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目的总结二级脾蒂离断法在完全腹腔镜下巨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的临床经验。方法2005年3月至2005年10月间,对15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致食管下端静脉曲张患者行完全腹腔镜下巨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其中13例应用二级脾蒂离断法处理脾蒂切除脾脏。结果13例在完全腹腔镜下成功应用二级脾蒂离断法巨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无1例中转开腹。手术时间(232±47)min,术中失血(480±232)ml。全组均于术后24-72 h内恢复胃肠蠕动,术后第1天下床活动,术后住院时间6-14 d,平均8.7 d。术后发生胸腔积液3例,左膈下脓肿1例,B超引导穿刺治愈。无死亡病例。结论在完全腹腔镜下巨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中,应用二级脾蒂离断法不仅安全可行,而且节省费用,具有较大的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二级脾蒂离断法应用于腹腔镜下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静脉高压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6年10月本院收治的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患者70例为研究对象,均接受腹腔镜下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根据不同脾蒂处理方法分组,以35例行传统脾蒂离断术患者为对照组,35例行二级脾蒂离断术患者为观察组。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中转开腹病例。观察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同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1.43%,同对照组31.43%对比,明显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门静脉高压患者接受腹腔镜下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时,应用二级脾蒂离断法,效果确切,可显著提高手术安全性,减少并发症发生,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肝硬化门脉高压症脾功能亢进轻中度脾肿大行腹腔镜下二级脾蒂离断法脾切除术的可行性、有救性和安全性.方法:对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施行腹腔镜下二级脾蒂离断法行脾切除治疗肝硬化门脉高压症脾功能亢进轻中度脾肿大2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除1例因大出血中转开腹外,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平均180 min,术中出血平均260 ml,无严重并发症.结论:肝硬化门脉高压症脾功能亢进轻中度脾肿大患者行腹腔镜下二级脾蒂离断法脾切除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二级脾蒂离断术在门静脉高压病人脾切除术中的作用。方法肝硬化门静脉高压脾肿大脾亢患者行脾切除加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共96例,其中行二级脾蒂离断术组52例(离断组,n=52),传统脾蒂离断脾切除术组44例(传统组,n=44)。其中离断组在处理脾蒂时采用二级脾蒂离断法,传统组则采用一级脾蒂离断法。回顾性比较两组的手术相关指标,术后并发症及死亡率。结果传统组手术时间平均为(158.35±40.32)min,与离断组的(161.56±38.57)min无明显差异。两组死亡各1例,均为Child C级患者,术后并发MSOF所致。离断组的脾热和胰漏的发生率分别为13.5%(7/52)和0,传统组分别为31.8%(4/44)和11.4%(5/44),二者差异显著(P〈0.05),且传统组脾热的持续时间为(14.50±7.23)d,明显长于离断组的(2.40±1.14)d(P〈0.01);其他并发症(膈下积液、门静脉血栓形成、MSOF)发生率及死亡率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二级脾蒂离断术可降低门静脉高压脾切除病人脾热、胰漏的发生率,且不延长手术时间,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手术方式,尤其对于脾脏较大的病人更为适合。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免切割闭合器完全腹腔镜巨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的手术技巧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005年3月~2006年10月,对23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致食道下端静脉曲张患者行完全腹腔镜下巨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其中18例免切割闭合器应用二级脾蒂离断法切除脾脏,即处理脾蒂时逐支分离脾叶动静脉,边分离边用血管夹夹闭或用丝线结扎后离断血管,并用超声刀离断小网膜后,逐一将贲门周围曲张静脉直接用超声刀或可吸收夹夹闭后离断,将脾脏放入标本袋,拉出扩大的trocar孔外,剪碎后取出。结果18例手术获得成功,手术时间180~320min,平均255min。术中出血量200~1600ml,平均450ml。术后发生胸腔积液2例,左膈下脓肿1例,B超引导穿刺治愈,轻度腹水2例。无死亡病例。术后住院时间6~17d,平均7.5d。18例术后随访5-24个月,平均16.4月,术后20个月再出血1例,经胃镜下注射硬化剂治愈,余17例均无再出血。结论应用二级脾蒂离断法处理脾蒂可以避免腹腔镜巨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应用切割闭合器,不仅节省费用,而且在腹腔镜巨脾切除中有独特的优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腹腔镜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的可行性、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2008年3月~2014年6月,采用完全腹腔镜方法,对45例肝硬化门脉高压并上消化道出血和脾功能亢进的患者行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术中采用一级脾蒂离断法或者二级脾蒂离断法切脾,断流方法采用选择性或非选择性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结果 45例在全腔镜下完成(其中28例为选择性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其中1例需手助。手术时间110~430 min,平均150 min。术中失血80~1200 ml,平均325 ml。1例术后肝功能衰竭死亡。44例术后住院8~20 d,平均10.6 d。41例术后随访3~60个月,平均36个月,3例再出血,2例原发性肝癌。结论严格把握手术适应证,腹腔镜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7.
腹腔镜二级脾蒂离断法脾切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总结腹腔镜二级脾蒂离断法脾切除的应用价值。方法2006年9月~2007年5月,行腹腔镜二级脾蒂离断法脾切除13例,其中外伤性脾破裂出血5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2例、肝硬化脾功能亢进6例。结果全部镜下完成,未使用手辅助。手术时间150~300min,平均210min,术中出血50~800ml,平均350ml,术后住院5~9d,平均7.5d,无手术并发症。随访1~6个月,血小板均在正常范围。结论腹腔镜二级脾蒂离断法脾切除术安全、可行、微创。  相似文献   

8.
目的 比较完全腹腔镜与开腹巨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的临床疗效.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12月至2006年12月对20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食管静脉曲张患者行完全腹腔镜下二级脾蒂离断法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另20例患者行传统开腹手术.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和术后住院时间等资料.结果 腹腔镜组与开腹组平均手术时间分别为(235±79)min和(230±99)min(P=0.068),平均术中出血量分别为(520±386)ml和(1856±1799)ml(P=0.018).腹腔镜组术后发生胸腔积液3例,膈下脓肿1例,轻度腹水2例;开腹组术后发生胸腔积液2例,腹腔积液2例,切口感染2例,门静脉血栓形成1例.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30%和35%,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39).术后两组均无死亡病例.两组术后血小板均升至100×109/L以上.腹腔镜组和开腹组平均住院时间分别为(8.5±2.6)d和(14.5±7.4)d(P=0.018).术后随访6~24个月,未再次发生上消化道出血.结论 完全腹腔镜下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比开腹手术术中出血少,住院时间短,具于微创优势,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完全腹腔镜下巨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的可行性、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对26例患者行巨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其中16例行完全腹腔镜下二级脾蒂离断法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10例行传统开腹手术.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外周血血小板数值及术后住院时间等.结果 腹腔镜组成功完成手术12例,中转开腹4例.腹腔镜组与开腹组平均手术时间分别为(315±77) min和(291±31)min,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892,P=0.384;术中平均出血量分别为(409±216) ml和(980±402) ml,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105,P<0.01;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7%和30%,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64,P=0.525;术后平均住院时间分别为(10±3)d和(17±8)d,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39,P<0.01.结论 完全腹腔镜下巨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安全、可行、有效,具有出血少、痛苦小、术后住院时间短的优点,是一种值得推广的微创手术.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总结二级脾蒂离断及自制取脾袋在三孔法腹腔镜脾脏切除中的应用.方法 2007年6月至2009年4月间,对11例病人行完全腹腔镜下三孔法二级脾蒂离断法处理脾蒂切除脾脏.结果 全组11例手术过程均顺利,术中出血少、创伤小、术后恢复快,无并发症发生,均痊愈出院.结论 在三孔法完全腹腔镜脾切除术中,应用二级脾蒂离断法不仅安全可行,而且节省费用,具有较大的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经脐单孔腹腔镜脾切除术的临床应用经验,提高腹腔镜治疗脾脏疾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方法:收集2010年3月至2013年1月13例实施经脐单孔腹腔镜脾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其中脾破裂1例,脾动脉瘤1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1例,先天性溶血合并胆囊结石1例,脾血管瘤2例,脾囊肿2例,肝硬化合并门静脉高压症5例。 结果:13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 无中转开腹手术,平均手术时间(165±41)min,平均出血量(298±25.8)ml,其中6例术中输入血液制品。术后平均住院时间(8.8±2.7)d,1例出现进行性血红蛋白水平下降,再次行腹腔镜探查止血术,其余患者均无出血及感染等并发症发生。患者恢复均良好,切口美容效果极佳。 结论:经脐单孔腹腔镜脾切除术对于有丰富腹腔镜经验技术的普外科医生来说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经脐单孔腹腔镜阑尾切除术的可靠性及常见问题的处理方法。方法:回顾分析89例经脐单孔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80例患者顺利行经脐单孔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成功率89.9%,6例改为两孔法,3例改为三孔法;手术时间平均(42.12±12.86)min,术中出血量1~10 ml,平均(4.3±1.4)ml,术后应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术后当天下床,早期恢复饮食,平均(16.0±5.45)h恢复肠道功能。平均住院(4.55±2.26)d。术中常见问题为:腹腔脓液积聚(18/89)、阑尾显露困难(8/89)、腹腔粘连(4/89)及残端处理困难(7/89)。术后随访1~29个月,平均(15.0±2.60)个月,均未出现继发出血、粘连性肠梗阻及切口感染等并发症,患者对术后美容效果及恢复情况满意。结论:经脐单孔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安全、有效,且具有很好的美容效果,腹部无可视切口,更容易被接受,体现了腹腔镜手术的优点,是治疗阑尾炎的理想术式。熟练掌握腹腔镜技术及合理选择手术患者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安全性、可行性及优缺点。方法:收集2009年4月至2012年5月400例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随机抽取100例作为A组;收集同一时段的三孔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1 150例,随机抽取100例作为B组。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将两组患者相关指标进行对比研究,使用标准统计软件SPSS 17.0对数据进行处理。结果:A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疼痛程度、术后满意度明显优于B组(P〈0.05),术中胆囊破损例数、手术时间、术后进食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安全性、可行性与三孔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相当,其手术入路更加微创,并具有腹部美容的效果,患者术后疼痛程度轻,对手术满意度高,具有一定优势,值得临床推广开展。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总结全腹腔镜脾切除术(laparoscopic splenectomy,LS)的手术技巧与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006年9月至2012年6月为107例患者行LS,其中外伤性脾破裂出血6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ITP)7例,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1例,脾囊肿4例,脾血管瘤4例,脾淋巴管瘤3例,脾错构瘤2例,脾结节样增生1例,脾脉管瘤1例,淋巴瘤2例,肝硬化门脉高压脾功能亢进76例。结果:105例成功完成全腹腔镜手术,2例中转开腹。术后2例出血,再次手术探查止血,其中1例经腹腔镜探查止血,1例开腹探查止血。28例联合行胆囊切除术、1例联合行阑尾切除术、3例联合行肝切除术;53例行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手术时间50~245 min,平均(122.5±55.6)min;术中出血量30~1 000 ml,平均(206.8±212.7)ml;术后住院5~15 d,平均(6.3±2.8)d。结论:LS安全、微创,术中应细致解剖,仔细操作,防止出血并安全有效地处理脾蒂是LS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经脐单孔腹腔镜阑尾切除术(laparoscopic appendectomy,LA)的操作要点及手术方法。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11月至2013年7月为112例患者行经脐单孔LA的临床资料。结果:3例因阑尾周围脓肿、7例因阑尾根部坏疽穿孔中转为常规三孔法腹腔镜手术,1例因阑尾萎缩位于浆膜内中转开腹,余101例手术获得成功。手术时间平均(20.0±3.6)min,术中出血量均小于5 ml,术后平均(6.5±0.8)h下床活动,平均(8.0±2.6)h排气,平均住院(3.4±1.5)d。患者均恢复良好,无出血、粪漏、切口感染、切口疝、残株炎、粘连性肠梗阻等并发症发生,患者对术后疼痛、恢复情况、皮肤美容效果均满意。结论:经脐单孔LA操作方便,手术安全、可行,具有疗效确切、美容效果佳、疗效好、术后康复快、学习曲线短、住院费用低等优点,适于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摘要] 目的 总结全腹腔镜下二级脾蒂离断法原位巨脾切除术的手术要点和临床体会。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7年6月48例实施巨脾切除术的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分为观察组(全腹腔镜下二级脾蒂离断法原位巨脾切除)和开放组(开腹传统法)。比较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留置腹腔引流管情况、术后拔除引流管时间、并发症及术后住院时间等指标。结果 48例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其中观察组25例均成功在全腹腔镜下完成二级脾蒂离断法原位脾切除术,无中转开腹,观察组手术时间比开放组长(130.40±63.60 min vs 99.13±33.97 min,P=0.038),术中出血量更少(75.20±50.67 mL vs 206.09±116.77 mL,P=0.000),术后住院时间更短(8.24±2.20天vs 11.00±3.49天,P=0.002);观察组留置腹腔引流管的例数更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术后拔除引流管的时间相当;两组间脾窝积液、切口感染和发热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术后胸腔积液少于开放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腹腔出血,腹腔感染,门静脉系统血栓,胰瘘,胃瘘,肝功能衰竭等并发症。术后随访6个月,患者无门静脉系统血栓及肝功能衰竭并发症,胸腔积液已吸收。结论 全腹腔镜下二级脾蒂离断法原位巨脾切除安全可靠,与开腹传统方法比较,术中出血更少,恢复更快。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12月至2012年3月为45例患者行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临床资料,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恢复情况等指标,评估此术式的可行性与安全性。结果:45例手术均获成功。手术时间30~130 min,平均43 min;术中出血量5~25 ml。平均10 ml;术后2~5 d,2~5 d出院。术后1~12个月复诊,无不良后果,切口疤痕隐蔽,腹壁美观。结论: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是安全、可行的,值得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临床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包头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普通外科2012年8月—2013年10月期间85例胆囊结石、胆囊息肉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资料,其中41例行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单孔组),44例行传统三孔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三孔组),比较两组的相关临床指标。结果:腹腔镜手术均获成功,无中转开腹;单孔组手术时间明显长于传统组的[(31.73±4.22)min vs.(15.43±1.81)min,P=0.000];两组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切口感染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单孔组术后应用镇痛药物比例明显低于三孔组(7.32%vs.34.09%,P=0.003);两组术后均无胆瘘及其他严重并发症。结论: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与传统三孔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治疗效果相同,但单孔腹腔镜手术在微创方面更具有优越性。  相似文献   

19.
单孔与三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评价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回顾分析为66例患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的临床资料,33例行经脐单孔LC(单孔组),33例行三孔法LC(三孔组)。主要评价指标包括:术中及术后并发症、术后疼痛程度、中转开腹率;次要指标包括:手术时间、术中估计出血量、手术难易度、开始进食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结果:两组的主要指标及次要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经脐单孔LC可取得与三孔法相同的临床结果,此术式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腹腔镜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的手术技巧与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012年7月至2013年11月为9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致食道下端静脉曲张患者行完全腹腔镜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结果:8例手术获得成功,1例因术中大出血中转开腹。手术时间120~360 min,平均(160±12)min;术中出血量200~2 300 ml,平均(450±25)ml。术后发生胸腔积液1例、腹水1例,无死亡病例。术后住院5~20 d,平均(8±2)d。7例患者术后随访3~26个月,平均(12±3)个月,术后再出血1例,余均无再出血。结论:腹腔镜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是可行的,具有患者创伤小、康复快等优点。术中解剖细致,分离脾蒂及贲门周围血管时遵循"先易后难,由浅入深,步步为营"的原则,切勿图快,一旦出现大出血应果断中转开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