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分析住院精神病患者自杀的原因,找出规律,制订防范措施.结果 采用回顾性资料分析方法,对15例自杀患者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15例自杀者中男性明显多于女性,病程以人院一年最多;自缢是自杀的常见方式.结论 住院精神病患者自杀具有一定的规律性,早期及时处理药物副反应、恢复期加强心理治疗,可预防、降低病人的自杀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精神病患者自杀的原因和方式.方法 对26例住院精神病患者自杀原因和方式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26例患者中,自杀者精神分裂症占46.2%、抑郁症占26.9%,多系受精神症状支配;假出院者发生死亡率也较高,自杀死亡率高达26.9%.结论 住院精神病患者的自杀行为与多种因素有关,医护人员应高度重视,加强检测,及早发现患者的自杀动机,进行危机干预.  相似文献   

3.
赵维敏  李明芳 《中外医疗》2012,31(8):121-122
目的探讨住院精神病患者自杀的原因,制订防范措施。方法对住院精神病患者发生自杀行为的23例病例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 23例自杀者中男性明显多于女性;年龄以21~40岁最多;多发生于疾病的初期与缓解期;以抑郁症、精神分裂症多见。结论住院精神病患者自杀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加强安全措施,强化重点班次护理,及早对病人实施护理干预,可将精神病人自杀率减少到最低。  相似文献   

4.
32例住院精神病患者自杀行为分析及护理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丽 《中国民康医学》2009,21(17):2155-2155,2158
目的:通过对住院精神病患者自杀行为的分析,从精神科角度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减少精神病患者自杀死亡率.方法:对我院1996年1月至2006年1月住院期间,32例具有自杀行为的精神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调查分析.结果:32例自杀患者中,其中精神分裂症20例,占62.5%,情感性精神障碍9例,占28.1%,自缢与割腕是自杀主要方式,大多数患者自杀前有自杀先兆.结论:合理安排人力,加强安全管理,及时观察病情,发现自杀先兆,良好的住院环境及心理护理,可减少精神病患者自杀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47例住院精神病患者自杀相关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住院精神病患者自杀的相关因素,制订防范措施,确保住院患者的安全。方法:对47例住院精神病患者的自杀行为进行相关因素分析。结果:47例有自杀行为患者中女性明显多于男性,在自杀死亡者中,男性明显多于女性;病程以入院1年最多,占48.9%;自缢是最常见的方式;开放式管理病房自杀成功率为60%。结论:采取综合护理措施,对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加强对自杀行为的预防和干预。  相似文献   

6.
李天萍  杨蕉  庞蓉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1,24(14):1647-1648
目的:研究精神病住院患者的自杀因素及其护理干预措施。方法:对2008年3月-2010年12月在我院住院的52例精神病患者自杀原因及护理干预措施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精神病患者自杀的主要原因为:患者出现幻觉、妄想或处于抑郁状态,自杀的方式主要为自缢、服药过量及吞食异物等,其自杀的时间多为夜间和清晨。结论:护理人员在精神病患者住院期间应密切观察患者,对出现幻觉、妄想及处于抑郁状态的患者应加强观察,并针对患者的自杀原因作出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降低精神病患者的自杀率。  相似文献   

7.
精神疾病病人自杀问题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国内报道,因各种精神疾病引起的自杀,占自杀病因的第2位。因此,了解住院精神病病人自杀临床特征,探讨精神病病人自杀死亡规律,对于预防自杀、降低自杀率具有重要的临床和社会价值。笔者收集了青岛市精神卫生中心和济宁市精神病防治院住院期间自杀死亡的精神病病人54例,对其临床资料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8.
李传素 《重庆医学》2008,37(6):668-668
自杀是指有意结束自己生命的行为[1],是精神科临床护理中最常见、最严重的意外事故之一.认识精神病患者住院期间自杀行为发生的特点,总结其经验教训,对于预防和减少自杀的发生,具有重要的意义.为此,作者对本院1990年1月~2006年12月30例住院精神病患者的自杀行为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冉华云 《中国民康医学》2011,23(18):2304+2315
目的:探讨精神病患者自杀行为的相关因素,寻找防范自杀发生的相应护理措施。方法:对我院1996~2008年住院自杀精神病患者56例的相关资料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精神病患者自杀方式以自缢最多,多发生在夜间,在自杀前可能流露出自杀念头或无任何迹象。结论:精神病患者的自杀问题是精神科护理工作中十分重要的课题,加强护理可防范患者的自杀。  相似文献   

10.
对28例住院期间及44例在入院前出现自杀行为的精神病患者的资料进行对比分析,发现前者未遂自杀率为7.3%,后者为11.43%,两组病人在病程、住院次数、诊断、自杀原因、自杀方式等方面存有明显差异,通过对精神病人住院期间的自杀行为与药物治疗间关系的分析,认为药源性静坐不能在住院病人自杀行为中的作用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妄想抑郁患者发生自杀的有关影响因素,制定有效的护理措施,确保患者安全。方法:对我院8年来有妄想抑郁且发生自杀行为49例住院精神病患者进行分析研究。结果:妄想抑郁是患者发生自杀的主要原因;心理社会因素会加剧焦虑、绝望等心理;自杀季节多发生在春夏两季;夜间、清晨及中午时间自杀居多;护士自身素质有一定影响。结论:对此类患者必须严密观察病情,做到心中有数,做好心理护理;加强业务学习,防止意外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住院精神病患者死亡原因及特点,探讨降低死亡率的措施。方法:对我院2002~2011年住院患者12826例中死亡的53例作回顾性分析。结果:躯体疾病是主要的死亡原因,其次是自杀及猝死。结论在做好精神病专科护理的同时,还应重视精神病患者躯体疾病的预防、观察和护理。重视精神科的安全检查工作,预防自杀的发生,正确、合理地使用抗精神病药物。结论:住院精神病患者的死亡原因涉及多个方面,要减少死亡病例的发生必须采取综合措施。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双相情感障碍(BD)住院患者发生自杀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7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收治的1671例BD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住院BD住院患者发生自杀的情况,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BD住院患者发生自杀的影响因素。结果:1671例BD住院患者发生自杀168例,占10.05%(168/1671),设为自杀组,其余设为非自杀组;自杀组年龄≥45岁、既往心血管疾病史、昏迷抽搐史、免疫系统疾病史、发病年龄≥25岁、病程≥1年、抑郁发作、混合发作、伴有精神病性症状占比均高于非自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昏迷抽搐史、免疫系统疾病史、病程≥1年、抑郁发作、混合发作、伴精神病性症状均为影响住院双相障碍患者发生自杀的危险因素(OR>1,P<0.05)。结论:昏迷抽搐史、免疫系统疾病史、病程≥1年、抑郁发作、混合发作、伴精神病性症状均为影响双相情感障碍住院患者发生自杀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4.
陈琼  雷志豪  邱堂威 《中国民康医学》2010,22(11):1464-1465
目的:了解住院精神病患者住院期死亡原因,制订相应的护理措施。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的方式,对我院2004年1月至2008年12月精神病患者住院期间死亡的34例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住院精神病患者的死亡原因中以躯体疾病占首位,其次是自杀、猝死。结论:在作好精神病专科护理的同时,还应重视精神病患者躯体疾病的预防、观察和护理,加强护理措施,以延长住院精神病患者的生存期和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常见的重型精神病,精神分裂症患者在住院期间常常发生毁物、出走伤人和自杀等意外事故,其中以自杀后果最为严重。作者对1985~1997年20例在住院期间自杀未遂的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了心理调查,以探讨自杀的动机,为做好心理护理和杜绝病人自杀...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分析住院精神病患者自杀行为的特点,以完善防范措施。方法对出现自杀行为的住院精神病患者49例与对照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在文化程度、病程、婚姻状况、精神症状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在职业、病前性格、家族史、年龄、疾病诊断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自杀方式以自缢、撞头为最多,入院10天内最常见,多以精神症状为主要原因。结论应有针对性做好精神病患者住院期间的自杀行为防治,并提出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17.
96例住院精神病患者死亡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降低精神病患者的死亡率.方法:对96例住院精神病患者死亡资料分析总结.结果:资料显示,死亡率为0.97%,男性多于女性,其中躯体疾病致死63例,占65.63%,自杀14例,占14.58%,猝死13例,占13.54%,意外死亡6例,占6.25%.结论:躯体疾病、自杀与猝死是引起精神科病人死亡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刘传满 《中国民康医学》2009,21(22):2866-2866,2814
目的:通过分析住院精神病患者自杀的资料,从护理角度提出相应对策进行干预。方法:分析1995年1月~2008年12月住院期间32例有自杀行为患者的病历。结果:受精神症状支配28例,多次住院4例。结论:护理干预在自杀患者中起到重要作用,可减少精神病患者自杀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精神病患者的自杀行为必须引起大家重视和警惕。近年来国内外已有些报道,但对其原因分析较少。本文以回顾性方式对110例有自杀行为的住院精神病患者进行调查,现将其自杀的原因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20.
住院精神病患者自杀行为的护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夏兰 《中国民康医学》2009,21(24):3177-3177,3228
目的:掌握住院精神病患者自杀行为的特点,以利于防止自杀行为的发生。方法:对发生过自杀行为的住院精神病患者的病历进行回顾性调查。结果:96例有自杀行为的住院精神病患者中,受精神症状支配78例;有家庭、工作、人际关系问题10例。对治疗缺乏信心8例。大夜班44例,小夜班22例,白班16例,中班14例。结论:对新人院患者进行自杀风险的评估,住院期间严密监护,勤巡回检查,加强对患者及家属的健康教育及重点班次的护理,是防范精神病患者发生自杀行为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