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动态与消息     
JATOS试验——老年高血压患者不同降压方式的比较试验日本老年高血压患者收缩压评估试验(Japanesetrial to opti mal systolic blood pressure in elderly hy-pertensive patients,JATOS)是在日本高血压学会的支持下,以日本临床内科学会为中心进行的大规模临床试验。试验结果于  相似文献   

2.
日本老年高血压患者收缩压评估试验(Japanese trial to optimal systolic blood pressure in elderly hypertensive patients,JATOS)是在日本高血压学会的支持下,以日本临床内科学会为中心进行的大规模临床试验。试验结果于2006年12月18日在日本福罔市召开的国际高血压学会上首次公布。  相似文献   

3.
心力衰竭     
近年的大规模临床试验已经证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抑制剂、β受体阻断剂、抗醛固酮药及血管紧张素Ⅱ拮抗剂(ARB),对改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生命预后有效。但是这些试验证明的另一个事实是,其对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很低。因此,当前寻求新的心力衰竭治疗方法的原因就在于此。治疗效率并不是由于药物的特性引起的,而是由心力衰竭病情的多样性决定的。各个患者的病情不同,药物的治疗效果也有差异。但是现实是心力衰竭被作为一种综合征,治疗方法也被极端统一。为了保持心力衰竭治疗的安全性,并提高其效果,了解每个患者的病情,并依此制定治疗方案很重要。心力衰竭治疗中,在了解个别病情上,①大规模临床试验的结果要适用于各个患者;②开发对个别病情的特异性治疗手段,这两个方面将成为今后心力衰竭诊断与治疗的重点。  相似文献   

4.
对心律不齐的药物治疗方法在这 1 0年中发生了很大的变化。CAST(心律不齐抑制试验 )和 SWORD(口服 d-索他洛尔生存试验 )等大规模临床试验提示 ,以抑制 Na 通道作用为主的药物和单纯的 K 通道抑制药物可使生命预后恶化 ,这些药物的副作用使应用受到限制。在这样的混乱时期 ,只有乙胺碘呋酮对器质性心脏疾病的心律不齐患者可能改善其预后 ,从而寄予极大的期望和倍受关注。乙胺碘呋酮的早期 (1 970年代 )研究显示 ,长期给药能延长心肌的动作电位持续时间 (APD)和不应期 ,把它归于 Vaughan Williams分类的 类药物。但是后来的研究表明 …  相似文献   

5.
由日本“绿十字”制药公司出资赞助的,世界首次以先进基因疗法治疗艾滋病的大规模临床试验,己由美国生物制品公司于92年度开始。目前,被认为对艾滋病治疗有效的药物主要有AZT等三种,尽管这些药物都是有延续患者生命的作用,但却很难达到完全根治。而本次试验所采用的方法,是把由患者体内取出的细胞基因加以处理,来提高患者的免疫能力,以达到从体内将病毒赶出去,从根本上治疗的目的。其具体做法是:  相似文献   

6.
从最新的大规模试验结果展望猝死的预防三田村秀雄急性心肌梗塞约30~40%的病例在几经周折到达医院前就发生猝死,慢性心衰也有40~50%是由于心律失常造成的可逆性电猝死,因此只有预防才是挽救多数人生命的手段。大规模临床试验表明姑且不论各种药物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7.
作为慢性心力衰竭的治疗药物,已经证明可以改善预后和QOL的药物有:ACE抑制剂、ATⅡ受体拮抗剂、醛固酮拮抗剂、β受体阻断剂和硝酸酯类药。这些药物分别有独立的治疗效果,根据大规模临床试验获得的证据制成尽可能提高治疗效果的标准治疗方法。但是,不同病例的耐受性和有效性差别很大。因此不应认为治疗效果都优越,还应考虑到多种临床表现和患者对治疗的看法,采取适合病人的个体化诊治方案。  相似文献   

8.
心功能不全     
近年来以分子生物学的研究成果为基础,对心功能不全心肌的发生机制研究的进展使心功能不全的诊断和治疗有了很大的进步。其中最突出的是首先开发了血浆BNP值作为心功能不全轻重度和预后的生物标记物,还有根据心功能不全的发生机制(表1)研究出新的治疗药物。包括拮抗剂和改善药物用于动物模型的研究,大规模临床试验已广泛开展。另外,醛固  相似文献   

9.
上野制药株式会社十八日宣布,该社研制出一种能特异地作用于艾滋病病毒的抗病毒药物—UFC-A。目前,已着手对将在美国实施的临床试验进行研究。美国国立癌研究所已通过试管试验,认定这种物质可百分之百阻断艾滋病病毒的感染,认为批准进行临床试验的可能性较大。艾滋病被称为现代的“瘟疫  相似文献   

10.
一、冠状动脉疾病药物疗法最近 1年的话题最近 1 0年 ,HMC CoA还原酶阻断药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 (ACE)抑制剂的强力作用已被证实。在其影响下 ,同一系统药剂相继开发 ,并计划进行大规模的临床治疗试验。为了进一步证明GPⅡb/Ⅲa阻断剂的有效性 ,与此关联的大规模临床治疗实验正在相继实施。日本完成的大规模的临床治疗实验 ,是以全国 9个医院多设施协作研究为代表。将心肌梗塞发病 1个月以内的病例随机分为 3组 ,阿司匹林组每天 81mg(n=2 5 0 ) ,唑嘧胺 (trapidil)每天 30 0mg(n =2 4 3) ,以及未使用抗血小板药物…  相似文献   

11.
作为基础降压药物的钙离子拮抗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钙离子拮抗剂作为高血压治疗的首选药物而被广泛使用。特别是在日本,它的使用频率极高。曾有报告认为钙离子拮抗剂使心血管意外增加,但从近来的大规模临床试验结果来看,长效型钙离子拮抗剂的这一危险性几乎可忽略不计。  相似文献   

12.
一、对大肠癌的临床试验 目前已有为数不少的有关预防大肠癌的临床试验:1980年代后期,有报告长期(数年)投予叶酸或维生素D、钙剂以观察癌及息肉发生率的临床试验。结果发现此类药剂应用组较安慰剂组确有显著的抑癌效果。进入1990年代以后,试用NSAIDs之一的舒林酸(Sulindae)治疗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FAP),表明其可使息肉数目和大小明显减少和缩小。继而又陆续出现一些同类试验并取得相似结果的报道。  相似文献   

13.
脑血管病变     
对于脑梗死的治疗,日本于2005年应用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的溶栓疗法,2006年氯吡格雷(clopidogvel)成为保险适用。国际性大规模病例登记试验REACH开始启动,并完成首份报告。有报道称正常高值血压使心血管意外增加,给予ARB治疗可以预防高血压发病。研究显示糖化血红蛋白(HbAIC)与脑梗死发病相关,有报道称吡格列酮(pio-glitazone)治疗糖尿病可降低心血管意外和死亡的发生。对日本人采用他汀类药物治疗的大规模临床试验MEGAStudy显示对脑卒中有预防效果,SPARCLE报道他汀类药物具有预防卒中复发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高脂血症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与欧美人相比,日本人冠状动脉疾病较少,而脑血管疾病较多。过去曾进行过以日本人为对象的大规模临床试验,以证明高脂血症治疗的有效性,但直到最近,才逐渐得到循证医学的证据。  相似文献   

15.
Alzheimer病治疗药的开发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在处于临床试验阶段的Alzheimer病治疗药大多是调节神经传导的药物;而根据“Aβ假说”进行的新药研究也在不断进展,这些药物通过减少易沉积的Aβ42数量、抑制Aβ沉积来发挥治疗作用。为了减少Aβ数量,能抑制其产生、促进其清除的药物和治疗方法正处于临床试验中,结果值得期待。抑制Aβ产生,主要开发分泌酶(此酶能切断Aβ前体)抑制剂;促进Aβ清除,主要开发疫苗和抗体。在抑制Aβ沉积方面,发现某些化合物能抑制Aβ沉积或抑制Aβ和基底膜的淀粉样物质结合。最近,有报道称Aβ分泌依赖于神经活化状态.今后可能以神经功能弄口Aβ病理联系为目标开发新药.  相似文献   

16.
通常,预防和治疗心力衰竭猝死和室性心律失常的较好方法是给予β受体阻断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和醛固酮拮抗剂。此外,纠正低钾血症、低铗血症等电解质紊乱也有效。大规模的临床试验证实目前没有一种抗心律失常药物可以优于埋藏式心律转复除颤器,但是对合并无症状的阵发性室速的非缺血性扩张型心肌病患者,胺碘酮有希望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7.
治疗骨质疏松症的新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辉 《日本医学介绍》2006,27(5):233-234
近年来骨质疏松治疗的进步引人瞩目。若倒退十几年,想增加由骨质疏松症而减少的骨量以及防止骨量减少导致的骨折是不可能的。但是最近已经开发出双瞵酸盐(hisphosphonate)等强力的骨质吸收抑制剂,据欧美大规模临床试验证明能使骨质疏松症引起的骨折减少约50%,使骨质疏松症的传统治疗方法发生根本性变化。本文对骨质疏松症治疗药物的最新进展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18.
肾脏疾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在临床上循证医学(evidence—based medicine,EBM)的医疗已成为主流。因此,开展很多包含以往治疗方法的大规模临床试验,并且由此制定指南。近一年,日本肾脏学会在肾脏疾病诊疗方面,总结出新的肾活检、肾功能、尿蛋白检测方法的指南,从而能够更加安全、准确地评价肾脏疾病。本文概述一年以来,治疗上备受关注的肾小球肾炎、糖尿病肾病以及慢性肾功衰竭的治疗进展。  相似文献   

19.
治疗高血压的目的在于阻止心、脑、肾合并症、视网膜病、大动脉及末梢血管病的发病及进展,抑制死亡率,保持生活质量(QOL)。迄今为止,大规模临床试验的证据表明,为了达到治疗高血压的目的,24小时的严格降压是必不可少的。  相似文献   

20.
杜军 《日本医学介绍》2002,23(3):136-137
原发性肺动脉高压症 (PPH)为约每百万人发现 1~ 2例的一种罕见疾病。其临床经过由于肺血管阻力升高引致右心衰竭 ,预后较差。在肺动脉高压病 (PH)发病原因探讨中 ,药物诱发PH日益受到重视。一、与PH相关的药物和毒素在 1 998年的世界论坛中 ,把与PH相关的药物和毒素 ,根据其因果关系程度关系分为四类。一类是根据药物相关性的大规模实验确认的药物 ,包括氨苯恶唑啉等食欲抑制剂。但在日本食欲抑制剂尚未获认可 ,二类尚未做大规模实验 ,是专家之间认定的PH相关的药物 ,包括苯丙胺与L 色氨酸。三类只有个案报告 ,怀疑与PH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