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胆脂瘤型中耳炎高分辨率CT诊断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HRCT在胆脂瘤型中耳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研究经手术病理证实胆脂瘤型中耳炎27例的HRCT表现,并与手术结果对照分析。结果高分辨率CT清楚的显示起源部位不同和大小不等的中耳胆脂瘤的软组织影以及其引起的中耳系统细微的骨质破坏征象。上鼓室?鼓窦及乳突区软组织肿块(27/27),骨质破坏包括听骨(23/27)、盾板(16/27)、面神经管(10/27)及乙状窦壁(4/27)。术前CT正确诊断率达90%以上。结论HRCT对胆脂瘤型中耳炎有肯定诊断价值,对临床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胆脂瘤型中耳炎的高分辨率CT表现,提高对本病诊断的准确性.方法 搜集经手术病理证实43 例胆脂瘤型中耳炎的HRCT表现.结果 胆脂瘤型中耳炎HRCT表现:a)鼓室、鼓窦内团块状、片状软组织影;b)不同程度的骨质破坏,其中包括鼓室、鼓窦入口及鼓窦破坏扩大以及听小骨破坏移位.结论 高分辨率CT对于胆脂瘤型中耳炎能做出准确诊断并具有很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3.
中耳胆脂瘤--一个特征性CT征象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目的 :研究中耳胆脂瘤的 CT特征 ,提高对其 CT征象的认识。方法 :对手术证实的 14例慢性中耳炎和 14例中耳胆脂瘤的病人进行 HRCT扫描 ,着重观察盾板和上鼓室外侧壁骨质改变。对软组织病灶分布、形态 ,听骨破坏等也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 :胆脂瘤中 ,盾板破坏 12例 ,同时合并上鼓室外侧壁破坏 8例 ;慢性中耳炎肉芽肿型盾板侵蚀 1例 ,无上鼓室外侧壁破坏。结论 :盾板骨质破坏和上鼓室外侧壁破坏是松弛部胆脂瘤较特征性的 CT征象。软组织分布和形态、听骨破坏有辅助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螺旋CT诊断胆脂瘤型中耳炎的价值。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104例胆脂瘤型中耳炎的CT表现,探讨其诊断价值。结果:术前CT诊断骨壁受侵101耳,而术中发现为90耳,假阳性11耳,符合率为89.8%;术前CT显示胆脂瘤在中耳系统充填部位108耳,与手术结果对比,假阳性、假阴性各3耳,总体符合率达94.4%;术前CT诊断听骨链受侵234耳,而术中证实为215耳,假阳性22耳,假阴性3耳,符合率为89.3%。结论:螺旋CT诊断胆脂瘤型中耳炎,尤其对判定骨质破坏的范围和胆脂瘤的部位,制定手术方案和评估治疗效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胆脂瘤中耳炎是耳科常见病,早期诊治能够有效避免严重并发症的发生。在各种影像学检查方法的选择中,CT尤其是高分辨率CT(HRCT),能够清晰显示中耳内胆脂瘤软组织影像及病灶周围骨质破坏情况,对临床诊断及治疗方法的选择具有重要指导意义。现就胆脂瘤中耳炎的HRCT影像学特征及诊断意义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6.
胆脂瘤性中耳炎的CT诊断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评价CT对中耳胆脂瘤的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分析经乳突根治术证实的13例中耳胆脂瘤CT及常规分层片上所见征象,并分别与病理对照各征象的显示率。结果:在CT上显示的中耳胆脂瘤的病理改变为:(1)中耳窦腔内瘤影;(2)瘤周围低密度圈;(3)中耳窦腔骨缘模糊、硬化;(4)中耳窦腔,特别是鼓窦入口扩大;(5)听小骨链破坏。在常规分层片中上述征象显示率明显为低。结论:CT对中耳胆脂瘤的诊断价值明显优于常规检查,且能为手术提供有益而详细的解剖资料。  相似文献   

7.
MSCT在胆脂瘤型中耳炎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胆脂瘤型中耳炎的MSCT表现,探讨MSCT在临床的应用价值。方法:分析3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胆脂瘤型中耳炎的MSCT特征,及其对临床的指导作用。结果:胆脂瘤型中耳炎的MSCT表现有鼓室及鼓窦内软组织密度影;听小骨破坏;周围结构如盾板、半规管、面神经管可破坏,其中盾板常见。结论:MSCT可以清楚显示中耳胆脂瘤的部位、形态、听小骨及周围结构的破坏情况有助于明确诊断,为手术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胆脂瘤型中耳炎HRCT评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HRCT在胆脂瘤型中耳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经手术病理证实胆脂瘤型中耳炎 2 6例 ,回顾性分析其HRCT表现 ,并与手术结果对照分析。结果 胆脂瘤型中耳炎HRCT主要表现 :上鼓室、鼓窦及乳突区软组织肿块 (10 0 % ,2 6 2 6) ,常伴有骨质破坏 ,其中包括听骨破坏 (92 % ,2 4 2 6)、盾板破坏 (4 6% ,12 2 6)、面神经管破坏 (5 4% ,14 2 6)、乙状窦壁破坏 (7.7% ,2 2 6)。中耳窦腔扩大 ,骨缘硬化。并有颅内并发症 ,其中包括颞叶脓肿 (1例 )、耳源性脑膜炎 (1例 )。结论 HRCT对胆脂瘤型中耳炎有肯定诊断价值 ,对临床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HRCT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慢性化脓性中耳炎HRCT表现及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手术证实慢性化脓性中耳炎118耳颞骨横断面、冠状面HRCT,并与手术结果对照。结果胆脂瘤型、骨疡型和单纯型中耳炎HRCT分型诊断的准确率分别为95.8%、94.1%、96.6%,特异性分别为98.4%、96.1%、95.8%,敏感性分别为92.9%、86.7%、97.9%。在鼓室和/乳突窦内有无软组织影,软组织影的形态,面神经管、骨迷路破坏方面,胆脂瘤型、骨疡型中耳炎与单纯型中耳炎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胆脂瘤型中耳炎与骨疡型中耳炎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胆脂瘤型中耳炎破坏听小骨较骨疡型中耳炎常见(P<0.05),单纯型中耳炎均未破坏听小骨。胆脂瘤型中耳炎破坏鼓室盾板、鼓室盖的发生率高于骨疡型和单纯型中耳炎(P<0.05)。胆脂瘤型中耳炎破坏周围骨质边缘硬化高达92.9%,骨疡型中耳炎破坏周围骨质边缘毛糙高达80%。结论HRCT可准确显示中耳腔内软组织灶的分布、形态及听小骨、周围重要结构的破坏情况,在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分型诊断及术前评估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慢性中耳乳突炎的HRCT特征及IL 1在慢性中耳乳突炎中引起骨破坏的作用 ,旨在提高对各型慢性中耳乳突炎的诊断水平。方法 :对 4 8例慢性中耳乳突炎患者 ,行HRCT扫描 ,并与手术病理结果对照分析 ,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IL 1在 4 8例慢性中耳乳突炎组织中及患者血清中含量 ,并与 6例正常皮肤组织及 30例正常血清中含量比较。结果 :①高分辨率CT显示胆脂瘤病变大多呈团块状病变 ,常伴有明显的听骨破坏和盾板骨质破坏 ;单纯型、肉芽肿型多数呈片状、条索状或网状病变 ,听骨破坏相对轻 ,少有盾板骨质破坏。②IL 1在中耳乳突炎中表达率为 10 0 % ,与正常皮肤组织、肉芽肿组织相比 ,胆脂瘤组织中IL 1过度表达 ,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1)。胆脂瘤组织中IL 1与胆脂瘤的骨质破坏程度高度相关 (r =0 .917,P <0 .0 1)。结论 :根据中耳腔软组织影的形态及骨质破坏而非病变的密度改变 ,大多数中耳乳突炎患者可籍HRCT扫描准确诊断 ;组织中IL 1与胆脂瘤型中耳乳突炎CT上骨质破坏程度高度相关 ,IL 1在胆脂瘤中的过度表达是中耳乳突炎导致骨破坏最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1.
胆脂瘤型中耳炎的CT诊断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回顾性分析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49耳胆脂瘤型中耳炎和8耳胆固醇性肉芽肿的临床和HRCT检查资料。中耳胆脂瘤的CT表现为:(1)鼓室、鼓窦内软组织影和骨质破坏;(2)听骨移位及破坏;(3)鼓膜增厚、内陷、穿孔;(4)严重者可破坏乙状窦板、天装置、半规管和面神经管等。笔者对后天性胆脂瘤的组织密度、颞骨各部位胆脂瘤的CT诊断,胆固醇肉芽肿的病理机制、临床和CT表现、与胆脂瘤的鉴别诊断等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The temporal bones of 28 patients who underwent tympanoplasty were evaluated with high-resolution CT (HRCT). Seventeen patients had undergone tympanoplasty with a columella, used to form an ossicular reconstruction. The incus body was used as the columella in 4 patients and a prosthesis was used in 13 patients. No columella was used in the other 11 patients. After tympanoplasty, CT demonstrated normal appearance in 8 patients. Of the other 20 patients, 16 were diagnosed with chronic otitis media, and 4 were diagnosed with recurrent cholesteatoma on the basis of follow-up CT examinations. Seven underwent reoperation. In all 4 patients with recurrent cholesteatoma, the diagnosis was pathologically confirmed at reoperation. In 1 patient diagnosed with chronic otitis media, the pathological diagnosis was recurrent cholesteatoma. The columellae in 8 of the 17 patients could not be identified on CT because of surrounding soft tissue mass, but in the other 9 patients the condition of the ossicular reconstruction was well demonstrated. Prosthesis dislocation was apparent in 2 patients. We recommend HRCT examination in the follow-up of tympanoplasty patients.  相似文献   

13.
肉芽肿型和胆脂瘤型中耳炎的X线平片与CT对照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CT和X线平片在诊断慢性中耳炎中的作用。方法:搜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肉芽肿型和胆脂瘤型中耳炎33例,术前同时行CT和X线平片检查,比较分析其CT和X线表现,并与手术结果对照。结果:33例中,肉芽肿型中耳炎6例,胆脂瘤型中耳炎2 7例,X线平片和CT发现乳突骨质破坏分别为18例和32例,两者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 0 5 ) ;鼓窦入口扩大分别为13例和2 0例,破坏区边缘硬化分别为10例和17例,两者之间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 >0 .0 5 ) ;CT发现7例外耳道软组织病灶和2 4例听小骨破坏中的2 3例,而X线平征均不能显示。结论:X线平片可作为中耳炎的初选检查方法,CT是中耳炎的重要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14.
CTVE对胆脂瘤型中耳炎听骨链病变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螺旋CT仿真内镜(CTVE)对胆脂瘤型中耳炎听骨链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比较28耳胆脂瘤型慢性中耳炎听骨链的CTVE表现与临床手术所见。结果:CTVE显示的胆脂瘤型中耳炎听骨链破坏与手术所见基本相符,但对听骨链的细微病变价值有限,结论:CTVE是一种全新的多角度立体地观察听骨链结构的非侵入性影像手段。  相似文献   

15.
耳部疾病的双螺旋CT评价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确定耳部疾病的双螺旋CT扫描价值。材料与方法分析经临床、手术及病理证实的145例183耳的各种疾病的CT征象及其特征。结果中耳炎81耳,先天性耳畸形56耳,颞骨骨折34耳,中耳癌5耳,外耳道胆脂瘤4耳,耵聍3耳。结论双螺旋CT扫描对各种耳部疾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具有可靠的价值,可为临床制定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螺旋CT检查(附74例93耳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螺旋CT检查在慢性化脓性中耳炎诊治中的价值。方法研究74例93耳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比较术前CT所见与手术及病理结果。结果螺旋CT所见与手术结果基本相符,CT与病理分型符合率为95.7%。Ⅲ型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听骨链及中耳骨壁破坏较Ⅱ型范围广且程度重。三维CT听骨链显示情况与手术一致。结论螺旋CT检查有助于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诊断和分型,三维CT成像对制定手术方案,提高手术安全性有很大潜力。  相似文献   

17.
中耳疾病的CT诊断及与传统X线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CT在中耳疾病诊断中的应用及其价值。材料与方法 搜集本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中耳疾病43例46耳;慢性化脓性中耳炎36耳,其中单纯型5耳,骨疡型(肉芽肿型)10耳,胆脂瘤型21耳(其中1耳为乳突根治术后复发),中耳癌4例,中耳先天畸形6耳。所有病例术前均行双侧乳突Mayer’s位和Schuller’s位摄片及螺旋CT轴位、冠状靶放大扫描。CT、平片所见与手术、病理对照。结果 36耳慢性化脓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MSCT的MPR矢状位重建对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临床手术应用价值。方法对61例76耳慢性化脓性中耳炎行MSCT检查,在轴位HRCT及矢状位MPR图像上观察中耳结构及病变显示情况并与手术结果进行对照。结果矢状面MPR图像可良好显示颞骨结构及其周围结构的毗邻关系,对面神经鼓室段及垂直段、乙状窦板及颈静脉球等结构显示尤佳。在MPR矢状位重建图像上38耳中耳炎可见中耳骨壁及听骨链的“人”字形结构有不同程度的破坏。16耳(肉芽肿型5耳,胆脂瘤型11耳)面神经管破坏鼓室段12耳,乳突段4耳,其中3耳胆脂瘤型的面神经管鼓室段和乳突段均有骨质破坏;骨性半规管受累伴骨质破坏12耳;解剖变异有乙状窦前置8耳,乙状窦的前壁至外耳道后壁的最短距离约0.4~0.8cm,平均0.6cm;2例高位颈静脉球;均得到手术证实。结论矢状位MPR图像对慢性中耳炎累及面神经骨管损伤程度、位置及与周围位置的毗邻关系的显示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