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抗结核药并尿激酶治疗结核性胸腔积液84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核性胸腔积液中纤维蛋白沉着于胸膜表面 ,形成积液包裹和胸膜肥厚 ,产生限制性通气障碍 ,因此降低或预防积液包裹、胸膜肥厚的发生 ,可以提高结核性胸腔积液的治疗效果 ,我们观察了胸腔内注射尿激酶 (Urokinase ,UK) ,对该病的治疗作用报告如下。1 资料和方法1 1 病例选择及治疗方法 本组共 84例 ,男 4 5例 ,女 3 9例 ,年龄 1 6~ 4 0例 ,病程半月至 5个月 ,分为治疗组 ( 44例 )和对照组 ( 40例 ) ,两组均按 2HRZS/4HR化疗及泼尼松每日 4 5mg口服 ,治疗组注入生理盐水 (NS) 2 0ml UK2 0 0ku ,对照组注入N…  相似文献   

2.
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由于诊治不当。胸腔积液长期不吸收或吸收缓慢,纤维蛋白沉着过多而致胸膜肥厚和粘连,导致患者产生不同程度的遗留症状和体征,严重者甚至出现心肺功能障碍。我们运用自拟的“理气活血汤”治疗结核性胸膜肥厚粘连,取得显著疗效,现报告如下。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由于诊治不当。胸腔 积液长期不吸收或吸收缓慢,纤维蛋白沉着过多而致胸膜肥厚和粘连,导致患者产生不同程度的遗留症状和体征,严重者甚至出现心肺功能障碍。我们运用自拟的“理气活血汤”治疗结核性胸膜肥厚粘连,取得显著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经留置导管,应用碘伏胸腔冲洗治疗结核性胸腔积液的方法、机制及疗效。方法首先通过内科胸腔镜检查,并离断胸膜粘连带及包裹分隔的胸腔积液,抽净胸水,应用0.5%碘伏冲洗,用以根除胸腔内结核菌感染,常规抗结核治疗,随诊1年,观察有无复发及胸膜肥厚情况。结果①22例常规胸穿抽液加抗结核治疗,10例病情好转,胸水消失时间25.8±6.3天(x^-±s,下同),1年后胸膜明显肥厚,12例治疗半个月无效,转用胸腔镜治疗,胸水消失时间6.2±2.6天,1年无明显胸膜肥厚;②22例直接采用胸腔镜加抗结核治疗,胸水消失时间为4.8±2.6天,明显短于单纯胸穿组(P〈0.05),1年后无明显胸膜肥厚。结论先经内科胸腔镜局部用药治疗,后应用碘伏胸腔内冲洗治疗结核性大量胸腔积液,疗效确切,简单方便实用,可有效避免或减轻胸膜肥厚。  相似文献   

4.
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是临床常见的胸膜疾病,治疗上多采用抗结核药物加胸腔穿刺抽液,但包裹性积液胸腔穿刺抽液难以将积液抽尽,且反复穿刺患者痛苦大。临床上往往由于治疗不及时或治疗方法不当,导致胸膜粘连肥厚或积液分隔包裹,直接影响其疗效。为此,我们分别采用常规胸膜腔穿刺抽液加胸腔内注射尿激酶及中心静脉导管(central ve-nous catheter,CVC)引流加胸腔内注射尿激酶治疗876例包裹性结核性胸膜炎,比较其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张焕准  孙海东 《武警医学》2001,12(9):525-527
 目的为了探讨胸腔内注射药物治疗气胸及治疗机制,用药适应症和最佳用药量.方法经过74例未经胸腔内注药,与90例经胸腔内注药的患者对比,经胸腔内注药治疗明显优于未注药者.结果动物实验证明:胸腔所用3组药物均无毒副作用,对肺的修复和胸膜粘连程度各有不同.在临床对创伤性气胸、青壮年初发气胸应使用肺组织修复快又不形成胸膜粘连的药物治疗.气胸反复发作,年老体弱不能耐受手术者应采用促使其脏层与壁层胸膜粘连的药物治疗.结论.经胸腔用药者缩短了疗程且很少复发.形成胸膜粘连者未留下后遗症,也未见恶变等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6.
目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比较一次性抽尽胸腔积液和多次抽尽胸腔积液在结核性胸膜炎胸腔积液的治疗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中到大量结核性胸腔积液患者1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对照组50例。治疗组采用尽可能一次性缓慢抽尽胸腔积液,抽液量不限制。而对照组每次抽液不超过800ml,每周抽液2-3次,至抽尽为止,在此基础上两组均采用2RHEZ/4RH加泼尼松治疗。对比观察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在平均退热时间、平均吸收时间、平均住院天数、胸膜增厚粘连、血气胸与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两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一次性抽尽胸液较多次抽尽胸液更为有效且同样安全。  相似文献   

7.
心包腔、胸腔和腹腔大量积液所致呼吸困难 ,常以穿刺抽液缓解症状。 19871998年 ,我们应用深静脉穿刺针和深静脉输液用硅胶管等 ,进行心包腔、胸腔和腹腔穿刺、置管引流和冲洗注药 ,治疗浆膜腔大量积液所致呼吸困难 66例 ,获得满意疗效。1 临床资料1 1 一般情况 浆膜腔积液所致明显呼吸困难 66例 ,男 39例 ,女 2 7例 ;年龄 12 83岁。心包积液 32例 (结核性 2 6例 ,转移癌 3例 ,化脓性 3例 ) ,胸腔积液 2 4例 (结核性 10例 ,肺癌胸膜转移 6例 ,胸膜间皮瘤 1例 ,低蛋白血症 7例 ) ,腹腔积液 10例 (低蛋白血症 9例 ,转移癌 1例 )。均有因心…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结核性胸腔积液的CT表现,研究结核性胸腔积液与肺结核相关性。方法:对164例平片诊断为结核性胸腔积液的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64例结核性胸腔积液合并肺结核病灶112例,胸膜增厚130例,HRCT40例发现胸膜下小空洞10例,胸膜下结核灶8例,结核性肉芽肿16例。结论:CT对结核性胸腔积液有较大诊断价值,是评价和随访证实为或怀疑为结核性胸腔积液最有效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9.
李秀杰 《航空航天医药》2010,21(11):1998-1998
目的:分析对比传统胸膜腔穿刺与改良胸腔穿刺持续引流治疗结核性胸膜炎的临床效果。方法:用中心静脉导管胸腔穿刺持续留置;观察组用传统胸膜腔穿刺法胸穿抽液。结果:置管组44例,均1次性操作成功,胸腔积液消失时间为5~8 d,无1例发生并发症;观察组44例,气胸发生率6.8%(3/44),胸膜肥厚粘连发生率18%(8/44),积液消失时间8~15 d。结论:改良胸腔穿刺取代传统胸穿术治疗结核性胸膜炎,具有操作安全简便、并发症少、治疗效果好、患者易于接受等特点,值得基层医院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0.
李源  周庆元  房卿 《航空航天医药》2011,22(9):1088-1089
目的:观察胸膜活检术在胸腔积液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135例胸腔积液患者行胸膜活检,同时取胸水及痰送检抗酸杆菌及癌细胞。结果:135例胸膜活检第一次活检成功率96.3%,特异性病理诊断92例,病理诊断阳性率68.1%、恶性胸腔积液胸膜活检阳性率65.3%,胸水细胞学捡查阳性率13.3%,痰找癌细胞阳性率6.7%。结核性胸腔积液胸膜活检阳性率71.7%,胸水找抗酸杆菌阳性率1.7%,痰找抗酸杆菌阳性率3.3%。结论:胸膜活检术是一项安全、简单、有效的明确胸膜疾病的手段,对不明原因的胸腔积液,可提高在恶性胸腔积液中的诊断阳性率,是结核性胸膜炎重要的确诊手段.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比较闭式引流和常规胸腔穿刺引流辅助治疗结核性胸腔积液的疗效。方法:选择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中等量以上胸腔积液200例,随机分为闭式引流组102例与胸腔穿刺引流组98例。两组均采用同一短程化疗方案。闭式引流组采用中心静脉导管接延长管及负压引流袋,使胸腔积液自然流出,经超声检查证实积液消失后拔管;胸腔穿刺引流组采用常规穿刺方法,反复穿刺抽液,超声证实胸腔积液深度〈2.0cm时停止抽液。观察两组有效率,并比较并发症发生情况、胸腔积液消失时间、住院时间及排液相关费用等情况。结果:闭式引流组总有效率86.3%,非常显著高于胸腔穿刺组的64.3%(P〈0.01)。闭式引流组胸膜肥厚粘连发生率及总并发症发生率均非常显著低于胸腔穿刺组(P〈0.01);闭式引流组穿刺次数、胸腔积液消失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及排液相关费用均显著或非常显著少(短)于胸腔穿刺组(P〈0.05,P〈0.01)。结论:闭式引流辅助治疗结核性胸腔积液疗效优于常规胸腔穿刺引流。  相似文献   

12.
应用中心静脉导管胸腔置管引流治疗结核性胸膜炎28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核性胸膜炎是内科常见病之一。对于中至大量的胸腔积液,传统的治疗方法是在全身规范化的治疗基础上反复多次抽液及通过胸腔向胸膜腔内注射药物治疗,以达到彻底抽净胸水,减少胸膜增厚粘连,但多次反复抽放胸水,而治疗操作不当易出现刺伤肺脏的危险、气胸、胸膜反应、肺水肿及发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胸腔镜下结核性胸膜炎的镜下特征及临床特点。方法收集我科2011年9月~2014年1月经胸腔镜病理活检明确诊断的36例结核性胸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年龄、性别及镜下病变特点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胸腔镜下表现为:胸膜弥漫性充血、水肿5例,胸膜粟粒样、白色结节14例,胸膜腔内纤维苔素沉积及粘连带12例,胸膜肥厚呈多房性5例。发病1个月以内的结核性胸膜炎镜下多见于2、3期,病理抗酸阳性率高,经过抗结核治疗后预后均较好,未出现明显的胸膜增厚、粘连。发病>1个月的结核性胸膜炎镜下多见于3、4期。病理结果以肉芽肿性炎并干酪样坏死为主,经过抗结核治疗后部分患者出现胸膜增厚、粘连。结论胸腔镜是尽早诊断结核性膜炎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胆固醇性胸腔积液的X线特征及诊断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检查胸水证实为胆固醇性胸腔积液6例患者的X线胸片。结果6例均为左侧大量胸腔积液,压片检查均见典型胆固醇结晶。4例X胸片上可见胸膜呈蛋壳样钙化。1例手术见脏壁层胸膜均有钙化。结论胸膜表面蛋壳样钙化是本病的X线特征。确诊需做胸水检验。  相似文献   

15.
尿激酶胸腔注射治疗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除抗结核治疗外,如何彻底引流胸腔积液,减少胸膜肥厚和粘连亦是不容忽视的治疗问题.为此,996年1月~2000年1月,我们采取抗结核等常规治疗,加尿激酶胸膜腔内注入治疗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以观察尿激酶的治疗效果.   ……  相似文献   

16.
报告结核性胸腔积液54例的临床表现、胸腔镜所见及病理检查结果。胸腔镜直视下胸膜病变可分为3型:(A)结核结节型34例,组织学全部阳性;(B)炎症型14例,组织学阳性率78.5%(11/14);(C)胸膜肥厚粘连型6例,组织学阳性率4/6例。总阳性率90.7%(49/54)。对结核性胸腔积液的诊断和发病机理进行了讨论,根据多数病例胸膜上有特征性结核结节以及组织学检查的特异性发现,认为可能结核菌直接侵及胸膜比过敏反应在发病机理中起更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刘川深  彭寒林 《人民军医》2000,43(6):348-349
1997~1999年,我们采用微创闭式引流方法治疗结核性胸腔积液67例,此方法具有操作简便、节省材料、疗效佳、无毒副作用等优点。1 临床资料11 一般情况 67例中,男53例,女14例;年龄14~52岁,平均23岁。胸腔积液1000~2000ml58例,2000ml以上9例。病程1~2周。X线胸片及B超示大、中量胸腔积液,均经实验室检查及病史证实为结核性胸腔积液。均有呼吸困难。12 闭式引流器材 小手术包1个,包括端侧孔硅胶导管1根(内径2mm,外径3mm,长308mm,由江苏省邗江县富达医疗器械厂生产),腹水穿刺针1根(内径31mm,外径35mm,由上海注射器厂生产…  相似文献   

18.
患者 ,男 ,61岁。因胸闷、咳嗽 ,发热 10天而入院。入院胸片检查右侧中等量胸腔积液 ,诊为结核性胸膜炎。经抗结核治疗 1个月 ,胸水已基本吸收 ,正位胸片发现右下肺有一卵圆形病灶。胸部CT平扫见右下肺后基底段有一 7cm× 6cm× 5cm大小的肿块 ,并右侧胸腔少量积液、胸膜肥厚 ,肿块内侧、外侧边缘清晰锐利 ,前部可见有条索状肺血管影及支气管影弯向肿块 ,肿块后部与胸膜成锐角且有粘连 ,以至于前后缘较模糊 ;肿块周边密度较高 ,内可见含气支气管 ,邻近肿块的肺组织呈过度膨胀 (图 1、2 )。诊为右下肺圆形肺不张可能。经B超引导下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结核性胸膜炎的治疗方法,特别是外科手术对难治性结核性胸膜炎的治疗价值。方法分析胸腔穿刺留置深静脉管反复抽胸水及胸腔内注药、胸腔镜及胸膜剥脱手术方法。结果置管法治愈率86%,难治性结核性胸膜炎外科手术治愈率达100%。结论置管法适于早期患者,多在2周内,积液内无分隔。病程较长,炎症反应强,积液内部大量纤维分隔患者外科手术方法为首选,再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电视胸腔镜(VATS)和开胸胸膜剥脱术。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口服抗结核药物+小导管胸腔闭式引流+四联药物胸腔内注射治疗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的效果.方法:通过对口服抗结核药物+小导管胸腔闭式引流+胸腔内注射四联药物(称联合治疗组)及口服抗结核药物+常规小导管闭式引流组(对照组)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评价两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联合治疗组比对照组胸液消失快,胸膜粘连发生率低.结论:小导管胸腔闭式引流,加四联药物注入胸腔,减轻了胸膜局部的炎症反应,加速积液消失,防止或减轻了胸膜肥厚和粘连.效果好于常规口服药物加小导管闭式引流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