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研究气囊导尿管不同拔管方法对男性病人拔管后舒适度的影响。方法:2009年2月~2011年6月,我院心胸外科、胃肠外科手术后留置气囊导尿管男性病人150例,随机分为A组、B组、C组各50例,A组采用自制多功能气囊导尿管,拔出尿管时先注入石蜡油5 ml+地塞米松5 mg+2%利多卡因5 ml+生理盐水5 ml;B组按常规拔除导尿管;C组采用气囊回注少量液体与排尿脱管方法,分别观察三组病人疼痛程度和拔尿管后排尿情况。结果:三组病人疼痛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拔管后排尿情况:A组发生尿路刺激症比B组和C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A组拔管方法可以减轻病人痛苦,减轻其拔管后并发症,提高病人的舒适度。  相似文献   

2.
综合措施对膀胱、前列腺术患者拔尿管后排尿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膀胱、前列腺术留置尿管患者拔管后能顺利排尿及减少相关并发症的有效措施。方法将300例留置尿管10d以上患者分为观察组150例,对照组150例。观察组拔尿管前30min口服泌尿灵0.4g,同时夹闭尿管;拔管时肛门内注入开塞露20ml;以后每隔6h口服泌尿灵0.2g,连续2d。对照组采用常规拔尿管法。结果观察组患者一次排尿成功率99%,对照组一次排尿成功率7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排尿时患者疼痛评估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1);拔管后3d内相关并发症比较,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泌尿灵与开塞露联合用药可提高长期留置尿管患者拔管后排尿成功率,减轻患者拔尿管后排尿疼痛的痛苦,减少拔管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刘华  姚秋近 《全科护理》2020,18(24):3171-3173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留置尿管病人最佳拔管时机,以减少尿潴留以及尿路感染概率。[方法]以脑外伤、脑卒中及脑肿瘤住院或术后留置导尿病人作为研究对象。通过简易膀胱容量及压力测定,选取98例膀胱灌注量≤500 mL有尿意感,储尿期膀胱压力40 cmH_2O(1 cmH_2O=0.098 kPa)的病人作为入组标准。在平卧位、带管且气囊排空状态下,自行排尿将尿管冲出病人列入A组;有强烈尿意感但不能自行排尿,给予调整成坐位或如厕,观察其能否自行排尿并给予拔管病人列入B组;出现漏尿但未将尿管冲出病人拔管后列入C组。比较各组病人拔管成功以及发生并发症的例数。[结果]根据拔管成功例数分析,A组成功率最高(100%),B组成功率最低(68%),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拔管后并发症发生例数分析,A组无任何并发症,C组并发症发生率最高,其中尿常规显示感染指标较前升高的病人占18%,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颅脑损伤病人拔除尿管的最佳时机为膀胱灌注量≤500 mL有尿意感,储尿期膀胱压力40 cmH_2O,在带管、气囊排空状态下病人能自行排尿且排尿量大于灌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两种方法拔除留置尿管后,病人首次自行排尿的成功率.方法将346例留置尿管需拔管的住院病人随机分为实验组186例,对照组160例.实验组待病人尿意明显时协助其蹲在便器上缓慢拔管,尿随管出.对照组待病人尿意明显时拔管.结果实验组有186例拔管后可自行排尿,对照组有152例拔管后可自行排尿,2组比较有显著差异性(P<0.01);拔除尿管后首次自行排尿时间,实验组5分钟±5分钟,对照组46分钟±26分钟,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性(P<0.001).结论蹲在便器上缓慢拔管,尿随管出,首次自行排尿的成功率达100%,既体现了人文关怀,顺应了病人的依从性,又有效的预防拔管后尿潴留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手术患者短期留置尿管拔管前夹闭尿管的必要性,为开展循证实践提供证据.方法 将334例普通外科术后短期(1~7d)留置尿管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188例和对照组146例.观察组拔除尿管前夹闭尿管,对照组开放引流直接拔管.比较两组恢复自行排尿时间、首次排尿量、尿路刺激征和导尿管重置的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对照组恢复自行排尿时间分别为(2.17±0.99)h、(1.87±1.57)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44,P=0.033),观察组、对照组首次排尿量分别为(253.46±77.32)ml、(219.73±91.17)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656,P=0.000),两组尿路刺激征和导尿管重置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普通外科术后短期留置尿管患者拔管前夹闭尿管没有缩短正常膀胱功能恢复时间,存在膀胱过度扩张等风险,提示短期留置尿管患者拔管前不必夹闭尿管.  相似文献   

6.
刘红  柯福珍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14):3305-3305
目的:探讨减少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术后拔除尿管后尿潴留的发生。方法:将100例行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实验组术前指导床上排尿训练、拔管前夹闭尿管间断放尿、拔管前行膀胱灌注。对照组按常规方法拔除尿管。比较两组拔尿管后第一次排尿情况与第一次排尿时间。结果:实验组有49例拔除尿管后可自行排尿,对照组有40例拔除尿管后可自行排尿(P0.01);拔除尿管后首次自行排尿时间,实验组为(2.13±1.08)h,对照组为(3.45±1.48)h(P0.05)。结论: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留置尿管的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可有效预防拔除尿管后尿潴留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留置导尿管患者拔除导尿管后尿潴留发生率最低的最佳拔管方式.方法:将60例长期留置尿管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拔尿管时,对照组排空膀胱后拔除尿管,试验组待患者尿意感明显有排尿需求时,用无菌注射器抽尽尿管球囊内的液体不拔管,臀下置便器让患者自行排尿,排尿时尿管一并滑出.结果:试验组尿潴留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运用循证护理更科学地提出了拔除留置尿管的操作方法,减轻了患者的痛苦,减少了护理工作量,促进了护理学科的发展和护理人员知识的更新,有利于不断提高临床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改进骨科术后留置尿管病人拔除尿管的方法,以减少拔管后尿路刺激及尿潴留的发生.[方法]将骨科术后留置尿管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52例拔尿管前用生理盐水500 mL加庆大霉素8×104U行膀胱冲洗,对照组48例则按常规方法拔管.[结果]观察组48例拔尿管后可自行排尿,对照组拔尿管后36例自行排尿,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χ2=8.306,P<0.01);拔尿管后首次自行排尿时间,观察组2.15 h±1.09 h,对照组3.31 h±1.35 h,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t=4.48,P<0.01);两组拔尿管后发生尿路刺激征、尿潴留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92 P<0.05).[结论]对骨科术后留置尿管病人先行膀胱冲洗后拔尿管,可有效预防拔尿管后尿路刺激及尿潴留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 预防术后留置尿管拔管后排尿困难和尿潴留,减少拔管后再次导尿.方法 随机选择腹部手术留置尿管患者60例,分实验组30例,患者膀胱充盈自感有尿意时,先拔出尿管,同时协助患者床上或床下自行排尿;对照组30例,当患者膀胱充盈自感有尿意时,先开放尿管放完尿液后拔管,待患者下次有尿意时,再协助患者床上或下床自行排尿.结果 实验组患者自行排尿成功率明显提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首次排尿时间明显缩短,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留置尿管患者膀胱充盈时拔管为临床最佳拔管时机,提高了自行排尿的成功率,减少了尿潴留的发生,减轻了患者的痛苦.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普通外科手术后短期(1~7 d)留置尿管患者拔管前夹闭尿管的必要性,找出普通外科术后短期留置尿管患者拔尿管前是否需要夹管训练的证据。方法选取201例普通外科术后短期留置尿管患者并随机分为实验组101例和对照组100例。实验组拔除尿管前进行夹闭尿管训练,对照组开放尿管引流直接拔管。比较2组拔除尿管后恢复自行排尿时间、首次排尿情况、拔管后疼痛情况和尿路感染的情况。结果实验组、对照组恢复自行排尿时间分别为(2.555±1.31)h、(2.733±1.76)h,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对照组自然排尿例数分别为98例、97例,重置尿管均为3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对照组尿痛发生例数分别是93例、92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普通外科术后短期(1~7d)留置尿管患者拔管前夹闭尿管训练没有缩短正常排尿时间,重置尿管的例数、发生尿储留的例数和尿痛的例数差异也没有统计学意义,且在进行训练期间不利于随时观察尿量及尿色,以便于掌握患者的病情变化,并增加了护理人员的工作量,提示普外科手术后短期留置尿管患者拔管前不必进行夹管训练。  相似文献   

11.
彭琪  廖灯彬 《华西医学》2014,(9):1730-1732
目的比较老年男性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不同时间拔除尿管所产生并发症的情况,寻求和选择术后尿管拔除的有利时机。方法选取2013年5月一8月60例需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老年男性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试验组患者术后24h内拔除尿管;对照组术后24h后拔除尿管。所有患者均在术前2h内行清洁导尿,安置双腔气囊导尿管。详细记录患者的留置尿管时间、首次自行排尿时间、拔管后排尿情况及并发症情况并比较。结果试验组在尿潴留、尿道疼痛、膀胱痉挛和膀胱刺激征发生率方面低于对照组(P〈0.05),而在拔管后首次排尿时间方面,试验组与对照组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488)。结论术后24h内拔除尿管能有效降低尿潴留、尿道疼痛、膀胱痉挛和膀胱刺激征的发生率,利于早期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改进拔除气囊尿管的方法,减少拔管后尿潴留的发生。 方法 将200例符合拔除尿管指征的患者分为传统组和实验组各100例。传统组按照临床护理技术规范中拔导尿管流程要求,抽空导尿管气囊内液体后拔出尿管;实验组先抽空导尿管气囊内液体,根据导尿管型号小和留置时间的长短,向导尿管气囊注入0.2~0.8ml的氯化钠注射液后再拔出尿管。比较2组拔管时疼痛的程度、拔出尿管气囊表面的光滑度、首次排尿时间、肉眼血尿及尿潴留的情况。 结果 实验组拔尿管时的疼痛程度轻于传统组,拔尿管后首次自主排尿时间早于传统组早,血尿、膀胱刺激征、尿潴留发生率均低于传统组。 结论 在气囊导尿管拔出前向气囊内注入适量液体,使导尿管气囊表面皱褶消失,能减轻拔管时引起的疼痛,避免拔管后发生血尿、膀胱刺激征和尿潴留。  相似文献   

13.
林志梅 《全科护理》2013,11(22):2025-2026
[目的]探讨留置尿管放置及拔管技巧对剖宫产术后产妇的影响。[方法]将180例剖宫产择期手术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9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及拔管,观察组采用改良的尿管放置及拔管方法。比较两组病人留置尿管舒适度、拔除尿管时的疼痛感、拔除尿管后尿路刺激征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病人留置尿管舒适度优于对照组,拔除尿管时的疼痛感、拔除尿管后尿路刺激征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过改良留置尿管的护理及拔管方法,可降低病人的不舒适感及拔管时的疼痛感,同时降低拔管后尿路刺激征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宫颈癌术后尿管拔除方法对排尿的影响。方法将宫颈癌Ⅰ期a~Ⅱ期b行根治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拔尿管方法,实验组采用抽出气囊内液休后让患者闩行排尿尿管随尿液滑出的方法。结果对照组尿管拔除时有26例患者出现不适或疼痛,拔尿管后排尿成功率73.33%;刘照组因不采用人为拔除尿竹,故仅有1例排尿时有轻微疼痛,尿管滑脱后排尿成功率9333%。结论长期留置尿管者抽去气囊内液体,尿僻排尿时广自行滑出的方法患者痛苦少,排尿成功率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不同拔管时机对全麻术后留置尿管患者尿管相关下尿路症状和拔管后尿控恢复情况的影响。方法分层随机选取2018年1月—2019年7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行全麻手术患者术后留置尿管患者198例,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101例和对照组97例。两组患者均采用经过循证护理论证,及院内尿管材质、型号进行的水囊测定试验结果制订的拔管方法。对照组拔管时机为膀胱空虚、患者没有尿意情况下拔除尿管,等尿意出现时,再协助排尿;观察组拔管时机为膀胱处于充盈状态且患者有尿意时,借助腹压使尿管随尿液自然排出。比较两组患者尿管相关下尿路症状和拔管后尿控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排尿成功率高于对照组,核心下尿路症状评分、尿频、尿急及急性尿潴留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最大膀胱测压容量和残余尿量低于对照组,拔管后72 h控尿率和最大尿流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待全麻术后留置尿管患者膀胱充盈且有尿意时拔管可以降低尿管相关下尿路症状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有助于患者恢复膀胱功能,提高尿控能力。  相似文献   

16.
留置尿管拔除时机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术后排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3种尿管拔除时机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留置尿管患者拔除尿管后排尿的影响。方法:把150例行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需留置尿管的患者,按拔除尿管时机分为甲、乙、丙组。甲组为膀胱充盈、有强烈尿意时拔除尿管;乙组为膀胱充盈时拔除尿管;丙组为排空膀胱后拔除尿管,观察拔除尿管后患者排尿情况。结果:拔除尿管后首次排尿量3组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甲组患者自行排尿成功率最高占96%,乙组患者次之占80%,丙组患者最低占60%,甲组与乙组或丙组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膀胱充盈同时有强烈尿意时拔除留置尿管,患者自行排尿成功率高,为留置尿管拔除的最佳时机。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留置导尿拔管前两种膀胱功能训练方法对拔管后排尿情况的影响。方法将60例留置导尿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各30例。实验组在拔除尿管前遵照按需排尿的方法进行膀胱功能训练;对照组则遵照医嘱每2小时定时夹闭开放导尿管,记录两组患者拔管后首次排尿时间及自行排尿的情况,并对两组拔管后排尿情况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30例患者首次排尿时间为(2.89±1.42)h,较对照组(3.47±2.03)h明显提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350,P〈0.05);尿潴留等排尿异常情况发生例数较对照组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67%比36.67%;x^2=8.438,P〈0.05)。结论临床患者在拔除尿管前遵照按需放尿的方法进行膀胱功能训练对拔管后正常排尿功能的恢复有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移植肾活检术前行腹部加压卧床排尿训练对术后排尿方式的影响。方法方便性抽样选择福州市某三级甲等医院2011年110月移植肾活检术患者45例,采用术前抽签法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22例,观察组23例。对照组穿刺前1d进行常规卧床排尿训练;观察组在穿刺前1d在移植肾区放置0.5kg沙袋腹部包扎再进行卧床排尿训练5次以上,直至患者感到自然顺畅地排出尿液为止。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排尿方式(自行排尿、诱导排尿、导尿)。结果观察组23例患者中有20例自行排尿,3例诱导排尿,无一例需留置导尿;对照组22例患者中有13例自行排尿,5例诱导排尿,4例需留置导尿。观察组自行排尿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移植肾患者穿刺活检术前进行腹部加压卧床排尿训练,可以促进患者术后正常自行排尿,减少术后排尿困难、尿潴留的发生,增加患者的舒适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策略对预防患者胃管非计划拔管中的效果。方法将2012年1月-2013年11月消化内科初次留置胃管患者217例分为对照组105例和干预组112例。对照组采用胃管常规护理方法,干预组制定并实施集束化护理策略,内容包括妥善固定胃管、适当有效约束肢体、有效镇静和镇痛、规范高风险护理操作、加强舒适护理、强化患者防脱管意识等。结果实施集束化护理策略后,胃管非计划拔管率下降,患者的满意度提高。结论集束化护理策略应用于留置胃管的住院患者,可有效降低胃管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率,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20.
蔡露娟 《全科护理》2012,10(14):1258-1259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对留置尿管病人尿路感染的预防作用。[方法]将380例留置尿管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190例,对照组病人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病人给予循证护理,比较两组病人尿管留置期间尿路感染的发生率和病人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实验组、对照组病人尿路感染率分别为2.11%、7.89%,病人满意度分别为96.84%、88.9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循证护理有助于降低留置尿管病人尿路感染发生率、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