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玻璃体腔内和结膜下注射雷珠单抗联合小梁滤过术对晚期新生血管性青光眼(NVG)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晚期NVG患者96例(96眼),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组,每组48例。A组采用玻璃体腔内和结膜下注射雷珠单抗联合小梁滤过术治疗,B组予以单纯小梁切除术治疗。随访6个月,观察2组视力提高率、眼压改善情况、眼压控制成功率、虹膜和房角新生血管消退时间及治疗后并发症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A组失访2例,纳入研究46例,B组失访1例,纳入研究47例。A组视力提高率和眼压控制成功率高于B组,虹膜及房角新生血管消退时间均短于B组(P0.05)。2组治疗后眼压均低于治疗前,且A组低于B组(P0.05)。2组治疗后并发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经玻璃体腔内、结膜下注射雷珠单抗治疗晚期NVG效果好,可提高小梁滤过术成功率,减少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2.
39例新生血管性青光眼联合治疗疗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采用全视网膜光凝术联合小梁切除术、MMC、视网膜周边冷冻术联合睫状体光凝术以及单纯睫状体光凝术3种方法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引起的新生血管性青光眼(NVG)的临床疗效. [方法]39例39眼药物不能控制的NVG按病人屈光间质情况及病人体质状况,分别采用全视网膜光凝联合小梁切除术联合MMC 9眼,采用视网膜周边冷冻术联合睫状体光凝术20眼,采用单纯睫状体光凝术10眼.随访并比较了术后10个月的眼压、视力、虹膜新生血管改变. [结果]3组病人术后10个月眼压均控制正常,无眼痛症状,无视力下降.第1组病人虹膜新生血管全部消退,第2组病人9例完全消退,11例虹膜表面及前房角新生血管部分消退或变细.第3组病人虹膜新生血管均未消退. [结论]3种不同的方法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均可有效降低眼压,可以针对不同的病人选择不同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评价半导体激光透巩膜睫状体光凝术治疗难治性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研究对象为53例(55眼)难治性青光眼,采用半导体激光透巩膜睫状体光凝术治疗,比较治疗前后患者的眼压水平。结果患者经首次激光治疗后,手术治疗有效率为78.2%,其余12眼的眼压水平控制效果不佳。实施半导体激光透巩膜睫状体光凝术再次手术后,10例控制效果良好,2例控制不佳,实施睫状体冷冻术后症状改善,术后眼压水平与术前相比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术后不同程度结膜水肿,葡萄膜炎3眼,反跳性眼压升高15眼,前房积血3眼,对症处理后症状改善。结论难治性青光眼疾病采用半导体激光透巩膜睫状体光凝术治疗,可有效降低眼压,安全可靠,为临床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对比两种手术方式对晚期外伤性青光眼患者的围手术期的视力、眼压以及并发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160例(160只眼)经临床明确诊断为晚期外伤性青光眼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组的原则,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80例采用半导体激光睫状体光凝术的方法对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对照组80例采取经典的小梁切除联合丝裂霉素应用的术式对患者进行手术治疗。结果在160例晚期外伤性青光眼患者中,经典的小梁切除联合丝裂霉素应用的术式与采用半导体激光睫状体光凝术的方法视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036 5,P<0.05)。同时,采用半导体激光睫状体光凝术方法的患者,眼压降低的水平远远大于采取经典的小梁切除联合丝裂霉素应用的术式患者的水平,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0.562,P<0.05)。结论对晚期外伤性青光眼的患者进行半导体激光睫状体光凝术的疗效是非常明确的,能有效的降低患者眼压较高的症状,但部分患者需要重复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超声乳化术联合内窥镜下睫状体光凝术治疗白内障并青光眼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白内障并青光眼患者86例(94眼),所有患者均采用超声乳化术联合内窥镜下腱状体光凝术治疗.记录并比较患者手术前后视力、眼压、散光度及术后并发症.结果 86例患者(94眼)术后视力(0.79 +0.11)较术前(0.11±0.05)明显升高,术后眼压[(15.31±6.41) mm Hg(1 mm Hg=0.133 kPa)]较术前[(28.32±9.21) mm Hg]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散光度[(1.05±0.14) D]与术前[(0.93±0.18) 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 超声乳化术联合内窥镜下睫状体光凝术治疗白内障并青光眼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Ranibizumab(雷珠单抗)玻璃体腔注射辅助玻璃体切割术对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合并新生血管性青光眼(NVG)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我院眼科2013年5月—2016年2月诊治的PDR合并NVG的53例患者(53只眼)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在患者知情同意的情况下,将患者按照不同的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28例(28只眼)在玻璃体切割术前行玻璃体腔注射Ranibizumab作为观察组,25例(25只眼)只行玻璃体切割作为对照组。观察记录患者的术中及术后情况,并进行组间对比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显著缩短,且切割术中新生血管出血的次数、器械交换次数和电凝次数均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观察组出血、医源性视网膜裂孔及纤维血管残留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其中两组轻度出血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一个月,观察组CRT显著低于对照组,BCVA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一周两组眼压较术前显著升高,对照组变化尤为显著,术后一个月两组眼压均有所降低,其中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玻璃体腔再出血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Ranibizumab玻璃体腔注射辅助玻璃体切割术治疗PDR合并NVG,可有效降低术中出血次数,缩短手术时间,提高BCVA水平,降低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全视网膜光凝术结合雷珠单抗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9年8月—2020年7月天津市蓟州区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DR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40例,47眼)和研究组(40例,50眼)。对照组采用全视网膜光凝术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雷珠单抗进行联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6个月后黄斑中心凹厚度及最佳矫正视力水平变化,临床有效率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结束6个月后,两组黄斑中心凹厚度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两组最佳矫正视力水平高于治疗前,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0.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视网膜光凝术结合雷珠单抗治疗可有效降低DR患者黄斑中心凹厚度,提高视力水平,疗效满意,安全性高,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内窥镜下睫状体光凝术(ECP)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治疗效果。方法根据不同治疗方法将70例原发性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分为ECP组与小梁切除组,均行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ECP组联合ECP治疗,小梁切除组复合小梁切除术,比较两组手术前后眼压、视力、角膜内皮细胞变化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术后1 d、术后1周、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眼压比术前均显著下降(P0.05);ECP组术后1 d、术后1周眼压水平比小梁切除组显著高(P0.05),而术后1个月、3个月与小梁切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3个月视力较术前均显著改善(P0.05),但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3个月角膜内皮细胞计数比术前均显著减少(P0.05),两组术后3个月角膜内皮细胞计数、变异系数、六棱细胞比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ECP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18.92%,与小梁切除组的27.9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CP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能明显降低原发性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眼压水平,促其视力恢复,且对角膜内皮细胞无明显影响,与复合小梁切除术效果类似。  相似文献   

9.
探讨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药物联合视网膜激光光凝术治疗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BRVO)继发黄斑水肿的临床优势。选择2014年1月~2015年9月首都医科大学密云教学医院确诊的BRVO继发性黄斑水肿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30眼)和对照组30例(30眼)。对照组采用黄斑区格栅样光凝术治疗,观察组采用抗VEGF药物联合视网膜激光光凝术治疗,治疗前后进行最佳矫正视力(BCVA)、黄斑中心凹厚度(CMT)、临床疗效比较。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3、6个月后的BCVA升高值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7.392、7.522,P0.01);CMT下降值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2.385、15.388,P0.01)。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3个月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90.00%和6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030,P0.05),治疗6个月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90.00%和6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589,P0.01)。早期玻璃体腔注射抗VEGF药物联合视网膜激光光凝术治疗BRVO继发黄斑水肿的效果优于单纯光凝的效果,未增加不良反应发生,且能更快、更好地保护改善视力及促进水肿吸收。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康柏西普、雷珠单抗在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neovascular 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n AMD)中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5月—2015年6月本院收取的n AMD患者84例,患者均为单眼,共84只眼,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康柏组(n=42例,42只眼)和雷珠组(n=42例,42只眼),前者行康柏西普治疗,后者行雷珠单抗治疗,两组3个月均行每个月玻璃体注射治疗,其中康柏组注射0.05 ml康柏西普,雷珠组注射0.05 ml雷珠单抗,其余治疗两组均一致。对比两组治疗效果注射次数、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最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并发症情况。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雷珠组注射次数为(4.10±0.32)次,显著少于康柏组的(4.68±0.40)次,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雷珠组、康柏组治疗后OCT值、BCVA值分别是(307.1±40.6)μm、(1.007±0.126)、(309.6±37.0)μm、(0.981±0.118),均显著地优于治疗前的(341.5±57.3)μm、(0.821±0.132)、(338.6±46.4)μm、(0.812±0.120),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两组OCT值、BCVA值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治疗过程中及治疗后无白内障、玻璃体出血、眼内炎、心血管疾病和视网膜脱落等并发症,眼压正常。结论在n AMD治疗中,康柏西普、雷珠单抗均可以改善病情,提高视力,但雷珠单抗的注射次数更少,有一定的治疗优势。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抗菌药物应用时机对剖宫产术后炎症反应和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发生情况的影响,为临床研究提供指导。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月在该院行剖宫产的180例产妇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A、B、C3组,各60例。3组患者均采用静脉滴注孢呋辛钠进行治疗,A组患者于术前30 min单次注射,B组患者于术前30 min以及术后3 d注射,C组患者仅术后连续注射3 d,分析比较3组患者的手术情况,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百分率(NEUT)等疗效指标,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γ干扰素(INF-γ)等炎症因子水平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A、B、C 3组产妇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NEUT、切口愈合率和热病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B组产妇住院时间(t=7.71、8.70,P0.05)、住院费用(t=9.82、9.02,P0.05)、最高体温(t=6.57、7.29,P0.05)、术后感染发生率(χ~2=2.14、3.12,P0.05)、WBC(t=8.23、7.28,P0.05)、3项炎症因子指标(t=7.68、8.25、9.38、7.33、10.28、9.26,P0.05)、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χ~2=2.14、3.12,P0.05)等项目均显著优于C组产妇,而A组产妇住院费用(t=8.64,P0.05)、3项炎症因子指标(t=7.33、8.39、7.39,P0.05)、最高体温(t=7.98,P0.05)和WBC(t=9.86,P0.05)等项目与B组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产妇水平更优,而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术后感染3项指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剖宫术前30 min对产妇单次预防性注射抗菌药可降低产妇术后炎症反应和新生儿胆红素血症发生率,减轻患者经济负担,促进患者尽快恢复,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视网膜激光光凝术联合雷珠单抗对视网膜中央动脉血流动力学及血清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和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5月—2021年6月本院收治的视网膜病变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分为对照组(n=60)和观察组(n=60)。对照组行视网膜激光光凝术治疗,观察组行视网膜激光光凝术联合雷珠单抗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血清中VEGF、PDGF、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血流动力学指标阻力指数(RI)、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PSV)、舒张末期血流速度(EDV),治疗前及治疗后1个月、3个月、6个月的黄斑中心凹厚度(CMT)变化,治疗后6个月、12个月不良反应发生率及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1个月、3个月、6个月后观察组CMT、PSV、EDV及临床疗效高于对照组;VEGF、PDGF、TNF-α、IL-6、IL-10水平及RI、EDV和治疗后6个月、12个月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视网膜激光光凝术联合雷珠单抗治疗视网膜病变患者临床疗效好,可改...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不同剂量的米非司酮在预防卵巢巧克力囊肿剥除术后复发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卵巢巧克力囊肿患者64例,腹腔镜下卵巢囊肿剥除术后随机编入3组,分别使用超小剂量米非司酮6.25mg/d(A组)、小剂量米非司酮12.5mg/d(B组)和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药物(达菲林)(C组),疗程均为3个月并随访1年,观察各组复发率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术后1年的各组复发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χ2=6.018,P<0.05),A组复发率最高(30.43%),C组复发率最低(6.67%).A组患者术前和术后用药第3个月子宫内膜厚度无显著性差异(t=1.263,P>0.05),B组患者术后用药第3个月子宫内膜厚度显著高于术前(t=3.674,P<0.05),C组患者术后用药第3个月子宫内膜厚度显著低于术前(t=4.257,P<0.05).经Fisher确切概率法检验,A组和B组患者术前和用药后子宫内膜病理分型均无显著性差异(P值分别为0.265、0.051,均P>0.05),C组患者术前和用药后子宫内膜病理分型有显著性差异(P=0.023<0.05),各组患者用药后均无子宫内膜复杂性增生发生.3组患者总不良反应发生率有显著性差异(P=0.029<0.05),C组最高(52.94%).结论 小剂量米非司酮可有效预防卵巢巧克力囊肿术后复发,不良反应相对较小,短期应用未发现子宫内膜异常增生,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卵巢巧克力囊肿剥除术后辅以达菲林、孕三烯酮、米非司酮治疗卵巢巧克力囊肿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2012年3月-2015年6月于该院妇科治疗的120例卵巢巧克力囊肿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B、C 3组,每组各40例。术后1周,A组患者开始肌注达菲林3.75 mg,之后每隔28 d肌注1次,连用3个月;B组患者开始口服孕三烯酮2.5 mg/次,2次/周,连服3个月;C组患者开始口服米非司酮10 mg/d,连服3个月。比较3组患者血清性激素水平和疗效。结果治疗前3组患者的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_2)、孕酮(P)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0.221、1.712、0.552和0.971,均P0.05);治疗后,3组患者的FSH、LH、E_2、P水平较本组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33.87、27.71、26.12;8.29、7.97、8.03;2.91、3.77、4.15;6.20、5.72、5.37,P0.05或P0.01)。治疗后,A组的E2水平相较于B组和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408,P0.05)。3组总有效率差异均没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1.802、3.818和0.409,均P0.05)。A组的复发率明显低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05,P0.05),但是B组复发率分别与A组、C组比较差异均没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0.542、1.802,均P0.05)。结论腹腔镜剥除卵巢巧克力囊肿术后联合达菲林、孕三烯酮或米非司酮治疗,均能够抑制残余病灶复发,对预防卵巢巧克力囊肿复发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但达菲林的复发率显著低于孕三烯酮和米非司酮。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分析激光光凝术(Laserphotocoagulation)治疗眼底病(Ocularfundusdisease)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来我院体检并且进行眼底病治疗的患者52例,作为此次研究的对象,根据不同的治疗方法分为A组和B组,各26例,A组采取常规药物治疗,B组采取激光光凝术治疗。通过询问对比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膜炎、胃肠道不适、玻璃体积血、过敏反应)以及临床治疗效果(效果显著、有效、无效)。结果:A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出现结膜炎3例、胃肠道不适1例、玻璃体积血2例、过敏反应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6.92%,B组出现结膜炎1例、玻璃体积血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69%,B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A组,差异显著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效果显著率为38.46%、有效率为23.08%、无效率为38.46%、总有效率为61.54%,B组的效果显著率为61.54%、有效率为30.77%、无效率为7.69%、总有效率为92.31%,B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A组,差异显著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激光光凝术治疗眼底病,可以大大降低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及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值得推广采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睫状体冷冻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远期效果.方法 28例(28眼)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或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后继发新生血管性青光眼,行单纯睫状体冷冻术,术后随访16~75个月,平均(23.8±4.5)个月,观察长期的眼压控制水平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术后3 d内,所有术眼眼压下降幅度小,仅从术前(59.3±7.4.)mm Hg(1 mm Hg=0.133 kPa)下降至术后(48.2±10.7)咖Hg.3个月后16眼经第1次睫状体冷冻术后眼压从术前(52.4±10.8)mm Hg降至术后(24.6±6.9)mm Hg;12眼第1次术后眼压控制不理想,眼压仍维持于(50.6±9.5)mm Hg,其中9眼经第2次睫状体冷冻术后眼压从第2次术前(46.7±3.7)mm Hg降至术后(22.1±3.9)mm Hg,余3眼首次术后眼压不理想,随访期内未再手术,眼压从术前(51.5±9.8)mm Hg降至术后(47.6±11.9)mm Hg.术后5眼发生眼球痨,其中4眼为二次手术眼,3眼术后前房出血,6眼视力丧失、无光感.结论 单纯睫状体冷冻术可以有效地控制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眼压,但对视力有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芬吗通和雌三醇软膏分别联合生物反馈治疗围绝经期妇女压力性尿失禁的治疗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2014年10月-2017年10就诊于妇科门诊,围绝经期妇女伴轻中度压力性尿失禁患者120例。将随机分为A、B、C 3组,各组40例,A组患者仅接受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B组患者接受口服芬吗通+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C组患者接受雌三醇软膏+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对比3组患者临床疗效、压力性尿失禁频率、压力性尿失禁评分及血雌二醇(E_2)和卵泡生成激素(FSH)的变化情况。结果 (1)临床疗效比较,其中C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A、B组,B组明显高于A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9. 863,χ~2=21. 683,χ~2=26. 841,均P0. 001);(2)3组患者压力性尿失禁评分随着时间推移而降低(P0. 05);与A、B组比较,C组治疗3、6个月时压力性尿失禁评分明显较低(t=5. 934,t=6. 183,均P0. 001); A、B两组比较B组压力性尿失禁评分明显低于A组(t=6. 517,P0. 001);(3)3组患者压力性尿失禁频率随着时间推移而降低(P0. 05); C组治疗3、6个月时压力性尿失禁频率明显低于A、B组(t=5. 934,t=6. 183,均P0. 001); A、B两组比较,B组压力性尿失禁频率明显低于A组(t=6. 517,P0. 001);(4)3组患者治疗后血清E_2水平明显升高,FSH水平明显降低(P0. 05);其中B、C组治疗后血E_2水平明显高于A组(t=5. 962,t=6. 453,均P0. 001),FSH水平明显低于A组(t=6. 582,t=5. 837,均P0. 001),C组治疗后FSH水平明显低于B组(t=5. 862,P0. 001),但B、C组治疗后血清E_2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 183,P=0. 381)。结论雌三醇软膏联合生物反馈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治疗围绝经期妇女压力性尿失禁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超声乳化联合雷珠单抗治疗增生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PDR)伴白内障的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2月至2022年2月我院收治的80例PDR伴白内障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超声乳化联合玻璃体切割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基础上采用雷珠单抗治疗。比较两组的视力、眼压、CRT及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术后3个月、6个月的BCVA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1个月的眼压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两组的CRT低于术前,且观察组的CRT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超声乳化联合雷珠单抗治疗可明显改善PDR伴白内障患者视力,降低CRT,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超声乳化术联合房角粘连分离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收治的61例(70眼)的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1例(35眼)和对照组30例(35眼)。观察组患者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联合房角粘连分离术,对照组患者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联合小梁切除术。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手术前和术后6个月监测视力、眼压、中央前房深度及房角宽度,并记录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97.1%显著高于对照组74.3%(P0.05);两组患者术后视力、眼压、中央前房深度及房角宽度均较手术前显著改善(均P0.05)且术后观察组患者眼压、中央前房深度及房角宽度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患者术后视力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2.7%)显著低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22.9%)(P0.05)。结论超声乳化术联合房角粘连分离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疗效显著,手术安全性高,操作简易,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臭氧联合射频靶点热凝术与经皮腰椎间盘切吸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差异,为患者提供最佳治疗方法作参考。方法选取2008年1月—2012年1月到我院进行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行经皮腰椎间盘切吸术治疗,观察组行臭氧联合射频靶点热凝治疗。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手术优良率比较χ^2=0.0000(P=1.00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术后7 d、3个月、6个月观察组VAS评分比较分别为t=9.7544(P=0.0000)、t=11.6537(P=0.0000)、t=12.1268(P=0.0000),术后3、6个月观察组ODI评分比较分别为t=7.7634(P=0.0000)、t=15.5503(P=0.0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臭氧联合射频靶点热凝术与经皮椎间盘切吸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优良率无明显的差异,但臭氧联合射频靶点热凝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能更有效的缓解患者的疼痛感,改善椎间盘的功能,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