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 毫秒
1.
目的 评价宫颈环行电切术(LEEP)和宫颈冷刀锥切术(CKC)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Ⅱ、Ⅲ级(CINⅡ、Ⅲ)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1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124例经阴道镜活检病理确诊为CINⅡ、Ⅲ级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LEEP术(LEEP组,50例)和CKC术(CKC组,74例)治疗CINⅡ、Ⅲ级的临床疗效及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LEEP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均少于CK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EEP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CK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LEEP组术后锥切组织切缘阳性率大于CK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病理累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锥切组织大小比较,CKC组锥切面积、锥高均大于LEE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疗效比较,LEEP组与CKC组术后病灶残留率及治愈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CKC组复发率明显小于LEE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EEP组术后高危型HPV感染率高于CK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EEP出血少、手术时间短以及术后并发症少的优势较易被患者接受,但CKC在锥切组织大小可控性、降低切缘阳性率、减少术后复发及高危型HPV感染率等方面优于LEEP.  相似文献   

2.
闫美玲  张亚莉 《癌症进展》2021,19(24):2567-2569,2585
目的 探讨宫颈环形电切术(LEEP)和冷刀锥切术(CKC)治疗早期宫颈癌的疗效及对患者生育功能的影响.方法 109例早期宫颈癌患者,依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CKC组(n=51)和LEEP组(n=58),CKC组患者给予CKC治疗,LEEP组患者给予LEEP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并发症发生情况、妊娠情况和复发情况.结果 LEEP组患者手术时间短于CKC组,术中出血量少于CKC组,切缘阳性率高于CK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KC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为9.80%,与LEEP组的10.34%无明显差异(P﹥0.05).CKC组患者早产率、胎膜早破率、低出生体重率、剖宫产率均高于LEEP组(P﹤0.05).CKC组复发率为0%,与LEEP组患者的3.45%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CKC与LEEP治疗早期宫颈癌均安全有效,但与CKC相比,LEEP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有利于术后恢复,对有生育要求的患者是更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3.
由于宫颈癌筛查方案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宫颈癌前病变及早期宫颈癌得以及时发现及治疗。宫颈环形电切术(loop electrosurgical excisional procedure,LEEP)及冷刀锥切术(cold knife conization,CKC)作为保守手术方案的代表被广泛使用。本文对LEEP与CKC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及宫颈原位腺癌(cervical adenocarcinoma in situ,ACIS)的安全性及有效性进行多方面对比,得出以下结果:对于CIN,LEEP虽然较CKC有着更高的术后复发率,但是在手术时间、术中及术后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感染率、宫颈管狭窄以及阴道镜检查不满意比例等方面有着明显的优势;对于ACIS,LEEP的切缘阳性率显著高于CKC,二者残留病率及复发率无明显差异;考虑到长期并发症,LEEP较CKC有着早产风险低的优势。总之,根据参考文献,LEEP与CKC均为治疗CIN以及ACIS的安全且有效的手段。对于年轻有生育要求患者,LEEP可能是更好的选择,但需术后严密随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人乳头瘤病毒(HPV)在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行LEEP、冷刀锥切(CKC)术后的随访价值。方法:回顾分析180例行LEEP锥切、119例行冷刀锥切的CIN患者术前、术后HPV感染情况,观察锥切术后CIN的消失情况。结果:二者手术前后HPV感染率分别为:LEEP组78.3%和7.8%,CKC组64.7%和6.7%,无统计学差异,术后HPV感染率明显降低,术后HPV持续感染者宫颈病变进展率高于HPV转阴者,二者有统计学差异。结论:HPV检测在LE EP、CKC术后可作为随访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5.
目的 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是与宫颈浸润癌密切相关的一组癌前期病变.宫颈锥切术已成为CIN患者首选的治疗方法,手术病理切缘阳性是宫颈锥切术后病变复发的危险因素.本研究通过对接受宫颈冷刀锥切术(cold knifecone,CKC)或环形电切除术(loop electrosurgical excision procedure,LEEP)的CIN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造成宫颈锥切术切缘阳性的原因,旨在降低切缘阳性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沈阳市妇婴医院2013-01-01-2014-12-31经阴道镜宫颈活检诊断为CIN并接受宫颈锥切术471例患者,对患者年龄、是否绝经、HPV感染、病变范围、手术方式、病变级别和术后病理提示宫颈上皮腺体受累等7种因素与宫颈锥切术后切缘阳性率做相关性分析.结果 471例宫颈锥切术患者中63例术后病理提示切缘阳性,阳性率为13.38%.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宫颈锥切术后切缘阳性与HPV感染(x2=8.470,P<0.05)、手术方式(x2=8.851,P<0.01)、病变级别(x2=9.842,P<0.05)及宫颈上皮腺体受累(x2=3.560,P<0.05)有关,与患者年龄(t=1.293,P>0.05)、是否绝经(x2=0.204,P>0.05)及病变范围(x2 =0.498,P>0.05)无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HPV感染、LEEP和宫颈高级别病变是CIN锥切术后切缘阳性的危险因素.其中HPV感染因素,与HPV阴性组比较,HPV低危和高危组OR值分别为2.611(95%CI为1.214~5.615)和2.338(95%CI为1.100~4.968);病变级别因素,与CINⅠ比较,CINⅡ、CINⅢ和早期宫颈癌组OR值分别为7.903(95%CI为1.046~29.725)、27.852(95%CI为4.131~86.835)和21.548(95%CI为1.373~124.877).结论 HPV感染、LEEP及CIN高级别病变是造成宫颈锥切术切缘阳性的高危因素,在CIN制定宫颈锥切手术方式时应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人乳头瘤病毒(HPV)在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行LEEP、冷刀锥切(CKC)术后的随访价值。方法:回顾分析180例行LEEP锥切、119例行冷刀锥切的CIN患者术前、术后HPV感染情况,观察锥切术后CIN的消失情况。结果:二者手术前后HPV感染率分别为:LEEP组78.3%和7.8%,CKC组64.7%和6.7%,无统计学差异,术后HPV感染率明显降低,术后HPV持续感染者宫颈病变进展率高于HPV转阴者,二者有统计学差异。结论:HPV检测在LE EP、CKC术后可作为随访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7.
不同术式治疗宫颈鳞状上皮病变临床病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宫颈癌筛查的普及极大地提高了宫颈癌前病变的检出率,而病理诊断对宫颈癌前病变的诊疗至关重要,癌前病变的精确病理分级对于宫颈癌前病变治疗效果的评价和治疗方法的选择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旨在探讨宫颈鳞状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Ⅱ和Ⅲ级病变采用环形电切除术(loop electrosurgical excision procedure,LEEP)和宫颈冷刀锥切术(cold knife conization,CKC)前后,病理分级变化及其对CIN的诊断治疗作用.方法 选择2015-01-01-2015-12 31在靖江市中医院就诊的经阴道镜多点活检病理确诊的CINⅡ和CINⅢ患者149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LEEP组75例和CKC组74例,观察手术前后病理检查的符合度和病理降级、升级率.结果 阴道镜多点活检与LEEP术后CIN病理符合率为56.00%(42/75),LEEP术后病理降级率为21.33%(16/75),病理升级率为22.67%(17/75).阴道多点活检与CKC后CIN病理符合率为66.22%(49/74),病理升级率为12.16%(9/74),病理降级率为21.62%(16/74).宫颈冷刀锥切术和LEEP术后病理与术前病理符合率、病理升级率、病理降级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INⅡ和CINⅢ级病变LEEP术和CKC术后病理结果无差异,具有相同的治愈率.建议根据临床及患者意愿选择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
宫颈冷刀锥切术在宫颈上皮内瘤变诊治中的评价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Zhang X  Li L  Zhang WH  Li SM 《癌症》2003,22(9):994-996
背景与目的:宫颈冷刀锥切术(cold knife conization,CKC)是一种经典的诊治方法,本研究取62例宫颈锥切标本,分析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的组织学特点,探讨CKC在CIN诊断治疗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比分析62例行CKC的CIN患者病理标本与术前多点活检的病理所见。结果:CKC与术前多点活检结果完全符合者有44例(71%);有差异者18例(29%),其中4例术前多点活检为CIN2和CIN3,而锥切为CIN3和微小早期浸润癌。62例均为鳞状上皮病变,其中34例为CIN3或以上,病变主要位于移行区,常累及宫颈管,30例(88.2%)同时累及≥2个象限,37例(59.7%)有HPV感染,31例(50%)鳞状上皮化生,8例伴不同程度的非典型增生。切缘病变残留率分别是3.2%(≥CIN2)和8.1%(CIN1),低于文献报道的宫颈环形电切(loop electrosurgieal excision,procedure)的残留率。56例患者随访4个月--14年。均无复发,3例术后妊娠分娩。结论:宫颈锥切在宫颈CIN的诊治中仍有其优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宫颈上皮内瘤变采用宫颈锥切术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对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间龙泉驿区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84例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研究组患者采用宫颈锥切术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宫颈环形电切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情况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治愈率为73. 8%,复发率为2. 4%,对照组患者治愈率为50. 0%,复发率为14. 3%,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 05)。研究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7. 1%,低于对照组的26. 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研究组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 05)。结论宫颈锥切术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有效降低术后复发率,手术效果更彻底,临床应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23例CIN宫颈锥切术后再处理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CIN宫颈锥切术后切缘阳性或高级别CIN病人的处理.方法回顾分析1999年1月至2004年5月23例CIN锥切术后再治疗的临床资料,并将锥切术后的病理与进一步治疗后病理进行分析比较.23例锥切病人中切缘阳性者10例(LEEP 9例、CKC 1例),切缘阴性者13例.再治疗者采用子宫切除术19例(82.6%),冷刀锥切(CKC)3例,局部切除1例.结果全组再次术后标本中无病变者6例(26.1%),降级者10例(43.5%),相符者7例(30.4%).锥切切缘阳性和阴性再次术后的宫颈残存病灶分别为80%(8/10)和69.2%(9/13),二者无统计学差异(P=1.0).锥切切缘为浸润癌(均为外院LEEP术后)的3例中2例术后为腺癌,且均有肌层浸润.锥切标本中发现3例早期浸润癌,术后1例降级,2例转阴.17例高级别CIN(CIN2~31例、CIN3 16例)术后23.5%相符,52.9%降级,23.5%转阴.结论CIN锥切术后为浸润癌者,必须及时处理.应严格掌握LEEP术的适应证,尤其怀疑腺癌时宜采用冷刀锥切术以明确诊断.术后为早期浸润癌和高级别的CIN、切缘阳性者,应根据具体情况进一步处理.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Ⅲ级治疗方法选择及预后。方法对2008年2月至2011年6月在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进行阴道镜下活检病理确诊并接受治疗的98例CINⅢ级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宫颈锥切术组和子宫全切术组2组,比较分析2组治疗及预后情况。结果宫颈锥切术组平均手术时间、平均术中出血量、平均住院时间、平均住院费用均小于子宫全切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2组术后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宫颈锥切术组术后身体状况下降和性生活满意度下降情况均少于子宫全切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行宫颈锥切术患者的术中情况及术后生活质量均优于行子宫全切术患者,对于年轻、有生育要求、无合并症及有随访条件的CINⅢ级患者首选宫颈锥切术。  相似文献   

12.
高级别CIN宫颈锥切术后切缘残留47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高级别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Ⅲ)宫颈锥切术后切缘残留的相关因数。方法:2004年1月至2006年12月在我院因CINⅢ行宫颈锥切的323例患者中切缘残留47例为研究组,无切缘残留276例为对照组,回顾性分析CINⅢ锥切术后切缘残留与年龄、病变程度的关系,术后随诊或子宫全切的情况。结果:323例中切缘残留47例(15.2%),平均年龄38.1岁±8.2岁,对照组276例,平均年龄37.5岁±6.3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重度宫颈糜烂研究组15例(32.0%),对照组42例(1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术后随诊率研究组76.5%,对照组62.3%,异常检出率研究组16.6%,对照组11.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7)。结论:宫颈锥切术后切缘残留与病变程度有关,与年龄无关。切缘残留的患者应严密随访。  相似文献   

13.
宫颈病变锥切术后病理切缘阳性患者的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与目的:宫颈锥切术(包括LEEP刀)已广泛应用于宫颈疾病的诊治中,对锥切术后切缘阳性者如何处理是困扰临床医师的-个难题.本研究就宫颈锥切术后病理切缘阳性患者的处理方式进行探讨.方法:分析1998年-2008年528例宫颈锥切患者中,54例术后病理切缘阳性患者再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将54例患者分成随诊组及治疗组,随诊组17例,治疗组37例.随诊组总的病变复发/持续/进展率为17.6%(3/17),治疗组为2.7%(1/37).其中切缘CIN Ⅰ-Ⅱ阳性者治疗组和随诊组均无复发;病理为CINⅢ的随诊组14例患者,1例病变持续存在,1例进展为宫颈鳞癌,治疗组20例均无复发;微小浸润癌切缘阳性治疗组10例中1例术后进展为鳞癌,其余9例术后随诊26个月无复发病例;浸润癌组随诊的患者中有1例复发为浸润性鳞癌,治疗组6例均无复发.结论:锥切病理为CINⅢ且切缘CINⅢ阳性患者应采取个体化治疗;锥切病理为微小浸润癌,切缘CINⅢ性可选择再次锥切或全子宫切除术;切缘微小浸润病灶阳性则应再次锥切或直接按照I B1期处理;锥切病理为浸润癌患者应按浸润癌规范化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宫颈环形电切术(LEEP)与宫颈冷刀锥切术(CKC)治疗宫颈原位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6月至2017年6月在海南西部中心医院治疗的宫颈原位腺癌患者75例,平均年龄(35.8±6.5)岁,其中45例采用LEEP治疗(LEEP组),30例采用CKC治疗(CKC组)。观察术中及术后随访情况,比较两组的术中出血量、手术费用、切缘阳性率、残留病灶率及复发率。结果 LEEP组的术中出血量低于CKC组[(15.6±2.3)ml vs.(46.1±22.7)ml],手术费用也低于CKC组[(0.8±0.5)万元vs.(1.5±0.9)万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LEEP组的切缘阳性率(17.8%vs. 43.3%)、手术残留病灶率(2.2%vs. 16.7%)和复发率(6.7%vs. 23.3%)均低于CK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EEP治疗宫颈原位腺癌具有出血量少、切缘阳性率、残留病灶率和复发率低、手术费用少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宫颈环状电切术(LEEP)对早期宫颈癌患者生育能力和妊娠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间临朐县人民医院收治的40例早期宫颈实施宫颈锥切术患者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门诊收治的40例无宫颈锥切术史计划的妇女为对照组。随访2年,对比两组产妇的妊娠情况、分娩方式、围生儿结局。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的妊娠率和分娩率降低,不孕率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中,输卵管性不孕5例(12.5%),宫颈粘连不孕1例(2.5%),宫颈管狭窄不孕1例(2.5%)。对照组中输卵管性不孕2例(5.0%)。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的平产率降低,剖宫产率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的胎膜早破发生率、早产率、新生儿窒息率和新生儿低体重率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采用LEEP刀锥切术对早期宫颈癌患者的生育能力可造成一定的影响,一方面降低了妊娠率,另一方面提高了胎膜早破、早产、新生儿窒息和新生儿低体重发生率,应引起临床医师的重视。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术前宫颈管搔刮术(ECC)在宫颈锥切术中的应用价值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行宫颈锥切术治疗的145例术前ECC病理结果阳性的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前ECC病理结果为:CINⅠ28例,CINⅡ41例,CINⅢ76例,与术后病理相符率分别为46.2%、61.0%、81.6%,三者相符率比较有显著差异性(P〈0.05)。术前ECC结果为CINⅠ、CINⅡ、CINⅢ的患者中术后切缘阳性例数分别为0、1、5例,三者阳性率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术前ECC阳性的患者中129例预后良好,只有6例复发(CINⅡ2例,CINⅢ4例),有10例患者失访,三者比较无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术前ECC病理级别与术后病理级别、切缘情况具有良好的一致性,但术前ECC病理结果不能作为预后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7.
宫颈锥切术在诊断宫颈病变中的价值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宫颈锥切术能否被阴道镜多点活检所代替以及宫颈锥切术在诊断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和早期宫颈癌中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07年1月-12月在江西省妇幼保健院肿瘤科因宫颈病变同时行阴道镜多点活检和宫颈锥切术(包括冷刀和电圈环切术即LEEP术)的患者120例,采用自身对照法,研究宫颈锥切术和阴道镜多点活检的病检结果的差异。结果:宫颈锥切术与阴道镜下多点活检病理符合者59例(49.17%);不符合者61例(50.83%),宫颈锥切术后病理诊断加重者35例(占29.17%),浸润癌漏诊率10.00%。结论:宫颈锥切术在诊断C IN和早期宫颈癌中具有重要价值,不能被阴道镜多点活检所取代。要重视切缘是否阳性并加强术后随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宫颈上皮瘤样病变患者(CIN)经过LEEP锥切术后HPV感染的变化情况。方法将309例经阴道镜下活检确诊为CIN患者,按照组织病理学诊断分为CINⅠ组、CINⅡ组、CINⅢ组,分别观察三组患者LEEP术前与术后HPV感染的差异及术后3、6、9、12个月HPV感染的差异。结果三组患者术前镜检与术后标本检查HPV感染情况基本一致,三组组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INⅢ组HPV感染阳性率明显高于CINⅡ、CINⅠ组,三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HPV感染率术后3、6、9、12个月与术前比较均明显降低,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术后3、6、9、12个月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INⅠ组术后HPV残存率明显低于CINⅡ组和CINⅢ组,CINⅡ组明显低于CINⅢ组;三组术后12个月转阴率分别为CINⅠ(98.94%)、CINⅡ(92.95%)、CINⅢ(86.44%),三组之间两两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IN病理级别越低HPV感染率越低,术后HPV残存率和复发率均明显低于CIN病理级别高者。  相似文献   

19.
乔婷  张一帆  孟晓楠 《癌症进展》2023,(21):2419-2422
目的 探讨保留生育功能的宫颈冷刀锥切术对早期宫颈癌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依据手术方法的不同将120例早期宫颈癌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阴式广泛宫颈切除术,观察组患者给予宫颈冷刀锥切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血清学指标[C反应蛋白(CRP)、癌胚抗原(CEA)、甲胎蛋白(AFP)]、妊娠结局、并发症发生情况和复发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和宫旁切除长度均明显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手术后,两组患者CEA、AFP、CRP水平均低于本组手术前,观察组患者CRP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两组患者CEA、AFP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异位妊娠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1次、2次成功妊娠率均高于对照组,流产和早产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7个月,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6.67%,低于对照组患者的20.00%(P﹤0.05),观察组患者的复发率为3.33%,低于对照组患者的15.00%,...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宫颈锥切术能否被阴道镜多点活检所代替以及宫颈锥切术在诊断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和早期宫颈癌中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07年1月-12月在江西省妇幼保健院肿瘤科因宫颈病变同时行阴道镜多点活检和宫颈锥切术(包括冷刀和电圈环切术即LEEP术)的患者120例,采用自身对照法,研究宫颈锥切术和阴道镜多点活检的病检结果的差异。结果:宫颈锥切术与阴道镜下多点活检病理符合者59例(49.17%);不符合者61例(50.83%),宫颈锥切术后病理诊断加重者35例(占29.17%),浸润癌漏诊率10.00%。结论:宫颈锥切术在诊断C IN和早期宫颈癌中具有重要价值,不能被阴道镜多点活检所取代。要重视切缘是否阳性并加强术后随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