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9 毫秒
1.
目的观察亚砷酸碘油乳剂在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中的疗效。方法对56例患者采用Seldinger技术,应用亚砷酸10mg与碘油4~15ml充分乳化后,经导管行肿瘤供血动脉栓塞。介入治疗周期为4~6周。结果其中完全缓解(CR)O例,部分缓解(PR)33例,无变化(SD)15例,进展(PD)8例,总有效(CR+PR)率58.9%,获益(CR+PR+SD)率85.7%。42例血清甲胎蛋白(AFP)阳性患者,AFP下降率为71.4%(30/42).主要毒副反应有发热、恶心、呕吐、肝区疼痛、一过性肝功能损害等,发生顽固性呃逆1例。结论亚砷酸碘油乳剂治疗原发性肝癌疗效确切,毒副作用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黄燕 《现代保健》2010,(21):1-3
目的探讨原发性巨块型肝癌(≥10cm)并肝硬化患者半肝切除术术后出血的常见原因及治疗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协和医院2004年4月~2009年4月157例原发性巨块型肝癌并肝硬化行半肝切除术术后出血情况。患者根据1年内术后出血死亡和1年存活,分为A、B两组。结果A组51例患者与B组106例患者比较,年龄、性别、肿瘤大小及肿瘤位置等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围手术期处理可降低术后出血率(P〈0.05)。结论原发性巨块型肝癌并肝硬化患者行半肝切除术,术前应正确评估,术中控制出血量,术后保护肝功能,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Embosphere微球联合碘油化疗栓塞治疗巨块型肝癌的临床疗效。方法:30例巨块型肝癌患者,股动脉穿刺插管,行肝动脉造影,明确肿瘤的供血动脉后超选择插管,以Embosphere微球联合碘油化疗进行栓塞治疗。随访一年。结果:15例患者行1次治疗,8例患者行2次治疗,3例患者行3次治疗,4例患者行3次以上治疗。24例患者病情稳定,2例AFP在100μg/L左右波动,2例患者于发现病变后9个月、12个月死亡,2例患者病变进展。结论:Embosphere微球联合碘油化疗栓塞治疗巨块型肝癌疗效确切,患者肝硬化等基础疾病及病灶的大小是影响疗效的主要因素,治疗后的获益是肯定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热疗辅以介入治疗巨块型肝癌的临床效果以及护理方法。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23例巨块型肝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运用局部区域热疗联合肝动脉检塞治疗巨块型肝癌,分别针对发热、胃肠道反应、疼痛、出血倾向等进行护理。研究科学有效的护理方式。结果:对23例患者运用合理的护理方式对于热疗辅以介入治疗巨块型肝癌有很好的辅助作用。讨论:对于运用热疗辅以介入治疗巨块型肝癌患者的护理应选用针对性护理方法,密切配合治疗。  相似文献   

5.
原发性肝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我国每年约有13万患者死于该病,由于肝癌起病隐匿,从1-2厘米肝癌到出现临床症状,平均间隔26个月,确诊时往往 90%以上已达中晚期,而原发性肝癌95%由乙肝—肝硬化—肝癌发展而来,此时肝脏基础差,肝功破坏明显,肿瘤或呈巨块型占据肝脏的1/3—1/2;或呈结节型弥散于肝脏,这些患者中多并发腹水,黄疸,已不适宜行介入治疗及化、放疗,如何正确选择有效治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巨块型宫颈癌患者动脉栓塞新辅助化疗的疗效、毒性及对患者远期生存率的影响。方法52例巨块型宫颈癌患者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两组,观察组(22例)为动脉栓塞新辅助化疗,对照组(30例)为手术治疗。分析治疗后的近期疗效及3年和5年累积生存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4%,其术后宫旁浸润、宫颈管浸润,阴道切缘阳性率及盆腔淋巴结转移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3年和5年的累计生存率分别为85.23%,71.02%,对照组3年和5年的累计生存率分别为79.17%,48.74%,两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巨块型宫颈癌患者动脉栓塞新辅助化疗是安全有效的,可以缩小巨块型宫颈癌局部病灶以提高手术率,亦不增加化疗或手术并发症。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三氧化二砷(As2O3)区域灌注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疗效及毒副作用。方法 对3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经股动脉穿刺插管,超选至肿瘤供血动脉,灌注As2O3 20mg,依病灶大小及血供情况栓塞碘油5~30ml。间隔4周重复。结果 全组患者部分缓解7例,稳定17例,进展6例,客观有效率为23.3%,临床获益率为80.0%。中位疾病进展时间(TTP)4.5个月,1年生存率为43.0%。甲胎蛋白(AFP)的水平有所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生活质量改善17例,占56.7%。不良反应轻微。结论 As2O3区域灌注联合肝动脉栓塞治疗原发性肝癌有一定疗效,毒副反应少,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术前新辅助化疗对巨块型宫颈癌的近期疗效。方法:选择2001年3月-2006年8月甘肃省武威市人民医院和珠海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经病理确诊的3I例ⅠB2~ⅢB巨块型宫颈癌,鳞癌采用PVC、腺癌采用FIP方案,术前进行双侧子宫动脉灌注化疗(介入治疗)后2~3周手术,观察近期的疗效。结果:临床近期有效率达90%,手术切除率达100%。结果:术前新辅助化疗可提高手术的切除率和症状改善率,化疗后肿瘤直径较化疔前明显缩小,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所有手术患者均能顺利切除病灶并达到切缘距离病灶1cm以上。结论:术前新辅助化疗可提高宫颈癌的近期疗效,成为治疗该病的一种新手段,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碘油、明胶海绵、微球介入栓塞治疗肝癌的疗效。方法:回顾对照分析221例肝癌患者经不同栓塞剂栓塞治疗前后情况。结果:碘油栓塞95例,总有效率为92.6%(88/95),明胶海绵栓塞32例总有效率为87.5%(28/32),碘油加明胶海绵70例,总效率为94.3%(66/70),微球栓塞24例,总有效率为95.8%(23/24),结论:微球栓塞介入治疗肝癌疗效最佳,但病人疼痛等副反应较重,碘油临床应用较多,效果也比较明显。  相似文献   

10.
张静 《现代保健》2011,(28):60-61
目的探讨肝癌介入治疗患者的临床效果及护理体会。方法对2008年5月~2011年5月本院治疗的肝癌患者35例进行介入治疗及精心护理,经肝动脉灌注化疗药物,使肝脏肿瘤局部具有较高的药物浓度,从而增强对肿瘤的杀伤效能,减轻毒副作用,肝动脉栓塞则切断肿瘤的动脉血供,使其缺血坏死。结果35例肝癌患者经过介入治疗,多数患者肝区疼痛减轻,肝癌病变包块缩小,按照肿瘤治疗疗效评价标准,其有效率(包括CR和PR)为77.14%。结论肝动脉内化疗能使局部药物浓度增高且减少全身的毒副作用,栓塞化疗可使肿瘤最大程度坏死,明显提高了肝癌患者的生存期及生存质量,精心的护理对于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应用磷酸铬加超液碘化油(32P胶体-LUP)混悬液经肝动脉超选择栓塞介入治疗中、晚期肝癌的方法和疗效。方法采用Slendinger法,经股动脉超选择插至肿瘤供血动脉,注入32P胶体-LUP混悬液和化疗药介入治疗中晚期肝癌,单次剂量1:1。30例(治疗组)接受32P胶体-LUP混悬液介入栓塞治疗,52例(对照组)接受常规肝动脉化疗栓塞介入治疗。结果治疗组6、12、18个月生存率分别为70.0%、46.7%、23.3%,较对照组(48.1%、21.2%、3.8%)高,P〈0.01。结论32P胶体-LUP混悬液超选择肝动脉栓塞介入治疗中、晚期肝癌,疗效优于常规剂量介入治疗。所有患者均能耐受该项治疗,无严重并发症。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总结老年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老年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特点,探讨老年人肝癌合理的治疗方式。方法168例老年肝癌患者,分为外科治疗组、介入治疗组及保守治疗组,分别为57例、85例及26例。结果在所有确诊肝癌患者中,83.9%有乙肝病毒(HBV)感染史,77.4%表现为HBsAg阳性,64.9%有慢性肝炎病史,59.5%合并肝硬化或肝纤维化。外科治疗组1、2、5年生存率为84.2%、66.7%及28.1%;介入治疗组为72.9%、58.8%及10.6%:保守治疗组7.7%、3.8%、0.0%。结论HBV感染是导致老年原发性肝癌的主要原因,并呈现为无症状携带者、急慢性肝炎,肝硬化和肝癌等不同演变过程。外科手术治疗是提高患者生存率的重要方法,介入治疗同样可以取得理想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超声引导下冷极射频消融(RFA)在肝脏恶性肿瘤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对71例肝脏恶性肿瘤行彩超引导下经皮肝穿刺冷极射频消融(RFA)治疗,共计病灶176个。治疗后经彩超和CT检查确定患者肿瘤的完全射频消融率,治疗后1月复查增强CT显示消融区域超越肿瘤、边缘清晰、无增强者定为肿瘤无活性(完全消融),肿瘤边缘模糊、有增强、彩色超声检查局部显示有血流者定为部分残留(不完全消融)。结果71例患者共176个肿瘤结节,直径〈3em的113个肿瘤结节中80.5%(91/113)完全消融,直径在3—5cm的35个肿瘤结节中60.0%(21/35)完全消融,直径〉5cm的28个肿瘤结节中28.6%(8/28)完全消融。1年后随访,71例患者中肿瘤稳定者28例,进展者33例,死亡10例,治疗总临床受益率约39.4%。结论超声引导下经皮冷极射频消融是治疗肝癌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新手段,对肿瘤直径〈3cm的小肝癌效果十分肯定,为肝脏恶性肿瘤的非手术治疗提供了一种安全、可靠的姑息性方法。  相似文献   

14.
原发性肝癌分原发性肝细胞肝癌。胆管细胞性肝癌和其他原发性癌肿。原发性肝细胞肝癌在在任何年龄发病 ,但以 30~5 0岁间为多。男∶女约 2 6∶ 1。我国肝癌分弥漫型、块状型、结节型、小癌型。其中 ,块状型占 77.8% ,肿块径线超过 5 .0 cm,边界清楚或不规则 ,常有完整或不完整的包膜 ,少数可无包膜 ,边缘可见小卫星结节 ;若肿块径线超过 10 cm者为巨块型。超声显像技术是诊断原发性肝癌首选的影像诊断方法 ,对肝癌的早期发现、诊断和治疗有重要的临床价值。现将 1例巨块型肝癌进行临床、病理及声像图分析 ,探讨其漏诊原因。1 临床资料病员…  相似文献   

15.
青年及老年原发性肝癌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舒伟平  沈玲  端木浩 《现代预防医学》2002,29(4):490-491,494
目的:探讨青年及老年人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特点。方法:对95例年龄≤39岁的青年肝癌和112例年龄≥60岁的老年肝癌患者进行临床分析。结果:(1)青年组HBVM感染率为92.63%,其HBsAg( )为84.21%,明显高于老年组的62.50%。(P<0.01)(2)青年组合并肝硬化者达72.63%,高于老年组的54.46%。(P<0.01)(3)青年组肝区疼痛症状明显高于老年组,青年组以弥散型和巨块型多见,而老年组则以单个局限为主。(4)青年组AFP(+)为67.37%,青年组为46.43%(P<0.05)(5)老年组AKP、r-GT明显高于青年组,心脑血管合并症亦多于青年组(P<0.01)。结论:青年肝硬化患者是原发性肝癌最重要的高危因素。应对这些患者长期追踪观察以及早发现和诊断肝癌。老年肝病患者AFP阳性率低,当其出现AKP、r-GT值升高时,应高度警惕。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应用热碘油经微导管栓塞技术在肝癌介入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26例结节型肝癌(原发性肝癌23例,转移性肝癌3例)患者接受了78次微导管栓塞术治疗。均施行瘤内热碘油(65℃)栓塞术,其中载瘤动脉保护性血栓栓塞术3次,瘤内动-静脉瘘无水酒精栓塞术3次。结果26例均获得瘤体内完全性、充填性栓塞。3例患者发生上腹部不适,2例经手术切除证实瘤体完全坏死。随访14—26个月,所有患者均存活,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采用热碘油经微导管栓塞技术治疗肝癌可明显提高治疗效果;充分超选到位、逐支栓塞、脉冲挤压式充填法和灵活的微导管应用技术是栓塞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兰守丽 《现代预防医学》2006,33(7):1292-1292,1294
目的:探讨临床双重介入治疗肺癌合并肝转移瘤的临床效果。方法:对30例晚期肺癌合并肝转移的患者,采用经股动脉穿插管选择性经支气管动脉和肝动脉分支进行化疗栓塞术。结果:肺癌原发灶有效率为36.7%(11/30),肝转移灶有效率为40%(12/30)。肺原发灶合并肝转移灶有效率为33.3%(10/30),半年和1年生存率分别为80%和33.3%.结论:临床经支气管动脉和肝动脉双重联合介入治疗肺癌合并肝转移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姑息性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8.
孙军  李岩 《中国医师杂志》2010,12(3):423-425
目的观察肝动脉化疗栓塞术(HACE)联合姜黄素治疗中、晚期肝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中、晚期肝癌患者分为2组,A组(30例)应用HACE联合姜黄素治疗;B组(30例)仅用HACE治疗。全部患者治疗后随访2年,分析2组疗效及其作用机制。结果A组患者术后0.5、1、2年生存率(为76.7%、56.7%、30.0%)高于B组(50.0%、33.3%、16.7%),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术后1、2年复发率(43.3%、66.7%)低于B组(66.7%、90.0%),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缩小、甲胎球蛋白降低、血VEGF下降程度A组均明显优于B组(P〈0.01)。在临床症状改善方面A组患者比B组患者更明显。结论HACE联合姜黄素治疗中、晚期肝癌的临床疗效优于HACE治疗方法,其疗效可能是降低肝癌患者血清VEGF水平来抗肿瘤血管形成,进而抑制复发和转移。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介入治疗在宫颈癌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对确诊为Ⅰb—Ⅱb期宫颈癌的18例患者采用双侧子宫动脉或髂内动脉介入治疗。使用药物:氟尿嘧啶1.0g,顺铂60mg,丝裂霉素10mg或表阿霉素30mg。妇科检查结合B超和CT测量化疗前后肿瘤大小,计算肿瘤消退百分比。2周内行根治性子宫切除术,术后病理检查结果提示淋巴结宫旁组织或阴道切缘阳性者必要时术后补充盆腔体外照射。结果:症状缓解率为100%(18/18)。其中,明显缓解率为78%(14/18),部分缓解率为22%(4/18),无患者行放疗治疗。结论:介入治疗配合手术治疗,可缩小肿瘤体积.减少淋巴结转移和临床播散,有利于宫颈癌手术治疗,提高宫颈癌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甲磺酸伊马替尼对胃肠间质瘤(GIST)根治术后单纯肝转移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从54例GIST根治术后筛选出30例经病理组织学及影像学证实的单纯肝转移患者,所有入选患者CD117均为阳性。甲磺酸伊马替尼初始剂量400mg/a,服药3月后若病情进展加量到600~800mg/d。[结果]30例患者中,1例用药8月后判为失访,30例可评价客观疗效。完全缓解(CR)1例(3.4%),部分缓解(PR)14例(483)%,病情稳定(SD)者10例(33.3%),疾病进展(PD)者3例(10%),患者获益(CR+PB+SD)率86.2%。随访1年以上者21例,2年以上者10例,1年和2年生存率分别为90.5%、80.0%。30例可评价不良反应,其中轻~中度水肿25例(83.3%),I~Ⅱ度白细胞减少17例(56.7%),轻~中度肝肾损害13例(43.3),轻~中度贫血9例(30.O),轻度乏力11例(36.7%),轻度腹痛6例(20.O%),I~Ⅱ度恶心呕吐5例(16.7%),轻度度疹2例(6.7%),轻度出血2倒(10%)。[结论]酪氧酸激酶抑制剂甲磺酸伊马替尼治疗C1ST根治术后肝转移疗效肯定,不良反应较轻,且毒性能够耐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