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 毫秒
1.
腓骨移植术33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介绍我院1981年8月至1999年10月采用吻合血管的游离腓骨移植术修复四肢长骨干骨缺损33例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 带血管蒂的游离腓骨移植至受区时,其动脉吻合采用动脉双口吻合法或叫“T” 嵌入端端吻合法;在带血管蒂的游离腓骨取材入路上作了简化。结果 经随访6个月至5年,平均2.5年,经X线摄片检查,术后移植骨临床愈合时间为2-5个月,平均3.5个月。肢体功能基本恢复正常。结论 带血管蒂的游离腓骨移植是修复四肢长骨长段骨缺损的有效方法;在血管吻合时采用动脉“T”形,嵌入端端吻合法,该法既保证移植骨的血供,又使受区供血动脉原供区血液供应不受影响,在带血管蒂的腓骨取材上,本术式入路操作简便。  相似文献   

2.
带血管蒂腓骨移植4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目的 报道带血管蒂腓骨移植修复缺缺损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从1989年3月-2002年8月.应用血管蒂腓骨游离移植46例,其中腓骨骨皮瓣移植40例,同侧带血管蒂转移腓骨移植6例,修复外伤、骨肿瘤切除术后及先天性胫骨假关节造成的骨缺损。结果 46例中除1例胫骨巨细胞瘤术后复发而行大腿截肢外,余45例术后半年复查X线片示移植腓骨与宿主骨之间出现骨性连接。结论 带血管蒂腓骨移植是治疗骨缺损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3.
带血供腓骨小头骨骺移植的解剖与临床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观察腓骨小头骨骺的血供来源及带血供腓骨小头骨骺移植治疗骨骺损伤的效果。方法 5具10侧足月新生儿尸体的下肢标本。对腓骨头的营养血管进行显微解剖观察。本组共6例患者,平均年龄9岁,胫骨近端内侧骨骺骨桥形成1例,胫骨远端骨骺骨桥形成伴踝关节畸形3例。股骨头骨骺陈旧性滑脱1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1例,应用带膝下外血管的腓骨小头骨骺移植进行修复。结果 膝下外动脉、胫前返动脉、旋腓动脉的分支在腓骨小头的表面形成广泛血管吻合,营养腓骨小头骨骺。以膝下外动脉为蒂的腓骨头骨骺移植,血供丰富。经术后平均2年6个月的观察,5例移植骨骺生长良好,1例因术后感染,移植物部分吸收且骺板闭合。结论 以膝下外血管为蒂的腓骨骨骺游离移植,适合于长骨骨骺损伤的修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 报道带血管蒂腓骨移植在胫骨长段骨缺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带血管蒂腓骨移植治疗胫骨长段骨缺损6例.血源性骨髓炎骨缺损2例,先天性胫骨假关节1例,外伤性骨缺损3例.结果 术后6~9个月复查X线片发现移植腓骨与胫骨之间出现骨连接.结论 带血管蒂腓骨移植是治疗胫骨长段骨缺损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随着显微外科技术的发展,吻合血管或带血管蒂单根或多节段腓骨移植用以修复骨干或腔性骨缺损已有很多报道.然而,用于填塞跟骨腔性缺损少有报道.我们于1999年行吻合血管的的腓骨移植治疗一例全跟骨缺损,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带血管骨移植在四肢骨肿瘤治疗中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临床观察带血管骨移植修复四肢骨肿瘤瘤段切除后骨缺损的治疗价值。方法 对48例不同类型的骨肿瘤行局部彻底切刮除,或骨膜外瘤段切除后所致的骨缺损分别采用带血管蒂髂骨瓣转位移植6例,游离移植3例;带血管胫骨瓣游离移植1例;带血管蒂腓骨瓣同侧顺逆行转位移植9例,游离腓骨移植22例,双腓骨瓣组合移植4例。腓骨皮瓣游离移植3例进行修复治疗。结果 移植骨与主骨均获得愈合,时间为2.5-4.2个月,平均3.  相似文献   

7.
以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远端为蒂的腓骨皮瓣移植一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以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远端为蒂的腓骨皮瓣的解剖和临床应用。方法在对腓肠神经营养血管与周围组织血供关系进行解剖研究的基础上,设计以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远端为蒂的腓骨皮瓣,并临床应用1例。结果以腓肠神经-小隐静脉营养血管远端为蒂的腓骨皮瓣成活,经随访观察皮瓣外观、质地及功能良好。骨折愈合情况正在随访中。结论腓肠神经-隐静脉的营养血管与肌、骨、皮营养血管同源,这是构成以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远端为蒂的腓骨皮瓣的解剖学基础。对严重外伤造成的骨不连、骨缺损和大的死腔,以腓肠神经-小隐静脉营养血管远端为蒂的腓骨皮瓣移植是理想的选择。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价以腓动脉为蒂腓骨瓣修复上颌骨切除术后颌面部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12例上颌骨恶性肿瘤切除术的病例,切取自体带监测皮岛、以腓动脉为蒂的腓骨瓣,Ⅰ期移植修复上颌骨切除后的组织缺损,在手术显微镜下吻合腓动静脉与受区的动静脉,通过观察监测皮岛的血供变化,及时了解移植腓骨的血供情况。结果 以腓动脉为蒂腓骨瓣修复9例Ⅱ类上颌骨缺损和3例Ⅲ类上颌骨缺损,12例移植瓣全部存活。术后外形和功能短期内均基本恢复。结论 以腓动脉为蒂腓骨瓣Ⅰ期修复颌面部切除术后大范围组织缺损成功率高,有利于尽早改善患者术后的功能和外形,是修复重度颌面畸形的良好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9.
游离腓骨复合组织移植修复胫骨及周围软组织缺损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目的改进切取带血管腓骨及其复合组织瓣游离移植修复胫骨缺损合并胫前及周围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方法。方法采用改进法行带血管腓骨及复合组织皮瓣的切取,术中先锯断两端腓骨,再切取带肌袖腓骨和显露腓动、静脉血管蒂。为确保游离移植腓骨的血运,腓动脉两断端均与受区胫前动脉吻合。结果术中无一例损伤腓动、静脉,切取腓骨时间为20~40分钟。术后16例移植腓骨均Ⅰ期愈合,骨愈合时间为2~3个月。随访6个月~9年3个月,14例患肢功能恢复正常,16例供腓骨侧均无踝关节不稳定发生。结论该改进法切取腓骨具有手术出血量少、解剖清晰及手术时间较常规方法明显缩短的优点。腓骨复合组织瓣移植法行植骨的同时修复胫前皮肤软组织缺损,并可对移植腓骨的血运情况进行监测。  相似文献   

10.
吻合血管的骨移植及钛板内固定修复下颌骨缺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吻合血管的游离髂骨或腓骨移植及钛板坚强内固定在修复下颌骨缺损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7例以旋髂深动静脉为蒂的游离髂骨肌瓣和2例以腓动静脉为蒂的游离腓骨肌瓣修复9例下颌骨缺损,并用钛板坚强内固定,血管的动静脉蒂分别与颌外动静脉吻合。结果 9例术后2~4周经放射性核素锝亚甲基二磷酸盐(^99mTc MDP)扫描证实血供良好,移植骨成活。经6个月至3年随访,移植骨固位稳定。结论 吻合血管的骨移植及钛板内固定是修复下颌骨缺损的最佳选择之一。  相似文献   

11.
1988年2月-1991年3月,采用髂骨或腓骨,作吻合血管的及带血管蒂的双骨瓣移植术,应用于临床8例获得成功。双骨瓣移植可使植骨量增加一倍,弥补了单骨瓣移植骨量不足的缺陷。手术方法主要是将两侧带血管蒂单骨瓣合并,或一侧带血管蒂双骨瓣折叠形成双骨瓣。香既可作邻近转移,又可作吻合血管的远距离移植。对有关手术的命名、适应证及手术关键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带监测皮岛的吻合血管腓骨移植修复下肢骨缺损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目的 观察带监测皮岛的吻合血管腓骨移植修复下肢大块骨缺损中监测皮岛血循环的可靠性与实用性。方法 以源于腓动脉的比目鱼肌肌皮支供血的小腿外侧皮肤设计监测皮岛的吻合血管的腓骨移植修复下肢长骨缺损,通过观察监则皮岛的血运监测移植腓骨的血供情况。结果 临床应用16例,其中有6例监测皮岛于术后监测过程中准确提示了移植腓骨血循环障碍,并经及时手术处理而恢复血供,16例腓骨游离移植均达早期骨性愈合。结论 监测皮  相似文献   

13.
带肌及深筋膜蒂胫骨瓣移植修复胫骨缺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报道带蒂胫骨瓣移植治疗胫骨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带肌蒂和深筋膜蒂胫骨瓣移植,修复胫骨缺损13例,胫骨瓣的血供来自胫前动脉4例、来自胫后动脉7例及来自腓浅血管2例。结果 全部病例在2.5-4个月内获骨性愈合,效果满意。结论 应用带肌和深筋膜蒂胫骨瓣移植用于修复胫骨缺损可获得较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4.
带血管蒂游离腓骨瓣移植与钛板固定一期修复下颌骨缺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下颌骨缺损修复新途径。方法:对22例因各种原因所致下颌骨缺损患者采用带血管蒂游离腓骨瓣同期移植修复。结果:全部游离腓骨瓣均获成活,所有病例下颌骨形状和功能恢复良好。结论:游离腓骨瓣血供良好,骨量充足,可塑性强,修复下颌骨缺损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下肢粗骨长段缺损与皮肤缺损同时修复的可行方法。方法 将腓血管制成1个或2个血管襻,该血管襻携带皮瓣,再将多段腓骨于骨膜内组合在一起,使成为一个骨膜包裹的粗骨修复骨与皮肤缺损。有丰富血运的骨膜,其骨膜下新生骨活跃,该新生骨充填骨膜内与腓骨段问隙、包绕腓骨,使移植腓骨增粗。结果 临床应用30例,所携带的皮瓣血运良好,伤口一期愈合。1年后骨折愈合,2年后移植骨增粗,能负重行走,移植骨无骨折。供腓骨侧踝关节稳定,伸屈范围正常,功能恢复正常。结论 血管襻骨膜内组合腓骨同蒂皮瓣移植是修复粗骨与皮肤缺损的一种可行方法。  相似文献   

16.
血管襻骨膜内组合腓骨同蒂皮瓣移植修复骨与皮肤缺损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目的 探讨下肢粗骨长段缺损与皮肤缺损同时修复的可行方法。方法 将腓血管制成1个或2个血管襻,该血管襻携带皮瓣,再将多段腓骨于骨膜内组合在一起,他成为一个骨膜包裹的粗骨修复骨与皮肤缺损。有丰富血运的骨膜,其骨膜下新生骨活跃,该新生骨充填骨膜内与腓骨段间隙、包绕腓骨,使移植腓骨增粗。结果 临床应用5例,所携带的皮瓣血运良好,伤口一期愈合。1年后骨折愈合,2年后移植骨增粗,能负重行走,移植骨无骨折。供腓骨侧踝关节稳定.伸屈范围正常,功能恢复正常,结论 血管襻骨膜内组合腓骨同蒂皮瓣移植是修复粗骨与皮肤缺损的一种可行方法。  相似文献   

17.
带血管腓骨移植治疗骨肿瘤截除后骨缺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总结22例四肢骨肿瘤截除后骨缺损,采用带血管腓骨移植修复,其中吻合血管腓骨移植15例,带血管蒂腓骨移位移植7例,手术效果满意。本术式的适应证为:长管骨良性或低度恶性肿瘤,肿瘤较局限,全身情况较好者,骨肿瘤截除后缺损在7cm以上者。同时讨论了该术式在骨肿瘤治疗中的价值等。  相似文献   

18.
交锁髓内钉联合骨瓣、骨膜瓣治疗四肢骨不连及骨缺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应用交锁髓内钉联合带血管的骨瓣、骨膜瓣治疗四肢骨不连、骨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应用交锁髓内钉联合带血管的骨瓣、骨膜瓣移植治疗四肢骨不连、骨缺损24例。全部患者得到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6年。其中采用带血管腓骨移植15例;带血管蒂腓骨转移2例;带血管髂骨瓣3例;带血管股骨内髁骨瓣移植1例;带血管腓骨骨膜移植4例;带血管胫骨骨膜瓣转移1例。结果 24例患者全部临床愈合,未出现感染、髓内主钉及锁钉断裂等并发症,关节功能良好。结论 应用交锁髓内钉联合带血管的骨瓣、骨膜瓣移植治疗四肢骨不连、骨缺损是一种确实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胫骨骨不连是临床常见的疑难疾病 ,传统的植骨术见效慢 ,血供差 ,我们采用同侧带血管蒂双腓骨移植治疗胫骨骨不连 11例 ,经随访发现所移植的腓骨在受区不仅愈合快 ,抗感染力强 ,而且胫骨化良好 ,抗剪力强。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 11例病人中男 10例、女 1例 ;年龄最小 18岁、最大 45岁 ;病史 6~ 18个月 ,平均 12个月 ;合并骨髓炎 2例、假关节 1例、骨缺损 2例。上段 3例、中段 4例、下段 4例 ;腓骨切取长度 10cm ,选用逆行血管蒂 6例 ,顺行血管蒂 5例。1 2 手术方法 硬膜外麻醉下 ,先于胫前受区作纵切口 ,其长度约 10cm ,显…  相似文献   

20.
移植的"肱骨头"吸收-缺损原因和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带或不带腓血管,含腓骨头的腓骨上段替代肱骨头后,骨吸收-缺损的原因。寻找缺损肱骨头的修复方法。方法 对4例因肱骨近端肿瘤行瘤段骨切除,含腓骨头腓骨上段移植患者术后不同时段的临床和X线片表现进行分析,其中1例应用带肱二头肌短头和喙肱骨蒂喙突转位治疗,随访时间56-91个月(平均5年7个月)。结果 无论带或不带腓血管,在软组织床基本相同的条件下,移植骨均出现骨缺损仅见2例,“肱骨头”与肩峰或肩胛盂的反复撞击。最终导致骨缺损,带肌蒂喙突移位植骨法近期效果良好。结论 虽然“肱骨头”的吸收不可避免,但可以用减少撞击来减轻缺损程度,带肌蒂喙突移位植骨法可修复较大的缺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