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介导单核细胞与血管平滑肌细胞粘附致动脉 粥样硬化及一氧化氮抗动脉粥样硬化的机制,用体外培养的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以硝普钠为一氧化氮供体,采用细胞粘附实验,流式细胞术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观察一氧化氮对肿瘤坏死因子-α诱导的细胞间粘附分子-1在血管平滑肌细胞中的表达及其对单核细胞与血管平滑肌细胞粘附的影响。结果发现一氧化氮显著抑制肿瘤坏死因子-α诱导的单核细胞与血管平滑肌细胞的粘附及细胞间粘附分子-1在血管平滑肌细胞中的表达,减少血管平滑肌细胞表面的细胞间粘附分子-1,结果表明一氧化氮抑制细胞间粘附分子-1基因表达及降低单核细胞与血管平滑肌细胞之间的粘附率是其抗动脉粥样硬化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2.
二甲亚砜抑制肿瘤坏死因子刺激内皮细胞粘附分子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探讨抗氧化剂二甲亚砜对白细胞粘附肿瘤坏死因子-α少有 化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及共对肿瘤坏死因子-α刺激的内皮细胞表达粘附分子、E-选择素、细胞间粘附分子-1的影响,用酶联免疫吸附分析方法检测内皮细胞的粘附分子表达,应用孟加拉玫红活细胞染色测定白细胞与内皮细胞的粘附。结果发现,用肿瘤坏死因子-α刺激人脐静脉内皮细胞6小时显著增加白细胞与内皮细胞的粘附(P〈0.01);用肿瘤坏死因子-α孵育人脐静  相似文献   

3.
细胞间粘附分子-1是粘附分子的重要成员之一,它可通过一定机制参与介导单核细胞对内皮细胞的粘附,迁移和分化,在动脉粥样硬化早期,主要出现单核细胞,巨噬细胞,T细胞,中性粒细胞的浸润,细胞间的粘附分子-1在其中起重要作用。脂蛋白等因素可通过不同转录因子与途径调节细胞间粘附分子-1的表达,其中核转录因子-kB的作用研究较多,阻断单核细胞向内皮细胞迁移和相互作用可能是一种有效的预防或逆转动脉粥样硬化的途径。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预防动脉粥样硬化的药物普罗布考,维生素C和维生素E是否抑制内皮细胞表面粘附分子表达和白细胞一内皮细胞的粘附,以及这种抑制是否通过影响核因子-kB的活性来实现的,在液体流动小室中进行细胞粘附实验。用ELISA方法测定内皮细胞粘附分子E-选择素的表达;用电泳迁移率分析测定内皮细胞核因子-kB的活性,经肿瘤坏死因子α刺激的内皮细胞核因子-B活性增加,粘附分子E-选择素的表达上调(是基础水平的3.5倍),其表面HL60细胞的粘附增加(是基础水平的4-26倍),而抗氧化剂PDTC使所有这些变化都受到抑制。PDTC浓度为18umol/L时对粘附分子E-选择素的表达呈最大半抑制;PDTC浓度为52umol/L时对内皮细胞表面HL60细胞的粘附呈最大半抑制,普罗布考,维生素C和维生素E对肿瘤坏死因子α诱导的粘附分子表达和HL60细胞与内皮细胞的粘附没有作用,对核因子-kB的活性没有影响,临床上常用的这三种抗氧化剂并未影响作为动脉粥样硬化始动机制之一的E-选择素介导的白细胞-内皮细胞粘附水平。  相似文献   

5.
内皮细胞是血液单核细胞、淋巴细胞迁移到内皮下层的功能屏障和中介。在过氧化脂质、病毒感染等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子作用下,内皮细胞粘附性发生改变,其表面粘附分子呈异常表达,诱导单核细胞粘附并向内皮下层迁移。通过检测内皮细胞的粘附性、抑制粘附分子表达或封闭粘附分子可为动脉粥样硬化的早期诊断与防治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单核细胞、内皮细胞的相互作用对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1β和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分泌的影响以及粘附分子在其中的作用,采用单核细胞、内皮细胞单独培养及混合培养的方法,在混合培养条件下预加入细胞间粘附分子1、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和内皮选择素的单克隆抗体,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培养液中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1β和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的含量.结果发现,单核细胞和内皮细胞单独培养条件下观测不到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1β和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的分泌,两种细胞混合培养时,3种细胞因子的分泌显著升高(P<0.05),细胞间的接触粘附起着重要介导作用,内皮选择素在促使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1β分泌的环节中占据主导地位,细胞间粘附分子1在促使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分泌的机制中占据主导地位.表明单核细胞与内皮细胞的粘附能够激活某些基因的信号转导途径,使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1β和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的分泌增加,粘附分子在其中起着重要的介导作用.  相似文献   

7.
脂质过氧化对培养的内皮细胞表达细胞粘附分子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为观察脂质过氧化损伤对细胞粘附分子表达的影响,用联胺诱发培养的人血管内皮细胞脂质过氧化后,检测其丙二醛含量及单核细胞粘附率,并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细胞粘附分子表达的情况。结果发现,实验组较对照组内皮细胞丙二醛含量升高,单核细胞粘附率显著增加(P<0.01),内皮细胞上有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及内皮细胞白细胞粘附分子-1的表达,且其表达量均随时间增多。提示内皮细胞粘附分子的表达增加可能是脂质过氧化损伤导致单核细胞粘附增多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8.
细胞间粘附分子与缺血性脑血管病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细胞间粘附分子介导中性粒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的粘附,在脑缺血时血管内皮细胞ICAM-1表达增强,可使中性粒细胞在脑血区聚集,加重脑缺血区的损伤。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实验研究中,抗粘附分子抗体可使脑缺血区损伤范围减小。  相似文献   

9.
花刺参粘多糖对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粘附分子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观察花刺参粘多糖对肿瘤坏死因子α诱导的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和细胞间粘附分子1表达的影响,以探讨花刺参粘多糖抗动脉粥样硬化的可能机制。方法组织贴块法体外原代培养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采用流式细胞术、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和细胞粘附实验方法,观察花刺参粘多糖对肿瘤坏死因子α诱导的平滑肌细胞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细胞间粘附分子1蛋白及mRNA水平表达及单核细胞与平滑肌细胞粘附的影响。结果肿瘤坏死因子α刺激后平滑肌细胞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和细胞间粘附分子1表达增强,花刺参粘多糖(1.5~6.0 g/L)可从蛋白和mRNA水平浓度依赖性地抑制其表达,流式细胞分析示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的荧光强度由176.4±3.5减少到80.7±1.9(P<0.01),细胞间粘附分子1的荧光强度由92.2±2.9减少到58.3±2.1(P<0.01);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结果发现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的相对光密度值由0.61±0.03减少到0.41±0.04(P<0.01),细胞间粘附分子1的相对光密度值由0.41±0.01减少到0.30±0.03(P<0.05);粘附实验发现花刺参粘多糖可减少单核细胞与平滑肌细胞粘附,光密度值由0.467±0.062减少到0.256±0.029(P<0.05)。结论花刺参粘多糖可抑制肿瘤坏死因子α诱导的平滑肌细胞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和细胞间粘附分子1的表达,减少单核细胞与平滑肌细胞的粘附和聚集,这可能对减轻血管壁的炎症反应、延缓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0.
用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处理培养的猪主动脉内皮细胞,以Ficoll-Hapaque分离液密度梯度离心分离人外周血单核细胞,观察L-精氨酸对内皮细胞-单核细胞粘附率的影响;采用反转录-多聚酶链反应技术检测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和L-精氨酸对内皮细胞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表达的影响。结果显示:L-精氨酸具有剂量和时间依赖性地抑制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的促内皮细胞-单核细胞粘附作用。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处理内皮细胞能明显增加内皮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的表达,而L-精氨酸阻抑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的此种作用。结果提示L-精氨酸可能通过抑制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表达阻抑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的促内皮细胞—单核细胞粘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