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了解老年人慢性贫血临床发病特点。方法:对72例老年人慢性贫血患者临床及骨髓学表现进行分析。结果:72例老年人慢性贫血其中继发性占84.7%,骨髓学主要表现为缺铁性贫血、巨幼细胞性贫血、双相性贫血及脾功能亢进。恶性血液病占11.1%,骨髓无明显异常占4.29%。结论:老年人慢性贫血多为继发性。  相似文献   

2.
从 1998年 1~ 2 0 0 1年 12月共收集随机骨髓标本 4 4 5例 ,通过临床诊断 ,骨髓象分析 (骨髓穿刺液涂片Wright染色 ,分类计数 2 0 0个有核细胞进行骨髓象分析。铁染色 :进行细胞外铁、内铁观察分析 ;POX ,PAS ,NAE等细胞化学染色 ;)免疫细胞化学染色 ;电镜检查 ,治疗观察确诊后的结果分析发现 ;张家口地区贫血发病有明显的地区 ,季节、性别、年龄差异 ,旨在有计划有目的地进为贫血类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依据。1 临床资料巨幼细胞贫血 (MA) 6 5例 ,缺铁性贫血 (IDA) 4 0例 ,双相贫 16例。其中造血原料不足导致的贫血…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200例贫血患者(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及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除外)的回顾统计,从而对缺铁性贫血、巨幼细胞性贫血、双相性贫血及环形铁粒幼细胞性贫血和其他贫血在贫血患者中各占的比例以及分别在性别、年龄及职业等方面的分配情况作了详细的分析,从而得出了一些浅显的结论。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在贫血疾病中所起的作用,了解患者贫血疾病的形态学特征对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120例进行血常规检查而确诊的贫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临床症状、骨髓形态学检查、铁染色等方面对120例贫血患者展开病因学分析.结果 缺铁性贫血、巨幼细胞性贫血、急性白血病及感染性贫血为主要贫血,其中缺铁性贫血占26例(21.7%),巨幼细胞性贫血19例(15.8%),急性白血病占10例(8.3%),感染性贫血占15例(12.5%),120例贫血病例骨髓涂片分析,缺铁性贫血的细胞形态为骨髓增生活跃或明显活跃,粒红比正常或偏低.巨幼细胞性贫血的骨髓有核细胞大多增生明显活跃.其他感染性贫血及作描述性诊断的病例较少,可能是由于某些疾病早期,其细胞形态学未表现出特殊改变.结论 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对挖掘贫血病因起着关键作用,帮助临床展开针对性治疗,利于临床医师对治疗效果的判断,值得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323例老年人血液病骨髓检查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 探讨老年人血液病患者骨髓涂片的血液学改变。方法 检查323例老年人血液病患者的骨髓涂片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老年人血液病患者以贫血为主;依次为缺铁性贫血占17.03%;继发性贫血占15.79%,再生障碍性贫血占6.81%,巨幼细胞性贫血占4.02%。其次为白血病;依次为急性白血病占12.38%,慢性白血病占6.50%。结论老年血液病患者中主要为缺铁性贫血;老年白血病患者中主要为急性白血病。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 ,临床工作中发现老年巨幼红细胞贫血的发病率有所增加 ,检查骨髓形态学除具有三系巨幼变外 ,常见有大量裸核细胞成堆或散在出现 ,极似瘤细胞。我们将 1996年 1月至 2 0 0 0年 4月在我们医院就医的 30例巨幼贫患者骨髓片与缺铁性贫血、急性白血病、多发性骨髓瘤共 10例患者及 4例骨髓转移癌病例的骨髓涂片进行比较分析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30例巨幼贫 ,男 16例 ,女 14例 ,年龄 36~ 72岁 ,平均年龄 6 5 2岁。非骨髓转移对照组 10例 ,其中再障 2例 ,缺铁性贫血 2例 ,急性白血病 3例 ,多发性骨髓瘤 3例 ,年龄 36…  相似文献   

7.
一、材料和方法 1.临床资料:①病例选择各种非恶性疾病贫血患者17例,其中男性11例,女性6例。年龄在19~35岁的占16例,42岁1例(男性)。其中缺铁性贫血5例,巨幼细胞性贫血4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6例,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2例。另取3例20~35岁健康男性的骨髓标本做对照组;②按贫血  相似文献   

8.
张彩玲  李源 《实用医技》2008,15(3):332-333
目的:分析巨幼细胞贫血骨髓象、血象细胞形态学特点,探讨巨幼细胞贫血与难治性贫血的鉴别诊断。方法:对90例巨幼细胞贫血骨髓象、血象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巨幼细胞贫血外周血以大卵圆形红细胞为主,呈大细胞贫血,中性粒细胞核分叶过多(6叶~10叶);骨髓巨幼红细胞〉10%,伴有巨幼变粒细胞及核分叶过多、颗粒减少的巨核细胞。结论:骨髓细胞形态学特点,是巨幼细胞贫血诊断及鉴别诊断的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明确697例原因不明的贫血患者的诊断。方法对697例贫血患者进行骨髓穿刺涂片细胞学检查。结果诊断为缺铁性贫血184例.占26.40%;骨髓瘤及各类型白血病129例,占18.51%;巨幼细胞性贫血90例,占12.91%;再生障碍性贫血56例,占8.03%;溶血性贫血33例,占4.74%;感染性贫血25例.占3.59%;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14例.占2.01%;其他33例.占4.74%,未明原因150例,占21.52%。结论骨髓检查是诊断原因不明贫血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巨幼细胞贫血(MA)的细胞形态变化。方法应用日本光电MEK-6108K型血液分析仪对50例MA患者血象分析,用OLYMPUS显微镜对血象及骨髓象进行细胞学分析。结果50例MA贫血者,WBC、HGB、BPC三系减低24例(48.0%),二系减低23例(46.0%),单HGB减低3例(6.0%)。结论通过血象、骨髓象细胞形态学分析,巨幼细胞贫血(MA)是一类变化较多的贫血。  相似文献   

11.
本文用立体定量方法,对确诊为营养性巨幼红细胞贫血及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骨髓片(各10张)进行各阶段幼红细胞测定,发现巨幼红细胞贫血幼红细胞平均直径、平均体积大于缺铁性贫血,核平均体积原始红细胞阶段缺铁性贫血大手巨幼红细胞贫血,进入早、中、晚阶段巨幼红细胞贫血大于缺铁性贫血。核相对体积密度,核/浆体积比值除晚幼红阶段两组无差异,其余阶段缺铁性贫血大于巨幼红细胞贫血。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骨髓红系造血岛(erythroblastic islands,EI)在贫血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以形态学方法观察77例骨髓涂片的EI,并且计数阳性率及判定成熟度。结果 从各类贫血的EI阳性率来看,缺铁性贫血、巨幼细胞性贫血、溶血性贫血分别为53.0%、28.5%、25%,而再生障碍性贫血均未见到EI。MDS的EI阳性率为37.5%。结论 EI在贫血诊断方面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3.
吴茅  刘建栋 《浙江医学》1997,19(1):59-59
骨髓片常见幼稚红细胞与刚分离姊妹细胞之间的连接,简称幼红细胞连桥。复习文献,有关连桥的报道甚少。本文对141例贫血骨髓象连桥特征及其检测意义报道如下。 对象和方法 1.对象:141例均为临床和实验室检查明确其贫血类型的本院病人,男63例,女78例。年龄4~74岁,平均40岁。其中缺铁性贫血(IDA)47例,溶血性贫血(HA)19例,巨幼细胞性贫血(MA)22例,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CAA)16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22例,脾功能亢进(脾亢)15例。 2.方法:选制片、染色良好的骨髓片,在涂片体尾部油镜观察200只有核红细胞,分别记录早、中、晚阶段的幼红细胞连桥。连接两个幼红细胞的连桥(简称偶  相似文献   

14.
混合性贫血也称双相贫血,细胞形态学表现为巨幼红细胞贫血与缺铁性贫血并存,常因营养不良,维生素B缺乏或胃部分切除等引起.我们收集58例混合性贫血的临床资料,对其血细胞的形态和骨髓象重新进行研究.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本文报告江苏省泗洪县某地区1982年5~9月服用乙胺嘧啶盐以预防疟疾,于6~11月发现重症贫血160例,其中51例送检骨髓片。结果:巨幼细胞性贫血38例,缺铁性贫血6例,  相似文献   

16.
邵水儿 《现代实用医学》2009,21(8):820-820,822
目的 探讨骨髓涂片及骨髓切片在贫血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用骨髓涂片和切片检查64例贫血,分析贫血患者骨髓涂片和切片的诊断价值。结果 骨髓切片判断有核细胞增生程度优于骨髓涂片,对21例再生障碍性贫血(AA)的诊断高于穿刺涂片(100% vs 66.6%,P〈0.05),切片对缺铁性贫血和巨幼细胞性贫血的诊断价值不及涂片(100% vs 68%,100% vs 44%,P〈0.01),而且骨髓切片检查巨幼细胞贫血不结合其他信息更容易误诊为血液肿瘤。结论 在常见的三种贫血中,骨髓涂片对缺铁性贫血(IDA)和巨幼细胞性贫血(MA)有独特的价值,对AA则差;而骨髓切片可以提高AA的诊断率,而对IDA和MA的诊断意义不及骨髓涂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老年人贫血的病因。方法:对67例老年贫血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根据不同的临床表现,系统的完善检查,如血常规,骨髓、胃镜、CT等相关辅助检查。结果显示,巨幼细胞性贫血所占比例最大,其次为血液病,缺铁性贫血,消化系统肿瘤等。结论:老年贫血病因最多见于巨幼细胞性贫血。  相似文献   

18.
鲍连勇 《当代医学》2021,27(3):160-161
目的探讨综合性血液检验对各类贫血的鉴别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于本院就诊的103例贫血患者临床资料,对所有入选者均进行综合性血液检验,比较分析不同贫血类型患者红细胞参数。结果103例贫血患者中,缺铁性贫血占比最高为32.04%,其次再生障碍性贫血占比为21.36%;经检测,缺铁性贫血组患者红细胞分布宽度(RDW)值均显著高于再生障碍性贫血组、溶血性贫血组及巨幼细胞性贫血组,且低于地中海贫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缺铁性贫血组患者血红蛋白(HGB)值均明显低于再生障碍性贫血组、溶血性贫血组及巨幼细胞性贫血组,且高于地中海贫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缺铁性贫血组平均血红蛋白量(MCH)值高于巨幼细胞性贫血组患者,且低于再生障碍性贫血组及溶血性贫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缺铁性贫血组患者红细胞计数(RBC)值均低于地中海贫血组、再生障碍性贫血组及巨幼细胞性贫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缺铁性贫血组患者平均红细胞容积(MCV)值显著高于地中海贫血组及再生障碍性贫血组,且低于溶血性贫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性血液检验能够有效鉴别各类贫血,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巨幼细胞贫血骨髓象、血象细胞形态学特点,探讨巨幼细胞贫血与难治性贫血的鉴别诊断。方法:对90例巨幼细胞贫血骨髓象、血象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巨幼细胞贫血外周血以大卵圆形红细胞为主,呈大细胞贫血,中性粒细胞核分叶过多(6叶~10叶);骨髓巨幼红细胞>10%,伴有巨幼变粒细胞及核分叶过多、颗粒减少的巨核细胞。结论:骨髓细胞形态学特点,是巨幼细胞贫血诊断及鉴别诊断的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老年血液病的分布及预后情况。方法对135例老年血液病患者进行13年的诊治、随访,分析其发病年龄、生存时间等指标。结果发病年龄集中在80—89岁,非霍奇金淋巴瘤发病率最高(31.11%),其次为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16.30%)。两者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52.38%、50%。急性白血病及再生障碍性贫血预后最差,缺铁性贫血、巨幼细胞性贫血经治疗后5年生存率不受影响。结论老年血液病患者预后差,但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后仍可延长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