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目的:研究磁性附着体下颌种植覆盖义齿在各种咬合状态时下颌牙槽骨的应力分布。方法:选取标准无牙颌模型,在双侧尖牙区植入种植体,连接磁性附着体,翻制下颌环氧树脂模型,制作生物功能性全口义齿,分别在正中、前伸、侧向咬合时加载应力,冻结切片,观测各牙位应力条纹。结果:磁性附着体下颌种植覆盖义齿在正中、侧向、前伸咬合应力加载时种植体周围牙槽骨应力值最大,余留牙槽嵴后牙区所受应力大于前牙区。正中、前伸磨牙区最大应力值出现于颊侧,切牙区最大应力值出现于舌侧。侧向工作侧最大应力值出现于唇颊侧,平衡侧最大应力值出现于舌侧。结论:磁性附着体种植覆盖义齿各向咬合时,应力既分布到种植体,也分布到剩余牙槽嵴,可以明显降低种植体周围骨组织的受力,有利于种植体的健康。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球帽附着体下颌种植覆盖义齿在各种咬合状态时下颌牙槽骨的应力分布。方法:制作球帽附着体下颌种植覆盖义齿光弹模型,分别在正中位、前伸位、侧向位咬合时进行三维光弹应力分析。结果:三种位下,种植体颈部和尖周应力值较大,并且尖周大于颈部;正中余留牙槽嵴内最大应力出现在第二磨牙颊侧;侧向余留牙槽嵴内最大应力值出现在双侧第二磨牙区,工作侧最大应力出现在牙槽嵴唇颊侧,平衡侧最大应力出现在牙槽嵴舌侧;前伸余留牙槽嵴内最大应力出现在第二磨牙区颊侧。结论:球帽附着体下颌种植覆盖义齿在各位咬合状态时种植体颈部和尖周应力集中,尖周应力值最大;余留牙槽嵴内后牙区域的应力值较大。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杆卡附着体下颌种植覆盖义齿在各种咬合状态时下颌牙槽骨的应力分布。方法:制作杆卡附着体下颌种植覆盖义齿光弹模型,采用三维冷冻光弹法分析正中、前伸、侧向咬合状态下种植体周围与余留牙槽嵴的应力。结果:三种咬合状态下,种植体颈部和尖周牙槽骨应力值较大,尖周应力值大于颈部应力值;余留牙槽嵴最大应力值出现在磨牙区。侧向牙合工作侧各牙位切片的最大应力值出现于唇颊侧,平衡侧各牙位切片的最大应力值出现于舌侧;前伸牙合侧切牙区唇侧应力最大,中线区及后牙区应力最大值出现于舌侧。结论:杆卡式种植覆盖义齿在正中、前伸、侧向咬合状态下,种植体周围骨组织应力值较大,不利于种植体的健康,因此应用杆卡式附着体时,可考虑增加种植体,扩大基托面积,依据平衡牙合排牙以分散牙合力。  相似文献   

4.
目的:初步探讨下颌两侧非对称性牙槽嵴形态对全口义齿稳定性的影响.方法:利用激光三维扫描仪取得下颌无牙颌标准模型牙槽嵴表面形态数据,通过计算机辅助工程(CAE)软件形成下颌全口义齿,标准形态牙槽嵴黏膜,以及4种左右形态非对称的牙槽嵴黏膜三维有限元模型:首先建立标准牙槽嵴(S),其次按下颌牙槽骨不同部位吸收至S的1/4高度为条件,分别形成右侧磨牙区吸收(Rm),右侧后牙区吸收(Rpm),右侧牙槽骨吸收(Rapm)及左侧前牙区和右侧牙槽骨吸收(LaRapm)的黏膜模型.在S条件下义齿左右两侧咬合面的双尖牙区P,第一磨牙区M1及第二磨牙区M2等6个部位分别设定位于牙槽嵴顶及其颊侧的2个加载位置,共计12个加载点,单侧垂直加载9.8N的力,利用三维有限元分析各条件下义齿最大综合位移.结果:M1加载时各牙槽嵴条件下的义齿最大位移较P和M2加载时的小.各部位加载时LaRapm条件下义齿最大综合位移都较其他牙槽嵴条件下的大.左侧M2加载时的Rapm较Rm和Rpm的大,P加载及右侧M2加载时的Rm、Rpm、Rapm相近,且都大于S.结论:在单侧加载条件下,下颌两侧非对称性牙槽嵴前牙区高度影响全口义齿稳定性.  相似文献   

5.
线性殆全口义齿下颌牙槽嵴黏膜应力分布的有限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在正中和侧方两种颌位下线性[牙合]全口义齿基托下组织上的应力分布状况。方法:采用CT-CAD-FEA系统建立牙槽嵴重度吸收上下颌无牙颌骨、黏膜及2种[牙合]型全口义齿的三维有限元模型,用三维有限元法研究比较线性[牙合]与解剖[牙合]全口义齿对下颌牙槽嵴黏膜应力分布的影响。结果:(1)在正中颌位时,线性[牙合]和解剖[牙合]全口义齿对基托下应力分布的影响未见明显的区别;在磨牙区,舌侧应力大于颊侧应力。(2)在侧方颌位时,工作侧磨牙区线性[牙合]应力小于解剖[牙合],在非工作侧的磨牙区颊侧,线性[牙合]应力分布范围则较解剖[牙合]更广泛。结论:在侧方[牙合]时,线性[牙合]全口义齿下颌基托下黏膜的应力分布较解剖[牙合]全口义齿更均匀和广泛。  相似文献   

6.
下颌全口义齿支持组织的有限元分析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何玉林  欧阳官 《口腔医学》1994,14(3):127-128
本文采用三维有限元法,对下颌全口义齿的支持组织,进行垂直向应力分析,以探讨支持组织的力学特性,为临床工作提供理论依据。计算结果表明,全牙列垂直加载时,应力主要集中于两侧第一磨牙间的牙槽嵴顶部,全牙列舌侧加载,牙槽嵴应力水平小于正中和颊侧加载。因此,为了减少应力集中和增加义齿稳固,人造牙应随牙槽峭的吸收程度而靠舌侧排列,并尽量达到平衡咬合。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下颌全口义齿胎托后牙区咬合面不同加载点及不同牙槽嵴丰满度对胎托位移的影响,初步探讨人工后牙偏颊侧位置排列的适合范围。方法:利用激光三维扫描仪取得下颌无牙颌标准模型牙槽嵴表面形态数据,通过计算机辅助工程(CAE)软件形成下颌全口义齿殆托,以及标准牙槽嵴(S)、丰满牙槽嵴(U)和刃状牙槽嵴(V)等3种断面形态的牙槽嵴黏膜三维有限元模型。在胎托模型咬合面左侧第一前磨牙区(P),第一磨牙区(M1)和第二磨牙区(M2)分别设定始于牙槽嵴顶(PT,M1T和M2T)并向颊侧排列的加载点(PBl-9,M181-9,M281-9,同部位各加载点间距为0.5mm),共计30个加载点,垂直加载9.8N的力,利用三维有限元分析各条件下骀托的最大综合位移。结果:随着单侧加载点由牙槽嵴顶部向颊侧移动,各牙槽嵴条件下胎托的位移都呈现出增加的趋势,但增加的幅度因牙位而不同;在P加载时的胎托位移增幅较M1和M2的大;在M1和M2加载时,加载点在牙槽嵴顶至颊侧1.5mm范围内,各牙槽嵴条件下骀托位移的增幅都较小且相近,超出此范围,胎托位移增幅显著加大。结论:不同牙位偏牙槽嵴顶颊侧加载对全口义齿胎托位移影响的程度不同。在各牙槽嵴丰满度条件下,前磨牙区人工牙偏颊侧排列较磨牙区更易破坏义齿稳定性,而在磨牙区偏颊侧1.5mm范围内排列人工牙则对义齿稳定性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末端后倾弯弓丝作用下牙周组织应力分布情况进行定性、定量研究,为临床正确应用末端后倾弯弓丝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06年8月至2008年1月在吉林大学口腔医学院正畸科进行实验设计,其中分两种情况:前磨牙粘托槽且弓丝入槽(工况1)和前磨牙无托槽(工况2)。通过建立包括牙周膜、牙槽骨的左下颌中切牙和左下颌第一磨牙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分析末端后倾弯弓丝作用下其牙体与牙周组织的应力分布以及牙体的位移情况。结果(1)工况1:左下中切牙受力-0.18N,左下第一磨牙受力1.80N;工况2:左下中切牙受力-0.36N,左下第一磨牙受力0.38N。(2)左第一磨牙牙根表面、牙周膜、牙槽骨所受的最大拉应力均位于近中侧牙颈部,最大压应力位于远中侧的牙颈部。左下颌中切牙牙根表面、牙周膜、牙槽骨所受的最大拉应力位于牙颈部舌侧,最大压应力位于根尖区。(3)运动趋势:工况1和工况2牙体运动趋势相同,即左下颌第一磨牙产生近中冠向、远中根向、向远中和舌侧运动的瞬间位移。左下颌中切牙有向舌侧、压低和近中移动的趋势。结论应用末端后倾弯打开咬合,在工况1情况下,可以防止支抗磨牙前倾或支抗丧失。在工况2情况下,主要是通过压低下前牙打开咬合。  相似文献   

9.
无牙颌牙槽嵴的光弹应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用三维光弹冻结切片法,对瓷及塑料两种人工牙的全口义齿,在正中、前伸和侧位三种He位状态,受正中垂直向力后,牙槽嵴应力状况进行了分析。同时用自行研制的光学咬合片对全口义齿的咬合情况作了记录。结果表明,两种人工牙的全口义齿,在三种He位状态下,受正中垂直向力后,牙槽嵴表面无明显应力集中;He力大的区域,相应牙槽嵴的应力也大;粘骨膜的应力均化作用相当重要。同时发现,瓷质人工牙比塑料人工牙对牙槽嵴的受力状  相似文献   

10.
邵玶  闫伟军  孙毅 《口腔正畸学》2007,14(4):182-184
目的对下颌中切牙及其牙周膜在打开咬合时所产生的力学系统进行有限元分析,了解打开咬合时下颌中切牙及牙周膜应力分布的情况。方法建立下颌牙列各牙齿、牙槽骨及切牙牙周膜的三维有限元模型。然后,进一步模拟临床,在中切牙处加载15 g 垂直向下的力,求得牙齿以及牙周膜的应力分布情况。结果牙根表面最大应力值分布复杂,在根尖处可见应力集中区,应力集中区集中在颈缘处,向根方应力值逐渐变小,表现为典型的弯曲变形应力分布特征。舌侧、近中面主应力值相对较小,最大应力值在远唇轴角处。牙槽嵴顶部的应力值最大值达20.5×10~5g/mm~2。结论 1)本研究建立的下颌牙列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可以适用于临床上打开咬合等矫治技术的研究。2)矫治力作用下下颌中切牙牙周膜上应力从颈缘到根尖逐渐减小,但在牙槽嵴顶部应力峰值明显增大。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评价舌侧集中(牙合)与解剖式双侧平衡(牙合)全口义齿修复低平牙槽嵴无牙颌患者的咀嚼效率及咬合力。方法 选择2012年6月至2013年4月到中国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修复科就诊的牙槽嵴吸收较严重的无牙颌患者2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闭口式印模法在同一垂直距离和正中关系咬合记录下为同一患者制作舌侧集中(牙合)与解剖式双侧平衡(牙合)2种不同(牙合)型全口义齿,每例患者随机先后接受2副义齿盲戴使用。每副义齿分别在戴用1周、3个月时采用吸光度法测量咀嚼效率以及用Tee-Tester咬合压力测试仪测量2种(牙合)型的最大咬合力,并在每副义齿使用3个月时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舌侧集中(牙合)全口义齿的咀嚼效率略高于解剖式双侧平衡(牙合),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其咬合力小于解剖式双侧平衡牙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在主观满意度调查问卷中,患者对舌侧集中(牙合)全口义齿的舒适性、稳定性、咀嚼能力等评价更高。结论 与解剖式双侧平衡(牙合)全口义齿相比,舌侧集中牙合全口义齿修复低平牙槽嵴无牙颌患者具有更高的稳定性;其具有与解剖式双侧平衡(牙合)相当的咀嚼效能,且咬合力小于解剖式双侧平衡(牙合),从而延缓了牙槽嵴的吸收。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比较含2个种植体的下颌种植覆盖义齿分别使用球帽附着体和Locator附着体在正中,侧向及前伸(牙合)应力加载时对其种植体和余留牙槽嵴的应力分布差异.方法 应用三维光弹实验的方法,在Atwood 3级无牙颌模型双侧至尖牙区域内各植入1枚种植体后制作环氧树脂光弹模型,进行3种咬合状态下的1kg垂直加载.应力冻结后,比较两者的应力分布差异.结果 正中及前伸(牙合)位加载时,2种附着体均可达到颊舌侧应力分布相近,球帽式牙槽嵴顶应力分布略大;侧向(牙合)加载时,球帽式覆盖义齿较Locator式覆盖义齿工作侧与平衡侧应力差更小;3种(牙合)位加载时,球帽式覆盖义齿种植体周围的应力均小于Locator式覆盖义齿,其中侧向(牙合)尤为明显.结论 (1)在下颌牙槽嵴重度吸收时,使用球帽附着式覆盖义齿较Loctor式覆盖义齿可能对种植体周围的骨质及剩余牙槽嵴有更好的保护作用,建议作为首选(2)在使用Locator附着体时建议选用可减少侧向力的(牙合)型,如舌向集中(牙合)等.  相似文献   

13.
Few reports describe the functional superiority of full balanced occlusion to that of lingualized occlusion. Recently, a bilateral balanced scheme has been much more generally applied than a unilateral balanced scheme in lingualized occlusion as well as in full balanced occlusion. Occlusal contacts on the non-chewing side occur earlier than on the chewing side;in the order of second molar, first molar, and then premolars. The contact on the balancing side contributes to the prevention of denture dislocation and guidance from eccentric positions to the centric occlusal position during mastication. Therefore, bilateral balanced occlusion was shown to be effective for denture stability during mastication with complete dentures. Today's typical edentulous patients have greater mean age than in the past, and thus are seen with severe alveolar bone resorption, thin mucosa and sometimes abnormalities of the maxillomandibular relation. Their occlusal positions are often unstable and changeable after insertion of complete dentures. Because lingualized occlusion allows for easier accommodation and correction, lingualized occlusion is more suitable for such cases than full balanced occlusion, which requires a strict occlusal relationship. In light of the standard Japanese diet, there is some doubt about why lingualized occlusion might be suitable for Japanese edentulous patients in terms of the sense of mastication. A method of evaluating the sense of mastication needs to be established.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下颌全口覆盖义齿加强前后及不同的加强设计对基托下黏膜应力分布的影响.方法 采用三维有限元法,设定只有两侧尖牙残根残留的下颌牙槽嵴为实验对象,残根上形成根帽,并分别建立无加强,钢丝加强和铸造结构加强的覆盖义齿3个有限元模型,在单侧第一双尖牙区及第二磨牙区垂直加载49 N的力,对覆盖义齿基托下黏膜应力分布的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第一双尖牙区加载时,基托下黏膜应力总和表示为按无加强、钢丝加强和铸造结构加强的顺序依次减小,与加载位置无关.与无加强和钢丝加强比较,铸造结构加强的最大应力显示为最小,且基托下应力分布更均匀和广泛.结论 使用了覆盖根帽顶点和牙槽嵴顶的加强结构加强的覆盖义齿能够有效的分散负载,使下颌覆盖义齿基托下应力分布更均匀和广泛,有利于基托下黏膜的保护.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义齿黏附剂和线性胎在牙槽嵴吸收严重的无牙颌患者全口义齿修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15例牙槽嵴吸收严重的无牙颌患者,为每位患者制作解剖式骀和线性胎2副全口义齿,3个月后更换使用。每副义齿于戴用3个月时检测其使用义齿黏附剂前后的咀嚼效率,并采用满意度问卷调查获取患者的主观评价。结果:使用义齿黏附剂后,线性胎和解剖式胎全口义齿的咀嚼效率均较使用前得到改善(P〈0.05,P〈0.01)。义齿黏附剂使用前后,两种骀型全口义齿的咀嚼效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义齿黏附剂使用前,线性骀全口义齿的固位稳定和舒适程度满意度高于解剖式骀全口义齿(P〈0.05,P〈0.01);使用义齿黏附剂后,两种胎型全口义齿的固位稳定、咀嚼功能和舒适程度满意度均有显著性提高(P〈0.01)。结论:对牙槽嵴吸收严重的无牙颌患者,应用线性骀全口义齿和义齿黏附剂均可改善义齿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分析下颌种植覆盖总义齿及下颌常规总义齿的应力分布特点。方法应用CT扫描法建立下颌种植覆盖总义齿及下颌常规总义齿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并采用更为接近 力性质的冲击载荷,将咀嚼动态过程引入有限元研究,比较分析两种义齿应力分布特点。结果①种植体内部应力最大值出现于侧方种植体内,骨界面及软组织界面应力最大值出现于侧方种植体远中舌侧皮质骨及粘骨膜内;②下颌种植覆盖总义齿种植体的应用降低了剩余牙槽嵴表面压应力峰值;③下颌常规总义齿及种植覆盖总义齿基托应力峰值分别出现于前牙区舌侧基托及侧方种植体顶部基托处。结论①下颌种植覆盖总义齿机械并发症易发生于侧方种植体内及侧方种植体骨界面处;②种植体的应用有利于保护剩余牙槽嵴,减缓骨吸收;③二种义齿基托易折部位不同。  相似文献   

17.
目的 通过比较侧方(牙合)时线性猞和解剖袷种植覆盖全口义齿下颌种植体周围骨组织的应力分布,为线性牙合种植覆盖全口义齿的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牙槽嵴重度吸收的无牙颌志愿者1名.采用薄层CT及ANSYS 7.0软件建立志愿者颌骨、黏膜、两枚位于下颌尖牙区由杆卡附着体连接的种植体、线性(牙合)和解剖(牙合)种植覆盖全口义齿的三维有限元模型,模拟咀嚼肌肌力加载下侧方(牙合)时两种模型下颌种植体周围骨组织的应力分布.结果 侧方胎时解剖骀模型下颌种植体周围骨组织的应力主要集中于工作侧种植体的舌侧偏远中;线性(牙合)模型下颌种植体周围骨组织的应力分布于工作侧与非工作侧种植体偏远中,且两侧均有较广泛的应力分布.两种模型种植体周围骨组织的应力峰值均出现于工作侧,垂直方向上应力(σz)显示,解剖(牙合)和线性(牙合)模型的压应力分别为-6.47 MPa、-4.86 MPa,拉应力分别为6.81 MPa、3.04 MPa,最大主应力(σl)显示,解剖(牙合)和线性(牙合)模型的压应力分别为-4.20 MPa、-3.48 MPa,拉应力分别为7.20 MPa、5.33 MPa.结论 对于两枚种植体支持的、杆卡附着体固位的下颌种植覆盖全口义齿,在(牙合)力相同的情况下,侧方(牙合)时线性(牙合)种植覆盖全口义齿下颌两侧种植体负载的(牙合)力比解剖(牙合)更均匀,且种植体所受负荷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