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正>白附子是中医常用的温化寒痰药,生品有毒,一般炮制后供配方内服用。然而白附子临床应用中存在明显的同名异物现象。据笔者对全国白附子使用品种调查统计,目前北京、河南等25个直辖市、省、自治区(含香港特别行政区)使用的白附子为天南星科植物独角莲Typhonium giganteum Engl.的块茎,药材名禹白附,异名牛奶白附、鸡心白附、南星白附;而上海、浙江等7个直辖市、省(含台湾省)使用的白附子为毛莨科植物黄花乌头Aconitum coreanum(Levl.)Raip.的块根,药材名关白附,异名竹节白附。  相似文献   

2.
正目前国内以"白附子"之名入药有两种,即天南星科植物禹白附和毛茛科植物关白附。《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1977年版一部收载:关白附,为毛茛科植物黄花乌头Aconitum coreanum(Levl.)Raipaics的干燥母根,即子根;禹白附为天南星科植物独角莲Typhonium giganteum Engl.的干燥块茎。《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1985年版至2010年版一部删除了关白附,只收载天南星科植物独角  相似文献   

3.
白附子的来源及功用商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据历代本草记载均有白附子一药。在《名医别录》中已记载白附子“主心痛,血痹。面上百病,行药势。”在《唐本草》,《海药本草》、《本草纲目》中也均有记载。 首先,白附于非临床上广泛使用的附子(因炮制方法不同可称为白附片),附于是毛茛科植物乌头Acontitum carmichaeli Debx的旁生块根(子根),主产于四川、陕西等地。因含乌头碱,有毒。白附片在煎跟时宜先煎30分钟至2小时,以汤液不嘛口为准。其临床功效多用于温肾壮阳。 白附子现多认为应分为关白附、禹白附二种品种,白附子尚可作为商品名。从来源讲关白附是毛茛科黄花乌头Aconitum coreanum(Lévl)Raipaics的块根,分布于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等地;而禹白附为天南星科植物独角莲Typhonium glganteum Engl的块茎,以河南量最大,品质亦佳:亦分布于陕西、四川、湖北等地。从功用上讲,关白附、禹白附略有异同。关白附因含次乌头碱,毒性较大,又甚燥烈,功偏祛寒湿、止疼痛,适用于中  相似文献   

4.
吕薇  张王乐 《时珍国医国药》1999,10(10):764-764
中药饮片中存在很多异物同名、乱代乱用的情况,严重影响了中医临床疗效。白附子、关白附与白附片的中医处方用名与实际调配混乱和差错就是其中之一。三者由于名称相似、外形相近,极易混淆。北京某些地方将白附子与白附片相互混用;在陕西个别地方将关白附当作白附子入药[1]。为了保证用药的安全有效、防止混用,笔者查阅了有关资料,从来源、炮制方法、饮片性状、临床应用等方面对三者进行辨析。1 来源1.1 1995年版《中国药典》收载白附子为天南星科植物独角莲TyphoniumgiganteumEngl.的干燥块茎。其…  相似文献   

5.
白附子始载于《名医别录》 ,系毛茛科植物黄花乌头的块根。商品分为禹白附与关白附两种。两者来源不同 ,功效亦有差异。笔者发现有些地区以禹白附混为关白附使用 ,应分别入药 ,注意鉴别。禹白附为天南星科植物独角莲TyphoniumgigameeumEngi的干燥块茎 ,呈椭圆形或卵圆形 ,直径 1~ 3cm ,表面有环纹 ,呈白色或黄白色 ,断面类白色 ,富粉性 ,气微 ,味淡 ,嚼之麻辣刺舌。显微鉴别 :草酸钙结晶体针晶长 2 4~ 97μm ,无石细胞、生物硷及泡沫反应。有祛风痰、镇痛之功效。关白附为毛茛科植物黄花乌头AconltumC…  相似文献   

6.
关白附为较常用中药之一,为毛茛科植物黄花乌头的块根。因生品历来记载有毒,一般炮制后应用。我们从文献、炮制生产现状调研入手,采用炮制、化学、药效、毒理等多学科、10个指标对关白附进行了系统炮制研究。最后优选出关白附炮制新工艺,制定了合理可控制的饮片质量标准,并进行了中试验证,受到饮片厂欢迎。现将实验研究部分报道如下。1 关白附炮制新工艺及饮片质量标准研究1.1 不同工艺炮制品传统指标比较研究 本实验研究方法打破以往炮制工艺小样试制首先在实验室模拟工厂条件下进行的模式,而是在分析整理古代、现代文  相似文献   

7.
张加英 《河北中医》2008,30(1):84-84
白附子与白附片仅一字之差,如仅从名称上来看极易混淆,笔者认为有必要对此明确区分,以保证药品、调剂符合医师处方用名的准确无误。白附子为天南星科植物独角莲Typhonium giganteumEngl.的干燥块茎。制白附子是其加工炮制的饮片[1]。白附片为毛莨科植物乌头Aconitumcarmichaeli  相似文献   

8.
笔者发现目前有些司药人员将附子(制附片)与白附子(白附片)误认为是一种药,以致造成了治疗上的错误,今提出这两种药的鉴别如下: 白附片分禹附片及关白附两类。禹白附是天南星科植物独角莲的块茎。块茎呈不规则的椭圆形长2~4厘米,直经约1~2厘米。若去净外皮者,表面淡黄,白色略平滑,周身有小凸点(须根痕),形成较规律的环形圈,顶端有圆形下凹的茎痕。未去净外皮者,表面粗糙呈灰棕或灰黄色,多显抽皱,顶端常为棕色,茎基残留或鳞状叶质坚实。断面白色,粉质气微,味淡麻辣刺舌,有小毒。性辛甘温,入肝胃经,燥湿化痰之力强,且可祛风止痉,  相似文献   

9.
白附子的饮片与白附片不能混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白附子与白附片在处方调配中时有混用现象,其实二者不是一种药。来源加工方法、性味与主治等都是有区别的,不应混用。1 来源:白附子(禹白附)为天南星科植物独角莲Typhonium giganteum Engl 的块茎,尚有毛茛科植物黄花乌头A、Coreahum(Leul) Rapaics 的块根(关白附)。白附片是附子的一个加工品种,由毛茛科植物乌头Aconitum Carmicnacti Debt 的子根加工而成。2 加工方法:制附子:取净白附子(除去根须外皮)分开大小,浸泡,每日换水2~3次,数日后如起粘沫,换水后加白矾(白附子100kg 用白矾2kg)泡1日后再换水  相似文献   

10.
白附 ,一般是指白附子和白附片 ,两者自古有别。而白附子又分为禹白附和关白附 ,也是指两个来源完全不同的药材。近些时候 ,发现有人在应用时常有混淆 ,其来源、性状、化学成分、功效及毒性各不相同 ,在使用时一定要加以区别。  禹白附为天南星科植物独角莲Typhonium gi ganteumEngL .的块茎 ,现代常称之为白附子 ,主产于河南、陕西、四川和甘肃等地。药材呈椭圆形 ,表面白色或黄白色 ,有环纹及根痕 ,质坚实 ,断面类白色 ,粉性 ,气微 ,味淡 ,嚼之麻辣刺舌感。主含粘液质、皂甙、β -谷甾醇及其D -葡萄糖甙、肌醇等…  相似文献   

11.
玉真散、牵正散、青州白丸子等中成药中均含有白附子一药。而现在的白附子则有禹白附和关白附二种,前者为夭南星科植物独角莲的块茎,后者为毛茛科植物,黄花乌头的块根。两者所含成分不同,其性能、功效必定有所差异。根据我国药典(1977年版)白  相似文献   

12.
关白附炮制历史沿革研究吴连英(中国中医研究院中药研究所北京100700)关白附系毛茛科植物黄花乌头Aconitumcoreanum(Lévl.)Rapaics.的干燥块根。性味辛、甘,温;有毒。具有祛寒湿、止痛的功效。因生品有毒,一般须炮制后用。近年来国内对关白附的化学、药理等方面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取得了可喜的进展,但炮制历史沿革未见有报道。鉴此,我们对关白附炮制有关的文献作了较系统的整理,为深入进行关白附炮制研究提供参考资料。1关  相似文献   

13.
关白附为常用中药之一,用于祛风湿、止痛等。国内从60年代开始对关白附展开研究,目前为止已证明其主含有效成分为二萜类生物碱关附甲素、已素等11种。毒性成分仅一种为次乌头碱。关白附历代认为是毒药,内服须经炮制后入药。传统认为必须加豆腐、白矾、生  相似文献   

14.
白附子是常用中药,《中国药典》90年版规定为天南星科植物独角莲Typhonium gigan-teum Engl.的干燥块茎。制白附子是白附子炮制加工后的切片。白附片为毛茛科植物乌头Aconitum carmichaeli Debx.的子根加工品,作附子药用。笔者在检查中发现个别药材供应部门将制白附子错写成白附片,使一些药材使用单位辨不清真假,出现了将制白附子当附子用,或将白附片当白附子用的现象。现将制白附子与白附片的性状特征鉴别如下。  相似文献   

15.
浅谈附子     
附子为临床常用中药.已载人1977年版中国药典。但是在临床上常将白附子作附子人药。为了正确用药,笔者就附子与白附子的来源、性状、效用加以介绍。1来源附子为毛莨科植物乌头的子根加工品。白附子有两种:禹白附为天南星科植物独角连的干燥块茎;关白附系毛莨科植物黄花乌头的块根,在商品中有母根和子根之分。2性状2.1附子因加工方法不同,商品分为盐附子,黑附片(反称黑顺片)和白附片。盐附子:呈圆锥形,长5cm~8cm,直径3cm~4cm,表面灰黑色,粗糙,附有含盐结晶,周围有突起的支根《容称钉角》或支根痕,顶端凹陷,为芽的残迹。…  相似文献   

16.
<正> 按1990年版药典规定,法半夏为天南星科植物半夏的干燥块茎,经甘草、石灰水等炮制而成的炮制品。据报道,市售商品中有以同科植物鞭檐梨头尖的块茎,以同样方法炮制后充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运用变异系数法-层次分析法(AHP)复合加权联用TOPSIS优选白附片炮制工艺参数,为白附片规范化炮制提供参考。方法 以煮制时间、浸漂时间和蒸制时间为考察因素,以穷举寻根法开展试验设计,以苯甲酰新乌头原碱、苯甲酰乌头原碱、苯甲酰次乌头原碱、新乌头碱、次乌头碱、乌头碱、水分、灰分和胆巴残留量为评价指标,以变异系数法-AHP复合加权计算权重系数,通过TOPSIS模型优选白附片炮制工艺参数。结果 白附片最优炮制工艺参数为煮制20 min、浸漂48 h、蒸制3 h。结论 该工艺稳定、可行,可为白附片的规模化加工炮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黄花乌头化学成分研究概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花乌头Aconitum coreanum(Levl.)Rapaics又名关白附、白附子、竹节白附、黄乌拉花,系毛茛科乌头属植物,在我国分布于河北北部、辽宁、吉林、黑龙江东部等地,生海拔200~900 m间山地草坡或树林中,在朝鲜、原苏联远东地区也有分布[1]。其块根关白附具有祛风痰,定惊痫,散寒止痛作  相似文献   

19.
<正>白附子临床有关白附、禹白附之分,关白附系毛茛科植物黄花乌头的块根,味辛甘,性热,入肝、胃经,有小毒,是祛风痰寒湿、散头面风痛的要药。历代本草所用的白附子均为现在的关白附,如治中风(外风)口眼歪斜的牵正散(白附子、白僵蚕、全蝎),  相似文献   

20.
通过查阅古代本草、方书、医籍和近现代文献资料,对白及名称、基原、学名演变、产地变迁、质量评价、采收加工及炮制等进行系统整理与考证,以期为含白及药材经典名方的开发和利用提供依据。考证结果表明,历代本草多以“白及”为正名,部分学者习惯以“白芨”为正名,另有“白给”“白根”“白苙”等多个别名;历代主流来源为兰科植物白及Bletilla striata的块茎;药材品质以“身干、个大、色白、质坚、无须根、外皮去尽者”为佳,随着野生变家种的推广,其性状与野生药材存在一定差异,品质评价指标应作相应调整;历代白及著录产地较广,近代以贵州、四川所产量大质佳;采收期多在春秋两季,以秋季为佳;产地加工与炮制工艺较为简单,古代多鲜用或以粉末入药,现代则以切片生用为主。基于考证结果,建议经典名方中选用兰科植物白及Bletilla striata的块茎,统一规范书写为“白及”,原方注明炮制要求的根据要求操作,未注明炮制要求的可以生品入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