有效率。[结果]A组在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肛门通气时间、首次肛门排便时间均显著少于B组(均P0.05);A组总有效率98.7%,B组总有效率86.0%,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斯的明穴位注射序贯鼻饲、灌肠治疗能显著改善重症急性胰腺炎胃肠功能障碍,有利于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0.
王焱  马清珠 《山东医药》2008,48(38):73-74
将4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行常规治疗,B组加用谷氨酰胺(Gln)治疗;另选2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C组).治疗前及治疗后7 d检测三组血浆二胺氧化酶(DAO)、D-乳酸、内毒素(LPS),比较A、B组肠功能恢复时间及呼衰发生率.结果 显示,治疗前A、B组血浆DAO、D-乳酸、LPS显著高于C组(P均<0.01),A、B组间无统计学差异;治疗后B组上述指标显著低于A组(P<0.01).与B组比较,A组肠功能恢复时间长,呼衰发生率高(P均<0.05).提示Gln有助于增加COPD患者的肠黏膜上皮细胞能量供给,缩短肠功能恢复时间,降低呼衰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急性坏死性胰腺炎(ANP)时肠黏膜屏障的损伤情况,以及谷氨酰胺(Gln)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对肠黏膜屏障的保护作用.方法 成功诱导ANP模型雄性Wistar大鼠48只,随机分为ANP组和Gln组各24只,另取假手术组24只作为对照.Gln组每日以Gln灌胃2次,剂量为1.5g/(kg·d);ANP组和假手术组以同等量的生理盐水灌胃.分别在模型制作术后3、6、24、48 h时间点杀死大鼠,取胰头和末端回肠3~5 cm放入液氮中保存.观察胰腺和肠黏膜组织形态学改变,测定肠黏膜中IGF-1的表达、血清中二氨氧化酶(DAO)活性和内毒素浓度.结果 ANP组大鼠肠黏膜屏障功能严重破坏,肠道通透性明显增加,肠黏膜损伤评分明显增加;血清内毒素浓度、DAO活性明显升高(P均<0.01).与ANP组比较,Gln组动物肠黏膜损伤减轻,损伤评分有所下降,血清内毒素水平、DAO活性下降(P均<0.05).ANP组IGF-1表达水平明显下降(P <0.05);Gln组明显升高(P<0.05),同时肠黏膜屏障功能得到一定的改善.结论 ANP时肠黏膜屏障结构和功能存在严重破坏;Gln能一定程度上减轻肠黏膜屏障损伤并能维护其功能;IGF-1参与Gln对ANP肠黏膜屏障损伤的修复和维持.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卡维地洛在降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肝静脉压力,同时对其肠道屏障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至2016年7月期间收治的84例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按照不同治疗方式将患者分成两组(每组42例)。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护肝以及对症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卡维地洛治疗,观察不同治疗对两组患者肝静脉压力、肝功能、血浆内毒素、DAO活性、D-乳酸水平变化、门静脉宽度的影响。结果对照组患者在治疗前与治疗后肝静脉自由压、肝静脉楔压、肝静脉压力梯度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肝静脉楔压、肝静脉压力梯度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而肝静脉自由压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ALT、AST、TBil、Alb各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两组患者治疗后各指标均有改善情况,且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血浆内毒素水平、DAO活性、D-乳酸水平以及门静脉宽度变化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浆内毒素水平、DAO活性、D-乳酸水平、门静脉宽度均降低,但观察组患者降低程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卡维地洛能明显降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肝静脉压力,减少门静脉宽度,降低血浆内毒素、DAO活性与D-乳酸水平,促进肠黏膜的修复,改善肠道屏障与肝功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给予老年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含谷氨酰胺肠内营养及奥曲肽治疗对肠黏膜屏障的影响。方法选取94例老年SAP患者,通过单盲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47例。对照组在常规肠内营养基础上,联合奥曲肽治疗,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含谷氨酰胺肠内营养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胃肠功能恢复情况、肠道菌群数目、肠黏膜屏障指标、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结果实验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腹痛腹胀消失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乳酸杆菌、双歧杆菌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大肠杆菌、肠球菌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实验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两组肠黏膜屏障指标[内毒素、血浆二胺氧化酶(DAO)、D-乳酸]、血清炎症因子水平[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6]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给予老年SAP患者含谷氨酰胺肠内营养及奥曲肽治疗可提高临床疗效,促进胃肠道恢复,改善肠黏膜屏障功能,调节菌群平衡,减轻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4.
重肝合剂保留灌肠阻抑重型肝炎内毒素血症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重肝合剂保留灌肠(滴灌法)对重型肝炎内毒素血症的阻抑效果.方法:将100例重型肝炎(亚急性、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按分层均衡、随机分组设计:治疗组50例(早期、中期重型肝炎各25例),对照组50例(早期、中期重型肝炎各25例).治疗组采用重肝合剂保留灌肠+常规治疗,对照组采用乳果糖溶液保留灌肠+常规治疗.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3周后血浆内毒素(ET)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3周组间比较P<0.05,治疗4周组间比较P<0.05);治疗3周后血浆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3周组间比较P<0.05,治疗4周组间比较P<0.05).结论:采用重肝合剂保留灌肠+常规治疗,是重型肝炎内毒素血症的较优治疗方法.重肝合剂保留灌肠对重型肝炎内毒素血症有较好的阻抑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大黄通便颗粒联合早期肠内营养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的疗效及对肠道黏膜屏障功能的影响.方法:2010-01/2015-01宁波鄞州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104例SAP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2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早期肠内营养经鼻空肠注入,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接受大黄通便颗粒12 g/次,3次/d经鼻空肠注入,两组的疗程均为2 wk.观察两组患者的肠腹痛缓解时间、腹胀缓解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肛门排便时间及重症加强治疗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住院时间.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D-乳酸、血清内毒素、血清二胺氧化酶、尿乳果糖/甘露醇、胃肠功能评分和患者血白细胞(whiteblood cell,WBC)、淀粉酶(amylase,AMY)、C-反应蛋白(C reactive protein,CRP)、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介素-10(interleukin 10,IL-10)水平及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cute physiologic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Ⅱ,APACHEⅡ).结果:(1)观察组患者的腹痛缓解时间、腹胀缓解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排便时间及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缩短(P均0.05);(2)观察组治疗后患者血清D-乳酸、血清内毒素、二胺氧化酶、胃肠道评分及尿乳果糖/甘露醇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3)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血清中WBC、AMY、CRP、TNF-α及APACHEⅡ评分均低于对照组,而血清中的IL-10的水平则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4)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可达90.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8%(P均0.05).结论:大黄通便颗粒联合早期肠内营养治疗SAP能较好的保护肠道黏膜功能,继而改善患者血清及临床指标,减少相关并发症.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益生菌联合谷氨酰胺(Gln)对急性重症胰腺炎(SAP)患者肠黏膜屏障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SAP患者7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9例。2组均予以加用Gln的肠内营养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四联益生菌制剂,观察治疗第1、7、14、21天2组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Ⅱ(APACHE-Ⅱ)评分、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内毒素、D-乳酸及二胺氧化酶(DAO)水平的变化。[结果]2组治疗第7天APACHE-Ⅱ评分与治疗第1天比较无明显变化(P0.05),但治疗第14、21天明显降低(P0.01),其中观察组降低程度更为显著(P0.05)。治疗第7、14、21天,2组CRP、TNF-α水平及内毒素、D-乳酸、DAO水平均较治疗第1天明显降低(P0.05或P0.01),但观察组治疗第14、21天上述各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生菌联合Gln的肠内营养能有效缓解SAP患者的机体炎症反应,减轻内毒素血症,减少肠道细菌移位,从而利于肠黏膜屏障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不同营养支持对老年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的疗效及对炎症因子和肠道黏膜屏障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老年SAP患者97例,按照营养方法不同分为肠内组50例与肠外组47例。肠内组给予肠内营养治疗,肠外组给予肠外营养治疗。比较两组腹痛缓解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腹胀缓解时间、血淀粉酶和尿淀粉酶恢复时间,治疗前和治疗后血清炎症因子、肾功能及肠道黏膜屏障功能水平变化。结果肠内组腹痛缓解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及腹胀缓解时间明显快于肠外组(t=8.541、6.536、7.926,均P<0.05);肠内组血淀粉酶和尿淀粉酶恢复时间明显快于肠外组(t=6.745、7.632,均P<0.05);肠内组治疗后血清白细胞介素(IL)-6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低于肠外组(t=20.708、10.839,均P<0.05);肠内组治疗后尿素氮(BUN)和血肌酐(Scr)水平低于肠外组(t=10.765、7.331,均P<0.05);肠内组治疗后D-乳酸、二胺氧化酶(DAO)和内毒素水平低于肠外组(t=16.695、18.152、14.081,均P<0.05)。结论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对老年SAP患者效果明显,且可改善患者炎症反应和肠道黏膜屏障功能。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益生菌辅助应用对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化疗后继发腹泻患者肠黏膜屏障功能及炎性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01/2016-12在台州市立医院治疗的化疗相关性腹泻患者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45)和观察组(n=45),对照组患者在常规对症支持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蒙脱石散,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肠黏膜屏障功能、炎性细胞因子水平及肠道菌群等.结果观察组患者显效25例(55.56%),有效17例(37.78%),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56%(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肠黏膜屏障功能指标水平相近(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二胺氧化酶(d i a m i n e oxidase,DAO)、D-乳酸和内皮素(endothelin,ET)水平均明显下降,观察组患者的DAO、D-乳酸和ET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炎性细胞因子水平相近(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 alpha,TNF-?)、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和白介素(interleukin,IL)-6水平均明显下降,观察组患者的TNF-?、PCT和IL-6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治疗后的肠道菌群数值较治疗前明显降低,观察组治疗后双歧杆菌、乳杆菌较治疗前明显增多,观察组治疗后肠道菌群数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肠杆菌、肠球菌、大肠埃希菌数值治疗前后相近(P0.05).结论双歧杆菌辅助应用可以明显提高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化疗相关性腹泻的临床疗效,降低炎性细胞因子水平,改善肠黏膜屏障功能,调节肠道菌群平衡紊乱,重建肠道生态平衡,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创伤性脑损伤(TBI)后肠黏膜屏障损伤时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表达的变化及其可能的作用。方法 48只健康雄性W istar大鼠随机分为TBI组(n=24)和对照组(n=24),各组动物分别在手术后3、6、12、24 h处死,每个时间点6只。动物处死后,抽门静脉血测血清内毒素、二胺氧化酶(DAO),取脑组织和回肠黏膜,观察组织形态学改变,并测定肠黏膜组织DAO的含量和iNOS的表达情况。结果 TBI组肠黏膜受损,血中内毒素含量增加(P〈0.05);肠黏膜DAO活性下降(P〈0.01),而血中DAO活性则升高(P〈0.05);iNOS的表达3h已经增高,12h达到最高,而后逐渐降低,但仍然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iNOS在TBI后肠黏膜屏障损伤时表达明显增加,参与了TBI后肠黏膜屏障损伤。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乳果糖灌肠联合生长抑素治疗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疗效及对患者炎性因子和肠黏膜屏障功能的影响.方法:78例符合纳入标准的AP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n=39)和观察组(n=39).常规治疗基础中,对照组给予生长抑素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应用乳果糖灌肠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临床指标改善时间、炎性因子水平及肠黏膜屏障功能.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4.9%,明显高于对照组79.5%的总有效率(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腹痛缓解时间、腹胀缓解时间、禁食时间及血清淀粉酶恢复正常时间显著缩短,炎性因子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介素6(interleukin 6,IL-6)、高灵敏C反应蛋白(hyper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hs-CRP)水平及反映肠黏膜屏障功能指标降钙素原、D-乳酸水平显著降低,比较都有统计学差异(均P0.05).结论:乳果糖灌肠联合生长抑素治疗AP疗效可靠,能够显著提高临床疗效,缩短临床指标改善时间,减轻机体炎性反应,保护肠黏膜屏障功能,临床上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