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医学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生态理念包括“以人为本”的生态理念、“和谐共生”的育人理念、“厚德载物”的包容理念和“道法自然”的修养理念等。树立思想政治教育生态理念,关注医学教育对象本身和思想政治育人规律的研究,有助于克服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非生态性和非主体性,优化医学院校思想政治育人环境,从而建构以医学生个体生命和内在价值为核心的思想政治教育生态评价理念和机制。  相似文献   

2.
生命图景与意象以感性体验的方式反映学生的生命态度;生命座右铭则以相对理性的方式表达学生的生命观。对学生生命意象和座右铭进行解读是理解学生的生命观,开展生命教育的基础和前提。调查显示,尊重生命、爱惜生命、善待生命是医学生生命观的主流思想,树立与医学职业责任相契合的生命座右铭,有助于医学专业精神的弘扬和医学人道主义的实现。  相似文献   

3.
加强医学生的生命意识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加强医学生生命意识教育是医学发展和医务工作者道德规范的客观要求,也是我国建立市场经济与和谐社会的迫切要求。医学生要树立科学的生命观、辩证的生死观、崇高的生命价值观、正确的健康观和公正的医疗救助观,进而使学生懂得尊重生命、善待生命、热爱生命、珍爱生命、以厦尊重爱护别人的生命。医学生的生命意识教育必须渗透在课堂教学、实验实习和校园文化建设的全过程中。  相似文献   

4.
史淑萍 《中国病案》2013,14(7):58-59
针对医学生"玩耍人体标本"行为进行思考,认为个别医学生在生命态度、生命意识方面存在着的严重问题,不能因为事件的极端性,而忽视了对教育和社会的反思,亟需医学院校、社会乃至家庭给予足够的重视和积极的干预。文章提出在医学生成长的重要时期,加强医学生生命伦理教育,对于医学生建立正确的生命伦理认知,提高生命意义感,树立尊重生命的职业道德观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当前,生命教育在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中普遍缺失。体验教育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契合生命观教育的内在诉求,符合医学生自身特点和需求,是培养医学生素质的一次新探索。体验教育应用于医学生生命观教育,并从“敬畏一切生命、珍惜自我生命、善待他人生命、提高生命价值”4个维度出发,实施“生活体验、活动体验、专业体验、社会体验、家庭体验”5个模块教育,提高新时期医学生生命观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更好地促进医学教育目标的实现,进而为促进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健康和谐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崔婷婷 《重庆医学》2015,(34):4873-4875
医学生生命道德教育是社会增强生命道德的起点,是促进医患关系和谐的基础,是社会主义医疗卫生事业有序进行的精神动力.当今社会处于转型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医患交往的不断扩大和医疗体制的更新,人们对个体生命及其生命观教育的关注正在指涉一场深刻的精神变革.  相似文献   

7.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利用传统文化丰富的生命观资源时医学生进行教育,可以使医学生正确认识生命的价值和意义,懂得敬畏生命、珍惜生命,提高自我的生命质量,树立为拯救生命的神圣事业而奉献终生的伟大理想。  相似文献   

8.
医学生肩负着救死扶伤的职责,对医学生进行生命教育,不但能提升其对生命的感悟与认知,还有助于其良好医德的形成。目前,国内医学生的生命教育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和关注,生命教育的效果不如人意。医学院校可以通过开设生命教育课程、开展体验式教学、提供心理咨询和建立高素质的师资队伍等途径,对医学生开展有效的生命教育。  相似文献   

9.
医学生的人本观是指其对人自身所形成的根本观点、根本看法,在医学生的素养体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对医学生的专业学习和日后临床实践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具体而言,医学生应树立对人的生命的敬畏,应尊重人的基本权利,应践行对人的终极关怀。为此,应加强基本的人文学科教育,特别是哲学理论和思想政治教育,以有效培育医学生正确、坚定的人本观。  相似文献   

10.
从生态道德理念的视角,解读生态道德教育的内容与功能,剖析医学生生态道德缺失的现状和成因,探讨其应对措施。指出确立生态道德理念,必须丰富和拓展对医学生传统道德教育的视阁。当前应着重从生态环境教育、生态伦理观教育和生态道德实践教育三个方面强化对医学生的生态道德教育,对于医学生树立科学的生态道德观、提高生态道德素质、促进德性和人格的完善、培育良好的医德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从生态道德理念的视角,解读生态道德教育的内容与功能,剖析医学生生态道德缺失的现状和成因,探讨其应对措施。指出确立生态道德理念,必须丰富和拓展对医学生传统道德教育的视阁。当前应着重从生态环境教育、生态伦理观教育和生态道德实践教育三个方面强化对医学生的生态道德教育,对于医学生树立科学的生态道德观、提高生态道德素质、促进德性和人格的完善、培育良好的医德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培育医学生的"以人为本"职业观,对医学生在校学习和日后走上工作岗位具有指导作用。培育医学生的"以人为本"职业观,应使其树立起对生命的敬畏意识、学会维护和尊重人的权利、具有为人向善的职业良心感。医学院校在培育的过程中,应注重加强对医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培育医学生的哲学思维,最终促进医学生形成坚实的"以人为本"的职业观。  相似文献   

13.
<正>当代医学发展日新月异,医师需要终身教育,医学生需要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李静等认为,在医学教育中引入循证医学的理念、原则和方法,有助于培养医学生主动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助于树立正确、科学的医学观,为规范今后的临床实践行为打下基础,是2l世纪医学教育的方向。我校地处经  相似文献   

14.
生态道德教育是一种新型的道德教育活动,是整合传统德育之后的一种崭新教育范式。其实质就是要求广大学生以道德理念去自觉维系生态平衡、环境保护和不可再生资源可持续利用。医学生是未来的人类生命的保护使者,培养其生态道德观念,有助于他们更好地服务于人民,有助于通过他们向大众传播生态观念,以形成全社会生态保护的共识。  相似文献   

15.
王媚  王晨莹  朱淑霞 《温州医科大学学报》2021,51(10):857-860, 封三
目的:在器官捐献宣传教育及相关志愿活动的开展过程中,对医学生适当地渗透生命教育,探讨其是否能引导医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方法:采取简单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温州医科大学530 名医学相关专业的学生为调查对象,开展“生命之光”器官捐献志愿服务、器官捐献公益讲座及定点打卡宣传等活动,以参加过这些活动的学生为观察组,其余为对照组,进行问卷调查并比较两组调查对象对器官捐献的看法及生命价值观差异。结果:观察组对器官捐献的参与积极度及支持度显著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中90.57%的医学生认为器官捐献志愿服务有利于医学生生命教育,与对照组(75.40%)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生命教育是医学生教育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在器官捐献的活动中渗透医学人文和生命教育,能够有效促进医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意识。  相似文献   

16.
于淼  于景艳 《西北医学教育》2009,17(6):1215-1217
从科学发展的视角,解读生态道德教育的特征与功能,剖析强化医学生生态道德教育的必要性。指出从科学发展视阈强化医学生的生态道德教育,当前应着重从生态环境教育、生态伦理观教育和生态道德实践教育三个方面实施,这对于医学生树立科学的生态道德观,提高生态道德素质、促进德性和人格养成、培育良好的医德以促进卫生事业的发展,都有着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7.
荣誉观是学生思想道德修养的一个重要内容,医学生科学职业荣誉观是医学生职业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医学生树立正确的荣誉观对提高医院质量和推动医学科学的发展有重要作用。如何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荣誉观,是医德教育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8.
在医学生思想理论课教育教学中可引入以"体察苦难、体验苦难"为内容的苦难教学,其意义在于:有利于扭转社会上对从医人员的偏见和不满,有助于塑造医学生体恤苦难的伦理情怀,有利于引导医学生树立正确而崇高的从医观、价值观.  相似文献   

19.
为使医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意识、职业价值观,增强责任感,履行"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职责,本文在分析医学生生命意识特点的基础上,探讨医学生心理体验式生命教育内容,并以自媒体为主要途径,根据学生认知规律进行生命教育实践。  相似文献   

20.
随着经济的发展,医患关系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话题,而医学生对医患关系的认知度直接影响未来医患关系的和谐度.本文通过问卷调查形式了解在校医学生对医患关系的认知途径、认知现状、不同年级医学生的认知差异及医患关系现状对医学生的影响等问题,提出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医患观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