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3 毫秒
1.
近红外漫反射光谱聚类分析法在通光藤鉴别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中药通光藤的有效鉴别方法.方法利用近红外漫反射光谱法,采用聚类分析方法进行定性鉴别.结果在此条件下可实现通光藤不同产地、不同部位的有效鉴别.结论本法是一种快速、简便、低耗的新型分析技术,为科学评价通光藤药材质量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
近红外光谱技术鉴别麦冬药材产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利用近红外光谱技术建立一种快速鉴别麦冬药材产地的新方法。方法收集4个产地126批麦冬样品,采集其近红外光谱图,采用判别分析法通过优化光谱预处理条件和主成分数,建立药材鉴别模型。结果建立的模型鉴别准确率达到98.4%。结论利用近红外光谱技术可准确、快速鉴别麦冬产地。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中药注射剂的管理和使用情况,为中药注射剂管理及合理使用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列表分析的方法对2012年和2013年三六三医院中药注射剂的用药品种、金额、日均费用、用药频度等用药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个年度中药注射剂目录品种规格基本稳定,其中理血剂使用频度、品规及销售额占比均最大,治疗心脑血管病和骨科疾病方面应用广泛。结论本院中药注射剂使用与治疗任务基本相符,但部分品种存在超剂量使用、超功能主治使用、重复用药和疗程过长等现象。药品的日均费用、医保类别、是否基本药物及处方点评对临床选择使用中药注射剂影响明显。  相似文献   

4.
常用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96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中药注射剂不良事件(ADE)以及产生药物不良反应(ADR)的临床相关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我院2006年6月~2010年1月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报告96例进行分析,对其用药情况、年龄、ADR、累及系统-器官等临床相关因素进行汇总分析。结果 96例中用药环节存在不当58例(60.4%),包括不符合适应证或不辨证用药、同一输液瓶续滴未冲洗输液管、超剂量应用和用药次数过多等。正确用药情况下ADR38例(39.6%),其中清热解毒类占44.7%,活血化瘀、改善微循环类占44.7%,补益类占10.5%,一般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3.75%,以皮肤反应和胃肠道反应为主。结论用药不当是中药注射剂发生不良反应的主要原因,容易被临床忽视,需要医生遵循中药注射剂的适应证和用法正确合理使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估我院中药注射剂的应用状况。方法:对我院2008~2009年应用的中药注射剂的品种、金额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8~2009年我院中药注射剂的应用品种、金额总量逐年增加,但各类药物单独的应用情况有区别。结论:应加强中药注射剂有效性和安全性的研究与评价,以提高其疗效和减少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制备复方雷公藤胶囊并进行质量标准研究。方法 :对雷公藤、丹参、黄芪、三七等四味中药进行定性鉴别 ,用薄层扫描法对雷公藤进行定量鉴别。结果 :定性、定量方法灵敏、重现性好。结论 :所制备的质量标准方案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7.
对采自云南省5个群体52头肉牛背最长肌第6~7肋间上脑肉样按国标方法进行理化品质测定,采用近红外光谱对其进行扫描,通过偏最小二乘法建立了牛肉MT、EE、CP、Ash、Asp、Thr、Ala、Val、Ile、Leu、Tyr、Phe、Lys、His、Arg等含量的近红外光谱预测模型,各模型R2验正超过0.66,其中MT、EE、CP和Ash含量的近红外光谱预测模型的R2验正分别达到0.866、0.883、0.668和0.812,预测模型达到应用的水平,可用于日常牛肉理化品质快速、准确预测。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本院中药注射剂的销售使用情况,为临床合理使用中药注射剂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采用销售金额排序、用药频度(DDDs)排序、日均费用(DDC)和位次比分析我院2011~2012年中药注射剂的销售使用情况。结果近二年的中药注射剂的销售金额比例有所下降。结论本院中药注射剂使用情况基本合理,但仍然存在不合理的问题,需进一步加强中药注射剂的管理和培训,提高中药注射剂的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9.
任晓辉  黄莹 《兵团医学》2014,40(2):57-59
目的:了解我院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发生的特点,探讨发生原因及防范对策,促进中药注射剂的合理使用。方法:对我院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上报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网的48例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8例ADR报告中,发生率最高的是60岁以上年龄组;涉及到13个品种,以舒血宁注射液发生率最高,占28%;ADR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多见,有23例,占41.82%。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主要由药物自身因素、患者因素以及临床使用不当等原因造成。结论:医院应加强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监测,为临床提供用药参考,促进临床安全、合理、有效地应用中药注射剂。  相似文献   

10.
王雪  姜旻  刘琼  肖女  盖丽 《西南国防医药》2010,20(3):310-312
目的为临床提供合理使用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中药注射剂的理论依据。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常用5种中药注射剂的药理作用和临床适应证,确定不同中药注射剂的治疗特色和适用范围。结果扩张血管改善循环的中药注射剂在使用时应进行针对性的选择,严格把握适应证,尽量减少联合使用。结论应用中药注射剂,应选择有针对性的用药,以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1.
研究甘草等提取物对中波紫外线(UVB)照射BALB/c小鼠光老化皮肤组织中丙二醛(MDA)及超氧化物岐化酶(SOD)含量的影响。方法:分别将5%甘草、红景天、党参及黄芪提取物溶液涂于小鼠背部皮肤,20rain后给予500mJ/cm^2。UVB辐射,1次/d×1月。取照射部位皮肤,测定SOD活力及MDA含量。结果:与空白对照组相比,UVB组中SOD活力显著降低,MDA含量显著增高(均P〈0.01);与紫外线照射组相比,5%甘草、红景天、党参、黄芪提取物溶液组均可使SOD显著增高,MDA显著降低(均P〈0.01);其中以甘草组最为明显,各药物组间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UVB慢性辐射可导致皮肤光老化,而甘草等提取物局部外用可能通过提高皮肤组织中SOD活力,降低MDA含量而较好的预防光老化及抗氧化作用。  相似文献   

12.
行气消肿类中药对体外培养的软骨细胞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采用家兔关节软骨细胞体外培养的方法,观察4种中药黄柏、木香、续断和骨碎补不同浓度对培养的软骨细胞的影响,并采用同位素示踪观察软骨细胞DNA、胶原和蛋白多糖的合成变化。结果显示,所有4种中药的不同浓度对软骨细胞DNA合成均起抑制作用,除低浓度木香溶液外,对胶原合成亦呈抑制作用,1%和5%的黄柏和骨碎补对蛋白多糖合成有促进作用。认识培养软骨细胞对4种中药的特殊反应,为正确使用这些药物提供了新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 选取能够有效地延缓急性氧惊厥发生的中药 ,探讨其预防作用及其与 SOD活性的关系。方法 观察给药小鼠在高压氧条件下发生惊厥的潜伏期 ,用改良的邻苯三酚法测定惊厥发生后小鼠肺、脑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 ( SOD)活性。结果 阿魏酸、当归、三七、绞股蓝、丹参等中药均可明显延长氧惊厥发生的潜伏期 ( P<0 .0 1) ;多数实验组之间惊厥后肺、脑组织中 SOD活性没有明显差异 ( P>0 .0 5 )。结论 当归、三七、丹参等具有活血化瘀功效的中药对于急性氧惊厥的发生有较好的预防作用。单用 SOD指标不能很好地反映药物清除自由基预防氧惊厥的机制  相似文献   

14.
中药红曲的紫外光谱法鉴别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建立中药红曲的质量控制方法。方法:应用紫外光谱法对国内常见的7种红曲霉制备而成的中药红曲进行鉴别研究。结果:不同种红曲霉制备的红曲的紫外光谱及其导数光谱存在明显差异。结论:紫外光谱法可作为红曲药材的质量评价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5.
在我国运动医学领域里中医药学的现状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对全国15个省、市、自治区32个体育科研、临床、教学单位进行了考察,对1953~1988年间全国各类体育期刊发表中医类文章的情况进行了回顾性统计分析。调查结果表明:在体育领域里中西医宏观比例失调,是中医药优势难于充分发挥的基本原因。文章提出了中医人才培养与中医研究机构设置等对策,以及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运动医学新体系的基本构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抗癫痫中药制剂中是抗癫痫西药成分及其含量情况,指导临床用药安全。方法:采用荧光偏振免疫测定78例癫痫患者所服中药制荆中的卡马西平、苯妥英钠、苯巴比妥、丙戊酸钠等四种成分及血药浓度。结果:所有患者中均检测出上述常用抗癫痫西药,血药平均浓度别在4-12、11-22、15-42、50-80 mg/mL。结论:所谓的抗癫痫中药制荆中含有不同种类和剂量的常用化学药物,干扰了癫痫的正规治疗,值得警惕。  相似文献   

17.
肌肉挫伤后中药内服与外敷协同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用大鼠股二头肌急性挫伤模型实验表明,同时内服中药制香片和外敷新伤药软膏,对抑制急性炎症渗出与促进肌肉损伤之修复,其疗效优于单纯使用制香片或新伤药软膏。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35例非淋菌性尿道炎合并慢性前列腺炎中西医结合治疗效果进行分析。方法:35例非淋菌性尿道炎合并慢性前列腺炎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比研究观察,治疗组20例,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对照组15例,用中药治疗,连用两个疗程评价疗效。结果:治疗组治愈率(60%)明显高于对照组(33.33%)。结论:两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中西医结合治疗非淋菌性尿道炎合并慢性前列腺炎可提高治愈率,缩短疗程。  相似文献   

19.
正骨消肿口服液质量标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正骨消肿口服液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TLC法对制剂中当归、川芎、续断、三七进行定性鉴别;采用HPLC法测定其中芍药苷的含量。结果 TLC法斑点清晰,阴性对照无干扰。芍药苷在2.324~116.2μg·ml-1范围内线性良好(r=0.9999),平均回收率为98.96%,RSD为1.88%(n=6)。结论本方法重复性好、简便易行,可用于正骨消肿口服液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