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猩红热内蒙古:2007年2月共报告病例96例,发病数较上月上升6.66%,较去年同期上升231%。从2000-2006年猩红热按月发病曲线看,全区报告发  相似文献   

2.
猩红热(Scarlet fever)是由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近两年来,我院收治了近600例猩红热患者,现将2006年~2007年6月收治的200例病例进行总结分析。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ARIMA季节乘积模型在济南市猩红热月发病率预测中的应用,并预测猩红热月发病趋势,为制订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对济南市2006-2014年猩红热月发病率资料建立ARIMA季节乘积模型,利用2015年1-6月发病资料检验模型的精度,并预测2015年各月发病率。结果 构建ARIMA(1,0,0)(0,1,1)12模型可以用于济南市猩红热月发病率的拟合和预测,模型决定系数R2=0.64。结论 2015年济南市猩红热处于高流行期,应警惕出现流行和暴发的可能,在高发时间、高发地点做好猩红热的监测和应对工作,防止暴发流行。  相似文献   

4.
猩红热在儿科发病率高,典型者诊断不难,但猩红热起病早期与猩红热样皮疹鉴别存在一定难度,易导致误诊,延误治疗。本文探讨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在猩红热与猩红热样皮疹早期鉴别诊断中的临床意义。1 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5.
对川崎病误诊猩红热1例分析如下。 1病历摘要 女,3岁。因发热4d、出疹3d以猩红热收住我科。发病以来最高体温39℃,伴有轻度咳嗽、咽痛。查体:T38.5℃,神志清楚,口唇潮红、干裂,咽部充血,草莓舌,扁桃体未见肿大,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全身布满猩红热样皮疹,心肺未见明显异常,腹部无阳性体征,肝脾肋下未触及。  相似文献   

6.
对我院感染科2007-01/2008-01收治的川崎病误诊为猩红热10例分析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男4例,女6例,年龄3~11岁。其中〉5岁S例。住院时间为5~15d。  相似文献   

7.
王爱红  易波  申涛  许国章 《疾病监测》2012,27(9):698-701
目的 了解宁波市猩红热流行特征,为制定防制策略提供依据。 方法 对宁波市2004-2011年通过国家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报告的猩红热病例,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 结果 2004-2011年宁波市共报告猩红热955例,年平均报告发病率为1.77/10万,2011年报告发病率比2010年升高425%,84.61% (44/52)的周次报告病例数达到或超过目标阈值;宁波市猩红热发病季节性明显,冬春季节高发,其中4-5月为发病高峰,2006年和2011年发病高峰延迟;男女发病率比为1.80:1,发病人群以0~15岁为主,其中3~9岁幼托儿童和小学生发病数较高, 6~岁组最高,年均报告发病率为32.40/10万;部分地区存在高发,历年发病数均较高。 结论 2006年以后,宁波市猩红热发病的整体趋势缓慢下降,但是部分地区仍存在高发;学校和托幼机构是高发场所,应加强落实晨检等措施,避免暴发疫情。  相似文献   

8.
1病例报告 女,8岁。因咽痛1d诊为上呼吸道感染,给予青霉素Ⅴ钾片口服(既往无青霉素过敏史),于就诊当晚口服1片(0.25g),第2天清晨患儿面部出现猩红热样皮疹,痒感明显,因无发热,躯干及四肢无皮疹,且母亲及外祖母有青霉素慢性过敏史,故诊为青霉素Ⅴ钾过敏引起的药疹,给予地塞米松5mg、维生素C2.0、5%葡萄糖液500ml静点,液体结束后皮疹消退,但于第3天晨起面部猩红热样皮疹再现,  相似文献   

9.
现将梅毒误诊为结节性多动脉炎1例分析如下。 1病历摘要 男,65岁。因突发呼吸困难2次,于2006-1-17由外院转至我院。患者于2006-09-2006-11月2次无明显诱因突然出现呼吸困难,卧倒在地,随后意识不清,全身紫绀,到当地医院后测BP230/130mmHg,R150次/min,[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对双侧卵巢非何杰金淋巴瘤1例分析如下。 1病历摘要女,34岁。因发现盆腔包块55d,下腹疼痛12d,于2006-02-28入院。患者2006-01-03因痛经,在本院B超检查发现盆腔混合性包块,约4.5cm×3.6cm,边界清楚。经后腹痛缓解。2006-02-16下腹正中持续性疼痛,伴腰骶部胀痛、恶心、呕吐,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北京市石景山区1983-2011年猩红热的流行病学特征,为猩红热的预防控制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结合猩红热病例监测数据、个案调查资料及人口统计学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 结果 石景山区1983-2011年共报告猩红热病例2396例,年平均报告发病率为21.62/10万,冬季及春末夏初为发病高峰,病例年龄中位数为6岁,2~10岁儿童占所有病例的95.74%,职业分布以学生和幼托儿童为主,共占全部病例的92.55%。猩红热的三大临床症状为发热、皮疹和咽峡炎。 结论 2~10岁儿童是猩红热的高发人群,托幼机构及小学校是猩红热疫情防控的重点场所。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2005-2015年上海市猩红热流行病学特征及其变化规律,为进一步做好猩红热防控,开展相关研究提供依据。方法 对《国家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中2005-2015年上海市猩红热报告发病资料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2005-2015年,上海市累计报告猩红热发病数为19 510例,2010年发病率最低(2.19/10万),2015年发病率最高(19.41/10万),2015年的报告发病数和发病率分别是2005年的6.40倍和4.69倍。每年3-6月以及11月至次年1月合计报告发病数所占比例均79.00%;每年合计报告发病数中3~15岁所占比例均93.00%,且合计报告发病数中幼托儿童和学生所占比例均90.00%;累计报告猩红热发病数男女性别比为1.69 :1;2011年后的报告发病数中,实验室确诊病例的构成比维持在50.00%左右。结论 2005-2015年上海市猩红热报告发病数和发病率整体呈上升趋势,建议加强猩红热的菌株型别、毒力和药敏检测等病原学监测以掌握其流行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3.
川畸病又称皮肤粘膜淋巴结综合征。我院门诊误诊3例。男2例,女1例;年龄分别为5岁、4岁、1岁半。在门诊分别误诊为麻疹、猩红热和皮疹原因待查。病人均以高热起病,体温39℃以上,发热2~3天后,出现皮疹。1例为红色斑丘疹,部分融合,伴眼睑结膜充血。另一例...  相似文献   

14.
对婴幼儿胸腺肥大误诊为支气管异物1例分析如下。 1病历摘要男,2岁。2006-06-09进食花生米时出现一过性呛咳,不剧烈,无喘憋及呼吸困难,自行缓解。2006-06-11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体温达39℃左右,当地应用1次红霉素及地塞米松后,热退,但再次出现阵发性咳嗽。次日到某医院就诊,拍胸部X线片见双肺纹理增强,右肺上叶大片均匀致密影,下缘清楚,结合患儿3d前进食中曾有呛咳发生,遂以“支气管异物?”收入该医院耳鼻喉科。  相似文献   

15.
2003-06~2006-07我院共收治腰椎滑脱症误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7例,误诊原因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6.
110例类猩红热的胃肠道症状分析王定祥226600江苏省海安县人民医院自1990年冬季以来,每年冬春季我县均有类猩红热的流行。其病原菌为一种缓症链球菌,[1,2]临床表现与通常的猩红热颇有不同之处,中毒症状严重,重症患者多,咽峡炎不明显,具胃肠道症状...  相似文献   

17.
我院2006-07/2007-08共收治异位妊娠136例,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8.
对肉芽肿性睾丸炎误诊1例分析如下。 1病历摘要 男,75岁。于2006—05—23晚起发现右侧阴囊内容物肿大,伴有触痛,至第2天未曾缓解,略有腰酸,否认有畏寒及发热,无尿道口流脓等,于2006—05-24来我院急诊,拟右急性附睾炎入住我院。  相似文献   

19.
杨丹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6,6(23):4660-4660
近年来肺结核呈上升趋势,而支气管结核的发病人数也相应增多,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是诊断支气管结核迅速而有效的方法。我院1996-09~2006-07经纤支镜刷检、抗酸染色和(或)组织活检确诊了支气管内膜结核38例,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20.
慢性萎缩性胃炎108例诊治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院门诊2003-05~2006-10共收治慢性萎缩性胃炎(CAG)108例,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