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风热上壅证(周围性面瘫)戴××,女,40岁,住院号13159。患者于84年10月23日,觉头顶部及右耳后疼痛,27日晨起发现右侧面肌呆滞,口角斜,次日又见右眼闭合不全。经针灸及中药治疗,病情未见好转,11月2日收院治疗。入院时,面红口干,右侧面肌呆滞,连及耳后肿胀疼痛,局部拒按,右眼不能闭合,口角左歪,鼓腮漏气,溲赤,大便隔日一行,舌红苔薄,脉细弦。采用单纯  相似文献   

2.
<正>患者女,39岁,因左小腿部肿胀、疼痛9h,伴恶心、呕吐收入院。病史:患者15年前被火焰烧伤面颈部、左上肢、双下肢,在外院行植皮手术后创面愈合,近10年左踝部瘢痕组织反复破溃,经久不愈,未经正规治疗。入院前16h患者恶心、呕吐,7h后始觉左小腿部肿胀疼痛。既往无糖尿病病史。查体:左下肢广泛瘢痕增生,左小腿肿胀明显,左内踝部3.5cm×3.0cm瘢痕溃疡,左外踝2.0cm×2.5cm瘢痕溃疡,创缘发红,基底晦暗潮湿,  相似文献   

3.
1 病历介绍例 1:女 ,5 0岁 ,因右侧牙痛、耳痛、伴面部疱疹 10d ,右侧面瘫 2d于 1999年 2月入院。全身检查无异常发现。右耳前上方斜向下到同侧口角和面部皮肤有约 8cm长呈簇的带状水疱和丘疹 ,小部分水疱已结痂 ,少数融合成大疱。右侧额部无皱纹 ,右睑裂闭合不全 ,右鼻唇沟变浅 ,右口角下垂、歪斜 ,吹哨鼓腮不能。右颌下淋巴结如蚕豆大小 ,右耳前淋巴结如绿豆大小 ,均有压痛 ;右耳外耳道有簇状水疱 ,皮肤略充血肿胀 ,鼓膜正常。右侧舌缘黏膜有 4~ 5个绿豆大小溃疡。角膜反应迟钝 ,电测听检查听力正常。诊断 :三叉神经带状疱疹。入院后给…  相似文献   

4.
邱××,女,66岁。右侧面部神经瘫痪40天。患者因淋雨感受风寒,晨起即觉右侧颜面麻木、板滞,目不能闭,眉不能抬,口角左歪,饮食则漏。虽经药物及常规针刺治疗,仍不见效。刻诊:右耳后轻压痛,头面畏风、口眼歪斜依然,舌质红、苔薄白,脉稍浮。治疗:用毫针点刺患者侧眉毛、下眼睑、鼻唇沟及人中沟的相应皮肤数十下(不留针),同时艾灸患侧耳后翳风穴,每次约半  相似文献   

5.
葛××,26岁,女。1988年2月21日诊。五天前,舌尖部泛起大小不等的黄泡,疼痛,口流黄涎。次日黄泡溃破遍布三分之二舌面,仅以流质为食。初用西药消炎止痛,痛虽暂止而溃疡不见愈合。后又改用冰硼散和锡类散外敷溃疡创面,虽有所好转但溃疡犹存,且又泛起新的黄泡。笔者乃以云南白药外敷溃疡创面,次日晨起疼痛减轻大半,溃疡面减小。遂再敷二次(早、晚),疼痛消失,舌面溃疡愈合。随访至今未复发。  相似文献   

6.
患者:岳××、女、49岁,工人。现病史:一九八三年九月中旬两颊粘膜始觉疼痛,出现溃疡。随后又出现舌溃疡,疼痛,进食受限,曾在本单位医院治疗,用过维生素 B_1、B_2等,并服过中药,未见好转。抄录某大医院口腔科病历:一九八三年11月15日检查所见:两颊及舌均见病变,左颊粘膜可见白色网状病变,间有红色充血的粘膜,白色网状病变呈珠光色,约3×4×6cm~2,可见糜烂溃疡区,边缘红晕,质地较柔软,右颊粘膜可见白色网状病变,呈珠光色,网织交叉处可见小丘疹,间有红色充血粘膜,约2×2×5cm~2,可见糜烂面,边缘有红晕,舌体右侧边缘及舌腹均可见白色网状病变,红  相似文献   

7.
五味消毒饮出自清·吴谦《医宗金鉴》,由金银花、紫花地丁、蒲公英、野菊花、天葵子组成 ,是痈疡剂中的代表方剂之一 ,临床多用于治疗疔毒、痈疡疮疖等。笔者用其治疗面瘫、烫伤、脚癣等 ,疗效颇佳 ,现介绍如下。1 面瘫男 ,35岁 ,1 997年 7月 1 8日初诊。患者 2 d前吹电风扇夜眠 ,次日出现左侧面部板滞不适 ,左眼闭合障碍 ,迎风流泪 ,口角右歪 ,左口角流涎 ,左枕、颞部疼痛 ,左耳疼痛剧烈 ,进食时左颊内有食物嵌顿。查 :左额纹消失 ,蹙眉无力 ,闭目眼裂约 4mm,鼻唇沟变浅 ,口角下垂 ,不能示齿 ,鼓腮漏气 ,耳后压痛 ,耳郭及外耳道口周围有散…  相似文献   

8.
卢××,男,30岁,住赣州市水西公社。患者素体强壮,就诊前四天,骤遇暴雨。次日即感微寒发热,轻微头痛。第3天出现左侧面部麻木,左眼闭合不全,眼中流泪,口中流涎,咀嚼无力,左侧腮部残留食物,声音嘶哑,音调异常,于第4天急求诊治。检查:左侧额部皱纹消失,不能皱眉,左眼睑下垂,闭合不全,左眼不时瞬动,溢泪,左颌、腮部肌肉松驰,口角歪向右侧,人中沟右斜变浅,右侧口角牵引向后上方,口中流涎,左侧鼓腮漏气,左腮内残留食物,舌体强硬,转动不利,舌尖微偏向左,饮食尚可,口干,小便黄,大便干结,舌红  相似文献   

9.
王××,男,62岁,1979年5月2日就诊。患者于68年发生口腔溃疡,经中西医治,溃疡时好时坏,缠绵难愈。此次溃疡复发而来就医。检查:舌面右侧有一溃疡面约胡豆样大小,上牙龈红肿腐烂,饮食则剧痛难忍,夜不能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我们采用了以针刺吊线穴为主治疗面瘫患者200例,效果满意,兹介绍如下。一、一般资料 200例中男117例,女83例;左侧面瘫113例,右侧面瘫87例;完全性面瘫45例,不完全面瘫155例;年龄最大80岁,最小4岁,病程长者21年,短者2天。二、治疗方法 (一) 取穴:主穴:吊线穴即口角内肌平行于牙齿的经络线,(口腔内出现如纸绳粗的白线或红线即是此穴。)口向左歪,线在右面,口向右歪,线在左面。配穴:地仓透禾髎,地仓透承浆穴。如眼斜配阳白穴,攒竹透丝竹空、睛明穴。加减:体弱者配足三里;头痛者配风池穴、太阳穴;面部及耳后疼痛者配翳风穴。  相似文献   

11.
<正>1病例介绍患者,男性,58岁,入院时间:2010-05-12。主诉:右侧颈项部丘疹、水疱伴疼痛3天,泛发全身1天。患者3天前右侧颈项部出现红色丘疹、水疱,自觉轻微疼痛,自行外用"金咽泰"(具体不详),未见好转。1天后病情加重,全身可见针尖至粟粒大小丘疹、水疱,呈簇集性带状分布,伴牵扯性疼痛,自觉灼热感,触之皮温高,以颈项部及双下肢明显。诉口干、腹胀,纳眠差,大便先干后稀,小便可,舌质红,苔少,脉  相似文献   

12.
董××,男,57岁。1985年5月21日诊。患者在外开会夜卧感寒,晨起发现口角歪斜,右腮不能鼓气,言语不清,说话、发笑时更甚。检查:口角左歪,右眼不能闭合,鼻唇沟变浅。治疗:取巴豆1枚,将仁剥出压碎,敷于右侧  相似文献   

13.
黄虹  刘复兴 《新中医》2000,32(12):44-44
三仁汤出自《温病条辨》,主治湿温初起及暑温夹湿,邪在气分证.刘复兴主任医师以此方辨证治疗皮肤病,每获佳效,兹举例如下.1 带状疱疹周某,男,52岁,1999年2月5日初诊.右侧胸背部疼痛伴水疱5天.素体健康,嗜好饮酒,5天前感右侧胸背部皮肤疼痛,继之出现水疱,纳差,胃脘胀闷,身困乏力,便溏不畅.诊见:右侧胸背部皮肤簇集绿豆大水疱,周围绕以红晕,单侧分布,舌淡、苔薄黄厚腻,脉濡滑.诊断:带状疱疹,证属脾虚夹湿,气机不畅.拟清热利湿,理气止痛,方用三仁汤加减.处方:苦杏仁、白豆蔻、厚朴、半夏、蒲黄、五灵脂、八角枫各15g,薏苡仁30g,木通12g,滑石(布包)18g,淡竹叶、乳香、没药各10g,蜈蚣2条.3剂,2天1剂,水煎服.  相似文献   

14.
海某,女,56岁,家务。1988年8月13日初诊。1987年10月初,着凉后突发口眼歪斜,右眼闭不合,口角左歪,经治虽略有进步,但症未能消除,右眼时有干涩感并发红疼痛,口角无力,常有流涎不收现象。舌红暗、苔白,脉弦细。神经系统检查:神志清楚,双眼底正常,右额纹  相似文献   

15.
宋××,女,15岁。1983年5月14日诊。患者出生后右侧舌尖部有一圆形紫红色小包块,十多年来未有大的变化,平素隐于舌面,无何不适。有时突出舌面,少则半日,多则一日即隐。此次因突出舌面两月余不隐,疼痛不适,有碍食纳。西医诊断为“舌先天性血管瘤”。诊见右侧舌尖部隆起一圆形直径约1厘米大小之紫红色包块,舌尖红,苔薄白,脉细。  相似文献   

16.
患者,罗某,男,17岁,因“右耳红斑、水疱、疼痛3天,加重伴右侧面瘫1天”于2005年7月11日10pm人院。患者于5天前无明显诱因自觉咽痛不适,按“感冒”治疗后(具体用药不详),效不佳,继则右耳部红斑;水疱,疼痛,遂去当地医院,并静滴“先锋霉素”,于1日前病情加重,出现面瘫,遂来我院诊治。人院查体:T:37℃,P:80次/分R:20次/分BP:90/65mmHg,神志清,精神差,心肺(-),腹(-),舌质红,苔白腻。专科见:右耳廓、发际处红斑,上有簇集性水疱,右侧额纹消失,眼睑不能闭合,皱眉困难,右侧口角下垂,示齿向健侧偏移,鼓腮时右侧漏气,伸舌偏向右侧,  相似文献   

17.
颐中穴位口吻旁,地仓穴之外方,当酒涡中央即是。该穴为已故针灸名家杨永璇先生之经验穴,对治疗面瘫有特效,笔者多年来有意施之于临床,每多获效,今介绍验案1则以证之。冯××,女,24岁,农民,1985年2月10日诊。自述2天前因骑车外出感受风寒,后项及耳后疼痛2天,次日即感左偏头痛,晨起漱口时,左面部板滞无知觉,不能鼓颊,口角向右侧歪斜,目昏多泪,咀嚼不便,夜卧不安,曾  相似文献   

18.
<正> 张××,女,24岁,因头痛、头晕、胸闷不适,颈部板滞,口嘴咀嚼不灵,右侧眼睑不能闭合,口角歪向左侧就诊,查:右侧额横纹消失,右眼睑不能闭合,右鼻唇沟变浅,右口角向左侧歪斜、舌淡红、苔薄白,脉滑有力。诊断:面瘫(右侧)随以解肌平肝熄风立法。方用柴葛解肌汤加减。柴胡10g,黄芩12g,葛根20g,白芷10g,杭芍12g,桔梗10g,菊花10g,钩藤12g,川羌3g,珍珠母12g,生石膏15g,甘草6g,六付水煎服,日1剂。药后头痛,头胀减轻,口咀嚼较前灵活,余证如前。上方加天虫10g,地龙3g,继服三付。病情大为好转,右额横纹出现,右眼睑能闭合,左右鼻唇沟对称,右口角左歪不甚明显,乃守方守法继服三剂。药后头痛  相似文献   

19.
针刺引起脑溢血再度发生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陈××,男,73岁,退休工人,1991-11-24,因脑溢血,右侧肢体瘫痪收入我院附二院四病区进行住院向疗,住院号:1536。入院时,右侧肢体瘫痪两周,吐字不清,口角左歪,左眼睑下垂,纳差,舌淡,苔薄白,脑弦细,体格检查:T:37.6℃,P:62次/分,R:20次/分,Bp:17/9KPa,  相似文献   

20.
蒋帅  韩艾 《江苏中医药》2014,46(7):47-48
<正>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王季良老师处方遣穴,独具匠心,采用局部取穴配合远部取穴等针刺治疗手法,临床疗效卓著。笔者有幸随师侍诊,受益颇多,现将王师治疗面部疾病的验案3则介绍如下。1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刘某,女,22岁,学生。2013年12月26日初诊。主诉:左眼睑闭合不全,口角右歪10d。患者10天前因感受风寒,次日晨起出现左眼睑闭合不全,摄唇漏气,口角右歪,于当地医院药物贴敷,肌注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