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现代诊断与治疗》2020,(14):2256-2258
目的研究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支气管扩张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6年12月~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支气管扩张患者86例,按手术方法不同分胸腔镜组和开胸组各43例。开胸组采用传统开胸手术切除肺叶,胸腔镜组采用全胸腔镜手术切除肺叶。比较两组疗效、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胸腔镜组总有效率为95.35%,开胸组总有效率为90.70%,两组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胸腔镜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开胸组,且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短于开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胸腔镜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98%,低于开胸组25.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支气管扩张患者疗效显著,可有效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住院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 比较全胸腔镜肺叶切除与开胸肺叶切除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68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2组,全胸腔镜肺叶切除组38例,开胸肺叶切除术组30例,观察比较2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引流管拔除时间、淋巴结清扫数、术后哌替啶使用次数、术后住院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方面的差异.结果 全胸腔镜肺叶切除组的术中出血量、术后放置引流时间、引流量、哌替啶使用次数及术后住院时间明显小于开胸肺叶切除术组,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手术时间则明显高于开胸肺叶切除术组,差别也有统计学意义(P<0.01);全胸腔镜肺叶切除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开胸肺叶切除术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是较为安全、可靠的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及适应证。方法 2011年3月-2014年2月选取该院40例行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和42例开胸手术治疗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引流量、引流管留置时间、术后疼痛时间、淋巴结清扫数目、术后住院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及术后并发症等指标。结果胸腔镜组在胸腔引流管置管时间、术后疼痛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上均显著小于开胸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胸腔引流管总引流量及清扫淋巴结数目上比较,差异无显著性。胸腔镜组术后并发症显著低于开胸组。结论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治疗非小细胞肺癌能达到传统开胸肺叶切除术相同的疗效,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及围术期并发证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比分析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与开胸手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6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为胸腔镜组与开胸组,每组80例。开胸组采用开胸肺叶切除术;全胸腔镜组采用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胸腔引流量、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24 h疼痛NRS评分以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胸腔引流量和术中出血量胸腔镜组少于对照组(P<0.05);手术时间胸腔镜组和开胸组对比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时间胸腔镜组短于开胸组(P<0.05);术后24 h疼痛NRS评分胸腔镜组低于开胸组(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胸腔镜组低于开胸组(P<0.05)。结论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应用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临床效果明显优于开胸手术。  相似文献   

5.
李靖凯  王伟  周冬冬 《临床医学》2020,40(12):51-52
目的比较传统开胸肺叶切除术与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中的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2月在焦作市人民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手术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对照组(30例,传统开胸肺叶切除术)与观察组(30例,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间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疼痛程度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在术间出血量、手术时间以及住院时间方面观察组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在淋巴结清扫数目与引流管留置时间方面两组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VAS评分方面,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治疗中,与传统开胸肺叶切除术比较,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能缩短手术时间、降低出血量,术后患者恢复快,疼痛程度轻,并发症发生风险小,安全、有效,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单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将接受胸腔镜手术的96例NSCLC患者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单孔胸腔镜组(n=42)和三孔胸腔镜组(n=54)。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组数、淋巴结清扫数目、术后3 d胸管总引流量、胸管拔管时间、术后住院时间、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单孔胸腔镜组术后3 d胸管总引流量、术后拔管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以及术后第1、3、7天VAS评分均低于三孔胸腔镜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单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具有创伤小、安全性高、术后疼痛轻等优势,对于早期NSCLC患者尤为合适。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半俯卧位单孔胸腔镜肺叶切除并纵隔淋巴结清扫术的安全性、可行性。方法:回顾分析20例行半俯卧位单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20例中男性6例,女性14例,年龄24~73(56.4±12.7)岁。结果:20例患者中,16例顺利完成半俯卧位单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手术时间85~340 min,平均手术时间(175.7±61.5)min;出血量20~600,中位出血量50 mL;术后胸管留置时间1~12 d,平均(3.3±2.5)d;术后住院时间3~14 d,平均(5.1±2.6)d。顺利完成单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的15例原发性支气管肺癌患者,清扫淋巴结5~9组,平均(6.9±0.9)组;清扫淋巴结13~35枚,平均(20.1±5.5)枚。1例改成两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2例改成三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1例改成小切口手术。全组无围术期死亡,2例术后有轻微并发症。结论:半俯卧位单孔胸腔镜肺叶切除并纵隔淋巴结清扫术安全可行。采用半俯卧位可以减轻术者的疲劳,减少手术对肺的牵拉损伤,也方便中转成两孔或者三孔胸腔镜手术或中转开胸。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比观察早期肺癌分别采用胸腔镜下解剖性肺段切除术与肺叶切除术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前瞻性选取2015年5月至2017年6月132例Ⅰ期肺癌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进行分组手术,即肺段切除组(63例)和肺叶切除组(69例),分析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清扫淋巴结的个数、术后胸腔引流管留置时间、术后第1天胸液引流量、术后胸液总引流量、引流天数、术后住院时间、术后6个月肿瘤标志物水平、术后1年肺功能以及术后并发症。结果肺段切除组手术时间较肺叶切除组长,术后总引流量较肺叶切除组少,住院天数较肺叶切除组短,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两组术中出血量、清扫淋巴结的个数、术后第1天引流量、引流天数以及术后胸腔引流管留置时间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两组术后血清癌胚抗原(CEA)、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均低于术前,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术后1年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量与用力肺活量比值(FEV1%)、最大通气量(MVV)均较术前降低(P0.05),但肺段切除组术后FVC、FEV1、MVV 3项指标下降较肺叶切除组低(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9.52%vs.14.49%)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胸腔镜下肺段切除术与肺叶切除术治疗早期肺癌的疗效均较好,但胸腔镜下肺段切除术对肺功能的保护作用明显优于肺叶切除术。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单操作孔全胸腔镜(SUPT)肺叶切除术的学习曲线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2014年9月-2015年4月,该研究采用单操作孔全胸腔镜完成肺叶切除共60例,按照手术时间先后将2014年9月-2014年11月手术的患者设为A组(n=20),2014年12月-2015年2月手术的患者设为B组(n=20),2015年3月-2015年4月手术的患者设为C组(n=20)。比较各组的手术时间(min)、出血量(ml)、中转开胸率(%)、淋巴结清扫范围及数目,住院时间(d)、围手术期并发症(%)以及胸管留置时间(d)等。术后随访截止时间为2015年5月。结果全组患者手术顺利,无围手术期死亡。3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肿瘤大小、分期与部位以及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淋巴结清扫范围及数目、中转开胸率(%)、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术后胸管留置时间(d)和住院时间(d)等方面3组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手术时间(min)、术中出血量(ml)比较,B、C组明显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1~8个月,均未见明显的并发症及肿瘤复发和转移征象。结论在熟练掌握三孔全胸腔镜肺叶切除的基础上,单操作孔全胸腔镜肺叶切除的学习曲线至少为20例,主要的衡量指标为手术时间明显缩短和术中出血量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单孔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治疗早期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17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84例早期肺癌患者分为A组和B组各42例。A组行传统三孔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治疗,B组行单孔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及术后恢复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引流管留置时间、卧床时间和住院时间)、术后疼痛程度、炎症介质水平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B组手术时间长于A组,术中出血量、引流管留置时间、卧床时间、住院时间均低于A组(P0.05);B组术后1 d和术后5 d的疼痛评分均低于A组(P0.05);B组术后24 h的超敏-C反应蛋白、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均低于A组(P0.05);B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A组(P0.05)。结论:单孔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治疗早期肺癌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减轻手术创伤,利于患者术后快速恢复。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比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与传统肺叶切除术患者的相关临床指标,探讨胸腔镜手术治疗可行性及应用价值。【方法】分析实行全胸腔镜下及传统肺叶切除术的肺癌患者共为176例,施行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95例,传统肺叶切除术81例,对比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枚数、术后疼痛、胸腔引流时间、住院时间、手术费用、术后并发症、术后肿瘤转移复发等有无差异。【结果】VATS组手术时间、胸管引流时间较传统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传统组相比,VATS组术后疼痛明显减轻、住院时间减少、出血量明显减少;两组均无死亡。【结论】VATS行肺癌根治术具有微创、安全、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可以作为早期肺癌外科治疗的一种方案。’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胸腔镜肺叶切除术与开胸肺叶切除术对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生存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3月-2014年1月于该院胸外科行肺叶切除术的临床分期为I期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随访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将患者分为胸腔镜组(行胸腔镜手术)及开胸组(行常规开胸手术)。结果共有155例临床分期为I期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行肺叶切除术,其中82例行胸腔镜手术,73例行开胸手术。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胸腔镜组患者虽然手术时间长于开胸组(P0.05),但创伤较小,具体表现为术中失血量较少(P0.05)、术后镇痛天数较短(P0.05)、术后引流天数较短(P0.05)及住院天数较短(P0.05)。两组患者术后30 d内总体并发症发生率类似(P0.05),但胸腔镜组患者严重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开胸组患者(P0.05)。两组患者淋巴结清扫结果类似(P0.05)。两组患者的总体生存率及无瘤生存率均类似,且该研究的生存率数据与其他学者报道的数据类似。结论胸腔镜肺叶切除术用于早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时可取得与开胸手术类似的生存率,可选用为早期NSCLC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单操作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4月~2020年1月我院收治的早期非小细胞肺癌行胸腔镜肺叶切除术的患者63例,观察组31例行单操作孔胸腔镜手术,对照组32例行三孔胸腔镜手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个数、胸腔引流管留置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疼痛程度、术后并发症。结果两组病例均顺利完成。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个数、胸腔引流管留置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第24h、48h、72h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操作孔肺叶切除术治疗早期肺癌的疗效和安全性与传统的三孔胸腔镜相当,但术后疼痛轻。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完全胸腔镜下解剖性肺段切除术与肺叶切除术两种手术方式的近期疗效。方法 2011年11月回顾性选取完全胸腔镜下的肺部手术治疗肺部小结节89例,其中肺段切除26例,肺叶切除术63例。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清扫淋巴结数目、所用腔镜直线切割缝合器钉仓数目、术后引流量及引流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术后并发症及死亡率。结果两组比较,肺段切除术组相比于肺叶切除术组,术中出血量少、术后引流天数少、术后引流量少、术后平均住院时间短、术中使用钉仓数多(P均<0.05);两组手术时间、清扫淋巴结数目、住院费用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术后均未出现并发症、复发及死亡。结论胸腔镜肺段切除术与肺叶切除术一样安全有效,但术后恢复更快。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自主呼吸非气管插管麻醉下单操作孔胸腔镜手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 62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行非气管插管自主呼吸麻醉、单操作孔胸腔镜下肺叶切除+系统淋巴结清扫术31例为观察组,行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多孔胸腔镜下肺叶切除+系统淋巴结清扫术31例为对照组。记录麻醉准备时间、术毕清醒时间、复苏室停留时间、术后进食时间、胸管留置时间等麻醉及手术相关指标,并进行2组间比较。结果 2组手术过程均顺利,无中转开胸病例;观察组麻醉准备时间[(23±2)min]、术毕清醒时间[(18±3)min]、复苏室停留时间[(35±2)min]、术后进食时间[(90±12)min]、术后胸管留置时间[(1.5±0.3)d]、住院时间[(6.5±3.5)d]均短于对照组[(45±6)min、(42±5)min、(63±4)min、(420±37)min、(5.5±3.5)d、(10.5±4.5)d](P0.05),术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1.8±1.3)分]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25.8%)均低于对照组[(5.4±1.5)分、51.6%](P0.05),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小细胞肺癌在自主呼吸非气管插管麻醉下经单操作孔胸腔镜行肺叶切除+系统淋巴结清扫手术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电视胸腔镜辅助小切口肺叶切除术对肺癌患者临床疗效、并发症发生情况及住院时间的影响。方法选取该院2014年5月至2016年5月收治的160例肺癌患者,依据治疗方法不同将患者分为电视胸腔镜辅助小切口肺叶切除术治疗组(电视胸腔镜手术组,n=80)和传统开胸手术治疗组(传统开胸手术组,n=80),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电视胸腔镜手术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传统开胸手术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传统开胸手术组,切口长度明显短于传统开胸手术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传统开胸手术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传统开胸手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视胸腔镜辅助小切口肺叶切除术较传统开胸手术对肺癌患者的临床疗效明显,并发症出现少,住院时间短,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郑志水  黄杰  林慧庆  左涛 《实用医学杂志》2012,28(18):3095-3098
目的:探讨快速康复外科(fast track surgery,FTS)理念在开胸肺部手术围术期应用的可行性及其对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60例同期住院拟行开胸肺部手术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快速康复方案(FTS组)及传统方法治疗(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胸管留置时间,术后应激状态,术后各种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胸管拔除时间、术后1,3d白细胞计数、IL-6、CRP水平,住院总时间、总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FTS理念应用于开胸肺切除术可以有效地减轻患者术后应激,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术后康复,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早期活动对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后病人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3月行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病人179例,按下床活动时间分为3组,A组术后12h内下床活动,B组术后12h~24h开始下床活动,C组24h后开始下床活动。比较3组病人不同时间下床活动后拔除胸管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A组、B组与C组比较,拔除胸管时间及住院时间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病人术后24h内下床活动可促进胸液的排出,缩短胸管留置时间及住院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有利于病人康复。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治疗非小细胞肺癌50例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3月~2013年12月行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的50例NSCLC患者为观察组,另选2009年1月~2011年9月收治行常规外侧切口开胸手术治疗的60例NSCLC患者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情况及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手术切口、出血量明显小于对照组,术后疼痛、、引流时间、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淋巴结清扫数量、并发症发生率没有明显差异(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NSCLC的手术治疗中使用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相比传统开胸手术具有手术时间短、切口小、出血量少、疼痛轻的临床优势,而淋巴结清扫、并发症发生率与常规手术没有明显差异,具有良好的手术彻底性,且术后患者恢复较快,可以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8月~2015年8月我院收治的80例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行小切口开胸肺叶切除术,研究组行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结果:研究组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手术时间、淋巴结清扫数量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7.5%,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0.0%(P<0.05);两组1年内生存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效果显著,适于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